<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產品反饋: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的指南

          ui設計分享達人

          與客戶的對話和反饋是產品成功的關鍵要素。然而,研究表明,42% 的公司不調查其客戶或收集反饋。

          偉大的產品不是憑空打造的——您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來從用戶那里獲取反饋,以指導您的產品路線圖、調整消息傳遞并保持滿意度水平的脈搏。

          什么是產品反饋?

          產品反饋是您的用戶分享的有關他們對產品的體驗和滿意度的任何信息。您可以通過各種研究方法收集產品反饋,例如用戶訪談、客戶調查、評估客戶支持票等。

          產品反饋的 3個主要好處

          雖然積極收集和分析產品反饋有很多好處,但可以總結為三個主要好處:

          A. 改善客戶體驗和滿意度

          B. 優先考慮產品路線圖并驗證新想法

          C. 打造成功的產品

          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它們。

          1. 提升客戶體驗和滿意度

          為用戶提供出色的客戶體驗不再是一種獨特的優勢——這是意料之中的。產品發布后,收集產品反饋可幫助您識別任何問題,收集有關要添加或改進的新功能的信息,并找到幫助用戶充分利用其體驗的方法。

          支持票通常擅長揭示需要盡快解決的重復問題。如果一個問題多次出現,那么您就會知道它困擾著您的大部分客戶群。此外,凈推薦值 (NPS)或客戶滿意度得分 (CSAT) 等調查是產品反饋的重要來源,可以幫助您了解如何改善客戶體驗。

          2. 優先考慮產品路線圖并驗證想法

          收集用戶的反饋有助于產品經理確定產品路線圖的優先級,并根據實際用戶需求做出明智的決策。

          您可以收集關于功能想法的反饋并量化數據以了解哪些是最需要的。

          3. 打造成功的產品

          如今,最好的產品是基于與日復一日使用您產品的人(您的客戶)的持續互動和用戶體驗而構建的。客戶期望的上升意味著企業必須不斷收集和識別客戶需求,以構建能夠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的產品。

          產品反饋是一種很好的機制,通過它可以從用戶那里獲取見解,并將其納入您的決策過程。無論是通過征求還是主動提供的反饋,傾聽用戶的意見將確保您能夠始終如一地交付價值。

          產品反饋:類型和方法

          您可以使用多種產品反饋方法來設置產品反饋循環并讓您的客戶與您取得聯系。

          通常,產品反饋可以是征求的,也可以是主動提出的:

          A. 征求反饋是指您要求用戶提供反饋。這可能是向您的客戶群發送調查或與用戶進行訪談。

          B. 不請自來的反饋是用戶在沒有被要求的情況下分享的任何類型的反饋。例如,他們可能會在網上發表評論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評論。

          當用戶在您的產品中遇到問題、要求新功能或需要幫助完成某事時,通常會出現不請自來的反饋。

          另一方面,通過征求反饋,您需要為用戶提供背景信息并提出正確的研究問題。根據您的團隊需要反饋的內容,以下是您可以用來收集征求的產品反饋的方法的概要:

          1) 調查

          2) 客戶訪談

          3) 產品分析

          4) 專門小組

          5) 客戶支持對話

          6) 銷售和客戶溝通電話

          讓我們更詳細地看一下前三個。

          1. 調查

          調查是一種有效的研究工具,可為您提供針對各種用例的特定產品反饋:分析新發布的性能、在開始構建過程之前驗證想法和新概念、測試產品消息傳遞等。

          大多數反饋調查使用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的組合。在創建和發送調查時要記住幾個最佳實踐,即:

          A. 避免引導性問題,例如“您有多喜歡使用該產品?” 相反,請讓您的用戶提供有關他們體驗的詳細信息,而不要引導他們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B. 保持簡短:注意受訪者提供反饋的時間和意愿。在調查中包含的問題不超過五到七個,以使其相對簡短,并且仍然可以獲得可操作的反饋。

          C. 使用開放式和封閉式問題的組合。太多的開放式問題將導致調查時間過長,因為參與者必須為每個問題輸入答案。另一方面,僅由封閉式問題(如是/否問題)組成的調查只會為您提供定量數據,而不會揭示參與者給出這些答案的原因。將這兩種類型的問題結合起來可以創建有效的調查。

          2. 客戶訪談

          客戶訪談是一種通用的研究方法,可以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獲得有見地的反饋。從進行最初的設計研究到獲得發布后的反饋——與用戶交談總能產生新的見解。

          對于產品營銷人員來說,訪談是一種有用的方式來獲取有關新產品或功能的消息傳遞的信息。

          3. 產品分析

          產品分析是了解產品性能和改進方式的絕佳來源。產品分析對產品經理和營銷人員都很有用,可以幫助您了解用戶在做什么與他們所說的相比,這可能并不總是相同的。

          如果您在發布之前進行了定性測試,產品分析可以幫助您驗證您的初始假設。

          此外,產品分析是識別產品中嚴重問題的良好來源。例如,衡量留存率之類的分析可以讓您隨著時間的推移跟蹤它或將比率與行業標準進行比較。當任何異常發生時,數據是進行更多研究以了解問題所在的起點。

          創建產品反饋循環的重要性

          您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收集產品反饋,從我們上面看到的三種方法到社交媒體監控、客戶支持票、銷售電話、客戶溝通電話等其他方法。更重要的是創建一個流程,通過該流程,反饋始終如一地到達您的組織并被采取行動,從而征求更多用戶反饋。這也稱為產品反饋循環。

          反饋循環是一個迭代過程,其中從客戶反饋中收集的見解被實施到產品開發過程中,并用于在一致的基礎上為產品決策提供信息。隨著新的反饋影響新的產品策略,這個過程會無限重復,而變化會促使客戶提供額外的反饋。

          這種持續不斷的客戶反饋將幫助您把握客戶滿意度的脈搏,并在您和您的客戶之間建立一個開放的渠道。

          如何收集好的反饋

          并非所有反饋都是平等的,或者就此而言——有用。就像進行任何其他研究方法一樣,收集很好的反饋需要理解并遵循關鍵的最佳實踐。這是你應該知道的。

          建立明確的目標

          在您開始收集反饋之前,第一步是定義您的目標并建立明確的衡量方法。

          一個好的起點是查看您負責的 KPI。對于產品團隊來說,這可能意味著激活或用戶保留。對于產品營銷人員,這也可能是合格的注冊和使用指標。

          此外,您建立的目標還將幫助您選擇正確的方法來收集反饋。例如,客戶訪談非常適合在進行初步發現研究時獲得定性反饋。另一方面,原型測試最適合在開發前與用戶一起驗證設計。確立目標是獲得做出明智決策所需的反饋的第一步。

          提出正確的問題

          其次,提出正確的研究問題是獲得有效、可靠反饋的關鍵步驟。確定目標后,下一步是制定您需要發送給用戶的調查或為客戶訪談準備研究計劃。

          在制定研究問題時,需要牢記一些重要的指導方針。其中一些是:

          A. 避免引導參與者尋找答案

          B. 避免封閉式問題,尤其是在客戶訪談中

          C. 參考特定時刻,例如使用功能或新產品

          總結

          產品反饋是洞察客戶行為和痛點的重要來源,可幫助您在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做出明智的決策。

          今天在產品和營銷領域工作的每個人都將從與客戶交談和傾聽他們的意見中受益。隨著產品的成熟和客戶需求的變化,這些對話不應該是一次性的,而是構建偉大產品的關鍵部分。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對啊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復雜系統如何設計 | 論B端產品的體系化構建(上)

          ui設計分享達人

          導讀


          為什么B端產品總是容易“失控”?B端產品設計與C端有何差異?如何在不斷復雜的系統中,權衡效率、成本、體驗之間的關系? 


          本文將帶你從B端產品的本質出發,了解產品發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從復雜系統的角度去探討設計體系的構建方式。



          目錄


          一、「 困局 」容易“失控”的B端產品

          A .「 關注重點的差異性 」

          B .「 微小差異的不斷疊加 」

          C .「 產品發展進入惡性循環 」

          D .「 進入效率拐點,產品失控 」


          二、「 啟發 」從復雜科學的角度思考設計

          A.「 自然算法 」

          B.「 物質的構成原理 」


          三、「 探究 」什么是產品設計體系?

          A.「 定義 」

          B .「 組成部分 」

          C .「團隊能力要求 」

          D .「 構建方向 」


          四、「 剖析 」B端產品的生命周期

          「 產品生命周期概述 」

          A .「 初創期 」解決核心問題,產生價值

          B .「 成長期 」能力完善,產品擴張

          C .「 成熟期 」效率提升,快速增長

          D .「 暮年期 」商業價值降低,發展逐漸停滯


          NEXT、「 下期預告 」設計體系的構建法則




          前言


          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市場對B端產品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然而,談及B端產品,特別是SaaS產品,大多數設計師對此并不是特別感興趣。一來,SaaS更注重功能層面,似乎本身對設計的要求并不高;二來,SaaS產品的最終實現效果總是不盡人意,就算設計得再好看,實現出來也難以出彩。


          確實,若設計師僅僅只是關注視覺層面本身,那么B端產品確實不像C端那么吸引人。但是,若你能以整個產品構建的角度去思考B端產品設計,那么設計師能夠在其中發揮的空間是巨大的。


          假如把C端產品比作精致的小房子,那B端產品就是一幢巨大的高層建筑。建造小房子,你可以盡情地發揮創意,追逐潮流,大不了推倒重來。而建造大房子,則需要設計師考慮更多的維度,因為這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


          建筑的外觀不僅需要好看,更需要足夠耐看、穩定;為了適應更多人的需求,你不僅要考慮房子的軟裝,還要考慮戶型的合理性、通用性;而為了降低成本,你還需要考慮家具、硬裝的標準化、房間的兼容性等等…


          “你是否有信心建造一個宏偉的高樓大廈?” 


          這是我在B端設計中,反復強調體系化思維的原因之一。想要建造一個大型建筑,沒有體系化思維、沒有更完善的多職能協作流程,那么這座高樓一定會在建設過程中埋下隱患。而當問題一旦出現,涉及到的沉沒成本也將會非常巨大。


          當然,對于C端產品來說,體系化也愈發重要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持續發展,一些C端產品的復雜性也堪比B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一個觀點:“C端B化,B端C化”。在未來的數字產品設計中,B端產品將會逐漸開始重視產品的外觀與體驗,因為觸達的人群更年輕化、對體驗要求更高了。而C端產品也會更注重體系化建設,因為產品體量越來越大,需要尋求效率與成本之間的平衡點。


          產品設計體系,本質上是一套更科學的復雜性數字產品的設計方法與工作流程。因此,不管是B端產品還是C端產品,設計體系能夠在提升設計品質的同時,讓產品更“可控”,提升效能,降低成本。


          這套設計方法論,是我在工作中不斷實踐與完善的一些經驗與方法。希望能借此分享一些自己淺薄的經驗,也探討一下數字產品設計未來的形態。




          ?

