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這樣的設計想法為啥我沒有想到

          藍藍設計的小編 設計思維

          對于產品設計師來說,在同質化的環境中我們需要具備突破創意的思維,這樣才能輸出差異化的設計方案。而創意離不開優秀作品的靈感啟發,發現有意思的設計細節也能提高我們的設計思維。

           

          今天黑馬哥將會繼續為大家帶來一些優秀的設計細節,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這樣的設計想法為啥自己沒有想到呢?

           

           

           

           

           

           

          分享目錄

           

          一、營造頂部區域視覺感與情感化

          二、主題化配圖增強視覺感

          三、彈幕式標簽提高關注度

          四、IP 強化底部標簽欄圖標設計

          五、強化動態發布的引導設計

          六、連貫性的插畫突出卡片特色

          七、動態表情化的評價設計

          八、場景化的推薦設計

          九、上下輪播的 Banner 設計

          十、情感化的氛圍營造

           

           

           

          一、營造頂部區域視覺感與情感化

           

          產品頂部區域的視覺感是吸引用戶的關鍵,在一些功能單一的產品中,強化視覺表現力也是提升產品豐富度的有效形式。

           

          比如麥當勞 App 首頁的設計中,頂部區域結合溫馨的場景插畫進行表達,讓你早上打開麥當勞就有種心情愉悅感。動態的太陽微笑畫面給你一天好心情,情感化的設計不僅增強了視覺感,也帶給用戶美好的產品使用體驗。

           

           

           

           

           

           

          二、主題化配圖增強視覺感

           

          封面圖在產品規范中相對比較難約束,通過構圖、比例、固定元素和配圖質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感官體驗。如果是在重點突出的內容上面,結合主題化配圖也可以增強視覺感。

           

          之前在使用優酷 App 時,當時在重點突出熱劇的設計中,就將主題化的內容融入到宮格的配圖中。以統一的畫面風格和設計表現形式填充封面,增強了視覺表現力,以此突出熱劇的吸引力。

           

           

           

           

           

           

          三、彈幕式標簽提高關注度

           

          在固定的結構布局中如何提高局部內容的關注度,我們需要在不改變結構的前提下進行創意融入。比如動態畫面、突出視覺感、內容特異化等等,而最近發現彈幕式標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體驗優酷 App 時,在動漫欄目中針對推薦的熱播新番,想要突出的動漫結合了彈幕式標簽進行強化。動感的節奏會提高用戶的關注度,在不改變當前結構的基礎上,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四、IP 強化底部標簽欄圖標設計

           

          底部標簽欄圖標是產品設計師經常發揮的場景,在一些節慶主題或者活動中都會定制設計。

           

          優酷 App 在元旦促銷活動期間,就將底部標簽欄圖標設計與 IP 形象結合,默認以促銷主題文字展示,點擊狀態以 IP 形象顯示。圖標與活動相結合,不僅突出圖標視覺表現,也營造了活動氛圍感。

           

           

           

           

           

           

          五、強化動態發布的引導設計

           

          對于靠內容吸引用戶參與度的產品來說,提高用戶發布動態的意愿度至關重要,突出動態發布的吸引力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會玩 App 在動態發布的引導設計中給出了不錯的思路,未發布動態時會以形象化的空狀態設計進行引導。動態發布的按鈕旁以俏皮可愛的形象進行引導設計,提高了按鈕的吸引力,讓用戶有種參與的沖動。情感化設計的引導不僅可以增強感官體驗,也更容易攻破用戶的防備心理。

           

           

           

           

           

           

          六、連貫性的插畫突出卡片特色

           

          卡片式設計已經成為主流的產品設計趨勢,信息的歸納感可以提高識別效率。探索卡片設計的表現特色尤為重要,重點在于卡片造型和內部視覺表現力的發揮層面。

           

          麥當勞 App 在主內容的卡片設計上運用了配送場景插畫,連貫性的插畫突出了卡片特色。插畫場景結合了品牌圖形,增強了麥當勞的品牌曝光度;白天和晚上還以不同配色風格和細節進行差異表現,無論是想法還是設計細節都非常不錯,是一個挺有創意的案例表現。

           

           

           

           

           

           

          七、動態表情化的評價設計

           

          用戶評價可以反饋服務的質量,進而做出產品迭代或者服務調整的思路。如何提高用戶參與評價的積極性,需要產品設計師多多探索啦!

           

          最近在使用順豐速運小程序時,完成快遞業務之后進行評價,表情化的星級評價非常有意思。不同等級以不同的表情呈現,動態表達非常形象生動,讓人不由的挨個體驗。動態表情的形式提高了評價的關注度,情感化的表達讓用戶更愿意參與評價,提高了評價的體驗度。

           

           

           

           

           

           

          八、場景化的推薦設計

           

          針對電商類產品來說,商品/店鋪推薦模塊出現頻次較高,吸引用戶關注度自然成為了設計的首要目標。

           

          在體驗 Mars App 時,在生活超市推薦的設計中,模擬了便利店的場景形象。真實感的場景表達帶給用戶親切自然的購物體驗,同時也提高了用戶對于該模塊的關注度。

           

           

           

           

           

           

          九、上下輪播的 Banner 設計

           

          輪播 Banner 圖算是產品設計中最常見的模塊,在移動端的設計中通常左右輪播為主,最近體驗到上下輪播的案例,打破常規也不失為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在 Mars App 的首頁 Banner 圖以上下輪播進行交互,左側固定展示定位城市的天氣等信息,提高了 Banner 位置的利用率。Banner 與金剛區懸浮在特定的背景上,帶給用戶沉浸式的感官體驗。

           

           

           

           

           

           

          十、情感化的氛圍營造

           

          情感化的設計可以讓產品更有溫度,增加用戶對產品的好感度。配合傳統節日或者節氣主題進行表達是相對比較普遍的形式,會在產品主題和視覺區域進行氛圍營造。

           

          在清明節期間體驗飛豬旅行 App 時,頂部區域以踏春的場景營造氛圍感,還在搜索區域以青團(青團是江南人家在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替代搜索按鈕。情感化的設計營造不僅體現了產品的溫度,也帶給用戶對于節日的場景體驗。

           

           

           

           

           

           

          小結

           

          禁錮我們思維的不是我們的技術,而是我們的眼界和設計感知。發現優秀的設計并總結和轉化,才能讓我們打開禁錮的思維,在優秀的基礎上輸出更好的設計解決方案。

           

          本文對于設計的理解闡述屬于個人見解,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我們互相進步。

           

           

          作者:黑馬青年(vx: heimaux)

          本文由 @黑馬青年 原創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作者:黑馬青年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zNjExMg==.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點擊必看!超全Banner設計秘籍,打造吸睛之作

          天宇 設計思維

          Banner設計是最常見的一種廣告運營形式,是我們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的需求。Banner設計看似簡單,實則囊括了平面設計、設計心理學、用戶研究、文案設計等多領域的知識點,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一張“優質banner”呢?下面我總結歸納了自己平時做banner的一些心得經驗與各位大佬交流探討,有不足之處,歡迎指出。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一、banner的作用
          Banner在運營工作中具有吸引注意力、提高轉化率、傳達信息、增強品牌形象、引導用戶行為和營造活動氛圍等多種作用。因此,在運營工作中,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和目標,精心設計并合理運用Banner,以實現更好的運營效果。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二、banner的常見類型
          在banner設計中,我們常見的幾種設計類型,大致分為照片類、文字類、插畫類、綜合類四種設計類型。
           
          1.照片類
          照片類banner以照片為主題,照片具有直觀性和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能夠迅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增強視覺效果。可以直觀地表達產品的特點和賣點,使得信息傳達更加簡潔明了。具有記憶性和識別性,能夠讓人們快速地回憶起品牌或產品,增強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可以結合不同的創意元素和設計手法,如手繪、攝影、合成等,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品牌形象,提升宣傳品質。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2.文字類
          文字型Banner以文字為主要元素,能夠直接傳達信息,清晰地表達廣告的主題和內容。不需要過多的視覺轉換,用戶可以快速地理解廣告內容,提高廣告的接受度??梢酝ㄟ^運用各種文字技巧,如標題、內容、標語等,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梢葬槍Σ煌氖鼙娙后w,通過文字的精準表達,達到精準傳播的效果。文字型Banner的內容易于復制和分享,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傳播,擴大廣告的覆蓋面。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3.插畫類
          插畫類型Banner以插畫為主要元素,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結合各種創意元素和設計手法,如手繪、矢量圖形、水彩等,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品牌形象,提升宣傳品質。插畫類型Banner的插畫具有記憶性和識別性,能夠讓人們快速地回憶起品牌或產品,增強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可以適應不同的宣傳渠道和媒體,如網頁、社交媒體、戶外廣告等,使得宣傳效果更加廣泛和有效。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4.綜合類
          綜合型Banner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元素,結合產品特點和宣傳目的,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品牌形象??梢酝ㄟ^創意性的設計和排版,將各種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可以通過精準的文字和圖像傳達產品或服務的特點和賣點,使得信息傳達更加精準和有效。以包含交互元素,如按鈕、鏈接等,使用戶能夠與廣告進行互動,增強用戶體驗和參與度。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三、banner的常見布局
          在banner設計中,我們常見的幾種設計布局分為居中布局、左右布局、上下布局、發射狀布局、對角線布局五種常見布局。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1.居中布局
          居中構圖是一種將主體文案放在畫面的正中心進行構圖的方法。這種構圖方式能夠突出主體,使畫面容易取得左右平衡的效果。居中構圖的特點在于能夠將畫面的各個元素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平衡感。同時,居中構圖還能夠強調畫面的主體元素,突出主題和重點,提高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2.左右布局
          簡單理解就是將banner文案主題排版在畫面的左邊或右邊,這里的左右不僅僅指的是居中左右,也可以是左上或者右上。其余的空間可以擺放商品、模特、點綴等元素。對于橫版海報來說,左右對齊是將背景元素和文字放置在相對的區域,從而達到一個畫面的平衡,這是常見的橫版排版方式。這種構圖形式最常見,容錯率也比較高。可以根據版面內容的信息量劃分畫面的空間,常用的版面分割比例有:1:1、1:1.618、1:1.414、1:2、1:3等。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3.環繞式布局
          環繞式布局能夠有效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為它通過向四周擴散的方式,引導讀者的視線,從而強調重點信息。相關元素圍繞文字形成環繞效果,有效的強調文字,但在單一的文字排版會造成視覺中心留白空間過大,畫面太空,這時的文字設計就需要更大更加突出,字間距相對拉小。設計上裝飾性會更多一些將文字設計更加偏向圖形化。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4.上下布局
          上下布局通過將信息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列,能夠更好地展示出信息的層次感和主次關系。通常會把重要的信息放在頂部,次要的信息放在底部,從而使得整個banner的信息展示更加有邏輯性和條理性。通過將圖片和文字進行合理的排版和搭配,可以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從而更好地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上下布局比較適合在長頁面上進行展示,因為這種布局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頁面空間,使得整個頁面的信息展示更加流暢和連貫。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5.對角線布局
          "對角線布局"是一種在Banner設計中打破常規的布局方式,其特點是將文案和圖形等元素放置在對角線上,以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力和平衡感。對角線布局改變了常規的橫豎排版方式,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增強畫面的新穎感和創意性。通過在兩個對角線上放置相應的元素,可以保持畫面的平衡感和穩定性,避免過于傾斜或偏重。對角線布局可以將重點信息放在畫面的對角線上,通過位置的特殊處理,突出信息的傳達效果,增強記憶度。可以有效地利用畫面的空間,將元素放置在對角線上,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立體感。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四、banner設計的四大要素
          首先我們將一個一個運營 banner 按照組件層級進行拆分。分為:文字層、配圖層、裝飾層、背景層。
           
