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騰訊頂尖設計團隊總結的 2019 – 2020 設計趨勢:圖形篇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為了和大家分享關于設計趨勢的見解,ISUX 研究了 2019 年至 2020 年的設計趨勢。沒有必要去遵循年度設計趨勢報告,但是否意識到這一趨勢,對設計師來講卻非常重要。首先,我們總結了平面設計的總體趨勢,同時也研究了從 Zepeto app 和 Memoji 開始的,最近擴展出來的 IP 形象設計和角色設計趨勢。

          在本文中,我們想分享 ISUX 設計趨勢報告的第一部分「圖形設計趨勢」。在這一部分里,我們展示了當下各種品牌和動態圖形的案例,總結了 12 個值得注意的平面設計趨勢。

          強大和可變的排版

          排版一直是設計的重要元素,也是傳達品牌強烈信息的手段。從去年開始,粗大的無襯線字體和強有力的排版被應用到許多品牌設計當中,這使得它成為平面設計趨勢的一部分。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采用動態和反映了 3D 趨勢的三維字體版式設計。

          1. 動力學排版海報

          △ @Andrei Robu

          這張動態排版海報不是簡單地放置圖形和文字,而是將移動的 3D 文字放在固定的圖形上,傳達新的視覺印象。這些圖形主要通過 SNS 以短循環視頻的形式共享。

          2. Uber 品牌識別

          △ @Wolffolins

          Uber 開發了一種無襯線字體用于品牌 logo 的再設計,并將其貫穿于整個品牌系統。采用了這些品牌字體的動態海報,更為有力地傳達出 Uber 的品牌信息。

          3. Squarespace 品牌識別

          △ @Dia studio

          Dia studio 常將動態文字應?于品牌項?,「Squarespace」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4. FAD 視覺圖形

          △ @Practica Studio

          以 3D 形態傳遞活動信息的版面設計,就像禮品包裝一樣。這種循環的 GIF 圖也作為品牌主圖形被運用。

          5. 韓國女性耐克運動廣告

          △ @Wieden&Kennedy Tokyo

          韓國藝人支持女性主觀活動的耐克運動廣告,也采用了大膽的哥特式字體。這些由 Guteform 設計工作室設計的字體有基本的延展形式,同時有一個系統能延展成更為寬大的形式以適配媒體的比例。這種動態化的強烈的排版傳遞了活動信息,和其他設計元素的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圖形效果。

          鮮明的顏色和漸變

          隨著 Instagram 用彩色漸變作為品牌色,漸變趨勢已經持續好幾年。最近品牌,UI 和包裝的圖形設計都采用明亮而強烈的對比色,這種趨勢不僅應用于設計,也應用于攝影。強烈的色彩組合,夢幻的色調和彩色漸變有望應用于 2019 年的整體設計。

          1. APP 圖標設計

          △ 越來越多的手機 APP 圖標使用漸變色

          最近,許多移動應用程序在其圖標設計上應用了彩色漸變。

          2. 歐洲體育 – 2018 平昌冬奧會品牌識別

          △ @DixonBaxi

          歐洲體育臺 2018 年平昌冬奧會的轉播也將強對比和漸變色運用于多數場景中,包括標志、圖形和攝影。熒光圖形和深?背景的對比,尤為深刻地凸顯了冬季運動的感覺。

          3. 籃球永遠品牌識別

          △ @Notreal

          NBA 新聞廣播公司品牌重塑項目所使用的,諸如彩色漸變和大膽排版的設計方法,也反映了的趨勢。他們創作了一個系統,通過各種顏色,字體和布局的應用,可以產生各種圖形輸出。

          4. 明日之子品牌識別

          △ @Plus X

          騰訊視頻和哇唧唧哇聯合出品的選秀節目明日之子,用多種漸變色圓形表達不同選手的才華。隨著節目的進行,圖形主題也會隨選手的變化而變化。

          不對稱布局

          與過去基于固定網格系統的布局相比,最近越來越趨于使用僅顯示圖像一部分的非對稱布局。雖然好像只顯示整個圖像的一部分,設計師卻可以在大系統中無限延展每個圖形。你可以認為平衡被打破了,設計師卻可以更加自由地應用圖形元素,呈現更強烈的視覺印象,還可以有很酷的圖形組成。

          1. 平面海報設計

          △ @Vasjen Katro

          設計了各種各樣圖形的 Vasjen Katro,不斷嘗試的形狀,顏色和布局也反映了的趨勢,特別是不對稱和開放式布局。

          2. Easy Peasy 品牌識別

          △ @CFC

          Easy Peasy 是韓國著名化妝品公司 Amore 推出的獨立化妝品品牌,以品牌關鍵詞輕松、活躍、有趣和大膽為基礎,嘗試給用戶更加簡單和親切的感覺。品牌用看似自由的手繪波浪線貫穿于整個圖形設計,打造不對稱之美,展現了自由和親近的形象。

          不斷演化的識別度

          移動圖標已成為趨勢很多年了,現在應用交互元素的品牌案例也很多。比起強而有力,靈活而簡單,能隨內容做出響應和更改的交互圖標儼然已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1. 國際光影藝術節品牌識別

          △ @George&Harrison

          這是交互圖標的其中一個案例,用簡單的方形作為基礎,延展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圖案。這些基本元素保持了簡單和最大化的交互式圖像效果。

          2. SM 娛樂品牌識別

          △ @CFC

          韓國最大娛樂公司之?,SM 娛樂開發了一種新的品牌標識來反映其不斷擴展的業務。它將基本圓形改變成了不同形狀與小號和中號產生關聯。靈活的符號和各種顏色的圓形圖案是 SM 娛樂視覺識別的核心。

          3. 第 59 屆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品牌識別

          △ @Beetroot Design

          這是電影節一個有趣的識別案例,用卷軸纏繞的圖像代替尋常的電影節標志。它不是固定的,而是復雜紊亂的,以復雜的方式排列各種不同的顏?和圖形,表達了電影節的目的──通過電影傳達多種多樣的故事和情感。

          4. 第 6 屆廣州三年展品牌識別

          △ @Another Design

          傳遞展覽核心信息,反復復制到三維空間的基本矩形,顯示了展覽的特征。在整個展廳中,你可以看到它以多種變動的形態被應用,同時也以不同的形狀被運用到各式各樣的場景中。

          3D 中的高端紋理

          3D 趨勢如此流行,以至于在平面設計趨勢中也不得不討論它。當下有很多的 3D 圖像嘗試用復雜的紋理給大眾展示生動逼真和新鮮感十足的印象。通過在三維幾何形態中,添加逼真的紋理,創造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圖形,人們正在定義一種新的現實主義。

          1. 3D 插畫

          △ @George Stoyanov

          George Stoyanov 通過組合各種幾何形態來表達形狀之美。這種視覺嘗試很有意思,因為它很難在現實中制作。

          2. Adobe Think Tank 視覺圖形

          △ @Omar aqil design

          這張圖像由不同形狀,紋理和顏色的幾何物體設計而成,表達了 Adobe Think Tank 包含各種主題論壇的品牌特征。

          3. 現代「超級消費者」品牌視頻

          △ @Universal everything

          將各種各樣的材料和顏色運用到人類行走的形狀當中,傳遞出一種非現實和新鮮感十足的視覺印象。

          4. 耐克PG3「舒適體驗」廣告

          △ @GRIF

          用柔軟的毛皮材料營造耐克的主要感覺──舒適感,非現實的圖形里有著生動的質感,讓人耳目一新。

          流體和液體形狀

          使用有機圖形并不是一種新的潮流,但我們發現今年也有大量的圖形使用水和油等液體來表達效果。它有時被用作品牌的主圖形,你可以在 3D 短動態圖形中明顯地感受到這種傾向。這種具有強烈色彩和漸變的有機形狀,傳達出一種精致而夢幻的感覺。

          1. 有機形態的 3D 視頻

          △ @cmttat

          有機形態通常以 3D 形式被應用,并且廣泛應用于 SNS 共享的短視頻作品中。今年尤其有很多透明質感的案例,這些透明材質運用各種顏色,使色彩搭配產生變化,營造出神秘的氣氛。

          2. 孔雀學會 2018 品牌識別

          △ @Irradie

          將明亮多彩的漸變色應用于有機形態,這些圖像表達了巴黎電子音樂節的特征。

          定制插畫和角色設計

          各式各樣的平面插畫曾經退出過潮流,但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強烈的設計趨勢。很多品牌都通過聘請知名插畫家的方式,用平面插畫給大眾新的印象。去年以來,除了 2D,3D 角色插畫也成為一種趨勢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品牌設計當中。

          1. Uber 品牌插畫

          △ @Leo Natsume

          運用于尤伯杯品牌新形象的插畫,是其簡潔有序品牌系統中有趣的一部分。

          2. Spotify「音樂與你同在」插畫

          △ @Circus

          這是 Spotify 運用了 2D 插畫的品牌視頻。手繪質感,色彩簡單,人形的四肢都很大是最近的插畫趨勢。

          3. Belif 品牌插圖

          △ @Superfiction

          這是基于三維角色的 2D 圖案設計示例,運用于包裝設計和品牌視頻。

          等距

          等距設計是一種將二維圖形繪制成三維的方法,最近已成為一種趨勢,在圖形和動畫視頻中被廣泛應用。許多設計師通過運用這種技術,在一個框架中顯示整個圖形,創造有趣和獨特的氛圍,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印象。和去年一樣,等距設計在今年似乎也會越來越流行。

          1. 等距插畫

          △ @Mohamed Samir

          經常使用等距技術和彩色漸變的插畫家 Mohamed Samir 設計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海報。

          2. 等距視頻

          △ @Matthieu BRACCINI、@Panic Studio

          將大物體變成微小模型的等距設計方法能給人留下印象,最近可以看到很多運用了這種方法后,屏幕變得更加特別和有趣的案例。

          混合媒介

          結合不同媒介的各種圖形,創建有趣的效果是過去常見的一種方式。最近,結合大膽色彩,逼真照片和 3D 圖像給大眾新鮮感受的案例也很多。含有扁平化元素的真實圖片和視頻是 2019 的主要趨勢之一。

          1. 3D視頻+2D圖形

          △ @Sergio Fuego、@giantantstagram

          當 2D 和 3D 圖像組合在一起,立體效果可以更加獨特和突出。這是使用了此方法的優秀視頻案例。

          2. 真人實拍視頻+2D插畫

          △ @+CRUZ

          匡威活動視頻是一個很好地混合了拍攝視頻和 2D 圖形的案例。

          3. 真人實拍視頻+發光涂鴉動畫

          △ @blottermedia@jamiethraves

          在真人視頻中添加發光的涂鴉動畫,可以使視頻更具動態性和趣味性。當下,SNS 平臺上越來越多舞者和歌手的視頻都使用這種效果。

          4. 運動 3D 的 2D 插畫視頻

          △ @phellaz、@blublustudios

          有很多作品很難知道它是 2D 還是 3D。用 3D 表達物體運動,而不是簡單地使用 2D 圖形,這種視頻能傳達一種新的視覺感受。

          短而無縫的動畫

          當通過 SNS 共享圖形圖像變得非常普遍時,短小和重復的動態圖形也變得很易見。logo、2D 插畫、3D 圖像和各種各樣的圖形都以短循環動畫的形式共享。

          1. 2D 短動畫

          △ @motionmarkus

          這些短視頻通過在簡單的扁平插畫里重復使用短動作,傳達了一種獨特而有趣的形象。

          2. 3D 短視頻

          △ @arbenl1berateme

          由于 3D 是主要趨勢,小而重復的 3D 圖像也值得注意。添加 3D 真實紋理和效果,可以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

          AR/VR

          AR 和 VR 技術的發展,對平面和多媒體的設計趨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新技術使人們對品牌有更加立體的體驗。

          1. Le Graphisme Augmente 圖形海報

          △ @Laura Normand

          盡管是印刷海報,它也允許人們通過印刷材料使得 3D、AR 技術獲得交互式體驗。印刷海報只包含簡單的幾何圖形和極小的信息,但當你通過手機查看時,將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看到立體的形狀。

          2. Apple Music x Memoji 廣告

          △ @Apple

          Apple 使用基于 AR 技術的 memoji 來推廣 Apple 音樂。著名藝術家如 Ariana Grande 推出了他們的歌曲,通過這支廣告,Apple 一起宣傳了 Apple Music 和 memoji。

          3. Nike:上海 Never Done 運動店鋪網站

          △ @AKQA

          上海耐克通過 AR 技術實現 360° 網上零售的項目,可以讓消費者根據運動的出汗量來進行購買和體驗服務。

          4. 奧迪 Quattro Coaster 廣告

          △ @POL

          這是奧迪利用 AR 技術的項目,它能讓消費者將汽車從銀幕上帶到自己的位置,從而積極體驗開車的感覺。

          5. 2018 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開幕式

          △ @League of Legends

          2018 年英雄聯盟的開幕舞臺利用 AR 技術,使演唱 POP/Stars 的真人歌手和游戲里 K/DA 角色一起同臺演出。這些被實時跟蹤的角色,在實際舞臺上帶來了真實的表演效果。

          新復古

          新復古,用現代感覺詮釋復古,已成為一種新趨勢。新復古是一個結合了「新」和「復古」的詞,是對過去懷舊的現代詮釋,不僅是設計,在時尚、建筑、流行文化等各領域都是一種新趨勢。

          1. 復古風格視頻

          △ @dennybusyet  @thekidzzzzz

          流行于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電子游戲,和好萊塢電影的復古圖像與視頻,被重新詮釋后,再一次流行起來。

          2. Fritz Coffee Company 公司品牌識別

          △ @Jo In Hyuk

          韓國著名咖啡品牌,Firtz Coffee 創造了的,具有復古 logo 和圖形的品牌標識。

          結語

          趨勢不會朝一個方向發展,它可以擴展成各種各樣的方式,就像我們看到的反映了趨勢的 3D,AR/VR 技術也包含了復古風格一樣。我們希望這些不同的趨勢能以新的方式被應用,從而創造出新穎而有趣的設計。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淺析插畫設計中的風格和例子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什么是插圖呢?或者藝術中插畫的定義是什么?插圖的樣式有哪些?將在本文揭曉!


          Image title



          寫在前面


          什么是插畫呢?或者藝術中插畫的定義是什么?插畫的樣式有哪些?


          插畫是指藝術家將一段文字,甚至是社會意義翻譯成一幅圖畫。


          插畫是用來創造情感或傳達信息的。它在風格上很有表現力,不需要注意。插畫用于書籍,雜志,廣告,漫畫書,漫畫,時裝設計,故事板和視頻游戲。沒有單一的方法來說明,有很多的說明風格。




          插畫風格


          雖然有許多不同的插圖風格,但這些可以分為以下幾組:


          Image title



          文字插畫


          文字插畫風格以與非小說類書籍相似的方式描繪現實。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可信的場景,即使使用幻想或戲劇。我們來舉一些文字說明的例子:


          Image title


          創造一個攝影圖像


          藝術家以照片為素材,以細膩的細節創造出逼真的復制品。


          在現實主義攝影中,藝術品常常被誤認為是照片。繪畫、透視和色彩的選擇對這種藝術形式至關重要。藝術家經常使用噴槍,或手畫與丙烯酸或油達到最終的結果。


          展示歷史或文化的插畫


          Image title


          這種類型的插畫用于描述歷史或文化事件。通常被一種文化用來描述場景或環境,這種形式的插畫也可以用來描述情緒或增加戲劇感,甚至在攝影的時代。


          雖然有時用來美化或貶低文化或人物,這些插圖是現實的,足以被視為文字圖像。



          超現實主義



          這種形式的插畫試圖抹去藝術和現實之間的界限,被認為是對攝影現實主義的一種進步。


          有時,一些額外的功能被添加到一個代表或藝術家可能與單色鉛筆工作,以創建一個社交信息。然而,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盡可能接近現實的形象。這種形式的插畫試圖抹去藝術和現實之間的界限,被認為是對攝影現實主義的一種進步。


          概念插圖


          Image title


          概念插畫是隱喻性的,以思想或意象取代了現實主義。雖然這部作品可能包含現實的元素,但其目的是傳達情緒、隱喻和主觀性。這種形式的插畫可以與小說相比,在任何地方。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圖像順序


          Image title


          按順序排列的圖像講述一個故事,可以用于卡通、漫畫小說,甚至是電影場景的規劃。風格可能有所不同,從快速素描,以噴槍的細節微調圖紙。根據信息的不同,一幅圖像可以使用清新干凈的顏色,也可以使用墨水、鋸齒狀的線條和混亂的布局來描述政治的混亂事務。