          一、「 困局 」容易“失控”的B端產品

          -


          作為較為復雜的數字產品,B端產品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總是容易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當產品體量到達一定階段后,問題就會逐漸暴露出來,比如:


          1. 產品丑、設計質量低;

          2. 組件樣式繁多,操作習慣不一致;

          3. 新老系統差異大,不同模塊體驗差異大;

          4. 頁面結構混亂。


          等等…


          很多問題大家都能明顯地意識到,但往往因為“不影響售賣”、“價值不高”、“新功能優先”等理由被擱置。


          隨著問題逐漸積累,產品的優化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最終使整個產品已經積重難返。若只是多部分頁面/組件進行優化,小修小補,雖然成本低,但成效甚微;若是進行大修大補,那么優化成本將遠大于研發新功能的成本。


          這種普遍的B端產品現象,被稱為“產品失控”,即——團隊已經對整個產品的形態失去控制力。


          那么,為什么B端產品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呢?



          A .「 關注重點的差異性 


          首先,產品的本質決定了其關注重點的差異性。


          與C端產品不同的是,B端產品往往更看重“能力”(為企業用戶解決問題),而產品的銷售方式與付費模式,也決定了產品體驗并非首要關注的對象。由于B端產品通常針對企業用戶,需要更長的研發過程,產品的體量和復雜性也相對較高。因此,除了產品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產品還需要關注研發的效率及成本。


          因此,在產品的發展初期,企業通常對效率最為關注,其次是成本,最后才是體驗(能用就行)。絕大多數B端企業,只有在產品跑通商業邏輯,并具備一定用戶與盈利預期之后,才會對產品的體驗逐漸重視起來。



          B .「 微小差異的不斷疊加 


          任何微小的差異,在無數次的疊加之后,都會被快速放大。特別是當團隊的人員逐漸增多后,放大速度將會呈指數級上升。


          為了配合產品的快速發展,產品往往會采用“堆量”的研發模式。增加研發效率,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投入更多的資源。隨著產品不斷增加模塊、功能、頁面,團隊人員也在不斷地擴充。


          但是,人類不是機器,并非簡單的1+1=2。團隊數量的上升雖然會帶來效率的短期提升,但同樣也會增加團隊的管理成本。不同的產品經理、設計師、研發人員,對于產品的認知是不同的。隨著團隊人員的不斷增加,“個體差異性”將會被不斷地疊加與放大。


          就像“傳話筒”的游戲一樣,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理解總是不同的,經過多次的“傳話”以后,往往與原本的意思已經大相徑庭了。


          這種情況表現在產品設計中,則會出現:當相同的組件由不同的人做時,總是會在基本樣式、實現原理、交互細節等不同的維度出現差異。比如上圖中的導航菜單組件,不同的模塊在開發時總是會存在差異,最后差異越來越大,形成了五花八門的導航菜單形式。



          C .「 產品發展進入惡性循環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問題很明顯。但是在不斷的“成本考量”中,產品團隊往往優先關注新功能的開發,而忽略底層問題的優化。


          隨著產品的快速發展,產品的優化/迭代成本將會逐漸大于研發新功能的成本。要么背負巨大的成本進行整體重構;要么降低標準,繼續以這種模式不斷疊加新功能。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B端產品往往會選擇后者。于是,產品的發展將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 產品快速發展,功能不斷疊加;

          • 各模塊由不同的產品、不同的開發研發,導致各模塊之間差異增加;

          • 產品丑、體驗不統一,但老系統優化成本過高。綜合衡量,優先進行新功能研發;

          • 所有模塊標準不統一,產品迭代效率持續降低,維護成本持續增加。



          D .「 進入效率拐點,產品失控 


          產品的發展猶如一輛快速奔馳的巨型列車,一旦加速便難以停止。


          隨著問題的反復出現,以及在一次次的“利益權衡”中選擇性的忽略,產品的惡性循環不斷重復,而問題也逐漸疊加、沉積下來。


          當這個問題已經大到我們無法回避時,我們才發現:產品的單位迭代/優化成本,已經遠遠大于新功能的研發成本。而新功能帶來的增量,已經無法抵消現有模塊的迭代成本——產品迎來了效率拐點。


          就像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機器,雖然依舊可以運行,但整體效率已經很低了,而與之對應的維修成本則非常巨大。小修小補根本無法解決問題,而大修大補則很有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虧損。


          最終,產品逐漸在“失控”中難以自拔,競爭力逐漸降低,但整個團隊對此卻無能為力,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那么,在產品發展中,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換而言之,一個高度復雜的數字產品,我們應該如何設計,才能避免其逐步走向混亂? 




          ?

          二、「 啟發 」從復雜科學的角度思考設計

          -


          如果我們將B端產品看作是一個復雜系統,那么產品“失控”的本質即——在不斷復雜化的形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最終導致整個系統失去控制。 


          但是,在大自然面前,B端產品這種復雜程度顯然不值得一提。


          像大自然這樣的復雜系統,是如何構成的?所有的物體都由原子所構成,為什么簡單的一百多種原子,能夠構成如此復雜的世界?生命又是如何在無機物的世界中誕生,并逐步進化成如此復雜的個體的?



          A.「 自然算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還是《深奧的簡潔》、《萬物皆數》、《復雜》這些現代的書籍中都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


          任何看似復雜而又可控的系統,一定存在著精簡的“算法”,通過不斷的疊加從而形成復雜系統。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


          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花紋與圖案的形狀都存在相同的規律。比如上圖中的羊齒草分形圖案,這種圖案在森林當中到處可見,我們看到很多樹的形狀跟葉子的形狀是一致的,這就是一種分形圖案。而這種分形的圖案本質上是一個公式,通過不斷地自我引用進行迭代,這便是分形。


          科赫曲線(Koch curve)就是一種分形。其形態似雪花,又稱科赫雪花(Koch snowflake)、科赫星(Koch star)、科赫島(Koch island)或雪花曲線(Snowflake curve)。


          它最早出現在瑞典數學家海里格·馮·科赫的論文中。我們將一根直線分成四段,然后向中間擠壓形成等邊的倒V形狀;接著再將每個倒V的邊進行相同的操作,不斷地重復之后,我們發現:第一步是倒V型、第二步變成了大衛星,第三部變成了楓葉,第四步… 經過無數步以后,最終成了越來越復雜的“雪花”形態。


          科赫曲線便是“自然算法”的一種。海岸線雖然很復雜,但是卻有一個重要的特性——自相似性。從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海岸線的形狀大體相同,其曲折、復雜程度也很相似,換句話說,任意一段海岸線就像是整個海岸線按比例縮小的結果。而海岸線的構成原理就是這種科赫曲線,它是通過天然的演化,不斷折疊最終形成了這種形狀。


          可以發現,他們都是由 基礎物質 x 簡單算法 x 隨機變量,經過無數次疊加后,最終形成了一個復雜而多變的整體。



          B.「 物質的構成原理 


          宇宙中還有其他各種驚人的“巧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揭示了宏觀世界的規律性,普朗克和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規律。當我們從微觀世界到天文學會發現——原子核的構成方式居然與天體的構成非常相似。粒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方式,就好像行星圍繞太陽運動一樣。


          不管是整個宇宙,還是生命體,將其置于復雜科學的研究框架中,那些基本定律最終也會變得極其簡單。


          在宇宙中所知最為復雜的形態,便是如同我們自身的生物。這些復雜體由已知存在于銀河系中最普通的物質所構成。但是,通過氨基酸的形態,這些基本原料竟能自然地將自己組合成一個自組織系統。


          混沌中隱藏的算法,使宇宙成為極有秩序的地方。而在秩序中隱藏的隨機數,又使得宇宙成為極為豐富的世界。


          也正是因為算法的精簡,一切物質的創造才能具備復制性、延續性、進化性。


          那么,我們反過來思考——想要使復雜的系統簡單可控,是否就需要一套簡潔、有效的“算法”?通過“算法”,將基礎的“物質”不斷地“有序疊加”,形成一個可控的復雜體系。


          因此,對于復雜的SaaS系統設計,我開始引入“設計體系”這一概念,希望能夠找到未來SaaS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只有設計體系的建立,才能保證產品可控性,才能在不斷復雜系統中,保證效率、成本、體驗之間的平衡。




          ?

          三、「 探究 」什么是產品設計體系?

          -


          產品設計體系,在國內仍舊是較為陌生的詞匯。什么是設計體系?


          A.「 定義 


          一個成熟的數字產品,需要有一個穩定、且持續迭代的形態。創造這個形態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廣義上的產品設計(這里指產品的整個策劃和設計過程,包含策劃、交互、視覺及部分前端開發)。而負責控制和維護這個形態的這套系統,便是產品設計體系。


          我們接觸到的更多是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比如平臺級的設計體系,Apple、Google、Microsoft等系統級的設計系統,及其設計開發套件、應用生態。公司級的設計系統,如Airbnb設計系統、IBM的Carbon設計系統、螞蟻金服的Alipay Design等。


          但是,在一個企業內部,想要Design System能夠系統性地運轉,還需要基于這套標準建立的團隊協作機制。只有設計標準與團隊協作標準完美融合,才能建立真正的設計體系。



          B .「 組成部分 


          如果將數字產品比作復雜的“生命體”,產品的發展比作競爭中“自我進化”,那么設計體系便是產品的DNA。它既是產品形態的控制源,又是不斷自我迭代的進化源,它的作用是:


          • 控制產品外觀——感知性模型(視覺風格/規范)

          • 制造基礎構件——功能性模型(基礎/復合組件)

          • 模塊的構建規則——模式語言(產品框架規范)

          • 產品標準定義、生產方式制定——協作模型(高度協同的工作流程)


          它不僅能控制產品的“生產結果”,提升產品質量;還能規范產品的“生產過程”,形成一套完整的多職能協作流程,提升產品的生產、迭代和維護效率。 


          從宏觀來看,設計體系像是一個“規范的復合體”,它是各職能之間規范的有效整合,產品框架、交互規范、視覺規范、前端規則,同時也是基于整合規范所創造的一套創新的工作模式。



          C .「團隊能力要求 


          設計體系的建立,需要整個產品團隊擁有一致的目標,并為之通力協作才能完成。這就需要整個團隊擁有較高的平均素質與契合度


          同時,體系化的建立和推動,也需要團隊中有人牽頭去推動。設計師作為“產品-開發”的中間環節,是非常有條件成為推動者的角色的。


          當然,這就要求設計師擁有更豐富的橫向能力。


          一方面,設計師需要將自身的能力邊界進行拓展,與上下游的職能保持密切的溝通,并解他們的訴求。只有當設計體系滿足各方利益時,體系化才有推動的空間。


          另一方面,對于產品側與開發側人員,設計團隊也可以通過培訓來提升他們的能力邊界。比如針對產品的交互培訓、針對開發人員的基礎審美培訓等。這樣才能提升產品的下限與上限,增強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D .「 構建方向 


          設計體系并非超脫于產品之上,而是根植于產品的成長過程中。


          想要推動體系化的建立,必須充分了解產品發展的基本規律。產品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同的。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并對未來的形態進行規劃,才能逐步讓設計體系根植于產品、融合于產品。


          因此,在下一章,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B端產品的生命周期。




          ?