          文字層:
          文字是banner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包括標題、副標題、標語等,用于傳達banner的主題和信息。
           
          配圖層:
          配圖是banner核心部分,通常包括產品、品牌、人物等圖像,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字內容。
           
          裝飾層:
          裝飾元素可以增強banner的美感和吸引力,通常包括圖形、線條、顏色等。
           
          背景層:
          背景是banner的基礎,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圖片或紋理作為背景,以襯托出整個banner的主題和風格。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1.文字層
          在banner設計中,文字層是核心內容展示,以展示主要文字信息為主。通常包括標題、副標題、標語等元素。文字層的作用是傳達信息,幫助用戶快速了解banner的主題和內容。在文字層的排版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字體選擇:
          根據banner的主題和風格選擇合適的字體,通常情況下,簡潔、清晰的字體更具有可讀性和辨識度。
           
          文字排版
          :文字排版要合理,要注意字體大小、行距、對齊方式等,使得文字更加易讀易懂。
           
          文字內容:
          文字內容要簡潔明了,突出重點,避免過多的文字堆砌和重復,以免讓用戶感到混亂和困惑。
           
          文字與背景的對比:
          文字與背景的對比要強烈,以提高文字的辨識度和可讀性。通常情況下,深色背景上使用淺色字體,淺色背景上使用深色字體。
           
          文字裝飾:
          為了提高文字的吸引力和視覺效果,可以使用一些文字裝飾技巧,如加粗、斜體、下劃線等。
           
          在banner設計中,大標題通常會采用較大的字體和粗筆畫,以吸引用戶的注意力。為了不與大標題搶風頭,小標題則會相應地變細變小,并且顏色選擇也會更加弱化。字體越大,其在畫面中的占比就越大,用戶在看到畫面時就會直接被大文案所吸引。同樣地,字重越大(即字體越粗、顏色比例越重),也會增加對用戶的吸引力。相反,如果字號過小、字重過輕,就很難被用戶注意到。因此,在banner設計中,需要根據要傳達的信息和設計風格,恰當地選擇字體大小、粗細和顏色,以引導用戶的視線,并突出最重要的信息。。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在我們設計banner的時候,一定要突出我們的文字信息,避免過多的元素干擾。如下圖所示,左圖文字信息過于分散且沒有主次之分,除了一個90%可以看到外,別的文字信息都看起來很吃力,無法正確讓用戶了解到我們的banner傳遞的活動信息。右圖層次分明,主層級明顯,用戶第一眼就可以識別圖片所傳達的信息內容。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字體的選擇上也是衡量當前產品用戶定位的標準,首先文字結構不能太過于復雜,再者就是符合產品的定位。比如教育類banner在字體的選擇上需要字形簡單而且飽滿有趣,所以一些藝術手寫可愛字體比較適合。
          例如:站酷銳銳體、站酷彤彤體、沐瑤軟筆手寫體、站酷快樂體、鄭慶科黃油體、站酷小薇 LOGO 體等。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在人物banner或者知識分享和知識付費的場景中,為了體現高端,文字應該簡潔明了,不要過于花哨或隨意。一些簡單的襯線字體或黑體字形可以很好地滿足這個需求。這些字體具有簡潔、清晰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傳達信息,同時又不會過于張揚或喧賓奪主。
          例如:漢儀瑞意宋、方正清刻本悅宋、方正蘭亭、造字工房朗宋、造字工房黃金時代體、造字工房尚雅體。思源黑、思源宋、站酷文藝體、方正書宋簡體。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2.配圖層
          在banner設計中,配圖層是吸引用戶注意力和提高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圖層通常包括產品圖片、背景圖片、圖標等,需要根據banner的主題和風格進行選擇和設計。在配圖層的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圖片質量
          :選擇的圖片要清晰、高質量,以提高整體的視覺效果。
           
          圖片比例:
          圖片的比例要合理,避免過大或過小,影響整體的視覺效果。
           
          圖片風格:
          選擇的圖片要與banner的主題和風格相符合,以營造出整體的視覺效果。
           
          圖片排版:
          圖片的排版要合理,避免過多的圖片堆砌和重復,以免讓用戶感到混亂和困惑。
           
          圖片與文字的配合:
          圖片與文字的配合要協調,避免出現文字與圖片的沖突和不和諧的情況。
           
          在我們設計banner的時候,圖片的傳達信息一定要清晰明確,如果將精準傳達信息的圖片放在畫面中,無論是否有文案,用戶的直覺思維所想到的內容都會非常接近。
           
          如下面兩張圖片,哪怕去掉了文字,我們也可以聯想兩家視頻播放平臺會員卡、促銷、打折這些信息。這就是圖片給我們帶來的最直觀的信息呈現方式。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但當我們的banner出現配圖與文案不契合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文案,我們沒有辦法準確的了解信息內容。整個banner不管從氛圍還是傳達信息的功能都會弱化很多。
           
          例如下圖漢字書寫大賽,左圖的配圖是科技風的建模圖片,如果去掉文字,我們完全無法獲知這與漢字書寫有任何關系,相反右圖的配圖我們就很容易獲取到正確的信息傳遞。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在我們設計的時候注意主體物要突出飽滿,適當的增加畫面的元素。主題太小或者太少,會使會面變得很空。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3.裝飾層
          在banner設計中,裝飾層是一種能夠豐富視覺效果、提高吸引力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裝飾層可以包括各種圖形、線條、顏色等元素,用于增強banner的美感和吸引力。裝飾層的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簡潔:
          裝飾層的設計不能過于復雜或花哨,以免喧賓奪主,影響主要內容的傳達。
           
          與主題和風格相符
          :裝飾層的設計需要與整個banner的主題和風格相符,不能與主題相悖,影響整體視覺效果。
           
          運用對比和協調:
          在裝飾層的設計中,可以運用對比和協調的技巧,以增強banner的視覺沖擊力和品牌形象。例如,可以使用與背景色對比強烈的顏色,或者使用與主題相符的紋理和圖形等。
           
          避免使用過于夸張的元素:
          在裝飾層的設計中,避免使用過于夸張的元素,如過于復雜的圖形、刺眼的顏色等,以免影響用戶的閱讀體驗和品牌形象。
           
          注意細節處理:
          在裝飾層的設計中,需要注意細節處理,如線條的粗細、圓角的大小、圖形的平滑度等,以保證整體視覺效果的協調性和美觀性。
           
          裝飾層的核心是突出主體物,過于復雜或花哨的裝飾往往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例如下面左圖則過度添加元素導致過度設計,從而干擾用戶對運營活動的理解和其表意性。右圖為了讓畫面更加豐富,設計師添加一些輔助元素或圖形使整個banner飽滿的同時主體更加突出。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然而裝飾元素簡單不等于裝元素粗糙,例如下面左圖裝飾雖然簡單,但是過于粗糙,使整個banner變得廉價感滿滿,傳宣作用大打折扣。右圖則使用了更為細致的裝飾元素,更有利于增強品牌形象。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下面說一下我們設計中常用到的幾種裝飾類型。
           
          1.簡單的幾何形狀
          有時候,為了使傳達的主題更加明確,簡潔化的設計是必要的。在這種情境下,使用簡單的圓形、方形、波浪曲線等圖形元素可以幫助設計更加簡潔、明了。這種設計方法也符合“少即是多”的理念,通過精簡的圖形元素來突出主題,提高用戶的理解和關注度。在知識付費和學習類設計中,這種簡潔的設計方法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聚焦于內容本身,提高學習效果和知識傳遞的效率。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2.不規則流體
          在促銷類電商中,為了營造促銷氛圍、激發購買欲望,通常會使用多色彩的不規則流體來傳達降價、折扣、滿減、超值、限時等促銷信息。這些不規則的流體通常會圍繞在主體物周圍,以突出主體元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并引導他們關注促銷活動中的重點信息。同時,這種設計方式還可以增強頁面的視覺沖擊力和動態感,使整個頁面看起來更加生動和有吸引力。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3.立體幾何
          為了讓設計風格顯得高質感和精簡,需要注重細節和品質。高品質的設計通常會使用相對規整的圖形和形狀,避免過于隨意和繁瑣的設計元素。多使用方塊形狀和立體幾何形狀可以增強設計的整體感和現代感,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突出主題和內容。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圖形的比例、線條的流暢性和色彩的搭配,以營造出高質感和精簡的設計風格。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4.線框
          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關注被框起來的內容,因為這會引導視覺焦點。如果要營造更為嚴肅的氣氛,可以使用封閉的線框來包圍內容。而如果想要營造更為輕松和時尚的氛圍,可以打破部分線框,添加一些跨越線框的裝飾,以增加透氣感和視覺上的趣味性。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4.背景層
          在banner設計中,背景層是整個畫面最底層的部分,是襯托主體元素的重要因素。背景層的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背景風格一致性
          :背景層的設計需要與整個banner的風格一致,如果背景與圖形元素風格不一致或沒有處理好,二者就會顯得不融合,會使畫面看起來非常有“山寨感”。
           
          背景作用:
          背景層的作用是襯托文字層和主體元素,背景切不可喧賓奪主,弱化了文字信息或者主體元素。
           
          背景顏色選擇
          :在選擇背景顏色時,建議使用與主要內容相關的顏色,或者使用漸變色、紋理等來增強視覺效果。同時,背景顏色也需要與主要內容形成對比,以提高文字的可讀性和識別度。
           
          背景圖片運用:
          在背景層的設計中,可以運用真實的圖片或抽象的圖形元素,以增強視覺效果和傳達信息的效果。例如,可以使用漸變背景、插畫場景、放射性背景等。
           
          在背景的制作上,我們要嚴格按照行業屬性來制作。
          在挑選顏色時,我們會首先考慮教育行業的通用色調,這樣可以保持整體設計的專業性和一致性。接著,我們會選擇那些在畫面中引人注目的亮色調,它們能夠突出核心信息,抓住用戶的注意力。最后,我們會根據文案的內容和情感表達,選取最能呼應這些情感的顏色,以增強設計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育行業banner設計時,通常使用明亮、清新的顏色,如黃色、綠色、藍色等,以突出品牌或課程的創新、活力和學術水平。這些顏色不僅能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還能夠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情緒。教育類banner通常會強調品牌色,通過使用品牌標志性的顏色來強化品牌形象。例如,一些知名的教育機構可能會有特定的標志性顏色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金融類banner不僅需要傳遞出積極的情緒,還需要表達出與金融相關的情感。例如,深藍色通常被視為代表穩健、可靠和信任的顏色,適合用于銀行、保險和證券類產品的banner設計;金色和黃色則通常被視為代表財富、成功和機遇的顏色,適合用于理財、投資和金融衍生品類的banner設計。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在banner設計中,配色比例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業界的研究,當色彩搭配比例為6:3:1時,是最和諧美觀的。這個比例指的是主色、輔助色、點綴色=6:3:1。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在配色方案中,我們常常使用同色系、相似色、互補色和對比色進行搭配。其中,互補色搭配是一種特別重要的配色方式。然而,在互補色搭配中,為了達到更為柔和的視覺效果,我們可以采用補色分割和單邊補色分割的配色方式。
           
          補色分割是將互補色的兩個相鄰顏色進行分割,以形成更為柔和的對比效果。這種配色方式能夠保持互補色的鮮明對比,同時又能夠提高顏色的融入度,使其看起來更加和諧。
           
          單邊補色分割則是在互補色的基礎上,僅選擇其中一種顏色與另一種顏色進行搭配。這種配色方式可以突出兩種顏色的特點,同時降低對比度,使配色看起來更加柔和。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五、案例思考
          1、需求分析
          在與客戶對接需求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含糊的的需求,比如高大上、有逼格這種非常概念的需求。如果在沒有了解清楚具體需求的情況下開工,很有可能交付的時候完全沒有get到客戶的點,造成反工,增加工作量。
           