          信息圖形


          Image title


          這些是知識的圖形表示。它們通常用于幫助理解復雜的信息。 


          雖然它們向觀眾展示了他們正在看的內容,但這通常以包含其他見解的方式表示。有些可能看起來像文字插畫。



          抽象或扭曲的設計


          Image title


          一種表現形式的說明,從現實中分離出來,從想象中顯現出來。因為它是如此主觀,兩個抽象的藝術品看起來會非常不同。



          手繪數字圖紙或插畫


          Image title


          在這種類型的插畫中,藝術家在一個數字畫板上作畫,允許光影之間的平滑過渡。藝術家可以使用圖像層來創建復雜的背景和添加精細的細節。許多這樣的圖像使用柵格(或點)格式,限制了它們在失去質量之前可以放大到的大小。



          矢量圖形和插畫


          Image title


          利用矢量圖形,用數學方程進行設計。由于矢量圖不像徒手數字繪圖那樣使用筆畫,圖像不像徒手設計那樣平滑。然而,它們可以在不損失質量的情況下被炸毀。這些圖像有清晰的形狀和輪廓,非常受歡迎的網絡插畫。




          兒童插畫


          Image title


          兒童插畫講述一個故事,或給予一個故事,甚至一個虛構的存在的視覺表現。插圖的風格取決于孩子的年齡。有些可能是復雜和現實的,而另一些可能是天真的。許多兒童插畫色彩豐富,包含許多動作或活動。人物通常是明亮的,豐富多彩的和友好的。



          社區書籍和圖形小說插畫


          Image title


          漫畫書或超級英雄通常會讓角色參與到行動中。樣式通常很復雜,從線條圖到噴繪圖像都有。然而,漫畫通常是漫畫中最常用的風格之一。


          漫畫圖片通常以小組形式出現,并經常涉及到對話框或敘事。有些詞可能與動作結合在一起,比如POW!面板的大小以及它們出現的頻率有助于設定故事的節奏。


          書籍封面和出版物


          Image title


          在許多舊書中,例如那些側重于地理或自然歷史的書,插圖都是手工設計的,然后再版。然而,現在,書籍插畫被設計成許多不同的方式,然后印刷。


          插畫家經常被用來設計書籍的封面,以便使他們在書店中脫穎而出。封面常常暗示書中的內容,并給人以幽默、嚴肅、文化或運動的印象。


          書籍插畫從卡通風格的圖畫到歷史或文化形象。雖然“不要以貌取人”這句話經常被重復,但它實際上是能賣書的封面,并能幫助書吸引正確的讀者。


          標志或品牌設計


          Image title


          logo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插畫風格。通常他們的目標是提供有關產品的信息,使用顏色、字體或圖像。流行的和容易辨認的標志包括耐克勾或與麥金塔相關的蘋果。標識通常很簡單,但卻能抓住人們對產品的注意力,將其定義為屬于某個特定品牌。


          通常,這個品牌與想象中的品質有關,比如速度、力量或創造力,而商標有助于喚起這種情感信息。有時,企業不僅僅使用一個標志來輔助品牌建設。


          許多公司使用吉祥物或員工形象來傳達信息。這有助于超越鞋子這樣的產品,讓它在顧客心中有更深的含義。



          發展你的插畫風格的技巧


          Image title


          使用互聯網,我們經常被介紹到插畫在網上新聞文章,我們可以下載的音樂,漫畫書,廣告,甚至電子郵件。這向我們展示了廣泛的樣式,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創建了廣泛的示例供我們借鑒。


          Image title


          然而,如果你經常被許多高質量的插畫轟炸,你如何發展自己的風格?這里有一些建議:



          了解基本原則


          Image title


          雖然可以通過實踐來學習插畫,但這往往意味著要模仿其他已經形成自己風格的插畫家的風格。釋放你自己的創造潛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你才能建立和成長,發展你自己的才能和分享你自己的信息。


          Image title


          沒有復制,你可能會問“什么是插畫師?”“正規的教育將教會你插畫的基本原則、動機和技巧,這樣你就可以用這些積木來創造你自己的設計?!?


          除了向那些已經在這個領域內的人學習,你還會學到一些哲學,這些哲學將使你能夠加入其中,在你這樣做的時候表達你自己的風格。



          探索新的插畫風格


          Image title



          如如果你覺得自己陷入了風格的窠臼,重復做了很長時間的工作,你可能想學習一些新的插畫風格或技巧,進一步發展自己的作品。


          Image title


          然而,請記住,沒有理由強迫自己進入不舒服的空間。如果你覺得停滯不前,或者不喜歡你正在嘗試的工作,請記住,沒有一個藝術家能夠做所有的事情,如果有些事情感覺不太好,準備好繼續前進。



          嘗試新媒體


          Image title


          如果你因為你的鋼筆畫而出名,試試丙烯酸樹脂怎么樣?轉換你使用的媒介可能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一個新的維度,專注于一個新的氛圍,顏色或閃光。如果您已經使用多種介質,您可以嘗試紋理、蝕刻、模板甚至金屬。


          Image title


          您可以將您的格式從小型繪圖更改為大型畫布,或者從大型繪畫更改為漫畫書大小的圖像。盡管一開始你的結果可能并不出眾,但探索新的媒介會讓你走出舒適區,走出你的風格窠臼。你的實驗是值得的。


          做真實的自己


          Image title


          當定義你的插畫風格時,不要圍繞當前市場上銷售的東西來設計它。你的第一個委托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從藝術中賺錢是值得的。


          然而,在市場上分享你自己的風格,這樣你才能發展自己的藝術身份。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試圖模仿或模仿當前的趨勢會讓你落后一步。


          Image title


          通過發展你自己的風格,你將不斷地在你自己的技術上工作,改進和發展他們,而不是保持一個二流版本的插畫家你欽佩。發展你自己的風格意味著分享你自己的意思,把你自己的想象帶到前臺。


          沒有這些,你就不會有創造性的能量來幫助你定義你的工作和保持你的動力。沒有這些,你可能會失去你對插畫的熱愛。



          最后說一下對插畫風格的思考


          有許多不同的插畫風格或技術。有些是重復的。然而,理解不同的風格和它們所使用的技術使您能夠了解每種不同設計背后的原則,使您能夠探索和擴展您的插圖實踐。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今年超火的放置類AR設計,送你一份大廠出品的設計指南(下)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模型交互的設計分析及體驗建議模型交互的作用范圍及交互特點


          當用戶在真實環境的場景中穩定放下物體模型后,會有與模型進行進一步互動的需求。這類模型交互,通常會改變模型本身的物理屬性。例如:

          • 移動:改變物體在環境中的位置。
          • 縮放:改變物體的大小。
          • 旋轉:旋轉物體便于用戶不改變自身位置觀察物體。
          • 刪除/重置:讓模型在環境中消失或出現。

          基于目前的 AR技術和手機設備限制,目前的模型交互主要是通過屏幕利用二維交互驅動 AR 三維場景中的模型,從而與模型進行互動。屏幕二維交互設計,主要是利用二維手勢和界面控件去達到交互的目的。例如:

          • 按鈕/搖桿:在手機界面中設計按鈕、搖桿。
          • 手勢:目前技術支持的瞬間的手勢操作、連續的手勢操作。比如單指點擊、單指長按、雙指縮放、雙指旋轉等等,我們在日常使用APP常用的手勢操作。

          通過進行合理的分析設計,賦予這些手勢和界面控件具體的功能,去控制三維場景中模型的移動、旋轉、縮放。

          模型移動的交互定義及設計形式

          用戶會與模型進行互動,移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操作行為。通過在手機屏幕的手勢操作或按鈕操作,控制模型在現實場景中的位移。

          我們需要通過設計用戶使用常用并熟知的手勢與模型進行交互,利用二維手勢驅動三維空間中的模型在X軸、Y軸、Z軸的位移。

          放置模型后根據移動范圍X軸、Y軸、Z軸,與在現實環境的虛擬模型進行移動互動操作,設計手段包括手勢、搖桿的方式??梢詤⒖家韵挛宸N設計內容:

          • 單指按住左右移動:模型移動以屏幕有效的外側邊沿為限。
          • 單指按住前后移動:縱深移動遵循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
          • 單指按住上下移動:模型以中軸線上下移動,實際為改變模型所在平面位置,投影以暗示高度。(需注意,單指按住前后和上下移動不會同時出現。)
          • 點哪去哪:模型從原位置向目標位置移動。
          • 界面搖桿:若屏幕手勢交互有可能對控制對象造成持續遮擋,或者無法很好的完成復雜操作要求,可以通過屏幕控件滿足需求。

          模型移動并非需要X、Y、Z三個軸均開放,實際是根據模型位移交互的具體需求去選擇開放維度,并設計合理的交互方式去響應模型的移動??蓞⒖家韵掳咐?

          模型旋轉的交互定義及設計形式

          在現實場景中除了移動模型的位置,還可以通過旋轉360°來觀察模型細節,不僅控制模型還能把玩模型,賦予模型生命感,讓用戶更好地與模型進行互動。設計手段主要是針對手勢的設計??梢詤⒖家韵氯N設計內容:

          • 雙指順/逆時擰:一只手雙指順時/逆時擰旋轉模型。
          • 雙指向左/向右滑動:一只手雙指左右滑動。
          • 單指向左/向右滑動:一只手單指左右滑動。

          旋轉模型是為了全方位觀察模型,讓用戶更好地把玩模型。通過以下案例來進行說明:

          模型縮放的交互定義及設計形式

          移動模型、旋轉模型都是與模型互動,如果想深入了解模型則需要對模型進行縮放操作。設計手段包括手勢、滑動條、縮放倍數的按鈕??梢詤⒖家韵氯N設計內容:

          • 雙指擴展/捏合縮放:以模型的中心點等比縮放。
          • 拖動滑動條縮放:拖動滑動條在0-100%的范圍內進行縮放,當標尺拖動到極限時,則模型不再響應縮放。
          • 固定縮放倍數按鈕:倍數已經固定,限定縮放的大小。

          雙指擴展/捏合縮放是在二維手機界面被大家熟知的手勢操作,而滑動條、固定縮放倍數按鈕的縮放形式,在AR場景多用于游戲類產品,一般在模型放置時固定模型大小,進入游戲后不支持手持操作??梢詤⒖家韵掳咐?

          有一種特殊的情況,當支持放置多個模型時,如何設計呢?此時,需要通過點擊選中模型,模型進入選中態,與其他模型區分開,選中后進行的操作只作用于該模型,并支持刪除模型的功能。

          為了增加模型交互時體驗的豐富和細膩程度,模型交互(過程中、成功后)會有相應的反饋設計。包括:模型自身的動效、符合真實世界的視覺表現、音效、震動、語音反饋等。

          模型交互的設計原則和建議

          1. 根據模型需要定義交互自由度

          模型的交互程度,需根據特定模型的自身屬性/產品的類型去定義,并非所有可交互類型都需要涉及。跟核心模型體驗無關的交互可禁止或增加操作難度。例如科普類模型固定放置在平面后,需要便捷地旋轉以查看模型細節,但Y軸移動查看的需求不大,部分場景可考慮禁止Y軸操作。又例如游戲類 AR 模型位置相對固定,更多的體驗在于與固定模型進行的細部交互。

          2. 手勢設計簡單且符合直覺

          手勢設計優先使用通用的方式,若沒有通用的方式,則盡可能使用簡單和符合用戶直覺的方式進行設計。若違反該原則可能造成用戶的理解和記憶障礙,需要加重用戶引導,避免給用戶造成操作困難。

          3. 手勢設計按需搭配且不可沖突

          在設定模型的交互自由度后,可選擇合適的手勢進行搭配使用。但一種操作方式只可匹配一個交互結果,不可出現手勢沖突。手勢的搭配需要成套考慮。例如以下搭配:

          異常處理的設計分析及體驗建議

          1. AR中異常情況的定義及設計內容

          傳統APP設計存在異常情況,比如無網絡加載失敗,登錄發生錯誤等情況,那在放置類AR 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呢?

          在放置類AR 場景中體驗時,由于使用者操作不當,導致模型出屏或模型丟失,無法與其再進行交互,我們統稱為異常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當正在體驗放置類AR時,其它應用突然被喚起,再重新返回放置類AR 場景的處理。所以我們從交互設計層面需要對異常情況進行及時處理,正確引導用戶解決困惑,給使用者一個良好的 AR 體驗。

          在與模型互動過程中,會出現異常情況,需要通過一些設計形式可以及時地幫助使用者解決異常問題,設計手段包括:文字、動圖、語音、輔助圖形、重置、復位,具體運用根據實際設計需求而定??梢詤⒖家韵略O計內容:

          • 模型出屏:模型出屏后視覺線索引導用戶找到模型,可以搭配文字、動圖、語音等形式,按照設計場景來自由組合。
          • 模型丟失:當視覺線索引導未找到模型時,通過點擊按鈕將模型復位。按鈕可以常駐或非常駐。

          當發生模型出屏、模型丟棄復位的異常情況,根據產品類型和場景選擇合適的設計手段,解決用戶的困惑。結合具體案例以說明:

          在異常情況中有一些相對特殊的情況,第一種情況:體驗放置類AR時,手機來電后不得不離開,當再次返回時,根據技術能力來進行交互設計引導,保留場景及模型或引導用戶重新獲取平面建立AR場景。第二種情況:當進入AR場景后,模型是固定大小尺寸,在設計時,需要考慮讓用戶可以重新放置模型在新的位置,提供重置按鈕。

          游戲類、科普類設計時需要保留之前AR場景,有延續性的體驗,技術做不到保留,則需要重新識別平面再次建立AR場景進行體驗,如果支持放置多個模型的場景,建議不保留。當進入AR場景后,模型是固定大小尺寸,在設計時,要考慮界面上需要重置按鈕,讓用戶可以重新放置模型在新的位置。下面結合案例具體說明:

          此外,在AR內容體驗中也會發生丟失平面的異常情況。這里的異常處理可以使用話術準確告知用戶原因,還可以配以圖片、動圖、語音,更具象更清晰引導用戶解決問題。需注意與平面識別引導的設計形式保持一致性,若平面識別未使用語音,則識別失敗提示也不能使用語音,避免突兀感??梢詤⒖家韵略O計內容:

          • 純文字話術:通過簡單明了的文字正確引導用戶操作。
          • 圖片/動圖+文字話術:圖片/動圖詮釋文字的含義,幫助用戶理解如何操作。
          • 語音+文字話術:語音輔助文字,使信息更有效傳達,從而引導用戶操作。

          2. 異常情況的設計原則和建議

          模型出屏后需要及時引導用戶找到模型,避免焦慮感。

          模型丟失后需要通過設計形式的組合搭配,以操作便捷的交互引導用戶。

          建議在設計游戲類、科普類AR產品時,再次返回APP 需要保留之前的AR場景,保留延續性。

          注意如果進入AR場景時無音效和語音,則異常情況引導不能出現音效和語音,避免突兀感。

          平面識別失敗后需要及時反饋用戶如何操作,需注意設計形式保持前后一致。

          放置類AR的設計核心原則

          以上就是AR放置類交互節點的分析和設計建議的詳細內容。我們希望設計師能圍繞AR應用的真實場景,考慮到每個體驗節點的細節,結合上文提到設計建議,在設計過程中關注以下關鍵目標,為用戶創造更加友好和細膩的交互流程和體驗過程。

          • 清晰:傳達的內容清晰明了,不會產生疑惑或歧義。
          • 有效:能幫助用戶成功達到交互目標。
          • 流暢:無停頓感,過程一氣呵成。
          • 愉悅:用戶感覺愉快、無壓力。
          • 可控:可自主交互,過程反饋清晰,給用戶盡在掌握中的感受。

          希望通過我們提出的設計內容、設計原則建議能幫助到作為閱讀的設計師、開發者們,在日后的產品設計、交互設計中能讓用戶在放置類AR場景有更好的體驗,這也是我們編寫的目的所在,為AI科技盡綿薄之力。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今年超火的放置類AR設計,送你一份大廠出品的設計指南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AR的特點

          • 不隔離真實世界,而是將計算機生成的信息和物體疊加到現實場景中。
          • 借助AR設備,用戶可以更自然地與增強現實環境進行交互,這類交互滿足實時性,例如手勢、語音。
          • 計算機生成的物體與真實環境無縫對接,并且用戶在真實環境中運動時,也將繼續維持正確的位置關系。

          放置類AR的場景及類型

          AR的場景多種多樣,其中在手機設備的AR體驗中,有一種基本且常見的場景:通過手機攝像頭,用戶在環境中放置虛擬物體(模型),用戶與它有一些具體的互動操作,如移動、旋轉等。

          我們將這類場景統一稱為放置類AR場景:放置對象可以是一扇虛擬場景的任意門,用戶可走入門中互動;也可以是一件家居商品,用戶可預覽商品是否與室內環境搭配等。針對不同的放置對象和場景,設計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基于真實環境放置虛擬模型,并與模型進行交互的AR場景。

          放置類AR的交互框架及節點

          無論放置的對象類型如何,用戶打開相機,在屏幕中放下具體模型和進行互動的過程具有共性。我們把中間的完整流程拆分為了以下部分:

          初始啟動的節點分析和設計建議

          1. 初始啟動環節的作用

          用戶打開放置類AR功能后,進入環境識別前的過程,均屬于初始啟動的范圍。放置類AR為何需要有初始啟動環節,用戶不直接進入AR場景進行體驗?