          四、「 剖析 」B端產品的生命周期

          -


          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要更宏觀地了解產品所處的生命階段,才能知道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并以此有針對性制定不同的設計策略,最終幫助產品構建完善設計體系。


          本章更多的是對B端產品的發展階段做一個剖析,而不同階段具體的實施策略,會在后面講解。



          「 產品生命周期概述  


          類似于人的成長歷程,一個新的B端產品從誕生到逐步擴大,通常都會經歷幾個不同的生命階段。


          B端產品研發是一個漫長而系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伴隨著商業業務發展與商業戰略模式的不斷調整。


          B端產品從立項到下線,產品會處于幾個典型的不同狀態中,這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通常來看,大多數產品都會經歷以下幾個生命周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直至最終進入暮年期。


          而產品的商業價值,也會伴隨著產品的發展而變化。在通常情況下,伴隨著產品的逐漸成長,其商業價值也會隨之增長,并在成熟期進入黃金的商業價值期。而當商業價值出現大幅、持續性的降低時,則基本算是進入了暮年期。


          那么,不同的生命周期中,產品將會遇到哪些問題?而為了保證產品的持續發展,產品團隊又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A .「 初創期 」解決核心問題,產生價值


          初創期,即產品已經從構思到研發,并成為了初步的產品。這個時期,產品雖然還不能覆蓋完整業務,但已經能夠順利運行


          從構思到創意,再到實踐落地。B端產品的誕生,通常源于在行業內深耕多年的資深玩家。在不斷地實踐中,通過創意與實踐,找到了一條能夠幫助行業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的路徑。


          在這個時期,產品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用戶是誰?


          B端業務的本質,就是“向組織銷售服務來獲得盈利”。哪些企業最需要你的產品?哪一類用戶的問題最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解決的?這些都是需要在早期非常明確的。


          站在普羅大眾的角度去規劃產品固然是好的,但成功的產品都始于一小部分早期用戶;B端產品的用戶通常來自某一垂直領域,首先讓他們喜歡上你的產品,然后慢慢向外拓展至更大的人群當中。


          想想看,最初一千名喜歡你產品的種子用戶可能是哪些人?


          2)產品能夠解決什么問題?


          我們要為用戶解決什么問題?“用戶的問題”可能是一個需求、一個困擾或是一個機遇。他們的需求是否真的是痛點?


          這個時期,團隊需要拜訪大量的目標用戶,通過交流獲取痛點。我們必須驗證這個需求的真實性,以及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否具備一定的可實施性。


          我們可以通過更具象的UI或流程,初步展示想法,不斷優化。最終形成一個可驗證的初步產品Demo,并通過Demo進一步與潛在用戶進行溝通。


          3)這個問題是否普遍?是否具備標準化的可能?


          不同企業的需求是有差異的,如何將個性化的需求抽象成共性的解決方案?如何權衡范圍與成本之間的關系?我們要將不同企業的需求進行抽象,形成標準化的解決路徑。


          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為種子用戶創建方向聚焦的MVP。MVP必須是名副其實的最小化可行產品,要為種子用戶帶來端到端的精準體驗。如果他們不理解產品功能,不知道如何或為什么使用,或是發現其性能低劣、bug 太多,無法達到“可行”的程度,那么你的假設就難以得到有效驗證。


          4)是否能夠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用戶是否真的會為這個產品買單?換句話說,產品是否能賺錢并且養活整個團隊?


          B端產品在初創期,最重要的是快速驗證產品與業務的親密性,能否完成既定的商業戰略。產品團隊需要通過磨合業務,快速調整業務解決方案和產品架構。


          不僅是產品的打磨,整個團隊也要形成完整的閉環。工作流程、產品的商業運轉機制也要初步跑起來。產品的售前、解決方案、產品研發、實施、客戶成功,我們需要真實地完成這一套閉環的操作,并基于此做團隊毛利模型的測算。 


          解決問題,帶來價值,并且能夠將價值轉化為收益,這才是產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跑通完整的商業模式,擁有長期的盈利預期,產品才能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



          B .「 成長期 」能力完善,產品擴張


          成長期,即產品形態初具完善,并具備完整商業閉環之后,處于快速成長的時期。這個時期,產品將進行快速的迭代,覆蓋的業務一天比一天完整,能滿足的業務需求越來越多,而產品為業務帶來的價值越來越大。


          與新生期的區別在于,新生期時的迭代方向還未完全明確,迭代更多的是嘗試,磨合業務與產品。而在成長期時,產品的迭代方向已經是非常清晰了的。


          1)更多用戶,更多真實需求


          產品在真正投入運營之后,所遇到的情況一定與MVP時期有所區別。隨著產品的不斷售賣,我們將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真實用戶,以及更多的真實需求。而這些用戶與他們的訴求,將會成為產品發展的指引。


          2)解決更多問題,業務范圍擴張


          經過長期的打磨,產品的形態和可用性已經初步成熟了,商業模式也已經初步跑通。隨著更多的真實需求,產品將會選擇有價值的方向擴張業務范圍,從“解決一個問題”逐漸走向“解決一系列問題”。


          3)功能完善,產品體量快速增加


          伴隨產品的快速迭代,產品的基礎功能會逐漸完善,同時也會基于核心功能去搭建更為豐富的功能矩陣。更多的能力、產品模塊、頁面,最終逐漸疊加為一個完整的大型產品。


          4)組織逐漸完善,人員專業化


          隨著業務擴張,組織架構逐漸完善。為了提高專業性與效率,團隊人員從“多面手”逐漸轉化為專業化方向。與之對應的是,團隊成員的數量也會在這個時期快速增加。售前、解決方案、產品研發、實施、客戶成功,這一套完整的團隊模型在各模塊中不斷地復制。



          C .「 成熟期 」效率提升,快速增長


          成熟期,即產品的形態已經穩定,并能夠創造持續的商業價值。處于成熟期的產品,肯定是已經進行商業化運行的。反之,沒有達到預期的商業價值的產品,不能算成熟期。


          進入這個階段時,產品已經實現了產品-市場匹配。但是,我們需要對整個產品、以及團隊進行一系列的調和與優化,才能讓整個產品的形態與運作方式更加合理,以便將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1)產品效率、組織效能提升


          經過一系列的快速發展,產品體量通常都會比較大,而團隊成員也快速擴張。隨著一致性成本、溝通成本增加,勢必會造成研發效率、組織效能會下降。因此,如何降低產品的單位研發成本?如何讓整個團隊的組織效能達到最佳狀態?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當產品具備一定的客戶數量以后,單位研發成本的降低將會極大提升產品整體的利潤率。


          2)產品設計-研發標準化,構建完整鏈路


          通過產品設計-研發標準化、數據架構標準化,打通不同模塊的壁壘,提升模塊化與靈活性。將單點之間的競爭力相互配合,形成“場域”競爭力。


          產品的單點也許不能保證都有最佳的競爭力,但如果我們能夠提供一系列的、高質量、無縫銜接的配套服務形成閉環,將會形成強大的整體競爭優勢。同時,產品設計-研發標準化,能夠增加產品售賣的靈活性,通過靈活的組合方式吸引不同的用戶,提升銷售靈活性與成單率


          3)提供高質量的用戶體驗


          產品最終是給人用的,用戶體驗也會在將來逐漸成為B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競爭的加劇,以及用戶群體的逐漸年輕化,用戶體驗將成為企業在選擇產品時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口碑傳播的重要途徑。


          由于在“產品-市場匹配”階段需要盡快地推出產品,所以在設計開發過程中可能遺留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打磨優化。產品設計需要與開發具備高度的一致性,視覺交互是否合理,前端代碼是否準確合理,操作反饋是否高效等問題,都需要這個階段來進行調和。


          4)教育市場,賣給更多的人


          當產品逐漸成熟并具備一定體量之后,單靠銷售跑單是遠遠達不到發展要求。這個階段,需要市場部人員對市場進行教育,聚焦不同的行業領域,從“點式營銷”轉變為“面式營銷”,并配合銷售人員進行產品的售賣。因此,在這個階段,產品的品牌力、核心能力的傳播將至關重要。



          D .「 暮年期 」商業價值降低,發展逐漸停滯


          暮年期,即產品發展停滯甚至倒退,逐漸失去商業價值的產品。


          B端產品進入暮年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伴隨著業務的發展,產品已經很難滿足業務需求。且翻新產品的投入產出比較低。二是,伴隨產品的使用時長,產品將變得臃腫和遲鈍,逐漸難以敏捷地滿足業務需求。


          很多時候,商業環境的快速發展、技術的更新迭代都有可能成為產品進入暮年期的原因。對于暮年期的產品,根據商業戰略,產品經理既有可能要延長產品的壽命,也有可能持續保障產品完成順利換代。當然,更多暮年期的B端產品,由于業務的調整,最終迎來生命的終結。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產品因為在成長期、發展期無法建立有效的產品控制機制,導致產品過早的進入臃腫階段。也就是前文中所講的“產品失控”,非常有可能加速產品暮年期的到來。


          因此,是否能在前三個階段建立健康、完善的設計體系,是產品能夠獲得更長生命力、更多價值的關鍵。




          ?

          NEXT

          「 下期預告 」設計體系的構建法則  

          -


          你的B端產品處于什么生命周期?在這個階段產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而在這些過程中設計體系又應該如何構建?


          設計體系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通常是伴隨著產品的而發展逐步建立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基于B端產品的發展階段,帶你詳細了解設計體系的正確構建方式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Jady13_劍杰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UI和交互的需要注意45個微細節

          ui設計分享達人

          1.用微妙的雙重投影來讓你的卡片看起來更加清晰

          在某些元素周圍使用多個放置陰影或非常精細的邊框(僅比實際陰影暗一點)可以使這些元素看起來更清晰、更清晰,并幫助你避免那些看起來渾濁的陰影。



          2.減少標題上的字母間距以提供更好的光學平衡

          你的標題很可能會比正文更大,也比正文更重,所以字母之間的間距有時會看起來更大,

          減少一點間距,就可以使你的標題更加清晰



          3.為了保持一致性,請確保圖標共享相同的視覺樣式。

          在ui中實現圖標時,保持一致。

          確保它們具有相同的視覺風格; 相同的重量,或者填充,或者輪廓。



          4.在你的設計中只用一種字體就好了

          在創建設計時只使用一種字體是比較好的,這樣做實際上可以幫助你產生統一的設計效果。

          使用字重、大小和顏色的組合,你還是可以用一個單獨的字體表達清晰的文字的結構



          5.留白

          留白可以讓你的設計具有呼吸感,更加舒適



          6.選擇底色,然后使用色調和陰影來增加一致

          通過選擇一個基色,然后使用你選擇的顏色的色調和陰影,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為你的設計增加一致性



          7.提高用戶的入職體驗。 拇指法則記住。

          允許用戶隨時跳過你的移動應用程序登錄序列,并將該跳過鏈接放在拇指容易觸及的位置。

          只是一個簡單的調整,可以讓你的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我常常體驗國內一些APP,關閉按鈕特別遠,特別難按)