          當我們接到需求的時候,第一步不要著急馬上開工,先要找對需求的方向,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復改稿,與需求方溝通的時候需要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2、頭腦風暴
          在banner設計過程中,頭腦風暴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幫助設計師們激發靈感、產生創意并最終創造出吸引人的banner。以下是一些關于如何進行banner頭腦風暴的建議:
           
          確定主題和目標:
          在開始頭腦風暴之前,需要明確banner的主題和目標,以便參與者能夠聚焦于討論的問題和方向。
           
          收集素材和參考:
          在進行頭腦風暴之前,收集一些與主題相關的素材和參考,以便參與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主題和激發靈感。
           
          自由暢談:
          在頭腦風暴過程中,鼓勵參與者自由暢談,不要限制任何想法或評論??梢砸龑⑴c者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嘗試提出一些創新的解決方案。
           
          記錄想法和創意:
          將所有想法和創意記錄下來,包括文字、圖形、顏色等元素。這些記錄可以作為后續設計和制作的基礎。
           
          篩選和優化:
          在記錄下所有想法和創意之后,進行篩選和優化,找出最有潛力和可行性的方案??梢赃M一步改進和細化方案,以提高其吸引力和可執行性。
           
          得出結論:
          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一些具體的結論或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如果沒有明確的結論,也可以確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或研究方向。
           
          我們以“淮北市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為例,根據文案提取關鍵詞,然后將其具像化,在紙上手繪出場景草圖。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3、定布局
          我們采用左右排版的方式,將文案進行主次分層,主標題為“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副標題為“淮北市中小學”。根據布局方式,確保信息層級關系,‌格局Z 型視覺模型引導控制用戶視覺動線‌。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4、制作步驟
          根據banner四大要素進行繪制,第一步定背景,框定banner整體風格以及氛圍。第二步進行文字排版,將文案信息進行層級劃分。第三部根據我們的頭腦風暴以及草圖進行主體的繪制。第四部增加畫面的點綴元素,使整個畫面更加豐富有層次。最后一步對頁面進行最后的細節優化,一個教育類banner就制作完成啦。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設計的價值并非絕對的好與壞,而是取決于它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并符合用戶體驗的習慣。一個優秀的設計不僅僅是追求視覺效果,更要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如果設計不能解決用戶的問題或滿足他們的需求,那么再華麗的外表也是空洞的。因此,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應始終關注用戶的需求和體驗,以便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設計,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
           
          超全面的banner設計指南
           
           


          作者:工頭新一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wMTAwN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設計師如何洞悉用戶?揭秘用戶思維的真相

          天宇 設計思維

           

          如果說設計思維是設計師做設計的基礎,那么用戶思維就是你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到底什么是用戶思維?有沒有一些具體詳細的解釋讓我們了解它呢?請看分享。

           

          用戶思維-環境

           

          undefined

           

          說到用戶思維第一個必須是用戶環境,環境分為設計師的設計環境,以及用戶使用你的產品環境,以及物理環境,是不是有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

           

          1.你的設計環境

           

          undefined

           

          上圖是大多數設計師平時工作環境,每天早上我們帶著一杯星巴克,用著蘋果電腦,打開iMAC做著設計,效果圖每張圖片都精挑細選,我們也理所當然的以為我們的用戶也和我們一樣,大家都是用的蘋果電腦,用的蘋果手機?

           

          2.你心中用戶的環境

           

          undefined

           

          很多設計師作品集里面喜歡放用戶畫像,我們理想的用戶畫像都像上圖一樣,用戶都是白領,聰明學歷高,能很好的看明白你的設計,也會使用。就像我之前做支付寶,也曾以為用戶都是如上圖所示,其實不是。很多時候用戶的場景和我們想象中相差甚遠。

           

          3.用戶實際的環境

           

          undefined

           

          大家都是每天地鐵里面,在沒有wifi和4G的公交,地鐵里。也都是用的大屏設計,各種安卓手機。

           

          undefined

           

          舉個例子,這個「放大鏡」,做設計是人都知道是代表「搜索」但是在我們走訪線下實際場景時候,下沉到三四線城市的時候,很多時候人們并不認識。

           

          undefined

           

          三四線城市用戶就覺得這個像「平底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種情況不在少數。

           

          undefined

           

          家里有一臺臺式電腦給父母用,有一次打電話給我說,有個流氓軟件經常彈窗,我教他們去我的電腦,找到「設備管理器」卸載掉即可,結果,父母問什么是「設備管理器」?

          所以,你會發現,用戶其實和我們心目中想象的相差甚遠。我們覺得很基礎的互聯網知識,在他們那里可能會很復雜。

           

          4.用戶設備環境

           

          undefined

           

          機型尺寸:安卓機的機型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各種超大屏,國內廠商各種千奇百怪的屏幕,這些做設計都需要考慮。

           

          undefined

           

          操作系統:不同的操作系統,有華為系統,小米系統,魅族以及各種第三方定制的系統,這些系統上呈現效果,都是需要在設計時候需要去考慮的。

           

          undefined

           

          手機分辨率:安卓和蘋果屏幕各種大小,和主流的分辨率,設計時候如何適配,才能很好滿足主流用戶的體驗,也都需要設計師提前去規劃。

           

          5.用戶物理環境

           

          undefined

           

          室內環境:用戶在室內使用我們產品時候,是不是應該考慮如果是室內,光線可以自動的調節。比如蘋果的系統,會根據用戶室內室外的光線,調整亮度。

           

          undefined

           

          室外環境:用戶在陽光下使用,那么亮度變化,陽光下字體識別度等等,都應該考慮進去。比如白天和晚上使用蘋果電腦時候的場景,是否有不同,比如iOS系統的設計,也是重復考慮用戶實際用戶場景。

           

          undefined

           

          網絡環境:用戶在有無限和5G情況下的體驗,是不是視頻直接播放,減少等待,當用戶在地鐵手機網絡不好時候,視頻是不是支持緩存或者提醒用戶在使用流量。所以在產品設計時候,重復需要考慮用戶這種場景。

           

          undefined

           

          抖音和騰訊視頻,在用戶非wifi情況下,會提醒用戶當前網絡環境,提示用戶注意流量使用,除了流量提醒,其實包括網絡加載不出來時候,如何設計產品策略都是需要設計時候考慮的。

           

          undefined

           

          噪音和隱私:比如在公共場合噪音大的時候,產品體驗該怎么優化,有木有可能聲音自動調整大,比如微信當你外面很吵時候,直接把語音放耳邊,就從外放變成內放了。

           

          undefined

           

          比如支付寶理財頁面,資產和收益顯示可以隱藏金額,保護用戶隱私情況。以及支付寶在系統后臺時候,可以隱藏頁面。

           

          undefined

           

          總結下,我們平時設計中提到的用戶思維,其中關于環境的考慮就包括這些:

           

          用戶實際環境

           

          機型尺寸/2.操作系統/3.屏幕分辨率

           

          用戶物理環境

           

          1.室內環境/2.室外環境/3/網絡環境/4.噪音和隱私

           

          該怎么去做?

           

          undefined

           

          1.一部蘋果一部安卓機

           

          之前在淘寶天貓時候,有些領導層會要求,必須使用安卓機作為主機,因為只有你去體驗安卓機,你才能發現頁面和產品有多少問題,蘋果本身的系統設計比較好,問題會比較少,但安卓系統沒有那么穩定,容易出BUG;所以用安卓機能發現產品更多問題,同時也能讓我們更關注到真實用戶的感受。

           

          undefined

           

          2.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簡單來說就是做設計要有同理心,懂得如何去“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要學會用普通用戶視角去審視我們的產品問題,用理解的心態去理解用戶情緒;從用戶的角度看待問題,進而增加更多看待問題的角度,找到更多設計的空間,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之前支付寶時候,提倡管理層要每年去傾聽用戶聲音100小時,老板們需要每月抽時間去當「客服」,看看用戶實際用我們的產品,有哪些難用的地方,從而做到真正從產品上解決用戶問題。

           

           

          用戶思維-場景

           

          undefined

           

          1.理解用戶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去過迪士尼的朋友都知道,人很多,那么如何讓這么多人,有效的去體驗更多的項目?就必須根據場景來設計,用戶從門口進來,去往哪里,每個項目的設計環節都需要思考清楚。

           

          undefined

           

          場景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一個場景到另外一個場景。我記得之前玩過一個迪士尼項目加勒比海盜,里面就把每個環節設計的很符合整體場景。

           

          undefined

           

          從入口,到航行過程中,到大海里大戰,以及故事的高潮,到最后的收尾,都是從一個時間到另外一個時間,就像在電影中親身經歷。其實我們做設計又何嘗不是。用戶從一個入口,到最終成交轉化整個鏈路。

           

          undefined

          undefined

           

          所以場景思維很重要就是關注用戶,每個鏈路的體驗環節,如何去發現其中問題,找到設計撬動點。

           

          2.場景是帶時間維度的

           

          undefined

          時間維度很好理解,是用戶在完成任務整個過程中的行為,常見的有前,中,后。我們還是以案例來分析:

           

          買之前:

           

          undefined

           

          ▲認知:用戶打開支付寶想買理財,但他很可能從來沒有買過理財產品,那么第一步他可能會去了解產品,了解里面的金融術語,比如七日年化,收益率等等。那么我們在設計時候,就要去思考,如何降低用戶的認知,如何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文案讓用戶理解理財。

           

          undefined

           

          ▲搜索:用戶通過第一步了解了各個理財特點,鎖定要買基金產品,然后這個過程中,他會去對比每只基金的收益情況,去尋找適合他的產品。

           

          買之中:

           

          undefined

           

          ▲判斷:用戶終于發現了一個比較符合他心中預期的產品,然后會去比較這產品的優缺點,比如它最后想選擇,收益在6-8%的一只產品,然后會去思考到底買那一只合適。

           

          undefined

           

          ▲下單:最后用戶選擇了這款收益為6%的產品,然后進行交易。

           

          買之后:

           

          undefined

           

          ▲查看:最后用戶購買成功了,購買后,他就會每天來看他這只產品的收益情況,每天的收益,每周收益,以及什么時候賣出去。

           

          undefined

           

          了解了用戶的購買狀態,以及場景的時間維度,我們就可以去觀察這些鏈路,去尋找一些設計線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場景思維也能幫我們設計更好的決策。其實這個思維在電商中也同樣適用。

           

          買之前:

           

          undefined

           

          ▲認知:雙11快到了,你在家門口地鐵,公交或者微博廣告里面,看見了雙11的一個產品廣告。其中一個商品吸引了你。

           

          undefined

           

          ▲搜索:然后你打開淘寶APP,搜索這款產品,通過搜索的入口,進入到了店鋪頁面?;蛘吣阃ㄟ^外面的廣告頁面點擊到了商品店鋪頁面。

           

          買之中:

           

          undefined

           

          ▲判斷:你通過店鋪頁面,看見這個商品正在直播講解,你希望查看真實的商品情況,于是點進去,發現講解的內容能讓你更好的了解了此商品,你決定去商品詳情頁準備購買。

           

          undefined

           

          ▲下單:后面你決定購買,直接淘寶下單付款。

           

          買之后:

           

          undefined

           

          ▲查看:買完后,你很想用上它,于是你開始查看物流,同時也在擔心如果質量不好,你要如何發起七天無理由退款。

           