          由于技術和產品的需要,放置類AR初始啟動承載幫助用戶理解、AR素材準備,為用戶帶來更優的AR體驗。

          初始啟動的流程中,包括啟動頁、引導頁、加載頁三個部分節點,三個節點可同時存在,也可只存在一個或兩個節點,具體需要根據設計需求來決定。

          啟動頁的定義及設計形式

          在啟動頁游戲AR應用中比較常見,只有短暫停留。頁面起到品牌露出的作用,或在啟動APP后渲染氛圍,迅速將用戶帶入。設計手段包含:音樂、音效、視覺、文字、動效,具體運用根據實際設計需求而定??梢詤⒖家韵聝煞N設計內容:

          • 品牌露出。圍繞 logo 進行設計,給用戶強化品牌的印象。
          • 氛圍烘托。圍繞主場景/故事設計海報式的視覺設計,讓用戶對之后的AR應用的情節/人物/模型有初步印象。

          啟動頁雖然不傳遞明確的含義和信息,但不同的設計手段可以給用戶傳遞出不同的品牌調性和場景氛圍感,其中音效和動效形式的應用會增加啟動頁設計的吸引力,下面將結合案例具體說明。

          引導頁的定義及設計形式

          引導頁促進用戶進入后續的核心體驗流程,傳達有關體驗的明確內容,根據 APP 的類型,引導內容有所不同。但不涉及后續具體細節操作。常見的引導包含:內容介紹、安全警告、體驗建議、環境要求、玩法介紹、新手引導等。設計手段包含:語音、音樂、音效、視覺、文字、動效。具體運用根據實際設計需求而定??梢詤⒖家韵挛宸N設計內容:

          • 產品介紹式引導。簡明扼要地介紹AR應用的主要作用。
          • 輔助信息式引導。模型的補充理解信息,引導用戶了解模型背景知識等。
          • 體驗建議/要求式引導。簡明扼要地提出會直接影響AR應用體驗沉浸感的建議或者要求,以引導用戶照做,獲得后續最佳體驗。
          • 背景故事式引導。通常以豐富的可視化形式展現于產品/模型交互相關的背景故事。
          • 試玩式引導。直接以某個模型舉例,引導用戶一步步進行交互,獲得該模型的完整交互體驗。

          引導頁有明確內容,根據設計需求可以考慮從產品介紹、展示輔助信息、在體驗時的建議或要求等。每種設計內容有各自的適用場景、設計形式及優缺點,將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說明。

          加載頁定義及設計形式

          加載頁需要用戶等待,加載時長根據加載內容的大小而變化。過程可能包含素材下載、模型加載、材質渲染、界面UI等。設計手段:文字、視覺、動效、音樂、音效。具體運用根據實際設計需求而定??梢詤⒖家韵挛宸N設計形式:

          • 進度條式。常見的是浮層樣式。感知最弱,通常設計樣式跟隨移動應用的框架樣式。
          • 文案式。通過文案傳達加載過程中的信息,讓用戶知道進行到哪個步驟了,后臺正在做什么。但需要注意進程描述的文案不超過3條,且語言需要簡單好理解,避免使用技術性語言迷惑用戶。
          • 轉場式。完整的轉場頁設計,視覺需要符合產品的整體調性,以保證整體的和諧統一。游戲中最常見。
          • 下載式。下載式的加載可取消加載,因為模型較大,需要較長時間進行下載體驗。并且通常用戶只對單一模型感興趣,沒有連續體驗多個模型的需求。必須下載成功,才能進入后續的AR體驗。
          • 靜默式。將模型下載過程并入引導頁,使用戶無感知。該方法適合情節連貫的AR體驗。

          建議使用Jigspace、Lego AR、AliceARQuest等AR應用進行體驗。

          2. 初始啟動設計原則及建議

          整個初始啟動環節包含啟動頁、引導頁和加載頁,整體的設計原則可總結為:

          初始啟動設計第一步是根據應用類型選擇設計內容和形式

          不管是啟動頁還是引導頁的設計,都需要根據應用的類型去決定以何種形式給用戶展現必要的信息。例如:游戲類注重用戶的沉浸感,引導以故事介紹+體驗建議為主。科普類的需要通過界面+三維的形式展示更多信息給用戶,引導以產品介紹和信息補充為主。

          啟動頁設計目標導向,不拖沓不無聊

          根據APP類別選擇恰當的形式,盡量簡單直接,盡快進入后續內容頁。游戲類可形式豐富,時長稍長。

          引導頁設計簡單直接,使用多維度設計手段增加引導信息的豐富度

          不管引導的內容是產品介紹,還是試玩引導,簡單直接始終是目標,不在引導的部分占用用戶過長的時間。另外也不能為了節約時間而使必要信息缺失,因此可以選擇豐富的設計手段,讓必要信息充分暴露。

          加載頁設計優先考慮無感知加載,否則根據加載時長使用不同形式

          如無法無感知,則根據加載時長選擇加載的設計形式。例如:時長較短的加載過程需要簡單明快,不打擾用戶。時長較長的加載過程需要過程明晰,給用戶明確的預期。盡可能避免阻斷式的加載過程。通過設計方法增加長時間等待的愉悅感,減少不耐煩。

          場景搭建的節點分析和設計建議

          1. 場景搭建環節的作用

          AR應用啟動后,經歷完內容引導加載的過程,便正式進入了AR場景搭建環節。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想讓模型穩定地融合于真實世界,我們首先需要讓手機攝像頭認識周圍的環境,即為場景搭建的第一環節:環境的感知識別(環境識別包括平面識別、圖片識別、物體識別等,本文聚焦在環境中的平面識別)。確定平面之后才能繼續進行模型放置,直至用戶成功把模型在真實環境中放下。

          2. 平面識別的作用及完整節點

          平面識別指通過對環境特征的感知,確定一個基于真實環境的平面。確定放置平面后,即可構建虛擬世界的坐標系,在虛擬世界中放置模型。平面識別是放置類AR體驗的第一步,是后續所有體驗內容存在的基石。因此在設計中我們需要保證平面識別的成功率,保證用戶的順暢體驗。

          這個環節本質上是個技術驅動的環節。程序啟動后,系統以手機攝像頭為原點建立了3D世界坐標系。相機界面打開后,系統開始識別拍攝到的真實環境。通過檢測所捕獲的圖像之間的視覺差異點(即特征點),系統可以確立一個平面,并在世界坐標系中賦予平面一個位置信息,自此3D世界坐標系與真實環境中的平面建立了聯系。找到平面后,系統仍會持續進行檢測、更新平面的信息。

          平面識別的成功需要用戶將手機攝像頭對準平面并移動手機,從而獲得更多平面的特征點、確定平面。因此在設計中,首先需要引導用戶做此動作配合;同時在用戶動作中,應對識別狀態給予實時反饋,讓用戶有把控感;識別失敗時,有效的容錯設計可以減少用戶挫敗感,提升識別成功率。設計節點可總結為以下幾點:

          動作引導定義及設計形式

          動作引導需要引導用戶做出配合的動作從而成功識別到平面。主要的引導內容是:引導用戶將手機朝向一個平面任意方向移動,從而識別到平面。

          表現用戶動作的引導形式有多種,如:文字、圖片、動圖、語音以及這些方式的組合方案等等。每種單提示形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如文字可準確傳達信息但閱讀時間較長;動圖傳達直觀,但準確性不夠等。因此建議使用組合方案的形式進行動作提示,結合單提示形式的優點,同時規避其缺點??梢詤⒖家韵?種:

          • 動圖類組合引導。用動圖直觀展示用戶需要配合做的動作,同時輔以文字說明,清晰直觀。
          • 語音類組合引導。視覺+聽覺雙通道提示,使信息更有效傳達。

          動作引導建議使用組合方案來進行提示,可以根據產品類型和場景選擇合適的方案。結合具體案例以說明:

          平面識別中的定義及設計形式

          程序識別平面的過程中,所花費時間往往受用戶所處環境的影響,環境較復雜時,識別時間可能較長。因此建議在平面識別的過程中,反饋識別的狀態,幫助用戶了解系統的行為,知道自己所處的狀態。狀態反饋有兩種建議的方式:

          • 動效過渡。用特征點閃動、平面延展等動效形式表示平面正在識別中的狀態。
          • 可視化識別進度。通過量化平面識別進度來表示狀態,讓用戶清晰了解自己所處的狀態階段。

          平面識別中的狀態反饋可以讓用戶了解系統行為,明晰所屬狀態。該步驟通常會和下一步合并設計。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平面識別成功的定義及設計形式

          平面識別成功后,建議可視化檢測到的平面,給用戶成功的反饋,同時讓用戶知道即將放置模型的平面在哪里。

          • 平面可視化。通過UI層直接可視化出識別到的平面,如使用網格等UI形式。
          • 模型放置位置的可視化。通過模型放置位置的UI側面可視化識別到的平面局部,與下一步自然銜接。

          平面識別成功的反饋是平面識別環節完成的節點,該步驟可能與之后的模型放置結合設計。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平面識別異常的原因及設計

          前文提到平面識別主要依賴對環境特征的檢測,在一些情況下會很難識別到平面。當出現異常時,如何引導用戶解決異常也是體驗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前期技術調研,平面識別異常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 光線過暗,沒有足夠的光。
          • 光線過曝,光太強造成畫面過曝。
          • 缺少紋理,掃描紋理很少的平面很難成功,例如掃描純白的墻是無法成功識別平面的。
          • 圖像模糊 ,如果用戶快速移動手機,就會造成拍攝圖像模糊,導致無法識別或識別不準確。

          我們可以對每種異常進行具體的提示,也可以給出綜合提示。這里建議的異常提示策略主要有兩種:

          • 針對性提示。在用戶長時間檢測不到平面時,根據當前具體的異常情況給出針對性提示。如檢測到光線太暗,就提示用戶去光線充足的地方體驗。
          • 總結式提示。若無法獲得具體的異常情況,可總結、合并4個原因的解決方法進行提示。

          進行提示內容話術設計時需注意:

          • 提示話術不能太技術,需要用戶可理解;
          • 提示內容需保證用戶可操作。

          另外異常提示的設計形式也有多種:文字、圖片、動圖、語音、組合方案等等。在設計時需要結合「動作引導」的設計形式進行整體提示的組合方案設計。例如動作引導是文字+動圖的形式,異常提示就不應該出現語音形式;動作引導是文字+語音形式,異常提示同樣使用語音的形式更一致。

          平面識別的設計原則及建議

          平面識別的設計原則及建議:

          • 動作引導需要自然、直觀、易學。減少用戶認知成本。
          • 識別狀態實時反饋,形式可以是視覺、聲音甚至震動。給用戶可控感、掌控感。
          • 需要有容錯設計。避免用戶因識別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 設計形式的一致性。動作引導與異常提示的設計形式需配套,保證設計的一致性。

          模型放置的定義及作用

          確定了放置平面后,下一步就是放置模型。模型放置指:通過一定的放置方式,讓模型出現在平面的某個位置上。

          在模型放置模塊中,我們需要定義和設計放置方式以及放置位置。放置方式可以是自動放置,也可以是手動放置。放置位置可以是給用戶體驗效果最好的一個坐標點,即最佳放置位置;也可以是一片區域的任意一個坐標點,即可放置區域。

          1. 放置方式的定義及設計形式

          模型的放置方式主要有兩大類:

          • 識別到平面后系統自動放置模型;
          • 經用戶操作手動放置模型,可以是點擊屏幕觸發模型放置或拖拽模型進行放置。

          可以參考以下三種設計形式:

          • 自動放置。檢測到平面后,模型自動出現在場景中,用戶無需做任何操作。此方式適合用戶不需走動的AR場景,對模型的位置要求不高。
          • 點擊手動放置。檢測到平面后,用戶需要點擊屏幕觸發模型放置。此方式適合場景互動類應用,需要用戶在環境中走動,對模型位置有一定要求。
          • 拖拽手動放置。檢測到平面后,將模型從屏幕的模型庫中拖拽到平面上。

          模型的放置方式主要有自動放置與手動放置,可根據不同場景設定適宜的放置方式,以下結合案例具體說明。

          2. 放置位置的設計內容及建議

          放置模型時,模型即將放置的位置需要根據具體互動場景進行設計,以保證用戶的視覺體驗和互動體驗。如果模型放置過近,用戶無法看到模型全貌;過遠,需要用戶走動才能進行互動的應用會增加互動難度??梢詤⒖家韵聝煞N設計內容:

          • 最佳位置。自動放置場景和部分點擊觸發放置場景下,建議給模型設置一個默認最佳位置(具體的坐標點)。
          • 可放置區域。拖拽放置場景下,建議給模型設置一個可放置區域。

          在做具體的放置位置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是時候布局 AR 了,它將徹底改變這個時代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即使是進的技術,也通常有一個非常原始的起點。從最初的手機到如今大規模普及的智能電話,其實經歷了差不多30年的演變。


          隨著硬件設備和各種技術的逐步成熟,每個人都想知道技術的下一個變革在哪里。在諸多被廣泛關注的革命性技術當中,AR,也就是現實增強技術領域所發生的變化,是最引人矚目的。

          隨著蘋果、谷歌和亞馬遜這樣處于排頭的公司開始在 AR 領域發力,這種技術正在逐步成為主流。

          「AR能夠將人的表現力放大,而不是孤立起來」——Tim Cook

          雖然 AR 和 VR 經常會被混淆,但是兩者其實并不相同。從關系上來講,AR 和 VR 并非是對立的敵人,更像是血脈相近的堂兄弟。兩者之間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在 VR 中,我們眼中的物理現實世界被計算機所生成的數字世界給徹底取代了。相比之下,AR技術讓數字信息直接疊加在我們可見的物理世界中。如今很多人都已經借助類似 Snapchat 濾鏡之類的東西感受到 AR 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這種集成于各種攝影和即使通訊類軟件中的AR濾鏡,和如今 iPhone 在設計和研發上隱約一脈相承。

          Tim Cook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經提及,AR 在他眼中并非是一種孤立產品,而是一種核心技術。對于這一技術,Cook 是這樣評論的:「智能手機是給每一個人的,我們沒有必要將它孤立而片面地放在某一國家、地區或者某個垂直市場中來看待,它是面向每一個人的。我們認為 AR 是一個宏大的技術范疇,對此我感到非常振奮,因為在此基礎上可以從方方面面來改善人們的生活?!?

          根據 Deloitte 所發布的一份報告,在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中,近 90% 都已經在其業務或者APP 中開始應用AR或者VR技術。就目前的數據來看,他們這方面的財務狀況也相當樂觀。到2023年,AR 和 VR 相關的全球市場估計將會達到944億美元

          當然,另外一方面企業和品牌也在竭盡全力地挖掘在未來商業領域的潛力,這也是他們推動AR技術的諸多原因之一。

          接下來,我們可以深入討論一下 AR 的內涵外延,以及它會如何改變我們和世界的互動方式。

          AR 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所驅動的世界當中,大型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包裹著我們地每一個動作。這些數據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了。設計師和技術革新者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理解這些信息,并且合理地運用它們。

          那么AR 將會如何切入到其中呢?

          簡而言之,數據是二維的。它存在于計算機屏幕上,而物理世界是三維的,這兩個世界將會怎樣協調一致?AR 的作用就在這個時候發揮出來了。

          基本上, AR 技術所充當的就是將數字和物理現實接駁在一起的那個接口。AR 所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技術范例。在這個新領域當中,數據的復雜性將會被分析和轉化,以更加直觀的交互式圖形和動畫所替代,覆蓋在現實世界層以上。

          在這一點上,AR同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所夢寐以求的超現實主義在精神內核上高度統一。對于有想象力的技術革新者和科技企業而言,AR 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是無止境的。這一技術將會被大規模普及開來,在未來,你不必像現在這樣僅僅只能在游戲中體會這一技術。當然,像亞馬遜和 Facebook 這樣的商業巨頭也開始認真探索如何更有意義、以更有影響力的方式來使用 AR 工具。

          而這也是大勢所趨。下面我將會拿出一些更為創新的方式,為你呈現 AR 技術是如何具體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 AccuVein 使用 AR 技術幫助醫生和護士更為精準地判斷患者手臂靜脈的位置,而不用猜測。通過熱成像技術識別靜脈位置,然后借助 AR 技術將靜脈位置呈現處得來,從此避免扎漏的情況。
          • 波音公司使用 AR 技術來輔助安裝飛機機翼,避免出錯,這一技術已經非常成功了。
          • 通用電器 GE 使用 AR 技術來幫助員工提升效率。通過使用 Xbox 和 Kinect 運動跟蹤器,員工可以更快完成復雜的布線,將指令投射到不同零件上,而電子傳感器也能提供實時反饋,確保了這一機制能夠構成合理有效的閉環。

          原本在游戲中作為噱頭的 AR 技術逐漸脫穎而出,在通信、商業和建筑領域開始展現出無盡的潛力。

          而最能感受到AR的這種影響力的,是在品牌和營銷市場上。

          為什么品牌需要在意 AR 技術?