          8.光影需要是來自同一個光源

          確保你的陰影總是來自同一個光源,會素描的同學很好理解,光源關系一致表達空間統一性的基礎



          9.提高文本和圖像之間的對比度

          基本的處理方式是,在圖片上增加一個透明漸變蒙版來使得字體看的更加清楚



          10.同一種字體時,使用多字重的字體

          如果只使用一個字體,盡量選擇有多字重的字體,比如:阿里巴巴普惠體、思源、OPPO



          11.在淺色背景上你的文字可見性需要注意

          在淺色背景下工作時,文字顏色不要太淺,雖然看起來很舒服,但可見性不較差,不利于閱讀



          12.長文本中,文字閱讀感不要太搶眼

          當涉及到長格式的內容時,某些常規的粗體字體在屏幕上看起來還是有點太重,太呆板了。

          建議,選擇像深灰色(即# 4f4f)來降低文本的色調,這樣閱讀起來會更加舒服



          13.行動按鈕需要是最聚焦的。

          通過使用顏色對比、尺寸和標簽,確?!靶袆影粹o”盡可能突出



          14.字號越小,你的行距就越高

          隨著字號的減小,增加行高可以獲得更好的易讀性。




          16.突出菜單中最常用的元素


          在設計應用程序內部使用的菜單時,請確保提供最常用的操作(即; 上傳圖像,添加文件等…)最突出的屏幕



          17.從你的圖像中挑選顏色,讓你的產品栩栩如生。

          只需從你的產品圖像中挑選顏色,然后將你選擇的顏色的各種色調和陰影應用到你的背景、文本、圖標……,就能為你的設計增添大量的視覺趣味



          18.根據字體的x高度設置行高。

          不同x高度的字體需要不同的行高測量來實現文本行之間的正確分隔。

          即使你可能有兩種字體大小相同(即; 18px)它們的x高度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選擇正確行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19.突出最重要的元素

          undefined

          通過使用字體大小、權重、顏色和布局的組合,你可以輕松突出UI中最重要的元素



          20.告知錯誤的原因

          undefined

          在用戶剛剛執行的操作附近添加一條錯誤消息,可以幫助用戶提高正確登入,也可以緩解用戶焦慮(他可以更加清晰那里出錯)



          21.嘗試在手機上創建更大可點擊的區域。

          undefined

          當為移動設備設計時,嘗試創建足夠大的可點擊區域

          對于按鈕和僅由文本組成的鏈接來說,點擊區域會很小,所以盡可能使用帶有標簽的圖標。

          iOS和Android的最低建議點擊區域

          iOS為44 x 44pt

          安卓48 x 48dp



          22.在短標題上使用大寫的字母

          undefined

          長標題都是大寫字母的話,閱讀轉化上比較慢(你明白他是什么意思比較慢)

          短標題都是大字母的話,相對來說比較快可以和記憶中的單詞對應上



          23.保持淺色文本和圖像之間的對比度

          undefined

          始終確保淺色文本在淺色圖像背景下清晰可見。

          只需在文本后面應用一個低透明的深色背景,就能保持這些元素之間的良好對比度



          24.排版的親密性,要一直記得

          undefined

          標題、正文、標題、正文……這樣的排列中如果是間距都是相同的,那么在閱讀上就很難區分標題是屬于上文還是下文的。

          正確的做法是,標題距離上文的距離>標題距離下文的距離,這樣閱讀起來,標題會比較清晰的對應的是下文



          25.在下載中盡量給進度提醒

          undefined

          當下載速度是一閃而過時,則無需提示

          當下載等待時間>3S時,建議給進度提示



          26.文字也有情緒

          undefined

          在項目中處理文本時,選擇正確的字體將影響文本的語音類型。 那么大聲、或者溫柔、或者正式,嚴肅,或者有趣。每種字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聲音



          27.為正文選擇合適的行長,并提高可讀性。

          undefined

          基于人閱讀情緒,如果閱讀一行很長,一直閱讀下去,會出現你眼前閱讀的內容“不見”的情況

          對于單列頁面,45到75個字符被廣泛認為是令人滿意的行長,66個字符的行(包括字母和空格)是最合適的。

          當然,字體大小和行高也是決定可讀性的一個因素,但是對于行長,要保持在45到75個字符之間



          28.偶爾使用純粹的裝飾性元素是可以的,但要保持可訪問性。

          undefined

          需要適當,如果裝飾的強了主要表達的,則不可取



          29.使UI中的元素相互區分。

          按鈕。 通知。 UI中兩個獨立但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定要確保你的用戶能夠快速準確地將他們區分開來



          30.陰影不要太重

          undefined

          舒服的投影會增加你的設計的質感,和透氣感。太重的投影會顯得你畫面比較臟



          31.使用遞進分類時,需要明確當前選中的元素

          undefined


          32.使用高度飽和的顏色? 試著用色調或陰影把事情調小一點。

          undefined

          高度飽和的顏色(明亮的藍色、紅色、綠色等)在網站上看起來很不錯,但過度使用時,會讓用戶眼睛疲勞,主要是與文本內容一起使用時。



          33.使用用戶熟悉認知的圖標表達

          undefined

          在向設計中添加圖標時,使用用戶熟悉認知的圖標。新的圖標雖有很好看,很有個性,但是會讓用戶疑惑



          34.接近律

          undefined

          需要承上表達的元素,排版上接近對應的元素,可以讓用戶心理聯系起來是一體的



          35.減少標題的行高是很好的。

          undefined

          與長格式正文文本(需要足夠的行高以提高可讀性)不同,標題通常要短得多,因此可以稍微縮小間距。標題的建議行高通常是文本大小的1到1.3倍



          36.從色輪上挑選配色

          undefined

          類比色和鄰近色是最和諧的配色方案之一,也是最不會出錯的配色



          37.想用更輕松的語氣, 盡量用小寫字母。

          undefined

          在處理特定項目時,使用類似于所有小寫字母的文本可以表達更加輕松的意思

          但需要注意,在圖像和文本之間使用某種顏色疊加,以獲得更強的對比度



          38.使用重量、大小和顏色來表示你的結構層次感。

          undefined


          39.深色背景+淺色文本, 增加字重,提升易讀性

          undefined

          當在淺色背景下設置深色文本時,偶爾可以選擇較輕的字體。

          但是…

          反之:淺色文本>深色背景。

          最好是把字體的重量增加一點,尤其是長文本,原因是,讓用戶避免視覺疲勞,獲得更好的易讀性



          40.使用爭取的字體類型,表達對應的情感

          正確的字體選擇對于讓你的內容更快的正確傳達更重要



          41.全部大寫+字母間距=更好的易讀性。

          只需稍微增加字母之間的間距,就可以提高字跡的易讀性,并為大寫字母增加一些設計感



          42.讓表單上的錯誤信息變得有用和容易理解。

          確保錯誤提示,解釋了哪里出錯和如何解決

          始終讓用戶了解最新情況,即使是普通的表單,讓這些錯誤消息變得有用,不要讓用戶懵逼



          43.加載占位符

          使用占位符可以更好的緩解用戶焦慮



          44.通知用戶如果應用某個特定操作將會發生什么。

          在應用可能產生后果的特定操作之前,請詳細地通知用戶。尤其適用于具有不可逆轉后果的行為,例如永久刪除某個內容。讓用戶知道將要發生什么,并要求他們確認



          45.不要在下拉列表中隱藏重要的操作

          用戶需要采取的基本操作(例如,注冊或登錄)隱藏在下拉列表中,甚至可能找到用戶想要的。

          解決:將重要的功能提出來,不要隱藏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木七木七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設計實驗室:車載交互(HMI)的一些設計探索

          ui設計分享達人

          關于車載交互(HMI)的一些探索,用一些試驗和案例來進行探索與驗證。

          這次我們不聊視覺,也不暢想未來,只說說當下HMI產品設計與交互體驗。

          本文內容會涉及一些專業的汽車知識名詞,因為篇幅有限,如有些知識名詞不太明白可以百度一下。



          別看錯了,不是HDMI!


          說到HMI大多數設計師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的縮寫,“人機接口”,也叫人機界面,人機界面(又稱用戶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系統和用戶之間進行交互和信息交換的媒介, 它實現信息的內部形式與人類可以接受形式之間的轉換,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


          聽起來是不是覺得這不就是UI嗎?有什么區別嗎?emm......的確...似乎...差不多...幾乎是沒有區別的,只不過是在某些場合和設備上管他叫UI,比如移動端設備,而在另外某些場所和設備上管他就叫HMI,比如汽車車機和數控機床。所以這個概念也不用去特別較真,HMI就權當做是汽車上的UI界面吧。畢竟汽車是高科技與工業結合的完美產物,“HMI”念出這個詞時候就感覺是蠻專業的!很般配!


          HMI前世與今生?

          剛才說HMI最早更應用于工業上,比如常見的各種機床、制造裝備。

          或者說讓時間在向前推進一點!

          而這里通常意義的HMI則更加聚焦點,基本特指汽車車機或者車載多媒體設備。

          說到這里還是要從車載儀表盤說起,從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世界第一輛汽車,距今已經100多年的時間了,在那些還沒有HMI這個名詞的年代,那么他是以什么形態出現的?那就不得不提“儀表盤”了。




          當然寫這篇文章并不是去評測誰家HMI更優秀,而是希望通過一些假設、實驗和推斷,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更有效的設計HMI。



          屏幕越大越好?車內到底需要幾塊屏幕?

          我們先從屏幕開始。

          說到屏幕,設計師都是比較敏感的,因為我們最終的設計交互創意都是需要都是在屏幕上顯示展示出來的,HMI當然也不例外。現在在車載屏幕上你能看到最大尺寸多大?

          拿特斯拉為例,Model S和Model X車型都是17英寸,Model 3為15英尺。

          當然他肯定不是最大的,熟悉汽車朋友你應該知道我想說誰了,沒錯就是他!擁有48寸可多段升降屏幕的BYTON新能源概念車M-Byte!48寸的確很夸張,難道屏幕越來越大就是未來HMI的方向嗎?

          當然這個問題肯定是否定的,為什么?那就要從車載屏幕的作用來說起。


          首先我是作為一個曾經就職于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并且是一名地道的汽車發燒友,憑借對汽車還算熟悉和熱愛做出一些產品交互分析,以下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海涵。


          汽車內屏幕的作用

          按照功能場景總體可為三類:主行駛狀態信息、附設備狀態信息、多媒體&外設


          不可缺少還需要與使用者與場景結合,我們先來做一個大概的用戶畫像


          對應這些需求,汽車需要有儀表臺(屏)控制和顯示的區域有五個。


          五個區域分別是:

          1、主駕駛儀表屏   

          2、中控臺控制(屏)  

          3、后排娛樂屏   

          4、副駕駛信息屏  

          5、扶手控制臺(屏)


          其中前三個是主流配置,后兩個比較少見。

          關于汽車設備這塊我們不做深入展開了,畢竟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的還是設計,直接看結果!


          題外音:屏幕安全性的考量

          汽車是比較特殊的設備,基于安全性考慮,汽車內屏幕尺寸不易太大與太多。

          屏幕總體為玻璃材質,但與車窗風擋玻璃的材質不同,當汽車遭遇碰撞的時候,車內屏幕極易破損并形成尖銳物,極大可能會乘坐人員造成二次傷害,所以車內屏幕不易太多,更不易太大。雖然車載屏幕變大變多已不可逆轉,而且隨著屏幕技術的提升,柔性OLED的應用也將會在一定范圍解決安全問題。但也需要汽車相關設計者多在安全方面進行考慮,任何產品體驗應該建立在安全基礎之上的,特別是交通工具。


          物理實體按鈕過時了?