          以上就是我們說的用戶思維里面的場景思維,我們需要了解用戶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同時還需要了解用戶購買前,購買中,購買后的心理變化,了解這個過程中的鏈路問題進行設計優化。

           

           

          最后

           

          undefined

           

          今天這篇分享的用戶思維,只是一個基礎框架,讓我們能利用同理心,了解用戶的行為特點,提升我們的用戶視角,發現更多的設計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成為一個真正解決問題的設計師。



          作者:我們的設計日記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I2MzA4M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讓轉化率飆升!頂尖按鈕設計的20個黃金法則

          天宇 設計思維

          01. 按鈕設計強弱表現

          在整個產品設計中我們要根據信息傳遞的優先級對按鈕設計進行主次區分,設計表達要有強弱差異。按鈕設計可以通過大小、填充、描邊、色相、飽和度等的不同來進行強弱差異,不同強弱的差異表現出按鈕的等級:行動觸發、主要、次要、輔助、禁用等。

           

           

           

           

          02. 圓角設置要合理

          對于按鈕邊框來說,我們通常采用全圓角和小圓角居多,這樣顯得穩重大氣。而大圓角按鈕并非不可用,只是相對較少,會顯得按鈕不方不圓的,設計表現顯得不夠成熟。

           

          全圓角的圓角值等于按鈕高度值的一半,而小圓角的圓角值我們通??刂圃?1/4H(高度值的四分之一)以內(僅為個人參考,并非絕對值)。

           

           

           

           

          03. 投影設置要用對色彩關系

          給一個有彩色系按鈕設置投影時,選擇無彩色系(比如黑色)也能達到效果,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提高用戶感官體驗。我們也可以嘗試基于按鈕本身色相來確定投影顏色,這樣得到的效果會顯得更加干凈清爽。

           

           

           

           

          04. 投影的使用勿過度泛濫

          雖然投影的運用可以使按鈕更有層次感,但是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慎用。比如對于一些淺色按鈕來說也許投影反而會降低按鈕的識別度,使得按鈕配色環境顯得不夠干凈清爽。

           

           

           

           

          05. 給按鈕文字一點呼吸感

          按鈕文字和邊框的設計要預留一定的留白,不要做“舍不得”的設計,使得按鈕給人感覺很擁擠。如果你把控不好可以分析一些按鈕的負空間獲取經驗,看看文字大小和負空間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比例關系。找到這個比例關系運用到按鈕設計中,也許會讓你的設計顯得更加成熟穩重。

           

           

           

           

          06. 按鈕設計別讓用戶思考

          按鈕的存在是為了引導用戶進行引導式操作,而不是讓用戶對其產生困惑。按鈕設計別讓用戶思考這是啥,是否可以點擊,需要簡潔明了的對此操作進行指引。用戶已經養成對按鈕外觀和功能的行為習慣,如果你設計的按鈕樣式與“標準”差異太大,用戶就會產生疑惑,影響使用體驗。

           

           

           

           

          07. 樣式表達的一致性

          當設計元素規范統一時,用戶操作過程中的理解成本最低,一致性也因此成為最有力的可用性原則之一。我們在設計按鈕的時候要注意樣式表達的一致性,比如:按鈕形狀、色彩定義、風格特征等,這樣會使得我們的設計可用性更強。

           

           

           

           

          08. 箭頭運用不是字符輸入

          一些初入職場的設計師會偷懶直接字符輸入形成按鈕內部所需箭頭,這樣的表達方式自然顯得粗糙些。箭頭要當成圖標來進行設計,控制好箭頭的粗細和文字筆畫的粗細值接近,這樣顯得更有細節和態度。

           

           

           

           

          09. 按鈕設計主次分明

          通過信息對比才能形成主次之分,按鈕設計需要在風格上進行區分,達到層次結構的視覺提示。主要的按鈕需要和次要的、輔助的形成差異,最大化突出主按鈕的視覺效果,更好的引導用戶根據設定的軌跡進行操作。

           

           

           

           

          10. 按鈕設計不要讓用戶誤解

          在整個項目設計規范中,我們需要避免讓用戶把非按鈕狀態的內容進行誤判。在確定好按鈕樣式特征之后,不要在其它場景運用其樣式特征或者類似的風格特征,這樣會讓用戶產生錯誤的認知,因而進行無用的操作。

           

           

           

           

          11. 按鈕文本表達要言簡意賅

          在進行按鈕文本思考的時候,盡量減少字符和單詞的數量,內容表達言簡意賅,只要能夠準確傳達信息識別度即可。有時候也不一定需要文本,圖標可以傳遞的信息可以考慮文本的減少,也許可以讓界面的呼吸感更強。

           

           

           

           

          12. 按鈕文本設置切勿換行

          單行文字的可讀性更高,如果出現換行就會降低可讀性。我們在設計按鈕的時候,確保文本內容在一行之內顯示,如果設計空間不足要考慮文本內容的精簡。

           

           

           

           

          13. 特殊場景要靈活轉變

          底部按鈕的運用并非固定不變,不同機型或者特殊場景的考慮需要靈活轉變。比如 iPhone X 等類型的機型,由于底部需要預留主頁控制器的位置,所以在設計按鈕的時候需要考慮上中下的過渡銜接,這樣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感官體驗。

           

           

           

           

          14. 按鈕大小要便于點擊

          按鈕需要方便用戶進行點擊操作,如果用戶點擊失敗或者誤點到周邊元素,就會帶給用戶不友好的體驗。若是帶有文本的按鈕,只要文字大小不要小于極限值,通常實現出來的按鈕交互熱區都會滿足點擊需求。

           

          如果是純 icon 的按鈕,除了按鈕大小需要控制合適以外,也要確保交互熱區能夠滿足點擊區域要求。

           

           

           

           

          15. 同屬板塊按鈕大小一致

          在同屬板塊內的按鈕設計,我們可以通過按鈕的強弱來體現層級關系,不要讓按鈕大小不一,這樣視覺平衡會受到影響。

           

           

           

           

          16. 按鈕設計考慮文本最大值

          稍微注意細節的設計師也不會讓文本的長度超過按鈕寬度,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但是按鈕文本變得很長卻是遇見過的,幾個字即可表達的意思卻使用了過多修飾詞。在進行按鈕文本思考的時候,要根據最佳的視覺效果設定一個最大值,不要任其無限制發揮,這樣會使得最終的視覺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影響用戶感官體驗。

           

           

           

           

          17. 保持按鈕可讀性

          按鈕設計需要考慮在不同環境下的適應度,確保用戶可以一目了然的發現它?,F在很多產品都適配了深色主題模式,按鈕的配色不能只考慮白色或者淺色背景下的運用,需要考慮大多數背景下的適配。在進行色彩選擇的時候,始終保持按鈕與背景的高對比度和可讀性。

           

           

           

           

          18. 按鈕去文本是否合理

          關于按鈕文本的設置需要結合信息傳遞的識別性和準確性,雖然純圖標顯得設計簡潔大方,但是需要考慮圖形是否可以準確的表達其含義,不會讓用戶出現誤解或者錯誤的認知。所以,按鈕去文本需要根據文案代表的含義來判斷,如果不需要輔助解釋也能判斷出按鈕的意思,那么更為簡潔的設計表達效果更佳。

           

           

           

           

          19. 正確判斷按鈕顏色選擇

          色彩在設計中是最直觀的體現,不同的顏色會傳遞不同的性格,帶給用戶認知差異。而按鈕的顏色選擇也并非隨性發揮,需要結合品牌色和輔助色作出判斷。

           

          通常比較統一的標準是采用品牌色作為大部分按鈕的顏色,遇到一些需要差異化的按鈕會選擇輔助色來表達,紅色或者橙色多為行動刺激作用,不適合在非品牌色的時候濫用。淺灰色或者低飽和度的色系會帶有不可用、禁用、失效等屬性,需要酌情選擇。

           

           

           

           

          20. 按鈕位置結合用戶體驗

          引導用戶作出選擇的按鈕應該放在左邊還是右邊,根據操作系統的不同也引起了設計師們的爭議。比如 Windows 系統習慣將確認按鈕放在左邊,而蘋果系統卻選擇了放在右邊,用戶運用系統的習慣會影響其行為的適應度。不過要是在移動端個人傾向于將引導用戶作出選擇的按鈕放在右邊,更有利于用戶點擊(特殊人群這里需要除外)。

           

          有時候為了防止用戶誤操作,我們會將確認操作的按鈕放在左邊,通過助力設計讓用戶再次確認。所以,一方面我們要結合操作系統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用戶習慣,將按鈕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便于用戶操作。

           

           

           

           

          小結

          作為設計師來說,對每一個細小的元素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才能讓我們設計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一枚小小的按鈕設計,其背后也有很多需要探索的東西,本文為大家總結了 20 條經驗,相信還有更多值得梳理的細節,期待更多設計伙伴去挖掘。

           



          作者:黑馬青年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IwNzE4M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寫給產品總監:UI設計:軟件產品的“顏值”與“內涵”,如何提高軟件產品中的UI設計水準?

          藍藍設計的小編 設計思維

          作為產品總監,你一定明白,軟件產品成功的關鍵在于用戶體驗,而UI設計正是塑造用戶體驗的核心。簡單來說,UI設計就是用戶界面的設計,它決定了用戶如何與你的產品互動,就像產品的“顏值”和“內涵”,直接影響用戶的第一印象和使用感受。UI設計不僅僅是讓界面好看,更重要的是好用。 它需要平衡視覺美感與功能實用性,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感到舒適、高效、愉悅。

          如何提高軟件產品中的UI設計水準? 以下是一些建議:

          設計師需要掌握的思維模型

          天宇 設計思維

          關于設計思維你了解多少?

          設計思維模型對于互聯人來說非常重要,經常我們在評價一個候選人時候會說,這個同學系統思考差了點,或者說用戶和商業思維不夠。那么到底什么是系統思考,設計師該如何學會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到底能幫助我們在做設計時候有什么幫助,今天希望我的這個分享能讓你了解什么是系統思考,以及它的思考模型是什么。

           

          設計思維模型的重要性

          設計做久了你會發現離不開流程和思維,之前支付寶一位大佬總結下來叫“左手藝術,右手科學”,藝術大家都明白,設計師是感性動物,對于美的追求是大家都是擅長的也非常有發言權,那么科學指的是我們需要通過科學的方法流程,系統的思考問題方式,讓設計不止好看,同時也應該符合用戶,商業訴求,滿足好這3者的平衡點。

           

          所以設計師,除了關注「左手」藝術的部分,同時也需要關注「右手」科學的部分。

           

          設計思維模型有哪幾種

          設計思維模型不止是一個單一的思維模型,它包含三種思維模型,設計思維,用戶思維,產品思維。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先來了解第一個思維,設計思維到底是什么,我們該如何提升設計師的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包含哪些

          第一個設計思維也是最基礎的,就是作為設計師,我們必須了解各大平臺的設計規范,這是做任何設計的基礎,如果你了解你負責的這個平臺規則,那么你的設計就無法邁出第一步,所以對于剛做設計不久的同學,基礎思維規范需要去死記硬背背下來,沒有這個基礎后面都是無用功。

           

          1.知道基礎設計規范

          常用的設計規范,比如蘋果的設計規范,里面詳細講述了,常用的蘋果導航欄高度是多少,蘋果的表格視圖高度多大,頁面中常用的設計字體字號多少,如何去適配不同分辨率,這些基礎的設計原則,都統稱為設計思維。

           

          谷歌的material規范,也是設計師必須了解的規范,特別是需要了解它在系統層面和iOS的差異化。

           

          2.知道常用設計原則

          設計思維很重要一點,就是要了解基礎的審美,以及用戶心理學,其中排版運用比較多的格式塔原理,是做設計排版的基礎。

           