          由于 AR 能夠承載復雜的數據,并且將它們轉化為可同現實世界進行溝通的交互,身為用戶,我們能夠從中吸收更多的信息。換句話說,AR 將可以更好、更快更加有效地影響用戶的決策機制。我們如今常見的社交媒體和大量的信息,已經讓人疲勞了,而 AR 這種全新的切入方式,將可以改變營銷,進而影響世界。品牌能夠在 AR 的協助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宣傳自己和產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AR 所帶來的體驗并非傳統的二維平面的圖像,它讓用戶可以走進商店,嘗試產品,幫你判斷產品的實際效果,它用 X射線一般的視覺幫你更好地了解眼前的一切,把所有的可能性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眼前,甚至提供360度無死角的視覺。

          對于品牌而言有什么好處?

          • 更強的參與感:互動式的AR能讓品牌更直接地同受眾進行互動,幫助他們體驗產品,并且發現他們通常無法看到的新功能。
          • 品牌知名度提升:通過出色的 AR 體驗,品牌在用戶心目中建立漆良好的口碑,由于 AR 所提供的實時的體驗,因此在品牌價值上的轉化也更加即時有效。
          • 創新的用戶內容產出模式:新的用戶產出模式讓品牌能夠更上一層樓,通過整合用戶提供的實時數據,甚至可以讓用戶離開門店之前就能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反饋。
          • 給用戶更強的信心:通過實時的產品互動,用戶將會更加準確地獲得體驗,迎合他們的期待,給用戶決策提供更強的信心。

          「在后網絡時代,AR就是狼來了的故事——大家早已聽說過,但是很少見到足夠優秀的呈現形式?!埂狾m Malik

          UX設計師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對于一線的設計師而言,AR 技術是一件聽起來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但是事情的前后邏輯我們確實需要仔細捋一下。Pokemon Go 的成功到底是源于AR技術的加成,還是源自于品牌本身原有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AR 技術改變生活各方面的巨大潛力直到現在才剛剛顯現。別忘了,移動端設備的普及和成熟是經歷了超過10年的醞釀,直到今天才說得上是比較成熟了。對于 AR 而言,想要立竿見影地看到某種效果,你可能要求有點高。

          AR 是一種全新的媒介。設計師面對的最主要的挑戰,是要進入三維空間進行思考。在接下來用戶要如何同APP進行交互?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動作?附近會有其他的人和物體嗎?這種情況下用戶會做什么?它并非看起來那么簡單,本質上這是一次概念上的徹底飛躍。設計師需要在腦海中開始反思這件事情了。

          當然,只有時間能夠最終證明 AR 是否會成為 iPhone 一樣劃時代的產物。一切是會因為 AR 徹底改變嗎?又或者像 Hi-Fi 一樣進入小眾市場,逐漸收縮?可以確信的是,AR 技術是有相當大潛力的,這就是為什么你會聽到越來越多相關的傳聞。一旦一項技術開始每天都被提及,那么一切就皆有可能。我們很可能將會在未來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體驗這個世界,誰敢輕易否定呢?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關于設計的大事件!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二月上旬的設計圈發生了什么?那些你正在關注的,還未關注的但應該關注的,一起看看吧~


          2019凱迪克獎評選揭曉

          北京時間1月29日零點,美國圖書館協會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宣布了2019年凱迪克獎(Randolph Caldecott Medal)的歸屬:1個金獎,4個銀獎

          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而該獎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獲得一致推崇,主要在于其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尤其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有“寓教于樂”的功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已有六十余年歷史的凱迪克大獎,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而設立的。

          接下來將給大家分享2019凱迪克大獎部分獲獎圖畫書。

           

          凱迪克金獎

          《你好,燈塔!》

          undefined

          作者:蘇菲·布萊科爾(Sophie Blackall)

          繪者:蘇菲·布萊科爾(Sophie Blackall)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簡介

          這部來自凱迪克金獎得主蘇菲·布萊科爾的抒情圖畫書,謳歌了希望、變化與時間的流逝等永恒主題,它自己也因此獲得了不朽的力量。

           

          凱迪克銀獎

          《給小星星的大月餅》

          undefined

          作者:格蕾絲·林(Grace Lin)

          繪者:格蕾絲·林(Grace Lin)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

          在這本星光閃耀的圖畫書里,紐伯瑞銀獎得主格蕾絲·林用一個暖心的原創故事給小朋友們講述了月亮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

           

          凱迪克銀獎

          《阿爾瑪和她名字的故事》

          undefined

          作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Juana Martinez-Neal)

          繪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Juana Martinez-Neal)

          出版社:Candlewick

           

          內容

          在這本童書里,作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為那些好奇自己名字由來或人生源頭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發現的窗

           

          凱迪克銀獎

          《謝謝您,阿嬤!》

          undefined

          作者:歐吉·莫拉(Oge Mora)

          繪者:歐吉·莫拉(Oge Mora)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簡介

          街坊們都想嘗一嘗阿嬤做的美味燉菜!一個接著一個,他們跟隨香味來到了阿嬤家;一盤接著一盤,阿嬤給每位鄰居都盛上了一盤燉菜。很快,鍋子就空了。阿嬤這么慷慨,她給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凱迪克銀獎

          《粗糙的補丁》

          undefined

          作者:布萊恩·萊斯(Brian Lies)

          繪者:布萊恩·萊斯(Brian Lies)

          出版社:Greenwillow Books

           

          內容簡介

          這部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插畫家布萊恩·萊斯創作的圖畫書,講述了一個關于友誼、失去和恢復的故事,美麗、可親而又帶著深沉的個人情感。

           


          陳幼堅首個純藝術展覽在香港展出


          2019年1月27至2月27日,香港白石畫廊將為陳幼堅舉辦他的首個畫廊個展——《陳幼堅是誰? 始于1960 年代的藝術旅程 》。

          展覽是陳幼堅在香港的首次個人純藝術展覽,將按時間順序展出由他作品,以及遠至上世紀60年代從未曝光的滄海遺珠,呈現包括平面藝術、攝影、裝置及數碼藝術等視覺媒界,甚至他在青少年時期創作的一些珍貴手稿。

          undefined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undefined

          A Brand New Game (McDonald’s x KFC)

          undefined

          Heart to Heart No. 7

          2008

          undefined

          29 Mar 2013,Kyoto Japan


          展覽信息

          陳幼堅是誰?自1960年代的藝術旅程

          展覽時間

          2019年1月27-2月27日

          展覽地點

          白石畫廊 Whitestone Gallery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7-8樓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中國設計師周晨作品榮獲“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


          近日,2019“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在德國萊比錫揭曉,其中,中國書籍設計師周晨作品《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榮獲“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18“最美的書”評委會給予本書如下評語:設計處處顯示真情,用老店鋪包點心的粗陋紙張并打毛邊,表現逐漸消失的民間老行當百業,有朦朧之美。采取古老而民間的裝訂方式,頁碼設置奇特。內文的文字與大圖片使用不同材質來表現,豐富了視覺語言。黑白圖片印在粗陋紙張上,產生古老斑駁的意向,仿佛顯示了新百業皆源自老行當。

           

           

          中國青年藝術家系列群展 “HOW NOW” 開幕


          近日,上海昊美術館的中國青年藝術家系列群展 “HOW NOW” 在上周末開幕。其中一些作品越過人們日常經驗邊界,提供了新的觀看視角,空間和時間被巧妙安置,值得一看。


          undefined

          郭熙,《存放信仰的身體》,裝置,2014,作者拍攝 

          undefined

          高潔,《Art4A.I. 1.0》,互聯網手機游戲,作者拍攝



          美國先鋒電影教父喬納斯梅卡斯去世


          美國時間1 月 23 日,導演、策展人、檔案管理者喬納斯·梅卡斯(Jonas Mekas)在布魯克林的家中去世,享年 96 歲。他也是一名獨立電影推廣人,特別是實驗電影、地下電影或先鋒電影的倡導者。

          undefined

          2010 年,當被問及什么是先鋒電影時,梅卡斯回答說:“沒有什么公式。不論是哪個領域,先鋒作品永遠都走在前線。在科學界、音樂界,人們扎身其中,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未來。與其說人們不習慣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如說他們使用了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技術?!?

           

          新LOGO能否給ZARA續命


          ZARA的新LOGO早在 2018 年春夏廣告上就已出現,但當時沒什么人注意這件事。直到 2019 春季廣告上線,到如今 ZARA 把新的 LOGO 更換到各網站主頁,意味著這次改變將是永久性的。

          undefined

          這是 ZARA 第二次更改 LOGO,1975 年的第一款標識一直使用到了 2010 年,之后更換了一個新的更為扁平、分散的標志,也是我們如今最熟悉的一個 LOGO,持續在世界各地 ZARA 門店的海報里出現。

           


          西安全民吐槽的大型3D兵馬俑,令人感到恐怖的抄襲

           

          先看看嚇哭碑林人民的西安兵馬俑。

          undefined


          據悉這是一項游客互動項目,游客可以進入兵馬俑后面的小黑屋,免費拍照掃描自己的臉投射在LED上

          是不是感覺西安碑林秦俑發光人臉很丑?

          是的,確實很丑,而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美國藝術家Matthew Mohr的作品了。


          互動藝術裝置

          As We Are

          undefined


          參觀者可以在位于雕塑背面凹處的照相亭拍攝照片,與壯觀的雕塑互動。使用稱為攝影測量的過程,29臺攝像機同時拍攝訪客臉部的圖像以創建即時3D模型,然后以放大的比例顯示在外面的大頭上。

          是否明顯感受到了抄襲?

           


          丟人!中國包攬德國抄襲獎前10,或成最大贏家!


          如果大家還記得去年小編發布的文章中提到的“中國克隆展”事件,那么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可能更令大家感覺到丟人,那就是“金鼻子剽竊獎”,“金鼻子剽竊獎”是德國設計師里多·布瑟在發現自己的設計被仿制后于1977年創立的,獎杯是一個長著金鼻子的黑色小矮人,象征著那些用仿冒的手段獲取高額利潤的廠家。以曝光那些憑借嗅覺、最大膽的仿制企業。

          1977年以來,德國反剽竊行動協會"Aktion Plagiarius"每年為仿冒產品頒發一次"金鼻子剽竊獎"。


          undefined

          中國制造商在這一獎項上的表現,每一年都很亮眼。2016年,前10名“金鼻子”獲得者里有7家來自中國。

          2018年,中國制造商也包攬了“金鼻子”的前三甲。

           

          而2019年,中國制造商更是小宇宙爆發,一口氣搶占了前10名的所有位次!

          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獲獎作品中的前三名這些克隆產品的樣子。

           

          第一名

          “Typ 2000”角座閥

          undefined

          左邊為德國Bürkert Werke公司原件,右圖為中國寧波仿制品

           

          第二名

          Liebherr玩具挖掘機

          undefined

          左邊為德國Bruder玩具公司原作,右圖為中國汕頭仿制品

           

          第三名:

          Staub鑄鐵鍋

          undefined

          左邊為Staub鑄鐵鍋原作,右圖為中國浙江仿制品

           

          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目瞪口呆!10大黑科技材料,創新改變生活!

          藍藍設計的小編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科技不僅改變生活,而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不管哪行哪業,不去了解的科技,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電商作為離互聯網最近的行業,或許能從這些高科技里找到一些方向和啟發!



          NO.10 踩不濕的鞋子


          Vessi鞋,號稱世界上第一個100%防水針織鞋。



          它看起來跟普通的鞋子無異,但是它具有超強的防水性能,100%防水能力并且360°無死角


          踩水坑,不!會!濕!



          小水坑我們不放在眼里,甚至可以直!接!踩!



          Vessi鞋的秘密在于它的針織面料專利,這個稱為 Flash Knit 的面料一共有 3 層,分為不同的功能面料,這使得它比簡單的防水涂層強得多。



          第一層也是最外面一層是彈力編織層,由聚酯纖維和尼龍混紡而成,起到防水、拒水、防風的效果;


          第二層是納米過濾層,能進一步起到防水、吸濕作用,最里面一層是透氣內層,幫助腳部排汗。



          NO.9 材料界的“變形金剛”


          這玩意兒能軟能硬,還很耐用……


          說的是下面這些彩色的小卡片—— Formcard 



          這是由英國設計師PeterMarigold所研發的一種神奇的修補塑料卡,它可謂是材料中的百變星君,想變啥就變啥就看你的腦洞敢不敢突破天際!


          將原本硬邦邦的卡片放到熱水中



          它就會變軟,然后就可以捏成各種形狀啦!


          比如手機支架



          高級一點的車載支架也是可以滴~



          修補雨傘,哪里壞了補哪里,so easy~



          雖然它看起來軟,但是硬度堪比尼龍。


          它的材料是一種基于生物塑料而完全無毒的淀粉材料,表面著色的顏料也是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修補塑料可以重復使用無數次,只需要用熱水泡一下,就能重新使用。

           

          實乃居家旅行之必備產品啊…


          NO.8 一種“精分”的材料


          有這樣一種材料:防水的同時還透氣,是一種會呼吸的材料



          硬的跟紙一樣,軟的像布一樣



          明明脆弱的跟紙一樣,2個200斤的胖子都未必能把它撕破!



          還能用于各種酷炫的手工藝品,既可以當作女生喜歡的包包,還可以變身為時尚的服飾!



          這就是杜邦? Tyvek® 特衛強® ,特別的材料特性讓它成為設計師們的寵兒,各種創意設計、產品層出不窮



          點擊視頻,走入”精分“的世界


          NO.7 逼死4S店的黑科技抹布


          開車一族最怕的是什么?不是養車,而是車刮痕。(尤其是熊孩子弄的車刮痕)



          開車就了難免刮刮碰碰,而這一款黑科技“魔術布”只需3s即可快速修復車劃痕


          它叫做——XG防水珠劃痕修復布 



          這塊“魔術布”采用聚酯纖維以及“氧化鈰”成分打造。氧化鈰具有特有的切削力,再加上聚酯纖維布具有摩擦力,車漆表面的劃痕可以快速被修復。



          不僅如此,修復的同時“魔術布”中含有的乳化蠟成分,可迅速附著保護漆面,相當于再給車車做一個美容~



          一塊“魔術布”可使用15次左右。無論新車、舊車、深色車、亮光漆均可適用,綠色制劑成分還可以保護你的雙手

           

          以后遇到劃痕就不用跑去4S店啦~


          NO.6 擅長“啪啪啪”的材料


          想什么呢?先上一張炫酷的動圖



          飛流直下三千尺!這膠帶“啪啪啪”就堵住了


          網上稱之為世界最強防水膠——FLEX TAPE 

          有了它,泰坦尼克號可能就不會沉了


          家里水桶破了個大洞?“啪啪啪”,搞定!



          家里水管爆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屋頂漏水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的游艇裂成兩半?“啪啪啪”,搞定!



          快來感受“啪啪啪”的快感


          NO.5 傳說中最變態的黑科技涂料


          就是這款 LINE-X 涂料



          有多變態?據說任何東西涂上它都刀槍不入堅不可摧,比如


          西瓜涂上之后能抵抗錘子的猛擊,徒手劈西瓜?還是榴蓮吧



          雞蛋涂上之后能彈起來了,以卵擊石,砸不死你?



          汽車用鑰匙刮都沒任何損傷了


          五菱宏光?不存在的



          在活水表面涂上一層涂料,你都可以在水面上摩擦、摩擦,走起魔鬼的步伐



          這么牛X的涂料已經應用在各個領域,尤其是軍事、汽車領域。比如美國五角大樓



          海軍陸戰隊的悍馬



          伊拉克和阿富汗5萬美軍的防彈背心



          刷新你的三觀


          NO.4 具有“生命力”的水泥


          即使再堅固的混凝土,在風雨的侵蝕下也遲早會開裂。甚至會導致建筑物倒塌!



          如果混凝土能夠自我修復的話那該多好!

           

          來自荷蘭的微生物學家Hendrik Jonkers

          腦洞一閃——能否用細菌讓混凝土自行修復?

           

          可以一試!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于發明出了——生物混凝土Bio-concerte 



          它依托于芽孢桿菌的神奇生命力,這種細菌產生的孢子能在沒有食物和氧氣的情況下存活200年之久



          他將作為細菌營養來源的乳酸鈣混合攪拌成混凝土



          若混凝土開裂雨水滲透進去,休眠中的細菌通過代謝把鈣和碳酸離子結合形成石灰石,逐漸彌合裂縫



          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有望大大延長,實在是太神奇啦!