          為什么大屏幕操控成為了當前的HMI主流了呢?那不不得不去提一下另外一個我們熟悉的設備--手機!


          同樣一個有限的區域,如果用物理按鍵那么這么區域只能是固定的功能,而屏幕就可以無限擴展。特別是在汽車中控屏上集成內容會很多,體現就更加突出。

          但是在汽車上的全部使用屏幕真的是最佳選擇嗎?顯然這是有待商榷的。

          不可否認屏幕的確有很強的擴展性,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1.觸控反饋缺乏    2.交互效率不高


          對于這樣的判斷,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實驗來進行驗證。



          將類似于Surface Dial這種智能按鈕交互裝置引入汽車的屏幕控制中,每個按鈕可以根據情景進行自定義,并且吸附到汽車屏幕的任何位置進行交互操作,相信這一定是一種全新的使用體驗。當然這一定是需要解決比如吸附力、安全性等一系列問題。


          屏幕觸控反饋

          雖然目前的屏幕還有無法做到完美觸控反饋,但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硬件技術來試圖解決這些問題,比如Tanvas Touch,其定義為 “手指與觸摸界面之間的電子壓力控制”。簡單來說他們的產品就 “皮膚的磁鐵” 一樣,能夠更加精準的感應手指的動作,最后結果就是比 Apple 的 3D Touch 更加具有壓感的觸摸操作表現。



          原理是利用手指尖觸摸顯示屏時產生的靜電引力來模擬觸感,通過電磁脈沖把更精確的反饋發送到用戶的指尖。



          Tanvas 也正在與汽車制造商們合作把這項技術嵌入到汽車或屏幕上,讓人們更容易感觸受到不同物體的表面。

          也許在未來我們真的會遇到他。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殘酷de樂章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當等待無可避免時,如何優化等待體驗?

          ui設計分享達人

          一、盡量減少用戶等待的情況,盡可能縮短等待的時間

          如當用戶瀏覽網頁的時候,若在用戶瀏覽到已加載內容的倒數第5條再預加載10條內容,可縮短用戶瀏覽接下來內容時的加載等待時間。再如生活中醫院的預約掛號系統,用戶可以提前一兩天掛號,當預約時間到了直接到指定科室看病,避免了長時間的排隊掛號。


          二、如果是不可避免的等待,該用什么辦法去優化等待體驗呢?

          總的原則是:在用戶等待時給予用戶反饋,告知狀態,且盡量讓用戶在感知上縮短等待的時間。反饋可根據等待的預估時間不同、場景不同,選取不同形式。

          • 一般情況下理想的響應時間應該控制在 100 毫秒內,一些響應的時長可允許達到1秒,絕不可超過2秒無反饋。

          • 若是等待響應時長為2-9秒時,可設計循環的加載動效(loading),告知用戶正在加載中。

          • 若是等待響應時長超過10秒時,可設計帶有進度指示的加載動效。此時除了告知用戶正在加載中(即告知等待原因和當前狀態),還要告知用戶預期響應的時間。



          可采取分步響應用戶的方式,多次反饋,可讓用戶在感知上縮短等待的時間。

          如一些頁面內容較多,加載時能分步顯示,可按照框架、文本、占位圖、圖片的順序加載顯示,會在感知上縮短加載時間。又如加載一個新視頻,視頻前幾幀優先顯示最小體積的視頻資源,等較高清視頻內容加載出來時再切換為高清視頻資源,可縮短用戶等待視頻開始播放的時間。



          唐納德諾曼提出過排隊等待的6個設計原則,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設計等待體驗,6個原則分別是:

          (1)提供一個概念模型。

          (2)使等待看起來合理。

          (3)滿足或超越期待。

          (4)使人們保持忙碌。

          (5)公平。

          (6)積極的開始,積極的結尾。


          下面我們就說說這6個原則在優化等待體驗上的運用:


          1. 提供一個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幫助人們把復雜自然現象轉變成可用的,可理解的心理模型。概念模型可以幫助用戶理解事物,了解事物如何運作以及當前處在哪個階段、理解當前為什么處在等待狀態,以及產生對未來即將發生事情的預估和期待。

          如用戶通過餓了么下單后,app上會用插畫顯示商家備貨、騎士送貨的過程。讓用戶了解外賣送到手中的整個流程,以及當前處在流程的哪一階段,距下一階段預估還有多久。如果是雷雨天,訂單頁面的插畫還會模擬實時天氣情況,用戶看到插畫想到騎士正在雷雨環境下送貨取貨,也會理解騎士配送辛苦、理解當前配送緩慢,緩解等待時的負面情緒。



          2. 使等待看起來合理

          使等待看起來合理,即通過概念模型使用戶理解為什么要等待,明白等待是有緣由的。

          如用滴滴打車時,當我們按下呼叫快車按鈕,頁面會顯示動效光波信號向外擴散,同時會顯示當前排隊人數。設計師通過設計建立一個簡易的概念模型,讓用戶理解當前的等待的原因,并認為等待是合理的。實際上滴滴派單的算法流程可能與頁面顯示的流程不同。但用戶等待時會理解此時手機正在發出信號請求駕車信息、或此時正有多人在排隊、或此時正在等待司機接單。



          3. 滿足或超越期待

          滿足或超越期待指用戶給等待時間估算時長時,如果用戶實際的等待時間比心理預期的等待時間要短,用戶會有相對比較好的心理體驗。

          心理學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同等時間下,同樣長度的進度加載條有三種進度顯示方式:進度條速度勻速、速度先快后慢、速度先慢后快。三種相比較發現,當進度條增加速度先慢后快,用戶的體驗最好。而用戶體驗最差的是加載速度先快后慢,因為如果開始的時候加載速度比較快,用戶一開始就有了較高的心理預期,當速度變慢時便低于用戶的心理預期,感知體驗就會變差。



          4. 使人們保持忙碌

          使人們保持忙碌即讓用戶在等待的時候有事可做。因為當人們非空閑時,對時間的心理感知會比空閑時對時間的心理感知要短。

          利用這個原則的設計如:CorelDRAW軟件下載安裝時,軟件安裝等待頁面除了顯示進度條還放映國際優秀設計圖片,CorelDRAW用戶一般都是設計愛好者或設計從業者,通過讓他們瀏覽優秀設計圖片來度過軟件安裝時間,避免用戶純空閑等待。



          5. 公平

          當用戶正在等待時,如果等待看起來是合理且公平時,不易引起用戶的負面情緒。如果等待看起來是不公平的時候,更容易引起用戶的負面情緒。如:當你正在排隊買票時,同等條件下,你看到后來半小時的人比自己先買到了票。你可能會抱怨,“為什么比我晚來半小時的人都排到了我卻還在等”。

          針對公平方面的設計如銀行的叫號辦理業務系統。用戶統一到取號機前取號,每當一個窗口的空出來,叫號系統便叫一個最早的號去該窗口辦理業務。這比人們直接分散在多個窗口排隊會更公平,不會出現早來卻因為這個窗口排隊慢而導致等待時長比晚來的用戶更長的情況。同時把多個小隊伍變成一個大隊伍,用戶感知上也會覺得隊伍移動的更快,也有助于降低等待的負面情緒。


          6. 積極的開始,積極的結尾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提出系列位置效應,指記憶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處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發生的影響,包括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來源:百度百科)即人們回憶體驗時,在最開始和最后的體驗比中間的體驗更能讓人印象深刻。所以當我們在設計等待流程時,要保證等待開始和等待結束時有較好的體驗。


          如當我們在餐館排隊結賬時,一些餐館結賬臺旁邊會放著一盤薄荷糖,收銀員幫用戶辦理結賬時會對用戶說可以拿幾顆薄荷糖。這個小獎勵會讓用戶走出餐館后對剛剛結賬時排隊等待的不好體驗的記憶變弱,而對最后的薄荷糖有更深的印象,從而對餐館也留一個相對好的印象。

          關于等待體驗的優化設計案例還有好多,但基本的設計原則是相通的。

          我們在實際設計時可先整理用戶整個體驗流程中可能等待的點,看看哪些是可以通過設計或技術縮短實際等待時間的。針對不能縮短實際等待時間的點,我們先預估每個等待的時長,并設計概念模型讓用戶理解等待的緣由且能預估等待的時間,且采取合適的方式讓用戶在感知上盡量縮短等待時間。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醬紫Y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用戶體驗設計定義&詳細案例

          ui設計分享達人



          一、什么是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這個詞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用戶體驗設計師 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所提出和推廣。

          定義: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純主觀感受。即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




          二、可用性原則


          可用性指的是產品對用戶來說有效、易學、高效、好記、少錯和令人滿意的程度,即用戶能否用產品完成他的任務,效率如何,主觀感受怎樣,實際上是從用戶角度所看到的產品質量,是產品用戶體驗的核心,不好的可用性會導致用戶放棄使用產品。

          可用性由易學性、效率、可記憶性、容錯性、滿意度、實用性、個性化、可預測性組成。




          01 易學性


          指的是用戶學習如何與產品進行交互,以實現目標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即用戶能否在初次使用產品時完成簡單的任務或實現用戶目標。




          02 效率


          用戶在使用產品一段時間后,能否在合理的時間完成想要達成的目標任務。這里以騰訊視頻為例,用戶能否快速的下載想要的東西,在同一系列中,可以快速下載更多的相關內容。




          03 可記憶性


          我們常說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好的產品體驗是幫助用戶去記憶。用戶在體驗中,要對一些有意識、無意識的行為進行記憶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如果在一些環節通過系統能幫用戶記錄,會降低用戶的負擔。比如在搜索、歷史記錄、瀏覽記錄等。




          04 容錯性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發生錯誤后,能否快速幫助用戶識別和糾正錯誤,幫助用戶從錯誤中恢復的能力。如常見的注冊登錄,當用戶屬于郵箱格式不對的時候,給出提示,并且告知錯在哪里。如果提示語只是:"請輸入正確的郵箱" 用戶可能會疑惑,錯在哪里。




          05 滿意度


          滿意度指的是用戶與設計互動產生的愉悅程度,可以是用戶使用產品時流暢的交互和優秀的視覺設計,也可以是用戶在產品中得到的滿足感。比如sir語音交互,王者榮耀等級(滿足感)





          06 實用性


          產品能否提供用戶在完成任務時所需要用到的基本功能,例如P圖類軟件,用戶需要對圖片進行裁剪、添加濾鏡、摳圖、美顏、補妝、添加文字、去除水印、添加文字等操作。




          07 個性化


          在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 針對用戶提供不同場景下的功能定制,如美圖秀秀,在提供圖片美化的同時,針對用戶不同的使用場景還提供視頻剪輯、視頻美容等功能。