          相似性原則:我們會潛意識把更緊密的事物歸屬一組。

           

          相似性原則運用:淘寶網導航菜單就是運用這種原則,根據產品類別一致,進行同類分類,這個就是運用的格式塔緊密設計原則。

           

          封閉性原則:視覺系統自動嘗試將敞開的圖形關閉起來,從而將其感知為完整的物體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封閉性原則運用:我們會自動將這些不完整的圖形在腦海中封閉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圖形。如圖中海報,雖然文字被遮擋了一部分,或者被一些圖形分割了,但是我們腦海中還是會自動腦補出設計畫面。

           

          連續性原則:我們的視覺感知系統傾向于連續性,視覺系統傾向于感知連續的形式而不是離散的碎片。

           

          連續性原則運用:Pinterest和ins雖然卡片被下面截斷了,但是我們還是會認為它和下面內容是一組的。

           

          焦點原則:一個一面只有一個核心,一個眼睛,引導用戶去關注你想表達的重點。

           

          焦點原則運用:少即是多,蘋果的很多產品就是運用一個焦點,做到畫龍點睛的作業。

           

          地面原則:我們的大腦將視覺區域分為主體和背景,主體包括一個場景中占據注意力的元素,其余都為背景。

           

          地面原則運用:如上圖案例中,我們視覺會自動將紅色,綠色,藍色當做背景,頁面的幾何圖形會當為主體,用戶的注意力也在上面,在平時做設計時候需要去營造這種空間和層次感。

           

          格式塔是設計很重要基礎之一,來源于20世紀的德國,也是作為設計師必須掌握的設計原則,也是你做設計的第一個需要掌握的設計基礎。

           

          3.知道設計是用來用的,而不是藝術

          很多同學剛做設計,很容易在頁面中為了體現自己掌握的某種技法,而做過了,或者設計的頁面太偏向于個人喜好。這是不對的,我們的設計最終一定要是用戶使用的,否則再漂亮華麗的設計都會是曇花一現。

           

          Path的設計在剛出來時候,簡直是業內交互和視覺標桿性產品,創新的交互細節,精致的頁面表現。都很完美,但是最終也逃不過曇花不現,很大部分原因是產品定位不準,商業思考不夠,沒有很好解決好用戶訴求,最終導致失敗。所以在一個成熟的設計中,設計好用比好看更重要,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合適的平衡點。

           

          當年Facebook 出品的paper這款產品,也是業內關注度極高,把手勢運用到了極致。但最后也逃不過這種命運,幾乎移動市場上,沒有一個產品是因為好看而活下來的,幾乎最后的那些被人們每天使用的產品,都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為好用,滿足人們痛點需求。

           

          所以,剛工作的設計師,在設計思維這個層面,一定要明確我們的每一個頁面,一定是滿足用戶完成任務為第一優先級,其次考慮產品整體和品牌,公司大的設計方向掛鉤。

           

          4.知道設計不止是效果圖,對落地負責

          工作幾年后,作為一個漂亮的設計效果圖都不難,很多時候參考下競品,在競品基礎上去找一些差異化創新,甚至做出一個超越競品的設計效果圖,加上真實動效,好看的圖片,精心排版的文案。這些很多設計師都可以做到。但是很多設計師忽略了真正上線后的效果。

           


          上面那個情況,我想大家都經歷過,我們效果圖做的很好,干凈的商品圖,標簽也很規范。但是實際上線后就是右邊效果,各種圖上放牛皮癬,以及各種標簽。

           

          從業務層面來說,沒有錯,因為放牛皮癬可能銷量更好。但是設計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再往前一步,幫用戶思考如果圖片上房廣告該在展示,如果文案很多時候,標簽很復雜的展示規則。

           

          優秀設計師不僅僅能做出漂亮設計圖,同時他們也能對內容進行負責,定義好詳細是內容規范。

           

          之前淘寶的同事,定完一個電商的KV風格后,還會出一個詳細的風格指南,里面會去定義配色,文案話術,字數,以及頁面圖片的展示規范,這些的目的都是對內容進行控制。

           

          5.知道主流設計趨勢和手法

          目前很多設計師以為做UI就只有扁平化,以為大公司設計流程都是痛點分析、人群畫像、旅程地圖、用戶調研、方案呈現。各種一堆推導,然后最終的方案簡簡單單收尾,同時還暴露一個很大問題,風格單一。其實UI真的不止是只有扁平化。

           

          手法一:手繪簡筆風格

          如果你是設計日記的忠實讀者,你一定看過我之前寫過一些大廠的設計手法。手繪簡筆就是其中一個風格之一,整體風格都是手繪線條配以低飽和度顏色,有很多趣味性和故事融合在里面。

           

          Facebook改版之前的風格就是運用的這套風格,整個頁面也更加年輕和時尚。

           

          手法二:分形藝術風格

           

          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不斷重復,形成一種新的形式,在一些背景上,一些圖形和海報上經常被大量運用,只不過很多設計師并沒有關注到這些風格。

           

          Uber之前的規范中,對于全球的各個國家的設計,都是定義了一個國家的基礎圖形,然后圍繞基礎圖形做出了一系列擴展,這其實就運用到了這個分形重復設計手法。

           

          包括我們熟知是蘋果相冊圖標,chrome瀏覽器和谷歌相冊圖標,都是運用這種手法,一個基礎圖形有規律的變化。

           

          手法三:柔光風格

           

           

          很多設計師做東西風格比較單一局限,UI發展到今天其實有很多新的風格出現,柔光風格就是其中之一,整體風格呈現出光的折射特征,顏色層次豐富,有明顯的光的流動感和方向性。在設計上常用漸變,光斑,流動透明疊加手法,是目前大公司比較主流的一種風格。

          整個畫面有色彩流動感,背景一般是多色融合,有層次,有流動液體變化。

           

          像這個案例就是色彩上跨度比較大的一個漸變,同時運用白色透明疊加方式處理,細節簡單細膩。

           

          支付寶之前芝麻信用的風格我很喜歡,其中就是運用的這套設計手法,背景運用這種虛實,光斑作為層次。

           

          在很多可視化場景中也會運用,比如左圖就是運用波浪透明疊加線條作為頁面核心焦點,右邊頁面背景底部運用有層次的漸變和光暈。

           

          手法四 :紋理風格

          這個風格很多人都有印象,特別是韓國設計中大量運用了這種設計,國內電商中也會運用比較多,這種風格就是紋理風格。

           

           

          淘寶的88會員,我們能看見會員頁面輔助元素這些紋理效果作為背景出現在這些頁面中,能很好將視覺層次豐富起來。

           

          雙11的宣傳海報,也是運用這種幾何紋理作為視覺層次的裝飾。

           

          考拉當年的改版設計,很核心的元素就是這個圓形,以及他的底紋運用效果。

           

          這種底紋效果,很多時候也可以傳遞出品牌的氣質,品牌的調性,左側音樂播放默認圖片,特別有品質感,右側電商主頁面的背景,清晰感覺,后面線條恰到好處。

           

          當然,設計趨勢并不止我今天說的這些,其實有很多,作為設計師,設計思維中很重要的點,就是關注趨勢,并將他運用到你設計中去,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6.了解設計只是整體體驗的一部分

          從這張經典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設計只是一個產品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設計師以為我們看見的就是一切,其實不是,就像冰山一樣,表現層是最上面的一部分,冰山下面其實有很多的內容。

           

          我們來看個案例,比如支付寶:

           

          表現層:

          視覺設計師比較容易關注的,圓潤的圖標,卡片的設計,扁平的風格,2.5D的插畫風格,小螞蟻的微動效,支付寶品牌藍色,以及一些卡片的動畫效果。

           

          框架層/結構層:

          頂部的4個金剛設計,也是用戶最常用的4個功能,下面14個宮格導航,代表不同的服務入口,小螞蟻卡片是通知入口,下面營銷廣告資源位,下面是千人千面或者推薦的服務卡片等等。理財頁面也是如此,頭部用戶數錢,下面業務入口下面不同理財服務。

           

          范圍層:

          根據用戶的訴求,中間的宮格導航是動態變化的,用戶也可以去根據內容需要去定義,小螞蟻通知入口也是如此,一個小喇叭的功能,把所有支付寶的通知都收在這個地方,底部卡片根據用戶習慣去展示,比如你經常點外賣那么推送你美食卡片,你比較關注疫情推薦你疫情卡片等等。

           

          戰略層:

          顧名思義,那就是公司整體戰略,從支付寶品牌升級更加年輕化,強化生活服務心智,首頁新增外賣到家、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并基于智能算法為用戶推薦喜歡的服務,讓每個用戶擁有更貼心專屬的支付寶。

           

          所以其實所有產品都是圍繞這樣邏輯去設計,我們設計師要明白設計那種趨勢手法,只是一部分。我們要不斷的去了解最頂層,才能理解產品設計背后的規則邏輯。

           

          最后

          今天分享的是設計師需要掌握的思維模型,其中關于設計思維的,我們再來回顧下,設計思維包括哪些:

           

          1.了解基礎的設計規范;

          2.知道常用設計原則;

          3.知道設計是用來用的,而不是藝術;

          4.知道設計不止是效果圖,對落地負責;

          5.知道主流設計趨勢和手法;

           

           

           

          作者:我們的設計日記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E5NDc1Ng==.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如何以點、線、面為界面設計尋求規則

          天宇 設計思維

          點線面在用戶界面中的應用貌似很少有人寫,我挑業余時間進行了大量案例的翻閱分析,發現其中確有規則。

           

          首篇萬字長文獻給你。

           

           

           

          前言

           

          用戶界面的本質是資源的互換。

           

          用戶為產品提供時間和注意力,產品為用戶提供單位時間內最大價值的內容。

           

          當視覺設計師介入其中后,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這樣一幅圖表示。

           

           

           

          表現層作為用戶體驗五要素的最具象層面,解決的是產品視覺效果的呈現問題。視覺設計師需要借以合理的版式和視覺手段來保障用戶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最多的內容資源,即實現信息的高效獲取。

           

          信息的高效獲取來自合理的視覺引導(信息閱讀的優先級安排)。我們一直在說的層次清晰、低信噪比、沉浸感等視覺體驗在本質上其實都屬于合理的視覺引導。

          借以實現的手段包括我們熟知的卡片、留白、配色、字體層級、圖標等等。這些手段龐雜繁多,體系化的建設必不可少,但是漫長的積累沉淀中很容易被其淹沒,而且每種手段背后又是什么樣的底層邏輯和依據?

           

          為什么卡片讓頁面層次清晰?為什么面性圖標擁有較高的辨識度?為什么步驟條會有橫縱之分?...