          NO.3 能屈能伸,時軟時硬的材料


          有一種材料,一般情況下是軟的,遇到強烈沖擊和刺激時就會變硬!


          說的是:

          能屈能伸遇柔則柔遇剛則剛可以以柔克剛的非牛頓流體材料的一員,而且是一種剪切增稠流體在減震吸能領域甩EVA HDPE 硅膠等幾十條街可以應用在滑雪服摩托車服劍道服護肩護膝手套鞋墊警用軍用防護裝備機器人仿生肌肉對環境可感知響應并且具有發現能力的新型智能減振吸能材料


           P4U 究竟是個啥黑科技?國外有一種材料叫 D3O



          在常規狀態下是柔軟的,卻能防住突然的受力撞擊,非常安全,非常有前途



          雞蛋摔不碎,防撞防震能力一流


          目前已經有上百種產品用到了D3O這種材料

          從手機殼到護膝再到芭蕾舞鞋


          再也不怕手機碎屏了


          中國市場對D3O也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前期中國企業從國外采購時遇到不少阻力


          難道國內就不能開發出類似的材料嗎?

          我們就不能做出“國產版的D3O嗎”??


          可以的!他就是前面提到的P4U 


          NO.2 能吃的塑料袋


          嗯,你沒看錯塑料也能吃!


          (怎么覺得很好吃的樣子…)


          這位沉醉吃塑料袋的小哥哥名叫Ashwath Hedge年僅24歲!

           

          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已經造成了大面積的海洋污染,而這位小哥出生在印度芒格洛爾的郊區,那里垃圾成山,深受廢棄塑料袋的影響



          AshwathHedge為了改變這種環境,他從塑料袋本身的材料出發做了上千次試驗終于研究了,這款無污染且可食用的新型塑料袋



          這款塑料袋非常環保由紅薯、玉米、馬鈴薯與植物油等12種可食用原料做成100%有機食品,就連印刷字的油墨都是可以吃的



          不僅如此,它的韌性和耐用性不輸普通塑料袋扛得住重物,挨得過焚燒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在野外它180天就可自然降解,埋進土里45天,扔進水中1天、沸水中15秒就可以完全溶解



          一個塑料袋雖小,卻足以改變世界啊


           NO.1 點沙成土,造福人類!


          防沙治沙是世界難題,多少年來,全球科學家們為此而犯愁



          而今天,中國科學家終于將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經過7年的反復試驗,研發出一種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



          這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纖維黏合劑,它能賦予沙粒一種約束,使得沙粒像土壤一樣能從任何方向結合具有自修復和自調節的特性



          將沙子與黏合劑混合后把水倒進沙坑里再也不會輕易流失了

           

          這項偉大的發明可以讓沙漠變良田,中國科研團隊已經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25畝沙漠里進行了實地實驗,并取得成功

           


          越來越多的沙漠逐漸變成綠洲沙漠不再是寸草不生,反而可以種植瓜果蔬菜,造福人類的發明,大贊!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談創新和發展

          藍藍設計的小編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藍藍注:值得好好學習!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于昨日(1月17日)接受了多家國內媒體的群訪,在1月17日深夜里一直到18日凌晨,這篇1萬2千多字的采訪實錄在朋友圈、媒體上呈現刷屏之勢。

          由于這篇采訪實在過于精彩,大部分媒體報道選擇了原汁原味地完整實錄呈現。記者們問得精彩,任正非回答中所展現的自信、眼界、胸懷讓讀的人深感酣暢淋漓,這篇任正非的采訪實錄,既做到了“回應一切”,又做到了“超出一切”。

          為什么超出一切?因為過去任正非實在太低調,上一次長時間接受國內媒體的采訪要追溯到4年半前的2014年6月16日。昨天,通過任正非在這100分鐘時間里對30個媒體問題的回答,讓外界對華為這家公司有了更真切的認識,同時也被這位過去多存在于“內部講話”中的神秘企業家看待世界的視角所震撼。

          認真看完這篇采訪估計至少30分鐘以上,看完之后,每個人對任正非回答問題的感受可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詞,但有一個是共同的,就是“霸氣”,我們選出以下20句最符合霸氣一詞的話,看任正非是怎樣讓全世界振聾發聵的。

          您可以速覽這20句金句,之后有時間品讀采訪全文。

          任正非這20句霸氣外露的金句是:

          1、“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這些困難對我們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出現重大問題?!?

          2、“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我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

          3、“我不能代表中國企業,只能代表華為?!?

          4、“見媒體是公共關系部逼的,見媒體就是給社會傳遞一種信心。”

          5、“因為華為工資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學家都在華為工作。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

          6、“黃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7、“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的是要去除惰怠。如何能夠祛除惰怠,對我們來說是挑戰。所以我們強調自我批判,就是通過自我批判來逐漸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認為并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別人的命要難得多得多?!?

          8、“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9、“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回到深圳就進不去學校。因此教育是我們國家最緊迫的問題,要充分滿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10、“今年我們利潤是90多億,但是科研投入150-200億美金。這150億哪里是我們投的,都是成本,實際上還是客戶投的??蛻艚o我們的錢,不是產生利潤,而是產生投入?!?

          11、“我們應該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利于國家長遠發展的,而不是西方拿來卡我們的借口。|

          12、“五年以后,(華為)年銷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13、“華為有什么?一無所有!華為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

          14、“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

          15、“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16、“我們覺得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不困難?!?

          17、“(華為業務前景這么光明,為什么說華為下一步可能會倒下呢?)早晚的事情,這是個哲學命題,不是一個現實命題?!?

          18、“未來終端的路很寬廣,包括物聯網……,手機只是終端的一個領域?!?

          19、“蘋果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因為蘋果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這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結構性改變?!?

          20、“大家不要把商業模式和意識形態混淆起來。我們今天進入商業社會,不能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就要去做雷鋒無私奉獻,就不要去搞商業模式,那為什么要搞市場經濟呢?我們要用經濟規律來對付經濟規律?!?

          再來看我們從部分媒體評論中摘取的讀者感受:

          網友:“罕見發聲,但都是真知灼見,‘撥開云霧見晴天’,擲地有聲。”

          網友:“覺得好多人沒好好看文章,通篇讀下來我花了四十分鐘左右。任正非的眼界和胸懷高于許多人??吹某鰜?,他一刻也沒停止學習,所思所想之遠之深讓人感佩?!?

          網友:“‘批評和自我批評’‘革自己的命’‘獨立自主’‘再教育’……任總字里行間總有老一輩革命家“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

          網友:“關于加強教育的觀點真的是真知灼見,未來中國不能靠人口紅利,要靠人才紅利,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網友:“創新全人類財富,格局宏遠,準備了十幾年,不怕面對,深謀遠慮,有幾家企業有這底氣這樣說。” 

          以下為任正非2019年1月17日接受國內媒體群訪完整實錄:

          1、記者:華為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請問華為內部是否系統地評估過,這么多年的研發創新投入是不是可以抵抗這些困難?

          任正非:應該說,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我們不是完全倉促、沒有準備的來應對這個局面。這些困難對我們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出現重大問題。

          記者:那么在現在的環境下,您怎么理解自主創新對中國公司的意義?

          任正非: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我認為,科學技術是人類共同財富,我們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這樣才能縮短我們進入世界領先的進程。

          什么都要自己做,除了農民,其他人不應該有這種想法。自主創新若是精神層面我是支持的。也就是說,別人已經創新,我們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得到別人的許可,付錢就行。如果我們重做一遍,做完一遍,也要得到許可,還是要付錢,這是法律。當然科學家都是自主創新的,我指的是我們這種公司的工程創新。

          2、記者:我想接著問一下,華為對這次反全球化浪潮所做的最壞的預案是什么?

          任正非:外面的變化對我們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因為我們有信心,我們的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我舉一個例子:全世界能做5G的廠家很少,華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廠家也不多,華為做到進。能夠把5G基站和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華為。

          將來我們5G基站和微波是融為一體的,基站不需要光纖就可以用微波超寬帶回傳。有人說過去這只適用于廣大農村,但5G是超寬帶,微波也是超寬帶,這也適合廣大西方國家。因為廣大西方國家遍地都是分散的別墅,是要看8K電視、高速的信息消費,那就需要買我們的設備。當然,它可以不買,那就要付出非常昂貴的成本來建設另外的網絡。

          我們在技術上的突破,也為我們的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帶來更多生存支點。所以,我們沒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擔憂。

          3、記者:長期以來,西方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企業最常見的指責就是盜竊知識產權,請問您怎么看待這個話題?

          任正非:我不能代表中國企業,只能代表華為。華為在美國經歷了幾場大官司,都獲得良好的結果。華為現在87,805項專利中,其中有11,152項核心專利是在美國授權的,我們的技術專利對美國的信息社會是有價值的。我們已經和很多西方公司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華為不能代表別的企業,但是我們自己是絕對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

          4、記者:為什么中國沒有產生像高通那樣通過知識產權授權模式進行發展的企業?深圳有一些企業,他們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由于遭遇知識產權官司和國外公司的圍堵,他們沒有辦法,只好向產業鏈的下游下沉。想問您,中國知識產權體系應該要怎么調整?

          任正非:如果我們把知識產權當成物權,可能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會更加好一點。就是知識產權法若是物權法的一部分,侵犯知識產權就是侵犯物權,這樣的環境有利于原創發明。沒有原創發明,哪有未來的“高通”呢?我們應該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利于國家長遠發展的,而不是西方拿來卡我們的借口。

          因此,我們國家首先要不支持假貨、不支持山寨,而是要支持原創、保護原創。有可能今天經濟發展速度會慢一些,但質量就會更好一些,就會出現越來越有競爭力的公司。

          5、記者:現在外界有一種感覺,好像又重新回到麥卡錫時代,以共產主義為帽子,加到一些企業或者個人身上進行打擊。您有沒有感覺到,中國《情報法》尤其是第七條頒布之后,會對華為國際市場造成一些障礙?您覺得有沒有必要通過一些渠道對它進行合理的詮釋?

          任正非:首先,對于釋法的事情,我們說了不算。但是政府已經表態,外交部做了明確澄清,中國沒有任何法律強制要求任何企業安裝后門。

          第二,中國還要強調,企業在任何國家都必須要遵守業務所在國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

          6、記者:任總您好,我在深圳做新聞工作很多年了,在我印象當中,華為在過去30年當中,像這么密集,您親自出面,連續幾天與媒體會面,以前是很少見的。

          包括外媒都在說,今年任總會見記者是一個比較罕見的安排,是為了應對當前華為所面臨的罕見的特別困難,不知道您對這個評價是否認同?這個安排,主要是想傳遞什么信息?

          另外一個問題,西方一些國家政府對華為網絡安全的指責,您認為這是出于歷史的偏見,還是華為確實有需要加強的地方?華為如何消除西方國家的擔憂?

          任正非:第一,見媒體是公共關系部逼的。他們說,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了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給社會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你可能沒參加過我們的內部會議,開會都是群情激昂的,沒有感覺到有多大困難。但是外界不知情,我們需要傳遞一些信心,需要我說說話來起一些作用。

          所以,見媒體就是給社會傳遞一種信心。當然我們今年的收入增長速度可能會放慢,估計增長不會超過20%。

          第二,關于網絡安全問題,要把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區分開來,現在混淆在一起了。華為30年來在170多個國家、為30多億人提供了網絡服務,有良好的安全記錄。但是我們還需要不斷進步。

          我們現在要重構軟件架構體系,朝著“網絡架構極簡、網絡交易模式極簡、網絡極安全、隱私保護遵從GDPR”這四個目標的要求。我們在未來五年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網絡。五年以后,年銷售收入可能比今年多一倍多。

          7、記者:我記得2014年第一次采訪您的時候,您說“華為有什么神秘的?揭開面紗就是皺紋”,印象特別深刻,現在五年過去了,您覺得華為的面紗真正揭開了嗎?現在國際上質疑的聲音好像更多了。

          任正非:那就是皺紋更多了。因為半徑越大,問題越多。如果我們縮到小小的一點,像農民種地一樣,只有土豆這么大,外界都看清了,那誰也不會質疑。半徑越大,越看不清,未來10-20年之后的探索我們更加看不清,所以大家的質疑會多一些,但是質疑并不等于有多大問題。

          另外,質疑也是有價值的,科學家天生就喜歡懷疑,要不他們怎么會發現新東西呢?他不相信,就會有新發現,所以質疑本身也是前進過程中必然伴隨的副產品。

          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一定會有一場巨大革命,在生產方式上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工業生產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大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線,那還不能叫人工智能,只是一部分人工智能,但是生產線上已經看不到太多的人。

          五年以后,這條生產線上可能只需要五、六人,甚至兩、三人,主要是做維修。當然,我們的生產線上很多人都是博士,不是普通操作工人,特別是光芯片生產中,會動手的博士還特別少。

          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給農村教師多發一點錢,讓優秀人才愿意去當教師,優秀的孩子愿意進入師范學校,就如我們老一代革命家毛澤東、粟裕、黃克誠、許光達、惲代英…都出身于師范學校一樣,我們就可以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但現在不是這樣,教師待遇低,孩子們看見知識多也掙不到多少錢,所以也不怎么想讀書。這樣就適應不了未來二、三十年以后的社會,社會就可能分化。完全使用人工智能生產的可能就會重回西方,因為沒有了工會問題、社會福利問題、罷工問題……;完全不能人工智能的生產可能會搬到東南亞、拉丁美洲、南歐等人力成本低的國家去了。我們國家面臨著這種分化,就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這應是黨和國家的主要責任,每個公民的義務。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后這些窮孩子就是博士,開始沖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華為只能把自己管好,不能去管別人,所以我們就大量投入資金往前沖。剛才央視記者問我“你們賺的錢很少,為什么科研投入會有那么多”,比如今年我們利潤是90多億,但是科研投入150-200億美金。其實這150億哪里是我們投的,都是成本,實際上還是客戶投的??蛻艚o我們的錢,不是產生利潤,而是產生投入。

          我們為什么要走在前面?新技術進入時代的周期變短了。過去是等到科學家做方程,經過五、六十年,終于發現這些方程有用。從電磁理論,又經過五、六十年,發現電磁理論可以用于無線電;又經過了幾十年……。今天已經不可能了,這個過程縮短非常厲害,即使不能叫毫秒級,也是極短級。如果我們還是等著產業分工,不進入基礎研究,就有可能落后于時代。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變成人才大國,我們與別人的競爭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要得到更多的尊重。當然,今天教師待遇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但還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今天大家看到華為有很多成功,其實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外國科學家,因為華為工資高于西方公司,所以很多科學家都在華為工作。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形成這種組合在前進。因此,我們國家要和西方競技,唯有踏踏實實用五、六十年或者百年時間振興教育。

          振興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師。黃埔軍校就是兩條綁腿,抗大就是一條小板凳。你們看關于抗大的電影,搬個小板凳,坐在黃土飛揚的土地上,聽到毛澤東沒有麥克風的講話,就建設了新中國。黃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兩所偉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質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得到尊重,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記者:您提出基礎教育這個議題,是希望能夠給社會一個警示嗎?

          任正非:我認為,社會就是應該有口號“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再窮也不能窮老師”。

          記者:您打算為這個事情做點什么?