          08 可預測性


          用戶能夠預測到下一步操作或者整個流程的交互,將會發生什么。舉例淘寶的購買流程。點擊購買按鈕> 選擇商品屬性> 付款> 輸入密碼> 購買成功; 用戶在點擊購買按鈕開始就能夠預測到下一步或者整個流程的步驟會發生什么。




          三、可見性原則


          可見性是用戶根據界面中可見元素確定產品可以做什么的設計原則。



          01 物理功能可見性


          物理功能可見性是基于對象的物理外觀。在視覺上,這種類型的功能可見性使用戶能夠立即清楚地看到在設計界面中能干什么。例如當我們使用音樂類軟件,最常使用的就是播放/暫停,上一曲/下一曲。我們就會尋找去這些圖標。其次是分享、收藏、下載、評論等功能需要用到的功能展示在頁面中,這就是功能可見性。




          02 狀態可見性


          當信息或者列表過多時區分狀態的展示,將重要的狀態信息呈現在盡可能高的信息層級當中。如iOS信息和QQ郵箱中區分未讀信息的微標。如果將這些徽標隱藏起來,會極大地破壞易用性,因為人們將不得不進入一個個郵件詳情頁當中進行確認,才能獲取到原本由徽標提供的狀態信息,這樣的互動非常低效且乏味。




          03 步驟可見性


          當用戶在執行某項任務的時候應該清晰明了的告知用戶目前在什么步驟,后面還有多少步驟,完整清晰的流程展示。如果將這些信息隱藏起來,用戶會困惑當前進行到哪一步,接下來還有多少步驟。




          四、可供性原則


          強調需要明確的視覺線索向用戶展示產品可以做什么。例如用戶界面中的交互元素(如滾動條、命令按鈕和圖標等)的設計必須能夠為用戶提供足夠清楚的建議,讓用戶可以清晰地辨別出這些元素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它們的功能是什么,以及如何與它們進行交互行為(點擊、長按、滑動 等)




          五、反饋


          給用戶及時、恰當的反饋,是體驗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對每個用戶的操作都應該有恰當的系統反饋(包含視覺、聽覺、觸覺)。



          01 告知性


          明確告知用戶當前操作發生了什么。如點擊下載和下載過程給出相對應的反饋及進度條。




          02 動作連接性


          當用戶產生某個動作時,給予相對應的連接反饋。如大概用戶點擊某個按鈕時,按鈕默認的外觀與點擊后的外觀發生變化,結合現實世界的開關去思考(按下 開燈)動作與反饋是連接的,即時的。




          六、??硕?


          ??硕?,是1951年由威廉·埃德蒙·希克首先提出的,認為人們從數組中選擇目標的時間取決于可用選項的數量。也就是當一個人所面臨的選擇越多,做出選擇所花的時間就越多,當面臨選擇的數量增加,做出決定的時間也會跟著增加。




          如京東篩選,在搜索結果頁會將篩選條件收起,因為里面的篩選條件內容過多。用戶會在當前頁面選擇的時間增加.將一些項目分組放入二級下單,并且做好歸類,用戶能夠更迅速的作出決定。




          七、費茨定律


          費茨定律,是1954 年 由保羅.菲茨首次提出,在人機交互中指的是通過圖形用戶界面使用鼠標或其他類型的指針從一個起始位置移動到一個最終目的所需的時間。


          T:代表完成移動所需的平均時間

          A:代表光標開始/停止時間

          B:代表光標移動速度

          D:代表從起點到目標中心的距離

          W:代表目標的尺寸


          簡單來說就是指:隨著目標的距離增加,移動到目標的時間更長,并且隨著目標的尺寸減小,選擇目標的時間也會增加。


          所以在界面設計當中會遵循越重要的功能,占據面基會越大。重要圖標的點擊熱區也會增大。便于用戶快速點擊。




          屏幕外邊緣和四個角部比屏幕中的其他位置都更容易被定為和選中,所以我們在進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會將常用/重要的操作放置在屏幕邊緣處,便于用戶操作。



          八、神奇數字 7 ± 2


          神奇數字7±2法則是1956年由 喬治·米勒 所提出的,根據喬治·米勒的研究,人類短期的記憶一般一次只能記住5-9個。也就是為什么大多數APP底部導航為5個的原因。




          由于人類的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大腦會將復雜信息劃分成 塊 和小的單元。如:京東和每日優鮮的分類處理。




          人類短期的記憶一般一次只能記住5-9個,所以人們總是傾向于把一串數字拆分為多個較短的部分進行記憶。如銀行卡號和手機號碼等。




          九、復雜守恒定律


          復雜守恒定律是1984年由 拉里·泰斯勒 所提出的,也稱作泰斯勒定律。認為每一個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都有其固有的復雜性,存在著一個臨界點,超過了這個點產品設計的過程就不能再簡化了,你只能將固有的復雜性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在產品設計中,會盡量的簡化界面。當功能過多時進行一個整合的處理,跳轉或者滑動操作。如查看更多或者常見的漢堡導航。




          十、新鄉重夫:防錯原則


          新鄉重夫認為遺忘有兩種:一種是疏漏,另一種是忘卻。他建議采用一些措施來預防產品的缺陷。


          防錯原則認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設計的疏忽,而不是人為操作疏忽。因此,在設計中要有必要的防錯機制;比如常見的信息輸入狀態,未輸入置灰不可點,輸入變為可點擊狀態。




          微信拍一拍:微信在出了拍一拍功能之后,很多時候點擊頭像的時候會不小心拍到別人,現在的拍一拍是可以撤銷的,在客戶端鼠標懸浮上就可以進行撤回,移動端長按出現撤回彈窗,兩分鐘內有效。




          微信朋友圈動態:點擊返回圖標會出現的彈窗,避免誤操作。利用防錯原則,可以避免用戶重新編輯。微信當中有很多友好的體驗細節??梢远喽嗳ジ惺?。




          十一、奧卡姆剃刀原理


          奧卡姆剃刀 定律 :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圣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 (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這個 原理 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即“ 簡單有效原理 ”




          01、只放置必要的元素


          不必要的元素會降低設計的效率,不管是實體、視覺或者認知上,多余的設計元素,有可能造成失敗或者其它問題。這并不意味著不能提供給用戶很多的信息,可以用「更多信息」來實現。如夸克瀏覽器,首頁只放置重要功能 搜索 和幾個整合內容的圖標入口。




          02、減少點擊次數


          讓用戶通過較少的點擊就能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或使用功能。如音樂類軟件,在播放音樂之后進入其他的tab,在上面都會懸浮播放/暫停的區域。都能夠隨時操作。




          03、“老人”規則


          就是產品的易用性,如果年紀大點的人,也能夠輕松使用所設計的產品那么是成功的。如抖音沉浸式的體驗,簡單的滑動就能夠觀看想看的內容。目前抖音的用戶老年人也逐漸包含在內,并且抖音會根據用戶的停留時長等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04、減少“段落”個數


          頁面的使用率,當你想要在一屏新增很多內容時,頁面的布局就會變得擁擠和區域變小,容易過于干擾用戶做出選擇,重要功能不夠突出等??淇藶g覽器首頁強化了搜索功能 和幾個整合內容的圖標入口;uc瀏覽器首頁內容過多,當用戶想要使用搜索功能時很容易被其他內容干擾。




          05、給予更少的選項


          前面說到的希克定律說到,當選擇的數量越多,用戶做決定的時間就更長。做過多的決定也是一種壓力,在展示內容的時候要努力減少用戶的思維負擔。如攜程和馬蜂窩金剛區的內容展示,馬蜂窩根據產品屬性放置了6個重要的功能入口,便于用戶更快的去選擇所想要的功能。




          十二、設計和藝術的區別是什么?


          最后我們來探討一下設計和藝術的區別是什么。我看到一句話覺得挺好的。設計和藝術的重要區別是:藝術拋出問題,而設計解決問題。


          我們設想一個場景,當你在藝術展廳站在一副名畫面前,你所思考的是什么?是驚嘆畫家的畫技還是整個畫面給你的感覺是一種故事,你會不會思考藝術家在作畫時的心情,處境,為什么要這么去畫?想表達怎么樣的情感?



          然后我們再設想一個場景,同樣在藝術展廳,你身上帶有手機和相機。你會選擇用相機拍照還是用手機。答案是 相機 對吧?因為相機的拍照效果在任何環境下都會比手機好。這就是設計。是能夠真真切切的解決用戶問題的。能夠去感知到的。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左言右設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智能產品深度解析—交互動效篇

          資深UI設計者

          智能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常常用到動效設計,那么動效設計用在哪些地方及對提升智能設備體驗帶來什么幫助,是這篇文章要講的。



          undefined



          1、流暢的操控感

          通過大小、位置和透明度的變化,使得界面與界面之間、界面上元素的出現和消失都有關聯,讓用戶和產品的交互過程更流暢,給用戶更好的體驗。請看以下案例:


          1-1 Nest溫控器控制界面

          Nest溫控器從時鐘轉變到溫控調節界面的過程中,時鐘的指針向圓心收縮,周圍的時間刻度生長并一起向中心收縮,指針收縮動效對應溫控調節界面溫度值的顯現,時間刻度的生長收縮動效對應溫度刻度的顯現,由于元素之間進行有關聯的變化,操控過程中會有絲滑流暢感。


          1-2 Gira窗簾設備

          當用戶調節行程時,中間的控制點跟隨手指實時運動,而進度條會有延時拖拽效果。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原因是:用戶在控制面板上的操作是需要由面板向窗簾設備發送指令的,也就是說面板上控制窗簾到窗簾設備運行中間會有一小段時間間隔,用戶會有延遲感,所以Gira在控制窗簾行程的過程中,進度條為了與窗簾設備運行同步,加入延時效果,讓用戶感覺操控響應快的錯覺。


          1-3 Nest新款溫控器

          用戶在滑動切換功能時,功能icon會按照先后順序由大到小變化,由于連續性運動,每個元素運動都有銜接,會有流暢操控感受。


          1-4 Nest智能鎖

          用戶輸入密碼后至鎖打開這段時間,數字依次向下消失,鎖icon逐漸出現并且打開,體現出柔緩的感覺;實際上動效有時候可以彌補設備執行緩慢的不足,當設備需要長時間才能執行時,這段時間加入動效,動效運行時間和設備實際執行時間一致,用戶就會覺得很順暢;也可以讓動效運行時間小于設備執行時間,這時用戶會覺得操控反應更快。



          2.直觀明確,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通過動效能夠幫助用戶使用功能,對功能的方向、位置、喚出操作、路徑等進行暗示和指導,方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來學會操作產品的一些功能。請看以下案例:


          2-1 Nest溫控器安裝界面

          大多數智能設備買回家后,需要用戶自己安裝,有的甚至牽扯到線路問題,Nest溫控器安裝界面采用與實物一致的模型元素,讓用戶有參照依據;通過零部件的運動告訴用戶安裝順序;通過放大細節,告訴用戶應該選哪一個部件及如何鏈接。好的操作引導動效可以讓用戶有更好的參與感、成就感,還可以降低公司的人力安裝成本、客服成本。


          2-2 Google Nest Hub App端語音設置說明

          通過生動形象的Mg動畫,用戶很快就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省去了看文字的枯燥感,提升了操作效率、趣味性。


          2-3 Amazon Echo 

          用戶第一次設置好監控后,通過放射動效提示用戶雙擊屏幕,通過上下擴張的箭頭動效提示用戶可以通過手指來就行監控畫面的放大縮小。


          2-4 Lenovo Smart Clock 

          當設備第一次配好網重新開啟后,通過遮罩、圓點大小位置運動搭配文字告訴用戶長按屏幕可以控制什么功能。


          頂部弧形的上下變化,告知用戶下拉可以控制什么功能。通過簡單的元素既能起到提升用戶的作用,還不打擾用戶。



          3、強調內容

          通過動效給用戶展示用戶需要的內容及產品側想讓用戶了解的內容,讓用戶更樂意更易于理解,強化功能感知。請看以下案例:


          3-1 Nest溫控器設置界面

          用戶App第一次鏈接好溫控器后,為了告訴用戶溫控器的主打功能有日程安排節能、根據時間自動設置溫度,用幾何元素圍繞日程icon放大縮小運動、太陽月亮旋轉切換直觀的強調這些功能,讓用戶加深對產品核心功能的認識。


          3-2 Lenovo Smart Clock 移動端音樂服務設置

          音樂服務類型列表選中狀態使用翻轉選中效果,列表這里為什么需要動效?