           

          而點、線、面解決的就是這些內在邏輯問題,在你熟知它們的特性后,絕大多數的設計手段都可以被其解釋和串聯起來,并且讓你的設計決策和設計推導更加有據可依,而不是簡單的“憑感覺”。

           

          如果我們將各種設計手段比喻為各類武學外功招式,那么點線面理論就好像吐納內功,雖為最基礎的入門心法,但其對內息的作用影響著所有招式的發揮。

           

           

           

          點、線、面與康定斯基

           

           

           

           

          點、線、面理論最早由瓦西里·康定斯基提出,他所著的《點、線、面》一書最早曾作為包豪斯學院的形式課程進行教學。他將所有藝術的形式都歸結于點、線和面三種元素的關系。

           

           

           

          康定斯基對于點、線、面的獨到思想為設計領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我們目前最熟知運用到它的的一個領域就是平面設計領域。通過這個理論,平面中所有的元素都可以看作點、線、面三類形態,并且每類形態的存在、變化和結合,都可以為畫面傳達出不同的樣式和風格。

           

          雖然用戶界面設計和平面設計分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設計行業,但點、線、面理論是相通的。

           

           

           

          點、線、面淺談

           

          點、線、面具有普適性、相對性。前文已經講過,點、線、面這三種形態存在于所有的元素中。不論是哪種元素都可以用點、線、面來表示。并且,點、線、面之間是相對的,并非對元素的純粹定義。

           

          比如一個界面中的面性圖標,我們可以將其看作一個點,當相對于線性圖標時,我們又可以將其看作面。如果這個圖標和其他圖標一起組成標簽欄,那這串圖標也可看作線。

           

           

           

          下面,我將分為點、線和面三大板塊,來講述每類形態基于自身維度所擁有的特性,并如何通過存在、變化來在界面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實現合理高效的視覺引導。

           

           

          正文開始。

           

           

           

           

           

           

           

          萬物自一點始。

           

          正如宇宙大爆炸源自一個引力奇點那樣,點是萬物之源,也是所有元素的基礎。點從維度上來說屬于零維,它沒有辦法像線、面那樣延伸,這決定了點本身的向心性和自由性。

           

           

           

          康定斯基將點描述為“雄辯與沉默”,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點獨立存在于一個畫面中時,它便開始“雄辯”自己的存在,讓自己成為焦點;而當它的數量增加時,點便傾向于“沉默”,并且根據它的排列方式傾向于對應形態的特性。

           

           

           

          向心性

           

          當一個點獨立存在時,點的向心性協助它成為視覺焦點。此時點主要起到定位的作用。

           

          以支付寶首頁為例。在以往的界面設計中,我們往往在每個模塊標題旁添加一個小小的短線,而這個小短線便是作為定位點引導用戶迅速注意到標題,實現不同內容的快速定位。并且作品包裝中也常會用到它。

           

           

           

          不過在Complexion Reduction去形式化的浪潮洗禮下,這種方式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我們會直接用標題本身作為點進行定位。

           

           

           

          但是,在其他更多的場景下,僅靠文字其實并不能很好得發揮點的向心性,尤其是一些信息較多、需要迅速辨識的場景下。這時候,我們通常會引入另一種要素——圖標來指代它。

           

          圖標本身可以用來表意,而獨立、精致的特性讓它很適合作為點元素來處理。

           

          比如app中的標簽欄中的圖標就可看作點元素,每個圖標以其所具備的向心性幫助我們迅速得聚焦到它所在的位置。列表頁的每個字段前也會加入對應含義的圖標來幫助用戶迅速錨定當前欄目,并且由于圖標擁有更高的辨識性,這讓閱讀變得輕快而富有節奏。

           

           

           

           

          下圖所示為Google日歷中的活動頁表單,當我們將字段前的圖標去除時,閱讀沒有了強定位元素將會缺失節奏,信息獲取變得困難和緩慢,影響用戶表單的填寫。

           

           

           

           

           

          聚集性

           

          點是自由、精致的,它不會像線那樣有向兩端延伸的特性,這意味著它可以進行各種形式、規則的排列組合以契合版面。

           

          點化線

          在這種分布形式下,點通常以圖標的形式進行橫向及縱向的排列,并且傾向于線的引導性進行視線引導。

           

          點的橫向排列通常見于標簽導航欄、單行的金剛區入口等。點的縱向排列通常見于列表布局中。由于點本身對用戶注意力的聚焦,點沿著什么方向進行排列時,用戶視線便傾向于朝對應的方向移動。

           

           

           

          上面所舉的Google日歷就是這樣,單個圖標方便定位,而多個線性排布的圖標則具備了線的引導性,便于用戶的由上至下得快速瀏覽。ios自帶的音樂app和QQ音樂的歌單也同樣利用了點化線引導瀏覽,只是圖片和阿拉伯數字的區別而已。

           

           

           

           

          點化面

          在這種分布形式下,點常常橫向排列在界面中(一排內通常不超過5個),作為一個個快捷入口存在,形成網格式布局。

           

           

           

          比如金剛區業務入口、書籍等類型的布局都屬于網格式。這個布局下的點集合傾向于面元素,界面在這個布局下呈現出富有觀賞性的視覺張力,吸引用戶眼球,而且網格式的布局引導用戶視線均勻遷移,便于視覺區分。

           

           

           

           

           

          網格與列表

           

          既然講到這了,不得不提下上面兩種形態各自所在的版式——網格布局和列表布局。

           

           

           

          通常來說,靜態頁面中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圖、文兩大類。

           

          形態上看,文本本身具有線那樣不斷延伸的特點,因此列表的橫向版面更適合長文本的展示。而圖片、圖標通常以固定尺寸的img獨立存在,可看作點元素,像上一節所講的,它既可存在于列表又可存在于網格。

           

          視覺動線上看,列表布局的動線屬于尼爾森等老前輩所提出的F型瀏覽模式。即用戶首先落點于左側的定位點,再由左向右進行閱讀,接著再垂直掃視,當定位到興趣點后繼續由左至右得閱讀。這種動線符合人類自然的閱讀模式。

           

           

           

          并且在由上至下的視線遷移中,用戶的注意力勢必隨著路徑的拉長而逐步遞減。

           

           

           

          而這種遞減效應讓列表式布局更適合基于產品及用戶習慣以某種規律排序。

           

          郵件訊息以時間進行排序,這是基于用戶查看最新消息的習慣;電商商品則默認以相關性、銷量等因素綜合排序(同時買家可以根據價格、銷量等進行自定義排序),這是基于用戶的購物喜好習慣;直播平臺以熱度進行排序,這是基于羊群效應制造引流點,同時也刺激用戶發布優質內容。并且在特定的排序規律下可以引導用戶帶有目的的、更迅速得掃視。

           

          但是如果界面變為網格布局,掃視效率將大打折扣,較高的圖版率也導致文字信息被過度弱化。

           

          如下圖,健身環大冒險并不屬于外觀型產品,用戶更關心的是價格、好評等文字信息,當其變為網格視圖時,一方面用戶無法根據排序結果迅速垂直掃視,另一方面文字信息被重量級的圖片壓制,用戶無法迅速獲取它們。

           

           

           

           

           

           

          網格布局通過犧牲寬度來將界面等分為一個個格子,從形態上直接限制了長文本的存在,這讓它更適合放置一個個獨立的點,比如圖片、圖標。而文本則落于底部淪為一介輔助。

           

          從視覺動線上看,網格布局傾向于Z型瀏覽模式。用戶視覺動線通常由左至右、再由上至下得進行,并可以“雨露均沾”得在數個點上均勻遷移,注意力遞減效應不會像列表布局那么強烈。因此,網格布局非常適合進行不同信息的辨識和區分。

           

           

           

          界面中常見的功能業務入口、專輯或者電影的布局、單獨店鋪中的商品,它們不需要明顯的排序處理,并且用戶初始行為都是通過圖片、圖標進行迅速得辨別區分,繼而進行交互決策。如果將其列表化處理,不同信息的辨識區分效率將受到影響。

           

          如下圖,服裝屬于典型的外觀型商品,當變為列表視圖時,商品之間將難以辨識區分。

           

           

           

          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梳理出兩種布局適用情況:

           

           

          列表:適用于文本為主要展示,或者按照某種規律排序的信息。

          網格:適用于圖片為主要展示,或者沒有排序規則,需要用戶通過圖片、圖標辨識區分的信息。

           

          當然了,這兩種布局并非只能選其一,淘寶、京東這類體量龐大的電商平臺便為了方便用戶習慣,提供了兩種布局視圖便于用戶隨時切換以降低決策成本。

           

           

           

          另外,它常被作為一類豐富畫面層次的手段。當點不再按照橫縱方向排列分布時,便可作為圖案被用在特定場景的背景中,以降低背景過平過空的感覺。

           

          比如美食杰封面的加載占位圖就以與產品相關的各種食材圖標隨機得組合為圖案,飽滿的畫面減少了用戶等待時的枯燥無味。而QQ的群發布功能,在首個卡片背景中便加入了各種學習類的圖標隨機分布在卡片上,烘托出熱鬧趣味的氛圍,和下面的三個次要功能從卡片背景上迅速拉開層級。

           

           

           

           

           

           

           

          線條是一種簡單、輕盈的存在,可以看作是點受外驅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它從維度上來說屬于一維,不同的外驅力結合使得線可以沿著任意方向自由得延伸,從而讓它擁有了高效的引導性、分割性和造型性。

           

           

           

          康定斯基在書中以溫度去定義線的情感,他將水平線定義為無限冷能的表現形式,將垂直線定義為無限暖能的表現形式??此苹逎y懂,但聯系到現實生活就相對容易理解一點。

           

          現實生活中的水平線通常存在于地平線中,因此給人的感覺是穩定、平和,類似非啟動時的“”態;而垂直線常見于那些從基線建造、生長的事物,比如高樓大廈、參天巨木,它們都通過能量來實現垂直方向的高低變化,因此給人的感覺是上升、下落、變化等感覺,類似啟動后的“”態。

           

           

           

          而線具備的冷暖態決定了水平和垂直線發揮各自作用時所傳達的感受。

           

           

           

          引導性

          線可沿任意方向延伸的特點讓它具備了很強的引導性。界面中最常見的就是跑步、地圖類app中的路線顯示,就是通過線的引導性來顯示起點到終點所行進的軌跡。

           

           

           

          如果我們將起點和終點對齊歸于一條線上時,便可以通過降維的方式將其縮減至單個維度。

           

          時間維度可以引申到界面中的時間軸、步驟條、加載條和音視頻中的進度條等,這類維度通常需要加入點元素,通過點的向心性輔助定位。空間維度則引申到滑動頁面時出現的滾動條等。

           

           

           

          如上文對溫度的解釋,“暖”態的垂直線象征變化。當我們希望用戶能夠感知到時間的變化,或者流程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時,垂直線相對來說是個更好的選擇。

           

          比如外賣、快遞的訂單進度,火車的停靠站點時間,timeline,到賬時間等信息,要么需要傳達變化感,要么費時較長,因此適合以象征變化的垂直線來進行引導,給予用戶變化感、產生需要等待的心理預期。

           

           

           

          “冷”態的水平線象征靜止。當我們希望用戶能夠沉浸在這個流程中,感知不到時間的變化,或者流程時間極短時,那就更適合用水平線。

           

          比如airbnb申請成為房東時,會有個需要用戶即時填寫的分頁表單,為了讓用戶沉浸在填寫中,同樣以水平線作為它的進度反饋,降低時間變化感。

           

          比如美團買藥后的審方頁,藥師的審方進度是即時性的,通常只需等待十幾秒即可。水平的靜止感能夠讓用戶產生“當前正在發生”的感覺,避免讓用戶產生需要等待較長時間的心理預期而離開當前頁面。

           

           

           

          但是,如果我們將美團審方的進度條改為縱向(去除文案提示),給用戶帶來的感覺也就大不相同。

           

           

           

          下文講到的分割性也可以以冷暖態來解釋。我們希望用戶能夠專心閱讀信息,因此會盡量避免容易帶來變化感的垂直分割線。即便迫于信息的劃分需要不得不用到,也會盡量降低它的明度和長度。

           

          另外,界面中往往也存在著一條無形的線,它同樣也是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只是這類線不僅僅作用于某個特定模塊,它還可以作用于整個界面。這條線通常被稱作 視覺動線。視覺動線在網格與列表那一節中簡單提了下,只是這部分體系太過龐大,后面有時間我會單獨寫一篇。

           

           

           

          分割性

           

          很多時候,界面中僅僅以留白進行分隔時,很容易造成信息無法被明確得劃分。這時我們往往需要引入額外的形式進行輔助。比如分割線。

           