          任正非:我們把華為公司做好,就給大家做了一個榜樣。華為有什么?一無所有!華為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我們就是把一批中國人和一些外國人的腦袋集合起來,達到了今天的成就,就證明教育是偉大的。

          8、記者:在4G時代,我們感覺華為也是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領跑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原本以為在5G時代,迎接華為的是世界廣闊的天地。但是目前為止,外界設置的障礙是比較多的,剛才您也講華為對遇到的狀況是評估過的。我想問一下,接下來華為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去突破目前的困局?另外第二個問題,我們早上也去參觀了華為的兩個實驗室,還是覺得華為在基礎研究這方面也是投入了很多心力的,那國家大的環境也是提倡企業或者是高校做基礎研究,我想聽任總關于基礎研究這塊的想法。

          任正非:有個老師辭職說世界很大,她想去看看。我想說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好多地方我們可做5G的,我們暫時還做不了那么多。少數地方的拒絕不能代表我們在大多數地方被拒絕。而且5G實際上被夸大了它的作用,也被更多人夸大了華為公司的成就。因為我們跑得太快了,我們的年青人按捺不住自己的興奮,一直講啊講,就把事情夸大了。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么迫切的需要。人們現在的需要就是寬帶,而5G的主要內容不是寬帶。5G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這些內涵的發生還需要更多需求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時期。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日本和韓國還是4G,日本、韓國把4G運用到非常好,就足夠滿足使用。我們的4G沒有用好,打開我的手機只有20~30兆,實際上我們提供的4G是可以到300~400兆,足夠看8K電視。但是我們的網絡,白天打開就只有二三十兆,只能看4K,沒法看8K電視。為什么?網絡結構不好。網絡結構不好是啥?還是沒有數學家在研究運營商的網絡結構。所以網絡結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5G用上來和4G差不多。就好比我嘴巴很大,但是喉嚨很小,我吃一大塊肉還是一口吞不進去。因此,不是5G的基站是萬能的,大家別那么著急。5G接下來估計還要進入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只要你多加一倍的錢,帶寬可以加一百倍,就是一秒鐘你可以下載幾十部高清視頻,這個我們已經在實驗室里面都能完全做出來。5G現在暫時還沒有充分發揮出用處,太快了。這次中央臺用來在深圳(5G)直播春節聯歡晚會,也只是個演示性作用,這種演示還不足以變成大規模的商業行為。

          在技術研究上,我們有一個說法叫做“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干啥?就是我們向谷歌學習,谷歌的母公司賺了錢就去研究很難實現的東西,還研究長生不老藥,它也是為人類社會貢獻,把財富轉移到探索人類社會的未來去,我們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講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向谷歌學來的。就是把錢投出去,探索人類未來。我們支持給大學教授做基礎研究,他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既可以照亮我們,也照亮別人。但是我們理解比別人快,所以做出的東西比別人快,僅此而已。

          我們自己在編的15000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和專家是把金錢變成知識,我們還有60000多應用型人才是開發產品,把知識變成金錢。我們對外面科學家的探索,就是給予適當的支持。

          記者: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基礎研究就不適合由公司去做。

          任正非:但是如果公司不做,我們就不能領導或領先這個時代,那我們就不能賺超額的錢,我們就不可能有超額的投資,那我們就變成一個代工廠了。我們為什么能胸有成竹一路領先?在電子上我們已經做出進的芯片ARM CPU、AI芯片,在光子的交換上,我們也是世界最領先的。在量子方面,我們在跟隨,至少在研究別人的量子計算機出來后,我們怎么用。

          我們在電子、光子、量子這三者之中,有兩者是走在人類社會前面的,在量子計算是跟在后面的。所以開展基礎研究,才可能有超額利潤,才有錢做戰略投入,才能領導社會前進。外面的科學家歡迎我們,因為我們就是把他們當作燈塔,我們不侵犯他們的任何利益。美國有一個拜杜法案,賦予大學和非盈利研究機構對于聯邦政府資助的發明創造可以享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從而產生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強大動力。我們也按照拜杜法案,我們沒有什么私心,但我們不是和學校合作,主要是和教授合作,必須有這個領軍人物我才跟你合作。

          9、記者:如果您來評價華為目前的基礎研究,華為處于什么樣的技術水平?您個人的目標是什么?我記得兩年前您參加國家科技大會時,您說華為進入了無人區,現在是不是還是這樣一個水平?

          任正非:總體來說,我們對自己的基礎研究評價應該還不夠滿意,為什么呢?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但是在物理學、化學、神經學、腦學……其他學科上,我們才剛剛起步,還是落后的,未來的電子科學是融合這些科學的,還沒有多少人愿意投奔我們。所以,我們在科學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結構過程中,我們還是不夠的。

          關于無人區,當時最主要是講“時延”問題,比如現在無人駕駛等都是時延問題。前段時間,我太太和我小女兒在歐洲乘坐德國無人駕駛汽車在高速公路狂奔了兩個多小時,歐洲已經在進入L3階段的無人駕駛。大家也看到我們和奧迪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合作,也是L3階段。無人駕駛最高是L5階段,達到L5階段5G開始起作用,但是還有時延問題。

          所以,現在真正無人區的探索就是降低時延,任何電路都一定有電容、電阻,一定會產生時延,人類社會要求無時延的時代是不存在的。時代發展進入飽和曲線階段,我們剛好在這個曲線的平頂上,新公司很容易追上我們。這就是我們認為未來的風險。你們看,現在做一個電子產品多簡單,買幾個芯片一搭就出來了。我們的優勢慢慢也不再是優勢,這個領域里,我們擔憂也跑不動了。

          這次總理去比利時參觀了IMEC的一個設計平臺,總理看到這個平臺能把人類電子帶寬提高到3納米和1納米。如果到了極限,還滿足不了人類的需求,石墨烯這時也還不能替代硅,怎么辦?我們就把芯片疊起來,但最大的問題是要把這兩個芯片中間的熱量散出來,這也是尖端技術。所以說,熱學將是電子工業中最尖端的科學,這方面我們的研究也是領先的,就是太抽象了。所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10、記者:之前與一位企業家做交流,他說過一句話“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擔心被別人追趕上,擔心用戶拋棄自己的公司。”我想知道您有沒有這樣的擔心?

          任正非:這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就是形容詞,我們也天天說。如果真是這樣子,就根本跑不動了。我們還是胸有成竹的,但是說話總是要夸大一點,好像自己真的是很擔憂,大家不要聽那些形容詞。

          記者:那“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任正非:一定。

          記者:但不一定是“下一個”?

          記者:其他公司都在說要做百年老店,要做傳承。

          任正非:做百年老店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的是要去除惰怠。曾經有首長說要總結一下華為公司的機制,我說首長您別總結,前20年是積極進步的,這10年是退步的,為什么?就是人們有錢就開始惰怠了,派他去艱苦地方不愿意去,艱苦工作也不愿意干了。如何能夠祛除惰怠,對我們來說是挑戰。所以我們強調自我批判,就是通過自我批判來逐漸祛除自我惰怠,但我認為并不容易,革自己的命比革別人的命要難得多得多。

          11、記者:去年華為人力資源研討會,大家給您提了一堆意見,總結成十宗罪。您覺得大家提的這些意見是否有道理,您按照這些意見去改進了嗎?

          任正非:十宗罪,我們把它都貼心聲社區的網上了,讓18萬員工去批判,大家就討論應該怎么改。這樣會形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會使我們的一些內部的機制逐步地轉變。我看心聲社區一般只看批評,說好話的我就過濾過去。因為我要看到底基層發生了什么情況,管理層做得對不對。發現后,再找個人去調查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問題。

          12、記者:您談了很多基礎研究的內容,您年輕時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當一個科學家?您現在是不是覺得自己的人生走錯路了?第二個問題,您剛才也講到華為現在錢很多,不知道往哪花。華為的產品做得非常好,前段時間有個傳言,說“華為要跟袁隆平合作搞海水稻”,很快華為就聲明這是個假新聞,但是在這個傳言背后,可能反映了很多人希望華為能夠做更多、更好的產品,請問華為有沒有跨界的想法?

          任正非:第一,華為公司幾百人的時候,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幾千人、幾萬人、十幾萬人沖鋒還是對著同一個“城墻口”,并沒有轉變,而且我們每年對一個“城墻口”的炮擊量已經超過150-200億美金,這還僅僅是研發費用,其他部門也在沖鋒,加起來大大超過這個量了。我們只有集中在一個點上突破,才能在人類社會中立足。當我們要拖上很多“拖斗車”、“馬車”、“黃包車”……的時候,我們這個“高鐵”也跑不動了。

          錢多得花不出去,那只是一個說法,我們都是加大對未來的投資,要把錢花出去、花好也是不容易。每個部門要花錢,預算審查也是極其嚴格的。比如我們撥了36.8億美金戰略費用,他們怎么花沒有壓力嗎?還有,我們有一個華為大學,培訓的大多數是讀了博士、碩士,包括還有很多海外名校畢業,實踐幾年很成功的員工,回來受再教育,然后再出去,再教育、再出去。這費用高得不可想象。華為大學現在還沒有修好,下次歡迎你們再來參觀。

          13、記者:任總,您講過“接下來的智能世界可能會有非常非常多的機會”,華為在多個領域已經成為了領導者,從芯片到服務器、云端,在全球也沒有一家可以對標的企業了。華為在業務上有沒有邊界,邊界在哪里?因為不少合作伙伴擔心華為搶了他們的生意。

          任正非:其實我們做的就是“管道”,給信息流提供一種機會。我們做的服務器存儲不就是“管道”中的一個“水池”嗎?終端不就是“水龍頭”嗎?所有這些技術都是一脈相通的。為什么華為終端的技術進步那么快?是因為我們在管道技術上的戰略儲備很多,我們用不完,就把這些部門劃給終端,科學家都為它們服務,所以很快就躍上來了。因此,跨界這個問題,我們是永遠都是不會做的。前天西方記者也問我“你們會不會造汽車?”我說,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我們是做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邊緣計算是我們做的,我們可能會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車,我們要和車配合起來,車用我們的模塊進入自動駕駛。決不會造車的。因此,我們不會跨界,我們是有邊界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14、記者:最近我看到很多報告或演講,包括美國智庫,提到未來在全球科技領域可能會有中美兩個陣營。您對于未來科技行業的走勢是怎么看的?因為華為從來不站隊,但是現在這種大國博弈的情況下,華為還有可能獨善其身嗎?

          任正非:如果將來會出現中美博弈,中國首先還得重視教育。我們在海外派遣員工有4萬多名,為什么大多數員工都不愿意回來?孩子上學問題,回來以后怎么插班,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樣。這樣一系列問題,讓我們的員工流動不起來,孩子回不來。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回到深圳就進不去學校。因此教育是我們國家最緊迫的問題,要充分滿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每個家長最操心就是孩子。因此,盲目的人口紅利化是錯誤的,因為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走向人工智能。

          東風汽車的竺總問我,我說“中國無人駕駛可以從拖拉機做起”,我們不與西方同一個軌道競爭,就把拖拉機做到24小時耕地,不怕蚊子,不怕下大雨,不怕爬高山,農業生產效率不就提高了嗎?

          15、記者:您在采訪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我現在看到很多公司已經把人工智能當成一個主要的目標,言必稱人工智能。您擔心這個趨勢會導致人工智能形成一個泡沫么?

          任正非: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但別害怕這個泡沫破滅,那些失敗的專家工程師,我們招聘,為什么?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生產結構,改變我們在全世界的服務結構,我們需要這些人。為什么我要失敗的人呢?失敗的人就是理想太大,平臺太小。但是我的平臺很大,能夠容納你跳舞。為什么人工智能會出現泡沫化?就是同一個東西,這個世界實際上只需要一家公司,比如說辦公系統,誰還能取代微軟?真正的機器人出來后,90%的機器人公司就困難了。因此,我很難解釋人工智能是不是有泡沫。我們公司在工程上,比如新疆高山上的基站,是京東快遞小哥騎著摩托上了山,把設備按照我們的說明裝好以后,我們人在西安調測,調測通過就驗收了,報告、發票就出來了,錢就付給你了。如果我們不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提升生產效率,我們公司就不可能實現低成本,不可能獲得高利潤,也不可能加大對未來的戰略投入。

          16、記者: 您認為華為當前主要是什么困難?

          任正非:我們覺得除了困難,都是困難,沒有不困難。

          17、記者:請您講一講國際業務,接下來華為在國際業務拓展方面還有哪些規劃?

          任正非:沒有變化,過去怎么做還怎么做。

          記者:打算繼續在哪些領域重點做?

          任正非:不改變現在的方向,不進入不熟悉的領域。

          18、記者:雖然西方媒體也問過了,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了解孟女士這個話題,希望您作為父親來回答。您第一次聽說女兒被加拿大扣留的時候是在什么場合?您現在與她溝通渠道順暢嗎,現在情況如何?1月29日是美國正式引渡的最后期限,有沒有困難?

          任正非:孟晚舟和我本來是去阿根廷開同一個會議,而且她還是會議的主要主持者。她是在加拿大轉機,不幸就被扣留了。我晚她兩天才出發的,是從另外的地方轉機的。我們會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這件事情。作為孟晚舟的父親,首先感謝中國政府維護孟晚舟作為中國公民的權益,為她提供了領事保護。我也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對孟晚舟所表達的支持、關心和關注。

          我與女兒現在就是打打電話,電話上也僅僅是講講笑話,晚舟也很堅強。

          19、記者:您是反對封閉式的自主創新的,對不對?然后,您又提到發明量子計算機的一定是IBM或者微軟。

          任正非: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記者:華為可能不是第一個。

          任正非:肯定不是。

          記者:那我想問一下,一方面每年我們投入這么多錢在研究與創新,另一方面我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關于技術創新的共享和自主研究,這兩者的平衡點是什么?

          任正非:在精神上我是支持自主創新的。所有科學家的創新都是自主的,它是一種精神。我認為在尖端的未知上更多的強調自主創新是可以的,比如嫦娥4號,人家不給你,那你得自主。但是我們不能在低層面上強調自主創新,一個螺絲釘你也要自主?日本、德國的中小企業很了不起,日本一個企業幾十年就做一個螺絲釘,這個螺絲釘最大的特點就是永不松動,全世界到處高速設備、高鐵、飛機全部都用這家螺絲釘。我去過萊卡,萊卡就是一個鄉村工廠,一個老太太,35年就做涂外層油漆的工作,說機器不能代替,做不到她那么精細,所以她還在做。我覺得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是可以的,但不要說人家已經做好了,我非要重復做一下才證明自己是光榮偉大的。我認為只有開放才可能快速的實現目標。

          20、記者:這次很多事情可能都是因為美國而起。如果想要借這個平臺對美國政府或者美國社會說一些話,您特別希望講什么?

          任正非:我認為,美國發出不同聲音的可能也是少量政客,他不能代表美國人民,也不能代表美國工業界、美國企業、美國科技界。美國的工業界和企業界還是堅定不移支持我們,堅定不移加強與我們合作。所以,少數政客的聲音是會有很大的噪音,但是起到多大作用,最終還是要看結果。

          21、記者:您為什么說特朗普是一個偉大的總統?這好像引起了很大的討論。

          任正非:因為特朗普把稅率降得非常低,有利于產業發展,對美國來說,這就具有了百年的競爭力。但是,如果他一天到晚去跟這個國家吵,嚇唬那個國家,而且亂抓人,大家都不敢去投資,那么他減掉的稅就沒有人去補起來,美國經濟就會開始大幅度下滑。但是下一位總統不會改變低稅制度,他會到處去改善關系,他會說“你來投資吧,美國條件好,稅低、土地便宜,什么都便宜”,也許美國真就振興了。就降稅這一條評價他高水平。鄧小平挖了一塊“洼地”,大量水往那里流,中國經濟就崛起了。所以,是從這點來評價他是一個偉大的總統。但另外一點不是批評他嗎?現在沒人敢去美國投資。所以,他具有兩面性。

          我在英國,聽卡梅倫、奧斯本講過,要把稅率降下來,同時把福利也減掉一些,正好對沖,經濟是平衡的。福利怎么減呢?所有要領救濟金的人首先要去申請就業,沒有就業就去做社區服務,比如照顧孤寡老人,幫做家務,打掃街道,你不做,就不能領救濟金。英國在不斷推行降稅,現在已經降到了17%了,英國重新恢復投資這個機會窗。

          22、記者:剛才提到未來五年,華為將投入1000億美元用于重構網絡,那么能不能具體談一下,這個重構包含哪些體系的調整?有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您的這種重構肯定不是對市場國際環境或者國際輿論做出的改變,一定是包含對于未來機會的戰略判斷,您認為世界的通信市場包含著哪些重大的機會點?

          任正非:我們所說的計劃就是要把網絡做到極簡,把網絡交易模式做到極簡,把網絡做到極安全,隱私保護遵從歐洲GDPR標準。達到這四個點,我們就依然會有增長。

          記者:那未來的機會點呢?

          任正非:網絡架構的重構,還有未來人類社會對于圖像的需求,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空間。大家參觀展廳的時候看了8K的電視畫面,看了會喜歡吧?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經濟已經具備這種條件了,那么為啥不可以做到位呢?

          23、記者:華為業務前景這么光明,為什么說華為下一步可能會倒下呢?

          任正非:早晚的事情,這是個哲學命題,不是一個現實命題。

          24、記者:華為是世界上幾乎唯一做B2B業務成功,做消費者B2C業務也非常成功的企業,你們是怎么做到的?

          任正非:我們把做網絡的技術能力也應用到了手機業務。比如,手機的圖像系統很好,就是來自我們網絡的圖像系統對數學的研究。下一步,我們網絡連接業務會更成功,會是全世界最好、最智能化的連接,這些領域其實都是相關的。

          25、記者:消費者業務的成功是偶然的嗎?

          任正非:大家知道,世界會變成一個智能社會,智能社會怎么感知呢?必須要靠終端,終端的感知要靠傳感器、顯示器。所以,未來終端的路很寬廣,包括物聯網……,手機只是終端的一個領域。

          26、記者:前兩天您接受外媒采訪,提到“隱私保護方面要學習蘋果”,之前華為業務也說過“學習愛立信”。以華為目前的業務結構和體量,現在還有一個學習的榜樣嗎?或者說您覺得華為現在應該怎么做,在大方向上有哪些需要去布局的?

          任正非:第一,亞馬遜的開發模式值得我們學習,一個賣書的書店突然成為全世界電信營運商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全世界電信設備商的最大競爭對手。第二,谷歌也很厲害,大家也看到“谷歌軍團”的作戰方式。第三,微軟也很厲害。怎么沒有學習榜樣呢?到處都是老師,到處都可以學習。

          27、記者:現在蘋果也陷入了一個創新的困境,業績、股市也在下滑的,您怎么看?