          原因有可能是:1、列表中的內容為了很好的作出區分,以彩色的形式展現,層級較高,選中狀態如果不加入動效,用戶就不容易快速感知自己選擇了哪一個;2、其次列表中加入動效,在枯燥的操作中增添了趣味性,增強操作愉悅感。


          3-3 B&O觸控音箱

          雙擊音樂標題,進度條從左向右生長出現、操控點放大出現,既強調了進度條這個隱藏功能,還暗示用戶可以拖動操控點從左向右拖動操作。


          3-4 Google Nest Hub 調光燈界面

          用戶從列表進入調光燈界面時,調光條灰底從左向右弧度生長,隨后當前亮度條生長出現、亮度值出現,先暗示了用戶可以從左向右弧度操作,后強調了當前設備狀態。


          3-5 Google Nest Hub 睡眠質量檢測界面

          用戶查看睡眠質量數據時,睡眠質量標題信息漸隱漸現,睡眠數據條、數字生長,讓數據展示有主次之分,強調了用戶想要看的內容據,更人性。



          4、提升用戶掌控感,讓用戶心中有數

          在產品設計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讓用戶有操縱感。這種操縱感不僅僅表現在對用戶的操作有了反應、有了顯示,還有一種方式是讓用戶知道當前產品運行的狀態,是正在等待還是正在加載,還是正在下載或變化,那這種狀態的告知也是增強用戶操縱感的方式之一。請看以下案例:


          4-1 LG智能洗衣機

          當用戶往洗衣機里加入衣物后,出現量杯倒入洗衣液的動畫,告知用戶當前洗衣機正在進行哪一個環節,我們分析一下這里加入動效的用意,首先,一般的洗衣機沒有屏幕,有的話也就顯示當前的功能選項,LG的這款洗衣機是液晶屏,那么它的定位就是高端人群,通過融入動效,打造差異化,提升使用體驗,加深用戶對LG品牌的印象。


          4-2 Lenovo Smart Clock 起床鬧鐘功能

          用戶設置好起床時間后,系統會根據時間段自動進行背景顏色的過度,來模擬天色的變化,直觀的告知用戶當前的時間是白天還是晚上或是黃昏。


          4-3 Orvibo 除濕界面

          設備進行除濕的過程中,面板上圓形元素進行旋轉,伴隨粒子擴散效果,模擬水分子消失的過程,直觀形象的告訴用戶現在正在做什么。


          4-4 Lenovo Smart Clock 貓眼通話界面

          用戶接通貓眼后,通話icon進行電播擴散動效,模擬聲波擴散效果,準確的向用戶告知當前通話中的狀態。


          4-5 Google Nest Hub 語音喚起

          當用戶說話喚起語音控制時,原先的全屏畫面收縮,響應用戶的指令,四周留白,為通話內容提供展示空間,然后彩色點元素起伏變化,通話內容出現,告知用戶已接收到指令;隨后彩色點元素旋轉加載,體現正在執行中。在語音控制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入動效反饋,會讓用戶覺得他不是在和一個冰冷的機器講話,富有人情味。


          4-6 Orvibo 窗簾控制界面

          運用輕擬物效果和與實物一致的運動方式,用戶可以直觀的看到窗簾的行程位置與開合狀況,大大的提升了產品易用性。



          5、明確層級關系,提升用戶理解效率

          面對一款新的智能產品時,用戶可能不知道怎么操作它,通過動效向用戶交待頁面內容之間的關系,讓用戶清楚的知道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更易于理解從而可以快速上手使用。請看以下案例:


          5-1 Nest溫控器設置界面

          溫控器的設置模塊通過左右滾動以便在有限的屏幕中展現,那么模塊的下一級頁面跳轉做成像App那樣左滑切入是無法明確層級內容的,此時需要一個與左右滑動不一樣的動效來區分模塊的切換,Nest運用翻轉效果,強化了層級感,清楚交待了頁面翻轉后面的內容與頁面前的關系。


          5-2 Google Nest Hub 設備控制界面

          用戶從頂部導航中進入設備列表過程中,設備列表頁面從右向左進入,暗示用戶“當你想返回上一級,可以左滑離開哦”,用戶上下滑動設備列表時,屏幕左邊滑動條出現,更加明確了“左滑返回上一頁”的功能;


          當用戶通過列表進入操控界面以及切換功能頁時使用淡入淡出的效果,弱化它們之間的跳出感,來強調它們是一個層級的內容,從細微處可見Google的設計師在動效的使用、選擇上非常克制,值得我們學習。


          5-3 Google Nest Hub 日程提醒界面

          用戶發出查看日程安排的命令時,日歷界面從左到右進入,告訴用戶這是一個新的頁面,接著日期數字21進行大小位移變化,月份不做變化,為了強調這是21號的日程,2條日程信息按照時間先后從下向上運動,交代了日程處理的優先級。Google設計師將信息展現的每一步都讓用戶看的清楚明白。



          6.減少用戶焦慮

          用戶在操控設備執行一項指令時,會需要一段時間的加載或傳輸過程,期間使用動效來引起用戶的注意,從而減少用戶在等待過程中的焦慮感,實際上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品牌方還可以利用這個寶貴的時機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向用戶透傳其品牌調性,達到加深品牌記憶的目的。詳見下一段“07 品牌調性透傳”。


          6-1 Lenovo Smart Clock Wi-Fi連接操作

          用戶在移動端與設備連接時,會有一個連接等待過程,此時移動端與設備界面中同時出現幾何元素在繪有Wi-Fi的灰色圖層中運動的動效,形象的傳達了正在運行的具體事項,我們在做加載動畫時,不光要讓加載動起來,還要貼合當前的內容,做到生動有趣。



          7、品牌調性透傳

          在可用性良好的前提下,通過一致性、趣味性的動效設計和創新的交互方式為產品增加亮點,帶來更驚喜的體驗,傳達產品的氣質與態度。請看以下案例:


          7-1 Google多端運行動效

          在品牌塑造上,Google已被證明做得極為成功,而且在視覺表現層面,Google系產品具備著“一致性”和“連貫性”,這讓Google獲得了品牌識別上的利益。在不同設備的動效設計中,Google都統一使用代表品牌的紅、黃、藍、綠顏色和幾何圖形,遵循化繁為簡的設計準則,通過簡潔貼近真實的運動方式,讓產品更有人情味,讓用戶更加專注于內容。


          7-2 Apple AirTag搜尋界面

          用戶在搜尋AirTag過程中,手機屏幕粒子循環運動,隨后粒子組成了一個轉動的箭頭指向一個圓點,隨著用戶離得AirTag越來越近,箭頭逐漸放大消失,圓點隨后演變成了一個旋轉的AirTag。交互方式新穎,搜尋結果又充滿驚喜,對于Apple這款新產品,無疑讓用戶加深了印象,感受到了Apple的科技創新態度。


          7-3 智能圓鏡

          用戶在靠近圓鏡設備時,鏡面中心人臉識別icon縮放,周圍點元素波動擴散,吸引用戶的同時,傳達出科技感。


          7-4 Apple HomePod 命令反饋界面

          當HomePod在執行一項指令時,頂部的屏幕會出現彩球融合翻轉動畫,多變朦朧的色彩可以喚起用戶情緒,球體間的融合過程讓產品生動有趣,讓用戶感受到品牌的人情味。


          7-5 Apple Watch 洗手提示界面

          Apple Watch洗手功能開啟后,會有一個20秒的倒計時,倒計時以肥皂泡沫消失擴散的形式展現,很貼合當前洗手的情景,讓原本一個普通的倒計時變得生動且有趣味性,用戶更加樂意使用,強化了用戶對品牌的感知。


          7-6 智能溫控器

          這款溫控器已經有一定年代了,當時那個年代,能用到溫控器,那就很有科技感了,智能溫控器還將流動的線條動效運用至透明背景上,向用戶傳達了超前的科技感,只要見了就會記住這款產品。



          8、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動效在產品中的應用場景以及設計思路



          總結:

          實際上智能產品中的動效設計,并不是要向用戶炫技,也不是做的越炫酷越好。動效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一種手段。我們要去觀察現有好產品的動效設計落地點及分析他們的小心思,從而運用至自己產品中,提升產品使用體驗。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木土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周周


          數據表單是一種常見的平臺設計樣式,在看似乏味呆板的設計中,沉淀著許多優質的設計體驗方法。尤其是在信息組織、信息傳達、信息承載和閱讀性方面,數據表單蘊含了許多設計規則和設計模式,使用戶能夠輕松地獲取、處理信息。該篇文章介紹了固定表頭、固定側欄、自定義欄、分頁器、過濾器、數據排序、多選項同時操作、簡單且簡約、普通的字體樣式、項目鏈接、鼠標懸停這 11 個設計指南,為大家提供有關數據表單設計的實用性建議。

          當然,在實際的數據表單設計中,還需要根據產品要求和用戶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你對數據表單設計有什么經驗體會?有過哪些很棒的設計案例?歡迎交流分享~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插畫來自 icon8

          對于大多數 SaaS 平臺,數據表單是必不可少的組件,可讓用戶獲得相關數據和洞察,從而采取正確的決策。

          作為一個前企業家,我使用過各種 SaaS 平臺,例如 Mailchimp,Shopify,Klaviyo,Zendesk 等。它們提供不同的服務 —— 電子郵件、訂單管理、客戶服務等解決方案,其共同點是,都需要將數據反饋給用戶。而數據表單則是傳輸大量數據最好的方法。

          數據表單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們能夠有序地組織信息和數據,使用戶能夠輕松地掃描、比較和分析自己選擇的信息。這篇文章介紹了我在設計數據表時遵循的關鍵設計模式。

          固定表頭

          這一點對于超過 30 行的表單尤其重要。當用戶必須向下滾動才能查看所有可用信息時,如果沒有固定表頭,用戶將很難理解和區分多行數據 —— 其中大部分可能是隨機數。一個固定的表頭可以幫助他們輕松地使用數據表,避免了向上滾動查看字段含義 。