          分割線通常運用在模塊內部信息的分割,雖簡單粗暴,但并不能應付更高層級的模塊分割。而模塊之間的分割通常以面性(分割條)來進行。留白、分割線和分割條三者的分割層級由低到高,通常需要在頁面中結合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線面的分割形式需要盡可能得輕量化,一旦擁有了視覺重量很容易成為噪音,我們需要盡量避免信噪比過低對用戶閱讀體驗的破壞。

           

           

           

          為了增加頁面的呼吸感,我們很多時候會用留白這種最為輕量的分割方式代替所有的線、面。

           

          這類大留白的特點往往與Complexion Reduction風格相結合,視覺上不僅制造一種舒適的簡約感和呼吸感,也減少了頁面中線面分割形成的視覺噪音。

           

          Complexion Reduction最早源自Airbnb、Instagram、Medium等產品的頁面改版,而后被UX設計師Michael Horton所總結出的設計趨勢。蘋果在17年所發布的ios11同屬于這個風格,這類風格最突出的三個特征就是大標題、面性圖標和克制用色。

           

          但是,這種去形式化的分割方法并非適用于全部頁面,一般只有在頁面模塊單一、信息單元字段較少、或者以圖片本身作為分割方式的頁面才適合使用。

           

          比如ikea和airbnb的首頁,它們并不像京東、支付寶有龐大的體量和業務需求,所以很適合全留白的方式。這讓它們的首頁看上去非常干凈清爽,富有呼吸感。

           

           

           

          不過,在其他字段信息繁多的界面中,分割線依然是一種高效的分割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IKEA和airbnb的詳情頁依舊選擇了分割線的分割方式以應對繁多的字段信息,避免全留白帶來的層級混亂。

           

           

           

           

           

          造型性

          線本身可以沿任意方向自由延伸,形成一條曲線、折線、螺旋線等等。而當線的首尾相連時,便可以勾畫出面。

           

           

           

          但是,線的閉合性所形成的面僅僅是一具沒有量感的空殼。但同時線條本身輕盈的特性讓其更加輕量、通透,因此對于一些辨識要求較低、或者需要被弱化的元素來說往往是個不錯的選擇。

           

          界面中最常見的運用就是幽靈按鈕和線性圖標。

           

          相比于面性按鈕和圖標,量感的缺失讓其無法在辨識性上勝出,但是在其它地方也各有所長。

           

          幽靈按鈕常用于一些次按鈕、未選中態以及tag,線性圖標常被用于一些次要功能、未選中態以及裝飾。

           

           

           

          當然,線面也可以根據產品自身需求作類別區分。

           

          比如支付寶和美團這些產品,工具型圖標全部線性,而業務型圖標全部面性。并且線性圖標得益于背景主色色塊的反白加成讓它們并不會被過度弱化。

           

           

           

           

           

          虛線

           

          虛線是點化線的最簡易的表現。

           

          但是因為虛線本身斷開的地方太多了,并不適合用于常規信息的分割,它通常適用于一些特定的場景。

           

          比如一些產品中的票券、賬單這類特殊場景中,通常會加入虛線進行信息的分割,就是為了映射模擬現實世界中便于撕開的撕票線來增加代入感,減少認知負荷。

           

           

           

          虛線另一個特性是不可見性

           

          這個特性最早可追溯至建筑、機械等行業的制圖規范中——以同等點元素所構成的虛線代表對象視覺盲區中的棱邊線及輪廓線。

           

           

           

          一些漫畫或動畫作品中當一個東西突然不翼而飛時,往往會留下一個虛線的輪廓。

           

          這種有意思的設定也被設計師引用到了用戶界面中。

           

          比如當我們想讓用戶去上傳一個圖片時,往往會采取一個虛線的矩形結合按鈕進行引導,便是為了告訴用戶:嗨這塊地還是空的,快來加點料!

           

          比如Pinterest、dribbble以及AntD的圖片類upload組件,都采用了這種設定。

           

           

           

          另外,這種形式也適用于空狀態的表示,比如dropbox。

           

           

           

           

           

           

           

           

           

          面可以看作是線的運動軌跡,可以由一個閉合的線生成,也可以由點、線強化自身而來。

           

          點線面的臨界問題

           

           

          康定斯基在書中曾講到,線的強化加粗,與點不斷增大面臨同樣的問題,即與面之間的臨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點、線通過強化自身的面積、寬度后,和面的界限開始模糊,從而具備了面本身的性質。

           

          比如ios11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標題,便是由通過增加每個點的面積(增加每個字的字號),以及筆畫的線寬(增加每個字的字重)來趨向于面,以營造出飽滿、沖擊的視覺張力。

           

           

           

           

           

           

           

          辨識性

           

          二維的屬性讓它可以向四周無限得擴張自己的領土,這個優勢讓面可以輕松承載各類信息,并且也讓它具備了絕佳的視覺張力。

           

          在一個點線面同時存在的畫面中,人眼優先注意到的必定是擁有絕對視覺張力的面元素。這意味著面擁有著遠勝于前兩者的辨識性,或者說,在一部各類元素參演的戲劇里,面更擅長主角

           

          比如在一個放置了文字的界面中,我們希望其中一段比較重要的文字完全和其他文字區分開,也就意味著這段文字需要進行對比。

           

           

           

          我們可以對這段文字加粗、加入顏色等等,這的確能做出一些明顯的變化。但是僅僅是對字體本身的強化,一旦界面需要劃分層級,就會顯得很“平”,造成信息關系的曖昧。

           

           

           

          不過,當加入一層淡淡的色塊充當文字背景后,便可以制造出極為明朗的層次關系。一方面,這段文字神奇得與其他信息迅速孤立開來,另外,有面作為“靠山”讓它變得稍微與眾不同,并且相比其他文字能被更快得注意到。

           

           

           

          當然,如果你覺得它很重要,那你可以增強文字與背景的顏色對比,給面加入各種各樣的顏色。

           

          而當顏色對信息可讀性造成影響時,為保證信息的順利辨識,我們不得不對文字進行反色處理,以此作為視覺落點來強制用戶迅速注意到它。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反白視覺手段。

           

           

           

          面的這種強力屬性被用到了界面的方方面面,比如按鈕和圖標。

           

           

           

           

          相比前面所講的線性圖標,面的辨識性讓面性圖標可以更快得被識別。因此,界面中一些重要的業務入口通常都以醒目的面性圖標存在,并且常以面性圖標代表激活、選中時的狀態,線性圖標代表未激活、未選中時的狀態。

           

           

           

          不過線性圖標薄弱的辨識性并非完全適合標簽欄狀態的切換。

           

          用戶在選中到當前頁時,并不代表其他頁面徹底弱化了,用戶同樣需要關注其他未選中的頁面。

           

          正因如此,ios11中所有未選中的icon全部由線性更改為了面性。同樣的,國內的簡書、天貓等產品也進行了圖標的改版以提升其他頁面的點擊率。

           

           

           

           

           

           

          對于按鈕,面的辨識性為它的層級使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如下圖,按鈕從樣式上來看大致有六種樣式,深色、淺色、淺灰色、幽靈、文字和圖標按鈕,其中面性按鈕就占了一半。相比幽靈、文字和圖標按鈕,三種面性按鈕都以面的強辨識性引導用戶迅速注意到它。因此面性按鈕相對對應更高的層級。

           

           

           

          當頁面中存在多個功能按鈕時,就需要以樣式進行主次之分。深色按鈕以強烈的顏色對比制造吸引力,因此常以深色表達層級最高的主按鈕,而次按鈕通常對應層級較低的淺色、淺灰色等樣式。

           

           

           

          當頁面中沒有主次功能之分時,按鈕的樣式通常取決于當前的用戶場景及業務需求

           

          比如知乎的答案詳情頁面,答主關注按鈕是淺灰色樣式,就是為了引導用戶沉浸在內容中,避免深色樣式對閱讀造成干擾。而答主個人頁的關注變為深色,則是由于用戶點擊答主頭像的行為來自了解更多的動機,即用戶對其產生了特定興趣,在此場景下使用深色樣式便是為了引導用戶采取社交行為。

           

          另外按鈕圓角的轉化也是為了強化信息的聚焦。關于圓角的內容可以去我的前一篇文章《寫給設計師看的圓角背后的邏輯》,里面有更詳細的講解。

           

           

           

          app store同理。商品列表頁的按鈕一致以淺灰色樣式表達,而詳情頁使用了深色。

           

           

           

          我們在按鈕樣式的選擇上,務必需要考慮到當前的用戶場景,避免過低的信噪比而影響信息的傳達效率。

           

          比如app store列表頁中,用戶的場景是非特定的瀏覽行為,如果使用深色按鈕將會讓其成為視覺焦點,強制用戶不斷注意到它,致使其成為“噪音”,影響用戶對有效信息的獲取。

           

           

           

           

           

          承載性與分割性

          面無限延展的屬性讓它可以承載各類信息。包括文字、圖片或視頻元素,異或是元素自由組合所形成的信息單元。

           

          并且我們僅加深界面的背景色,就可以基于面的分割性,通過控制模塊間距實現區域的劃分。(這里的間距即我們熟知的分割條)

           

           

          但這種文字墻一般平鋪式的布局并不能更好得反映當前模塊所在的層次,或者從用戶認知上說它們傾向于一個層面上。而且直角矩形的四個頂角所形成的四個焦點,也讓用戶的視線傾向于發散而非聚焦。直到卡片的出現,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卡片式設計

           

          卡片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信件、名片、便利貼、甚至是我們的手機屏幕,它們從形態來說都屬于面,并且都充分利用了面的承載性來充當一個收納信息的容器或載體。

           

          信件收納來信人的寄語,名片收納對方的個人信息、便利貼收納事項清單、屏幕收納用戶界面。而且它們方便攜帶,我們想要知道更多,打開它即可。

           

           

           

          2012年I/O開發者大會中,隨安卓4.1系統一同驚艷亮相的Google Now首次將卡片展示在了用戶界面中。

           

           

           

          這種后擬物時代的設計不僅一改Google以往混亂的信息展示問題,而且熟悉的擬物感收獲了足量用戶的喜愛。初嘗甜頭之后,Google將卡片應用到了所有的產品,并且將其作為基礎元素列入了一門偉大的設計語言中——material design。

           

          你可以在material design中更系統得看到,google通過為界面添加了z軸(海報高度),來擬物映射生活中的一張張卡片。并且通過陰影的濃淡反應卡片所在的高度,通過不同的高度實時反映當前元素的層級關系。

           

           

           

          而在ios11中,改版后的app store也使用了大量的卡片進行排列組合,形成格外的清晰的頁面層次引導用戶的視覺動線。

           

           

           

          相比原本平鋪直敘的信息,卡片式設計通過以下優點讓其風靡設計界——

           

           

          1.更高效得獲取信息

           

          每張卡片都是一個獨立的面。從面的辨識性上說,獨立和聚焦的特點讓卡片與其他內容形成天然的斷層,更易形成視覺焦點

           

          從面的分割性上說,卡片通過犧牲屏幕空間(四周的塊外距)的方式讓區域的分割相較分割條更為明確,清晰的層次關系便于用戶迅速辨識和獲取信息。

           

          比如改版后的支付寶,通過引入圓角卡片來引導用戶更好得留意到下方的各類生活服務,以實現向生活服務數字平臺的轉型。

           

           

           

           

          2.更輕量的入口跳轉

           

          每個卡片除了承載信息外,都可以作為單獨的入口承載內頁的所有信息,并且卡片的屬性讓內頁的展示變為了展開而非跳轉。

           