          任正非:蘋果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因為蘋果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這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結構性改變。

          28、記者:您希望中國的網友怎么來看待華為,您希望華為在海外能樹立一個怎樣的形象?

          任正非:我覺得呢,就是網友要更多的寬容心。大家也看到,有些科學家因為發布了一些不同的科學見解,然后被網友們罵得狗血淋頭??茖W家就像哥白尼一樣,日心說在當時就是胡說八道,人還敢跟神做斗爭,你比神還偉大了嗎?那我們就要寬容一下今天的“哥白尼”,這樣我們國家將來才有新東西。科學家會提出很多新東西,可能是莫名其妙的,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們要寬容他。

          29、記者:任總,您是軍隊出身的背景,我們了解到您也是一名黨員,這樣的身份,對于您作為一個大型跨國企業的掌門人來說,是一種財富,還是一種負擔?

          任正非:這兩者沒有必然的相關性,大家不要把商業模式和意識形態混淆起來。比如,西方的宗教是相信上帝的、相信神的,但火車是他們設計的,是靠煤炭推動的。所以,我們今天進入商業社會,不能因為我們是共產黨員,就要去做雷鋒無私奉獻,就不要去搞商業模式,那為什么要搞市場經濟呢?我們要用經濟規律來對付經濟規律。

          30、記者:你們把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作為今年的最高綱領,這是基于什么原因?

          任正非:這是永久的要求,不是今年的。為什么呢?過去我們是普通的傳輸和交換時代,任何病毒都進不去,所以最早80年代使用的通信系統沒有網絡安全問題。后來由于IP的出現,IP繞來繞去,可能會多幾個缺口。未來時代是云時代,到處都是缺口,誰把網絡安全做好了,客戶就會買誰的。我們把網絡安全提升了這樣的高度來認識,是因為我們面臨未來要支撐云時代。不是今年,是永遠的。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智慧零售案例創新商品化

          藍藍設計的小編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2016 年開始的智慧零售浪潮,至今已經席卷大半個行業市場。所有零售企業都認識到:新的科技和應用正在重塑零售業,企業必須不斷變化,以取得未來的主動權。作為一個古老的行業,零售業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時期。1.0 時期,線下交易高速發展;2.0 開啟了電商時代,C2C、B2C 服務模式遍地開花;3.0 時期則是移動互聯網的主場;如今,零售 4.0 即智慧零售時代已經到來,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直至完全融合,逛超市、買衣服儼然變成了科技感十足的事情。2019 年將是零售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對于企業的嚴峻考驗。在“花樣百出”的行業生態中,企業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智慧零售”?要想變得更加“智慧”,哪些事情需要改變,哪些需要堅持?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飾等6大行業巨頭這樣重生【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報告《2018年度零售業數字化案例榜》, 以實戰案例為更多期待“破繭重生”的企業帶去經驗和啟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務和體驗。如果想收藏本文的報告全文(2018年度零售業數字化案例榜),可以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回復關鍵詞“nc324”獲取。

          一、零售行業新商機

          在2.5 億年前,地球經歷了一場由大規?;鹕奖l引起的大滅絕,90% 的物種銷聲匿跡。但不久之后,在形形色色的新生態系統中,新的生命形式爆炸式地出現。這場物種大滅絕事件,被稱為二疊紀大滅絕。如今,大規模數字化使得很多零售商因此消失在市場中。但和二疊紀一樣,許多新機構、新平臺和新生態系統紛紛涌現,一場零售行業的革命正在進行中。數字化、娛樂化、全渠道化和平臺化是智慧零售的四個基本元素,但這一變革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人們目前所看到的表面。

          1、虛擬與實體經濟的數字化

          數字化的影響幾乎遍及所有行業。特別是在零售業,數字化往往從后勤部門的大數據和分析開始,涉及諸如客戶細分、預測和供應鏈優化等流程。這些流程在面向客戶的活動中都擔負重任。

          但“數字化”不等同于虛擬世界的數字化。如今,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都變得越來越數字化。隨著智能設備的不斷普及,對零售商來說,數字化的影響力和相關性呈指數級增長。數字世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實體世界聯結:在線訂單追蹤,定制打印名片或者在線設計 T 恤,追蹤顧客去了哪家實體店鋪,在供應鏈和庫存管理中,引入自動駕駛工具、3D 打印機、理貨機器人和 RFID(無線射頻識別)標簽等。

          數字化所需求的并非只有后勤及運營業務的改變,還包括提升顧客體驗及形成全渠道購物旅程。例如,如果顧客想要通過指定的補貨按鈕下單,或使用成像技術試穿。他們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也會受影響。比如消費者通過物聯網連接微波爐進行操作,或使用健身記錄儀等可穿戴植入設備接受訓練。因此,零售企業的任務不僅要進行數字化軟件升級,還要以數字化工具覆蓋線上和線下,創造出智能、數字、互聯的體驗性旅程,并提供與之匹配的產品、店鋪和服務。比如現在實體店鋪也能通過分析實時視頻圖像判斷結賬隊伍是否過長,并在需要時從倉庫調人幫忙收銀和裝貨,以減少顧客等待時間。

          當交易率(transaction rates)增加時,電商能通過云服務,自如地擴充計算資源。零售商并不需要分別制定線上數字化戰略和實體數字化戰略,而是需要一個融合了線上線下的整合數字化戰略。

          2、娛樂化并非唯一戰略

          消費者是復雜的人類,受各種功利(理性)和享樂(愉悅)動機的驅使,希望和零售商達成期待中的關系,滿足自身需要和渴望,并從中獲益。因此,如今零售轉型的戰略之一是“娛樂化”,增強享樂、體驗和生活方式等元素。

          雖然顧客有時很看重娛樂,但他們也有其他驅動因素。有時主要為獲得娛樂,有時看重便利性,希望送貨上門;有時是食材的純度和新鮮度;有時是低價,為了省錢;有時看重速度,有時看重社交。零售商必須找出某類用戶的核心需求,并抓住他們的購物動機,實現需求動機與關系類型的合理組合。

          3、全渠道化要變為旅程化

          對零售商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專注于增強顧客體驗以及端到端顧客旅程:從客戶意識到需求、評估、購買意向到下單、支付、送貨、安裝、維修等流程。如今,顧客旅程和接觸點不僅涉及一線店鋪員工,消費者和零售商之間可能還有親友、社交網絡好友及粉絲、競爭對手、替代產品、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和博主、政府和學界等第三方加入。

          正如下圖例證所示,零售生態中的參與者有很復雜的互動關系。除了接觸點,識別出覆蓋多個接觸點和流程(我稱其為“交叉點”),面向顧客進行重復性活動及支持數據,也非常重要。包括客戶關系管理、安全隱私、品牌標識、欺詐識別等。而且研究表明,針對流程或兩個接觸點交叉的地方,關注顧客旅程的零售商,財務表現有顯著提高。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飾等6大行業巨頭這樣重生【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零售生態

          此外,客戶體驗絕非很多人所認為的是直接顧客體驗,而是零售商接觸消費者的所有接觸點之和。它包括了成本、質量、時間等數不清的隱藏商業流程特性,并包含互動、需求、限制條件等現實和認知。這些環節中有很多問題,并不為零售商所知,也很難控制,但會影響顧客體驗。

          全渠道化和旅程化都與數字化相伴而生:所有消費者旅程和接觸點的來源渠道是未知的,因此需要無縫實時整合客戶、訂單和產品信息,也需要支持系統、流程、產品和包括庫存、定價、促銷等服務。零售商在理解并完全支持消費者旅程的情況下,會更懂得從何處入手。盡管全渠道化很重要,但關注顧客旅程是當務之急。換言之,如果顧客通過任何渠道獲得的體驗都同樣糟糕,那么一切就是白費力氣。

          4、平臺必須進化到“集體親密”

          智慧零售的企業必須想方設法獲取客戶數據。占有客戶的海量數據有時會被視為動機邪惡和侵犯隱私,但卻是為了最高尚的目標服務:用最切題和及時的方案為顧客提供最優服務,或者設計未來解決方案。

          為了能為客戶做出個性化和場景化的推薦,企業需要將各式各樣的數據和單個客戶聯系起來,也就是將客戶和企業的匿名交易關系變為長期關系。企業可以先小規模進行試驗,然后進化到集算法和數據、線上線下為一體的大規模應用。最初,一線店員負責維護客戶關系,之后零售商開始使用會員卡追蹤客戶信息和他們的購物籃,研究得出數據洞見。

          如今,注冊設備、信標技術和面部識別等技術能幫助企業識別出每位客戶,這意味著零售商能夠以聚合方式獲取海量數據,再落實到家庭、個人及人格形象上。如果顧客不信任零售商,當然不愿交出這些數據。因此,零售商需要以可信任的方式儲存、保護這些數據,并從中得出能指導行動的洞見。最后,理解消費者的目標、意圖和動機很關鍵,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有針對具體需求才有效果。

          場景也很重要。用有理論認為,社交好友的偏好對購物有很強的暗示作用,因此社交信息也逐漸被納入考量。

          當用戶和零售商的關系到達最高級別,我愿意稱之為“集體親密”階段——即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數據密集程度最高的解決方案。通過數百萬甚至是數億級別的態度、行為、情境、人口統計、社交數據、歷史信息等數據點,用復雜的算法和特定模型,針對從全部消費者那里搜集來的匯總數據進行分析,最后為每位消費者做出個性化推薦,從而減少粗制濫造,提供匹配度更高的產品和服務。

          企業對顧客理解程度的加深有利于為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定制化和場景化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這將全面改善客戶體驗,帶來更大的品牌忠誠度,提高購買量和復購率,也將讓零售商更加理解顧客。事實上,正如下圖所示,這里存在很多正反饋循環。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飾等6大行業巨頭這樣重生【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零售行業中的正反饋循環

          企業對顧客理解程度的增強和對收益增長永無止境地追求,都有利于消解傳統零售的行業壁壘,重新劃分零售邊界。同時,現在零售商正在變為制造商,反之亦然。在中國,支付優勢和零售優勢相互匹配,正成為轉型的重要動力。而在美國,并無這樣的匹配。亞馬遜是由Visa、 萬事達、美國運通或 PayPal 負責處理支付和信用問題。

          總而言之,零售業并沒有迎來像二疊紀那樣的大滅絕,并同樣迎來了重生的良機。這一良性循環意味著,最為適應環境的企業和最具創新的企業不僅能夠生存,還能獲得更加蓬勃的發展。但有一點需要銘記:無論線上、實體還是混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只有在創造了獨特的客戶價值,讓競爭差異化,并和零售商整體商業戰略一致的情況下,才能帶來改變。以下,我們將以下五個典型案例來具體說明新零售業的轉變(原文共十二個案例,詳情可在公眾號回復nc324獲?。?

          解剖12大智慧零售案例!商超服飾等6大行業巨頭這樣重生【附下載】| 智東西內參

          ▲新零售數字化轉型的十二個案例

          二、新零售案例

          1、永輝云創:零售“下半場”,向行業輸送“科技力”

          2018 年最后一個月,永輝旗下“云創”獨立運營和發展。這個被業界認為是永輝智慧零售試驗田的業務板塊,旗下包含了永輝生活店、超級物種、永輝到家業務等業務。

          2018 年,騰訊智慧零售的七大工具逐步落地應用到永輝的門店端、用戶端及供應鏈端,通過這些工具,永輝逐漸看到了自身全場景、全鏈路的“數字化版圖”。在線下,門店已經全面實現了掃碼購、移動支付,永輝小程序也在不斷滲透。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定位所在門店的位置,直接掃描商品條形碼,隨時買單而不用排隊。而到家業務拓展了“場”的范圍,用戶在家打開永輝生活 APP 或者小程序會自動顯示你附近的永輝門店及服務,線上下單,將直接由附近的門店和衛星倉履單配送到家。

          在供應鏈端,通過對商品進、銷、存、出四大環節的“全鏈路”數字化,預測某個商品的銷售量,并根據銷售情況實時反饋供應鏈,進行按需生產及訂貨,以控制生鮮食材的損耗率,從而降低倉儲庫存風險等。

          在運營端,通過小程序和 APP 的運營,永輝完成了從線下到線上的引流。依托海量數據,門店可以獲得店內實時客流量、客戶店內軌跡及商圈實時熱力圖等數據,從而獲得“貨”的優化,使商品更加匹配用戶需求,門店也可以做到“千店千面”,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后期,當不同用戶被分到線上各個微信社群中時,店員可以通過不同社群“人”的數據洞察,進行日常運營,以提升拉新、復購和留存率。比如永輝生活用戶可以通過社群下單,并參與拼團秒殺活動等。而如果你是小程序用戶,很大概率上都會收到這些優惠活動的線上廣告。

          通過數據洞察,永輝將更多“智慧”注入商超零售線上線下全場景,改變了傳統“人貨場”之間的關系,打造了“智慧零售”業態標桿店,讓消費者獲得線上線下的“一體化”服務和體驗。

          脫胎于永輝,永輝云創更像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不僅先后獲得今日資本、騰訊、創新工場、丹晟投資等機構的戰略投資,還具有濃重的“互聯網基因”,偏向于以“內力”驅動業務創新和自我顛覆。在智慧零售的“上半場”,互聯網為傳統零售場景注入“智慧”因子,帶動了“人貨場”的重構;而在“下半場”,永輝將以消費者訴求為核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將進一步重塑行業面貌,向行業輸送零售“科技力”。

          2、沃爾瑪:一切創新都將圍繞個性化顧客體驗

          沃爾瑪中國門店里,一些新的零售 場景頻頻出現:顧 客在貨架前拿出手機,掃描一包薯片或者一袋烤鴨背后的條形碼,邊逛邊掃,一路走到收銀臺出口處,他們無視排隊結賬的 “長龍”,而是拿出手機,手指輕觸幾下,就可以通過 “掃瑪購”專用通道快速結賬離開門店。

          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如果只買一件商品,最快不到 3 分鐘即可實現一次愉快的購物。這就是沃爾瑪中國“掃瑪購”微信小程序。通過解決顧客排隊結賬的痛點,提升顧客購物體驗,沃爾瑪“掃瑪購”在 2018 年 1 月推出以來,短時間成為零售商超行業首個千萬級用戶小程序,截至 2018 年 12 月初,用戶數突破 2000 萬,累計訪問量超過 8.2 億。

          熟悉沃爾瑪歷史的人都知道,沃爾瑪一直以來以科技創新引領零售變革。作為一家以“優質優價”為賣點的連鎖零售企業,沃爾瑪能夠力壓石油、汽車等行業,連續 5 年占據《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榜首,就是因為將“控制成本”寫在了經營法則里。而控制成本的關鍵因素在于先進的數字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系統下的運營能力。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沃爾瑪就斥巨資購買了自己的商業衛星,實現了全球聯網。此后,沃爾瑪第一個建立了全球性的零售大數據網絡,協同遍布世界各地數千家門店,自動記錄每一件貨物的庫存、上架、銷售、運輸和訂貨等實時數據,對接所有采購和供應商,整合上游下游全產業鏈,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從而將商品鎖定在價格。

          此外,沃爾瑪還最早推行了射頻標識 技 術(RFID 技 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an 即無需人工干預自動識別商品進行結賬的技術)和 24 小時物流聯網監控系統,節省物流成本。而所有節省下來的成本,沃爾瑪都選擇讓利于消費者,從而真正實現“為顧客節省每一分錢”。

          如今,在電商和物流發達的中國,網絡購物和移動支付已經徹底改變了中國的零售商業生態。比如,相對于 RFID 技術,中國顧客顯然更偏向于移動支付。因為相對于歐美普及已久的信用卡支付習慣,移動支付具有不可替代性。隨著線下租金、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沃爾瑪近年來采用更加適應中國的進化之路——大力拓展電子商務,發展全渠道零售 , 包括與京東、達達 – 京東到家在渠道、數據、物流等方面的合作。2018 年,沃爾瑪開始與騰訊智慧零售就購物體驗、市場營銷、支付創新和會籍體系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之所以全面上線“掃瑪購”,就是因為這一小程序可以將沃爾瑪大量的線下流量連接起來,提升門店的運營效率,為沃爾瑪沉淀更多數字化用戶,從而為顧客提供個性化的購物體驗打下基礎?!皰攥斮彙北举|上相當于一個虛擬購物車,消費者可以通過小程序掃描商品上的條形碼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再通過微信支付自助結算,生成離場二維碼,全程無需等待排隊結賬。

          如果你想更加節約時間,也可以直接線上下單選擇配送到家。沃爾瑪一方面推動線下門店進行數字化轉型,擴大其線上訂單揀貨的區域空間,另一方面在門店覆蓋不到的地方部署云倉網絡。通過與達達 -京東到家的合作,顧客所在區域 3 公里內只要有沃爾瑪門店或云倉,就可以線上下單選購沃爾瑪商品,一小時內配送到家。目前,沃爾瑪中國在深圳、上海、成都、北京等已建立 38 個云倉。