          設計提示

          我傾向使用 8px 網格系統進行設計,將表頭尺寸保持在 16px(最小值)—— 防止你的設計看起來過于沉重和擁擠。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當用戶不理解某個數據字段時,固定的表頭使得用戶無需重復向上滾動查看表頭內容

          固定側欄

          對于數據表單,需要兩個組件對所有信息進行排序。一是表頭,用于理解顯示的數據。二是固定側欄 ,與每一行數據相連接 ,常用于項目名稱,例如活動名稱、產品名稱、股票名稱等。

          當數據表單需要水平滾動展示隱藏列時,通過固定第一列項目名稱,可以獲得與固定表頭相同的組件優勢,提升信息傳達效率。

          設計提示

          設計固定側欄時,請在該列的右側添加陰影和垂直分隔線,提示用戶該表支持水平滾動。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當數據表有太多列時,通過固定第一列項目名稱,使表單更易理解

          自定義欄

          自定義欄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表單顯示內容。當涉及多個指標和數據集時,該功能可以滿足不同的用戶目標 。常用于自助廣告平臺,例如 Facebook Ad Manager、Google Ads、AdRoll 等,在這些平臺上有多種營銷指標,每個用戶的優先級都不同。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自定義欄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數據表進行個性化設置

          分頁器

          我從開發朋友那里學會了對表單進行分頁,通過限制正在處理的信息量,減少加載時間。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漸進式加載,當鼠標滾動到最后一行時,表單自動加載一組新的數據。對比后者,分頁器允許用戶一次跳過好幾個組數據,滿足用戶非連續性瀏覽的需求。

          設計提示

          大多數表單每頁顯示行數可能超過 30 行,因此,將分頁器固定在表單頂部或底部會更加友好,方便用戶在頁面之間切換,無需過度地快速滾動。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使用分頁可以減少加載時間,因為它限制了正在處理的信息量

          過濾器

          過濾器組件對于篩選目標信息、屏蔽無關數據量至關重要。日期篩選是最基本的過濾器,能夠根據用戶指定日期來顯示信息。當每列具有固定的展示字段,這意味著信息不是隨機的,而是固定的選擇,您還可以設置單項信息的過濾器。

          最好在過濾器下拉列表中提供復選功能,允許用戶選擇多個變量 —— 過濾系統越靈活,用戶就越容易操縱他們的信息。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過濾器組件對于減少根據用戶要求顯示的數據量至關重要

          數據排序

          排序類似于過濾,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重新排列信息,調整信息展示順序。在大多數情況下,左列會對表單進行默認排序,用戶可以單擊標題對表單進行相應的排序設置。

          您可以將排序添加到表頭中,例如按數字或字母順序對各個數據進行排序。但請不要濫用此功能,它對于狀態或類別等特定指標,可能是多余的 —— 過濾器處理這些數據會更合理。

          設計提示

          盡量避免使用線型圖標,選用面型圖標來增加可見性。懸停狀態能夠傳達整個區域可單擊的視覺提示 。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排序類似于過濾,根據用戶的需要重新排列信息

          多選項同時操作

          復選框允許用戶選擇多個項目,并對所選項目執行某種操作 。幫助用戶節省時間和精力,不必重復相同的步驟。想象一下,所有的行都有相同的選框,這些選框會重復出現 —— 這會使你的表單看起來雜亂無章。

          設計提示

          我通常將復選框的大小保持在 24px(最小尺寸),居中布局,提高可用性。此外,高亮顯示被選定的行,增強對比性 。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復選框允許用戶選擇多個項目并對所選項目執行操作

          簡單且簡約

          “極簡主義” 這個詞已經被廣泛地使用,空白似乎是現在的趨勢,但在這種情況下,少就是多。在設計數據表單時,重點應該放在數據本身而不是用戶界面上。用戶已經在與大量的數字和信息交互,復雜的界面只會增加用戶的認知負荷。

          設計提示

          沒有必要添加額外的視覺干擾,例如不必要的圖標、斑馬行、隨機顏色等。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當你讓你的 UI 設計師瘋狂的時候會發生什么?

          普通的字體樣式

          在設計中,排版是樣式指南中的一個關鍵元素,對于品牌推廣至關重要。但在設計表格時,您應該遵循上面的指示(簡單和簡約),不要在表格中使用任何復雜的字體樣式。

          設計提示

          沒有推薦的字體,但建議盡量避免使用襯線字體,因為它們往往會吸引人的注意力,導致額外的視覺負擔。此外,避免出現大寫單詞,它會使你的設計看起來沉重。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 襯線字體在表格上看起來很奇怪 —— 不知道你們是否看到過使用襯線字體的數據表單

          項目鏈接

          對于特定的表單,項目名稱還可以充當鏈接,這是一種符合用戶習慣的交互形式,用戶很容易理解鏈接會將其帶到何處。

          設計提示

          設計文本鏈接時,請使用不同的顏色向用戶展示此鏈接 —— 僅在文本上加粗或設置下劃線并不能提供足夠的視覺提示。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設計文本鏈接時,請使用不同的顏色向用戶展示此鏈接

          鼠標懸停

          表單的操作通常放在最后一列。當沒有太多的信息列,需要水平滾動信息時,這種模式就很適合。也可以將操作放在第一列或第二列,這樣用戶就不需要在滾動時跟蹤這一行,但操作較多時,可能會產生認知過載,導致不必要的錯誤。

          鼠標懸??梢员3趾喖s的外觀 —— 只有當用戶將鼠標懸停在相應的行上時, 操作圖標和文本才會出現。

          11個超實用的數據表單設計技巧,全是關鍵知識點!

          最后

          以上內容只是原則性說明,主要為你提供一般性的建議,在實際的數據表單設計中,還需要根據具體的產品要求和用戶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


          文章來源:優設網    推薦:TCC翻譯情報局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從功能、交互和UI看,如何進行數據表格的設計

          周周


          表格和網格一直是產品和后臺面板的重要UI組件。然而,即使到了今天,也很容易找出設計不當或用戶體驗不好的數據表。

           

          今天我們邀請了 Gil Bouhnick ,來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如何設計出一個可觀的數據表」。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吧~

           

          我使用過 30 多種 SaaS 工具和 SDK ,經常用它們的后臺面板看數據,觀察到了一些問題并做了反饋。實話說,它們在UI設計和基本功能上,對表格的展現形式還挺糟糕的(雖然它們都是很好的Saas產品)。


          鑒于我開發使用表格 20 年的經驗,決定為大家來總結一下最基本的處理表格的UI / UX規則了。

           

          本文將從功能、UI設計美觀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



          數據表設計之功能


          1.從排序和篩選開始: 


          是的,我也知道排序和篩選很煩人,我也討厭他們,但必須先說它們。除非你打算做一個不到十條記錄或者類似情況的精美表格。

           1.png

          排序和篩選不僅是可用性或易用性的功能,更是摘要數據的關鍵:了解趨勢,比較記錄,查找特定值,沒有排序和篩選就無法完成這些工作。

           

          如果添加基于列的篩選(如日期,布爾值,字符串等元數據)成本太高,那么可以從更基本的內容開始篩選,例如現代搜索框或一些常用的硬編碼。


          2.確保列的大小可調整


          這是一種查看信息的方法,無需深入研究每條記錄。

           

          不管你的列寬有多大,也不要將列表固定住,因為有時候用戶需要進一步擴展。

           2.png            

          3.允許列重新排序 


          對于大型表格,不能一種大小適用于所有情況

          3.png

          通過重新排序列,用戶可以設置符合它們特定需求的表格。這個相對小的功能可以減少混亂,并節省一些來回滾動。

           

          這時,列的名稱體現了大量信息。重新排序列能夠使用戶可以專注于特定區域并理解小塊信息。

           

          4.內聯的編輯


          有許多用于編輯單元格的UI解決方案:內聯框,彈出窗口,可擴展節等。

           

          我不認為上面的方案是最佳的,因為它依賴于功能、數據類型、使用案例。從用戶角度出發,我最喜歡的方案是側視圖(快速視圖)。

           4.png

          一旦選擇一個項目,它就會從側面彈出的方法。


          這個方案,我最喜歡的是它可以保持上下文(與彈出窗口不同),易于使用,即使是在垂直滾動視圖中顯示大量字段的情況下也效果良好。


          數據表設計之交互設計

           

          5.小屏幕設計


          當然,大顯示器看表格,設計和開發都會很爽,但是還是有人在用筆記本電腦或iPad!他們又做錯了什么!/手動狗頭

           

          不停的滾動、縮小的列、隱藏的文本,這些都會干擾用戶體驗,所以一定要在小屏幕上驗證你的設計,并且盡可能使用上一段時間去切實體驗用戶使用情況(而不是隨意測試)。

           

          如果確實很糟糕,你可能需要在解決問題上發揮自主創造力,不過前提是你很了解它。

           

          6.彩色交替行 


          使用大型數據表時,很容易丟失。

          6.png 

          斑馬紋的表格可以幫助用戶保持其位置,但是彩色的行必須非常淺,否則會引起誤導,看起來像選定的行。


          使用淺色時,應該將所有內容設置為淺灰色,避免使用黑色線條和深色邊框。

           

          7.使用固定表頭和“凍結”列錨定一些標識符

           

          我認為在任何屏幕上顯示大量數據時,表格都應該能正常瀏覽。

           

          要瀏覽數據,用戶就需要經常滾動,這意味著需要一些錨點來輔助:

           7.png

          • 向下滾動時,列標題必須固定(這是最基本的)

          • 第一列應該被鎖定(MS Excel和Google Sheets稱其為“凍結”),因為,當你水平滾動時,需要該行聯系上下文。 

          • 一個全行選擇選項,用于在水平滾動時標記重要行。


          8.設置固定的行高


          表格和網格是體現結構化信息的,但是,當表格的列寬、行高不同時,就會變得混亂,信息也就會變得沒有體系。

           

          因此,為了整體的可用性和美觀性,我覺得不管內容如何,所有行都應具有完全相同的高度。

          8.png

          為了更好地支持多行文本塊,請考慮以下事項:

          • 用換行替換為空格,并將整個文本變成一行(通過調整列寬的大小)

          • 將(所有行的)行高設置為2行而不是1行(可以解決某些情況)

          • 使用工具提示(可以用,但是最好不要用)

          • 通過單擊行來展開/折疊(剛需)

          • 采用浮動側視圖顯示所選行的詳細信息。


          數據表設計之UI


          美學設計可以帶來更好的使用感。

           

          以下是通過簡單的UI設計修改來消除雜亂并提高內容可讀性的幾種方法:


          9.增加單元格填充 


          使用空格。

           9.png

          加載信息的表,正是用戶想要看到更多空白的地方,即使這會花費他們一些額外的滾動時間。         

          10.消除不必要的邊框


          一旦數據結構良好并且留有空白,就該擺脫那些多余的邊框,或者讓邊框線條變得超細且顏色淺。

            10.png

          文章來源:優設網    推薦:墨刀_MockingBot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助力體驗設計的10個方向

          資深UI設計者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
          再次微笑_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