          隨著 80 后和 90 后成為消費主力,更多年輕人加入了“菜籃子”行列。由于沃爾瑪大賣場門店面積較大,很多人逛著逛著就“迷失”了。為此,沃爾瑪小程序專門推出了“找找貨”功能,不僅可以幫助顧客在店內快速找到商品所在位置,還能搜索附近門店某個商品的庫存情況。更重要的是,通過“掃瑪購”和云倉等線上積累的數據,沃爾瑪可以更好地進行消費數據洞察,以滿足更多顧客個性化需求。顧客瀏覽了什么、添加了什么、搜索了什么,最后購買了什么,都匯總到數據終端并反饋,幫助沃爾瑪更深刻地了解中國顧客的消費行為。

          同時,小程序還能夠幫助運營部門以更加精準的方式觸達用戶。比如在 2018年的 8·8 購物節期間,沃爾瑪通過“掃瑪購”在全國派發 1200 萬張電子優惠券,即針對不同用戶購買習慣的個性化優惠券。線上派券線下使用的便利性深受顧客喜愛,在 8·8 購物節的第一周,沃爾瑪即取得了掃瑪購用戶增長翻倍的成績。

          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認識到,了解中國消費者是多么重要。而沃爾瑪通過去中心化,在中國本土尋找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中國市場。這一開放姿態,不僅意味著沃爾瑪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加速,也是對中國零售生態圈和合作伙伴們釋放的一個積極信號:一個更加開放的沃爾瑪,必將更加適應中國。

          3、步步高: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

          如今再去步步高逛超市,一些人 性化的購物體驗越來越常見, 比如:消費者只需要使用集掃 碼購、會員支付碼、微信支付等功能于一身的“步步高 Better 購”小程序,通過掃碼購物、微信自助收銀就能實現即買即用即走,免去排隊等待。距離門店 3 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通過小程序線上下單或者現場下單的形式,還能享受到一小時內閃電送達的服務。

          借助一系列的數字化工具,步步高正在褪去傳統超市的外衣,全面轉型智慧零售。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從商品思維向顧客思維的轉變。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的話來說,“有了數字化以后,盈利模式會發生很大變化,我們要由以前經營商品的進銷差價轉變到經營顧客的全生命周期?!边@可能是步步高成立 23 年以來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

          王填在不同場合都提到過,步步高的核心競爭力要立足于消費者,回歸零售業的本質,不斷挖掘人的價值。為此,步步高確立了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商品數字化、顧客數字化、運營數字化,并與騰訊智慧零售達成 戰 略 合作, 借助騰訊的入口、數 據、流量優勢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上給顧客提供優質的消費新體驗。

          針對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路徑,步步高有著自己清晰的規劃。2017 年步步高構建了數字化的藍圖,即做到顧客、商品、運營的全面數字化。具體來說,借助平臺化的數據中臺,做到顧客層面的可識別、可觸達、可洞察、可服務,商品層面的可描述、可搜索、可跟蹤、可預測,運營層面的可量化、可追溯、可評估、有優化。

          2018 年是步步高數字化戰略正式落地的一年。由于步步高旗下擁有超市、百貨、電器城、便利店等豐富的業態,同時各個區域的發展程度存在差異,步步高決定采取穩扎穩打的戰術,將智慧零售的各項能力先接入超市業態,等到全流程在超市業態跑通之后,再逐步推廣到其他業態。

          步步高梅溪湖店超市成為步步高與騰訊合作的首個智慧零售旗艦店。在這家經過改造的門店,數字化的消費場景隨處可見。比如顧客只需要使用集掃碼購、微信支付、會員碼優惠券等功能于一身“步步高 Better 購”小程序,就能做到即買即用即走,購物體驗更加便捷流暢。刷臉支付也是一大亮點。顧客可以先對微信支付進行“綁臉”設置,選定商品后僅需在人臉識別自助收銀機進行面部識別認證、完成支付即可,無需拿出手機,實現“無停留、無感知”出店,整個過程只用 5-8 秒。購物完畢后,顧客只要在門店的小程序里輸入車牌,就可以建立與車輛的導航路線,找到自己的汽車。這家店還開通了O+O 購物配送服務,在距離門店 3 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下單或者現場下單的形式,享受一小時內閃電送達的服務。

          小程序為步步高門店沉淀了大量的用戶資產。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步步高集團數字化會員 501 萬,其中 63% 為新會員。與騰訊攜手打造的首家智慧門店“步步高梅溪湖智慧零售旗艦店”,數字化會員破 20 萬,首次交易的新客占比 65%, 數字化會員成為拉新客流最強動力。會員銷售金額可比增長 53%,會員交易筆數可比增長 64%,來客數增長 130%;會員占比大幅增長,且保持強勁增速。因數字化戰略實施的推動影響,步步高梅溪湖智慧零售旗艦店對比去年同期訂單增長 20%,業績增長 27%。

          在零售業哀聲遍野的時候,步步高選擇回歸零售業的本質,以消費者為中心展開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從會員數字化到商品數字化再到運營數字化。步步高的轉型實踐給了零售業一個很好的啟發:數字化都只是手段,提升消費體驗才是最終目的。

          4、優衣庫:一切以顧客體驗為中心數據和技術都要服務于人

          在中國,“服裝零售”這件事正變 得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年輕人, 在穿衣打扮上,他們在意品牌, 在意性價比,在意衣服的舒適度,更在意透過服裝所傳達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態度。在這種“高難度”需求之下,服裝零售企業如何洞察并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作為“亞洲最會賣衣服的企業”,優衣庫近年來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成為吃到智慧零售紅利的服裝企業之一。

          最近幾年,全球服裝時尚巨頭們的日子不太好過。在電商的沖擊下,GAP、ZARA、H&M 等眾多品牌都曾陷入業績低迷,不得不通過收縮海外市場、減少庫存、關店和裁員來平衡利潤收入。而優衣庫則是一個“特例”。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 2018 財年財報顯示,收益同比增長 14.4%;凈利潤 1548 億日元,連續 2 個財年創出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市場占比 25%,成為優衣庫全球第二大市場。截至 2018 年 12 月,優衣庫在中國店鋪數量超過 660 家,遍布中國 150 多個城市。

          近年來,迅銷集團大力推動“有明計劃”,這一計劃的核心就是配合數字化及互聯網時代,變革未來服裝零售的消費模式,根據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的洞察,更快捷、更聰明、更好地去滿足顧客。為此,迅銷集團還在倉儲、物流、AR 技術、無人、自動化等領域進行了先進的探索。

          2018 年 11 月,優衣庫推出了“掌上旗艦店 一鍵隨心購”,用戶可以從官網、官方 APP、微信小程序和線下掃碼購進入。通過“掌上旗艦店”,優衣庫有機融合了線上線下的多個場景。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新品資訊、優惠信息和穿搭建議,第一時間預購設計師款,隨時隨地一鍵購買;在線下門店,通過“掃碼購”,用戶不僅能夠了解產品的詳細信息,還能查看門店、網店等全部渠道的所有商品庫存、顏色與尺碼;通過電商購買的顧客可以線上買線下換,也可以選擇線上下單 / 門店提貨,A 地下單 /B地取貨;在社交朋友圈,用戶既可以自己分享,也能看到好友推薦的“心水好貨”;注冊會員,消費者還可以參加抽獎,享受定制數據線、視頻網站會員、免費新品體驗等會員好禮。

          在應用數字化和轉型智慧零售的過程中,優衣庫非常堅持“工具論”——即數據和技術只是工具,服務于人才是根本。

          對每個企業而言,智慧零售的切入點都不同。但優衣庫始終堅持,智慧并不是因為擁有了多少數據,或采用哪些高科技,而是來源于品牌、內容、顧客體驗等力量。換句話說,技術和數據只是外在,優質的產品和用戶體驗才是內核。

          據麥肯錫《2019 全球時尚業態報告》顯示,2019 年,中華區將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時裝市場。而數字化也將對行業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從商業模式到品牌形象,從設計到售賣,各大品牌將在這一年加速自我顛覆。而優衣庫的實踐則為服裝零售企業轉型提供了一個重要借鑒:深耕用戶需求才是最為實用的方法。據了解,優衣庫下一步將繼續深入中國二三線城市。在這些城市中,如何觸及更多消費者,如何推廣主力產品群,如何連接新的生活場景,如何融入不同城市的消費文化及生活方式,將是優衣庫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5、金王:美妝供應鏈零售業的顛覆、重構和復制

          在濟南萬虹廣場的青島金王“眾 妝優選”全球美妝智慧零售體 驗店中,前來購買化妝品的年 輕人在收銀臺前排起了長隊?!氨妸y優選”體驗店中品類齊全的全球各大牌零時差化妝品、優惠的價格、年輕新潮的店面風格和令人興奮的智慧購物體驗,吸引著習慣了線上的年輕人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來店里搶購。

          萬虹廣場的這家“眾妝優選”是繼青島大融城店后,金王與騰訊智慧零售在2018 年下半年合作開設的第二家線下美妝智慧體驗店,這間 200 多平米的店面在去年 11 月開業,1 個多月時間里, 該店新增會員超過 2 萬人,截至目前,微信群已達3000 人,線上銷售占總銷售額的比例一直保持 30% 以上,且客單價和線下維持同一水平。而金王待“智慧升級”的美妝門店,全國還有 9000 多家急需改造升級,線上線下一旦打通,商業機會無限。

          傳統的零售業面臨著成本不斷上漲,而流量、坪效、周轉率及用戶流失及轉化率都在下降等諸多問題。不過青島金王董事長陳索斌認為,這恰恰是零售業智慧化轉型的適時機遇,其關鍵在于借助大數據及數字化工具對用戶進行個性一對一精準化服務與智慧零售結合的能力,真正把“經營商品”轉變為以“經營用戶”為核心的新商業模式。

          “眾妝優選”體驗店內采用進的數字化設備,從各類智能道具到會員人臉識別、檢測,以及會員營銷精準化服務系統、智能導購等各類黑科技,都能在用戶購物的同時提升門店的智慧體驗,這成為吸引年輕人到店的利器。針對這些用戶,金王利用公眾號、小程序以及微信群等多渠道的社交網絡進行導流,將這些用戶沉淀并轉化為數字化會員,在完成基本數據畫像后,再對會員進行一對一的精細化隨時服務及運營,通過騰訊各平臺的工具,增加用戶觸點時長和場景,實現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進而提升轉化和復購率。

          “舉例來說,你在店內購買過一盒面膜,一個月后預計你面膜用完了,我們根據數據畫像,可能向你推送更適你肌膚在這個季節的冬季面膜產品,又或者數據顯示你不需要的面膜,和建議你近期不要使用那些產品,我們會精準推送給你建議,在收到推送后,你可能選擇到店購買,也可能在線上店購買,無論哪種消費行為,你選擇的通過線上線下都可以,因為從供應鏈源端貨到零售都是我們提供服務的過程,這就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一體化精準服務及運營。”

          在金王合資及股東的 9500 家線下門店中,導購的總數近 10 萬人,金王將企業微信應用于這些導購和社群中,即便導購離職,他若還能帶來銷量,也能繼續獲得獎勵分傭,企業資產依舊存在,各方都樂見其成?;谶@ 10 萬導購的的流量運營,諸如拼團砍價或者秒殺等活動,其在社交平臺所產生的裂變效應十分驚人,社交立減金的初期測試數據顯示其核銷率高達 35%。

          這些針對用戶的立體化觸點服務與管理的智慧化嘗試在眾妝優選體驗門店中得到了初步的驗證。眼下兩家店的線上銷量占比都保持在 30% 的水平,未來,陳索斌希望這個比例能更高?!耙驗榫€上是增量,所以線上目標未來遠不止 30%這個比例?!?

          不過陳索斌認為,還需要耐心等待繼續打磨的整體解方案,“我們最終是希望用戶能享受性價比最高的商品和精準服務,但現在還在試錯的階段,還沒有到說成績的時候,希望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用實際數字來證明我們的智慧化精準化服務轉型是成功的?!?

          三、無摩擦商業時代,零售業如何加強個性化服務?

          在當今這個由算法決定的商品社會,企業一方面要進行數字化轉型,擁抱智慧零售;另一方面必須打破算法的桎梏,找到新的“摩擦力”?!爸腔哿闶邸?,就是在產品、服務和用戶需求之間,重新建立“摩擦力”的方法之一。

          從電商時代起, 技術一直都在致力于把人們購 買 商 品 的 阻 力——即“摩擦力”消除掉。 隨著數字技術和零售逐漸融合,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摩擦力”越來越小,零售逐漸進入了“無摩擦商業”時代。在智能手機的作用下,消費者幾乎所有時間都“在線”,可以隨時隨地完成“購買”這一動作;在線上線下,消費者成為了新的商業節點,并與更多的品牌及個人實現了“超級連接”;而在終端,“算法”決定了人們在線看到的所有商品,并對消費者的最終購買產生直接影響。

          無摩擦商業的終極體現是:對各類數據(比如已知偏好、先前行為、傳感器數據等)進行實時結合,并在事先征得消費者許可的情況下,利用數據代表消費者自動發出購買指令。想象一臺“智能冰箱”,它一旦感測到冰箱里的某種食品所剩不多,就會自動下單。對于零售企業來說,要想重新獲得品牌“摩擦力”,必須從數據入手,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在無摩擦商業中,零售主體如何打造新的競爭力?首先,企業應該把注意力從渠道策略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銷售模式。數字連接似乎讓各個銷售渠道變得難以分辨。因此,與其耗費資源去了解渠道模式,倒不如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消費者洞察,包括內部組織資源的投入,數據獲取渠道資源的投入,分析數據獲得消費者洞察方面資源的投入等。

          其次, 重新定義目標市場。如今,價值觀在消費群細分模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口統計數據將逐漸被“性格統計數據”所取代——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者決策模型將以定義明確的消費者群體作為根據,而各個群體的個體消費者的需要,則要用心理科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統計數據進行識別。為了轉變細分模型,公司必須先了解個人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然后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捕捉新興群組的共同需求和偏好。

          第三,成本是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最大挑戰 ,而“規?;a的個性化產品或服務”則是應對挑戰的解決方案。數據是通向個性化消費的必然之路。但擁有大量消費者數據并不值得自滿,具備更高級、更快速的分析能力和反應速度才是關鍵所在。同時,同伴影響力是一股正在增長的力量。消費者在哪里花錢、被什么品牌吸引,都是由它決定的。傳統觀念上的消費者權利來自于財富,但如今它卻更多是來自消費者社群。這些社群由興趣相同的人組成,而其人口結構也是由社群自己選出來的。

          現在,一個有說服力的人能夠相對輕易地改變品牌的命運。KOL 變革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微影響者”(即與更細分群體有更親密互動的 KOL)出現。亞馬遜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指出 :“在線下世界,如果一個客戶不滿意,他會告訴 6 個朋友。在互聯網世界,他會告訴 6000 個人。” 消費者之間的超級互聯大大提升了影響力模式的重要性—— 個人的聲音通過網絡放大,進而影響市場動態。

          因此,我們建議企業在增量市場側重于吸引潛在消費者為自己的客戶,而在存量市場則要經營好已有的客戶群 ,以提升品牌忠誠度。不要再停留在舒適區,更不要自以為你的品牌有多強,客戶忠誠度有多高,當前業務有多成功,因為現在品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滿。

          憑借電商和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以及BATJ 等互聯網大平臺的積極推動,中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邁出了無摩擦商業的重要一步。在線購買比例在國際高居前列,消費者持續在線時間超過 50% 等。相比其他國家,中國消費者對社交媒體中所出現的品牌植入、品牌廣告接受程度極高。其中,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此類營銷信息態度較上一代更為開放、正面。 研究還表明,互聯網原住民和千禧一代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是可以追蹤的,他們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數據。但前提是,能通過數據提升自己或獲取增值服務。其中,中國消費者的數據分享意愿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中國市場的調研表明,中國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本土知名品牌的喜愛度正逐漸超過國際品牌。互聯網原住民(95 后)中的 71% 對本土知名品牌的信任度上升,57% 對國際大品牌信任度上升。這是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信號。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獲取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喜愛正是最好的時機。

          智東西認為,新的零售格局之下,了解消費者全方位、多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是決定零售企業能否在未來占有一席之地的核心所在。因此,建議零售企業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準備,“智”勝未來。首先,以線上線下融合,建立流量壁壘。其次,以賦能合縱連橫,構建生態平臺。第三,以數據重塑管理模式,革故鼎新。未來,企業的核心價值將從最初的交易價值,轉向通過交易價值和數據價值獲取現金及利潤,并最終形成以數據價值與衍生價值為利潤核心。“智”勝未來將是每一個零售企業都需要面臨的重要抉擇。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