          比如app store點擊卡片后,便以非線性的展開動畫呈現所有內頁信息,返回則只需下滑手勢即可,輕量而有趣。

           

           

           

           

          3.更多的交互手勢

           

          卡片獨立的特點讓它可排列也可堆疊,這為頁面帶來了更多的交互方式。

           

          我們可以通過左右滑動(scroll)解鎖橫向更多的空間,也可以左右輕劃(flick)形成類似tinder那樣新的產品機制。

           

          比如知乎的書架引入滑動手勢展示更多內容,輕劃手勢切換問題卡片。

           

           

           

           

          4.更舒適的視覺觀感

           

          卡片基于自身獨立的特征讓它成為網格布局的常用載體,富有觀賞性的視覺張力讓頁面更加吸引眼球。

           

           

           

          當然,卡片并不是通用的,原本可以靠留白或分割線分割的信息,如果為了視覺效果硬是卡片化處理,就會導致閱讀的低效,而且浪費空間。

           

          比如常見的一些feed流,相比卡片,這類同類的信息流更適合以列表來幫助用戶迅速得掃視,并節省頁面空間。

           

           

           

           

          卡片的嵌套和分割

          產品的功能并非完全互相剝離的,很多時候存在包含和平行的關系。

           

          這兩類關系分別可以以卡片的嵌套和分割進行處理。前者通過卡片堆砌表達信息的包含關系,而后者則通過視覺分割所形成的點擊域傳達信息的平行關系。

           

           

           

           

          比如天貓點評頁中的金香蕉好物推薦,每個卡片承載了商品信息以及點評信息,通過卡片的嵌套表示出兩者的包含關系。而單條推選理由及入口的引導屬于平行關系,因此采用了視覺分割來進行劃分。

           

          并且前者跳轉的是點評詳情,后者跳轉的頁面中包含了所有點評、商品推薦以及我要點評,因此在后者所屬的面中加入了淡淡的一層業務主色來強化它的地位。

           

           

           

           

          在支付寶改版后的卡包頁中同樣進行了一次嵌套處理,以更好得容納不同的業務并傳達各自所在的層級,并且以尺寸和顏色對比進行業務區分。

           

           

           

           

          京東金融的付費業務卡片中存在兩個平行關系的功能,因此以分割線形式進行了區域的劃分。

           

          同時,它利用了顏色進行了有效的視覺及情緒引導:黑色背景進行反白處理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的視覺落點,強制用戶注意到這里,并且又傳達了付費用戶所尊享的高級感。

           

           

           

           

           

          蘋果是如何改頭換面的

           

          自從ios7轉型扁平后,線元素在蘋果設計語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線自身的纖細、輕盈感可以迅速打造apple獨有的輕量調性,不僅是按鈕、圖標的樣式,字體本身也更加傾向纖細的字重。

           

          但是,這個僵局在ios11發布的那天被徹底打破。

           

          2017年6月6日,蘋果設計師喬納森仿佛和線有了隔夜仇一般,從解鎖頁面到原生應用中,原本ios10中曾經被大量使用的線元素基本全部被面元素取代。

           

          比如鎖屏頁面,所有撥號按鈕全部由幽靈樣式改為了面性樣式,而數字字重的變粗也是一種化面的傾向。這使得按鈕及文字更易辨識,并且降低了線圈所產生的視覺噪音。

           

           

           

          app store中也同樣發生著形態的易主。

           

          你可以在下圖中看到,原本的幽靈按鈕全部改為了淺灰色面性按鈕。用于劃分信息的分割線明度也得到了克制。

           

          另外,11代中眾所周知的大標題同樣也可以看做化面的傾向(通過增加自身的面積),強烈的視覺張力引導用戶迅速得進行辨識。

           

          另外,所有的數字全部提至文字的前方,基于用戶由左至右的動線更突出產品自身,以點化線的形式更好得引導用戶進行掃視。

           

           

           

          追求極致的蘋果顯然不能容忍tab中未選中態下出現的線元素,你可以在ios13中看到,線元素得到了徹底的消除,并且顏色一并得到了克制,再次提升了閱讀內容的沉浸感。

           

           

           

          ios11中的商品詳情頁獲取按鈕也同樣使用了面性,深色的強調樣式更好得契合了頁面所在的用戶場景,召喚用戶對其感興趣的商品采取點擊行為。

           

           

           

          控制中心頁面,基于面元素的承載與分割性,所有的信號類功能獨立收納到了卡片中。

           

          亮度和音量的調節則由橫向的線性滑竿控制條改為了縱向的面性控制塊。一方面增強了兩者的辨識力,另一方面,根據菲茨交互定律,面積的增大帶來了更好的點擊體驗。這一點在miui11的控件優化中也得到了應用。

           

           

           

          所有的未選中態圖標也進行了面性處理,大幅提升了10代中未選中頁標簽的辨識性。并且每個圖標對應的文字也進行了加粗。

           

           

           

          縱觀ios11中所有形態的變化,我們可以發現這次改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內容的高效獲取。

           

          順從作為蘋果歷來遵循的設計法則之一,和包豪斯“形式追隨功能”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設計永遠只幫助用戶理解內容,但永遠不與內容競爭。這一點在ios11的這次“改頭換面”中被徹底應用及實現,并且對設計圈影響至今。

           

           

           

           

          最后

           

          點、線、面理論并不像格式塔、尼爾森可用性法則等方法論那樣,為設計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具體指導,它更類似一種內斂的全局觀,幫助設計師拋開顏色、質感等額外手段,從宏觀的角度以點、線和面的方式將所有的設計元素抽象化處理,讓原本雜亂無序的萬象有章可循。

           

          最后,以康定斯基的一句話結尾——

           

           

           

           

           

          此篇完。

           

           

           

           

           

           



          作者:設計師Andrew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E3MjU3Ng==.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天宇 設計思維

          在設計實踐的廣闊天地里,設計師們常面臨一個核心挑戰:如何在領導與產品經理缺乏設計敏感度的環境中,持續產出高質量作品,并確立設計評價的統一標準。本文通過分析具體案例,探討視覺設計的構成要素與評估原則,旨在為設計師指明成長路徑,促進專業技能的精進。
           
          設計品質的界定與追求
          1. 獎項榮譽的光環:例如,無印良品憑借一組榮獲日本平面設計最高獎項——龜倉雄策獎的海報,展示了設計的卓越。該獎項被譽為設計界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海報以簡練的色彩和幾何形狀,藝術化地再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特別之處在于全部采用廢紙板制作,既創新又環保,與品牌理念緊密相連,實現了藝術與商業的雙贏。
          2. 國際設計獎項的權威:德國紅點設計獎,作為全球設計領域的風向標,激發了全球設計師的熱情。像徠卡相機,不僅是高端攝影的代名詞,其設計也屢獲殊榮,融合了創新與傳統,成為設計與商業并重的典范。自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亦憑借不斷的創新設計,摘得了眾多設計桂冠,證明了設計在推動產品革新和市場接納中的關鍵作用。
          3. 設計公司的國際舞臺:提及韓國設計公司Plusx,其在紅點設計獎的頻繁亮相,顯示了設計跨界合作與國際化視野的重要性,為設計的多元化和國際競爭力提供了范例。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在評估設計作品,尤其是商業設計的價值時,獲得權威設計獎項的認可確實是衡量其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好設計的定義遠不止于此,它還需在實用與美學間取得完美平衡。
           
          深澤直人的傘柄設計: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的雨傘設計,傘柄的微妙凹槽,既自然又貼心地解決了雨天攜帶購物袋的困擾,展現了設計的創新與人文關懷。這類設計以其細膩洞察和實用價值,贏得了廣泛贊譽。
           
          實用性與美感并重:產品的美學不應脫離其實用性而獨立存在。蘋果iMac的設計就是這一原則的杰出代表。從初代的半透明機身到如今的超薄設計,每一代產品都展現出極致的工藝美學,即便在沒有品牌標識的情況下,其設計的獨特性也能讓人一眼辨識,這正是精湛工藝與美學融合的典范。
           
          直觀性與普適性:好的設計應當易于理解,跨越年齡界限。無印良品的CD播放器設計便是一個典型,其簡潔直觀的操作界面,即便是老人和孩子也能輕松掌握,體現了設計的人性化和普及性。
           
          設計哲學的深度:以微信為例,其設計理念強調“克制”與“約束”,從簡潔的開屏界面到不刻意夸大產品價值,專注于核心功能,展現了一種對用戶尊重與誠實的態度。在眾多APP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微信多年如一日的堅持,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真誠與透明:反觀當前某些廣告宣傳,如電商平臺中常見的誤導性促銷信息,如所謂的“第二件0元”實則并未真正減免,這種做法違背了好設計的真誠原則,損害了消費者的信任。真正的優質設計,應當如同微信一樣,以真實的功能價值贏得用戶,而非依賴虛假營銷。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設計,無論是應用于APP還是工業產品,核心在于實用性,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也不忘在細節處下功夫。正如無印良品的電飯煲,圓潤可愛的外表下,還細心設計了放置飯勺的凹槽,這些細微之處的關懷,成就了設計的卓越。優秀的設計作品,即便隨時間流逝,其設計理念與文化內涵仍歷久彌新,成為不朽的經典,如博朗和蘋果的早期設計,至今仍是設計史上的里程碑。
           
          設計的精髓在于全面性,避免在顯眼處過分雕琢,而忽視了不起眼的角落。正如商場中,若華麗的大堂與臟亂的洗手間形成鮮明對比,顧客的體驗將大打折扣,難以吸引回頭客。因此,卓越設計的標志是對每一個細節的精心打磨,確保整體體驗的完美無瑕。
          來自瑞典的品牌Freitag,巧妙利用回收卡車車篷制作背包,其獨特的二手質感、個性化圖案與顏色,不僅設計實用,更傳遞出強烈的環保理念,展示了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的完美融合。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1.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好的設計是創新的
          2.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好的設計是美的
          3.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
          好的設計是易懂的
          4.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好的設計是克制的
          5.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的設計是誠實的
          6.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好的設計是實用的
          7.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
          好的設計是經得起歲月的考驗
          8.Good design is thorough down to the last
          detail
          好的設計是考慮周到并且不放過每個細節的
          9.Good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好的設計是環保的
          10.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設計領域的金科玉律,尤其是Dieter Rams提出的“好設計的10個原則”,深刻影響了德國博朗公司的產品哲學,這些原則成為了衡量設計作品的經典標尺。
           
          商業設計的卓越不僅體現在設計本身的美感與創新,更在于市場的積極反饋和用戶口碑。蘋果產品是這一理念的典型例證,不僅屢獲設計大獎,其市場表現和銷量同樣令人矚目。戴森公司則以創新技術為核心,如其吹風機、卷發棒等產品,憑借前沿科技與設計美學的結合,實現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再次證明了好的商業設計應是美觀性與市場性的雙重勝利。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視覺設計與UI設計的標準:
           
          視覺設計與UI設計的標準化對于維護品牌形象、提升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在大型企業中,確保設計的一致性尤為關鍵,以下是一些普遍認可的設計標準:
           
          1. 網格系統的應用:確保頁面布局有序,增強一致性。
          2. 比例與尺寸的合理性:維持視覺元素間的和諧比例。
          3. 文字的清晰可讀:選擇易讀性強的字體,合理設置字號、行距。
          4. 色彩的情感傳達:色彩運用需考慮文化寓意及情感影響。
          5. 圖片的精選與優化:高質量圖像與品牌調性相符,提升視覺吸引力。
          6. 圖標與圖形的規范:制定統一的圖標庫,確保圖標含義清晰一致。
          7. 按鈕設計的統一性:按鈕樣式、交互反饋需遵循統一標準。
          8. 視覺層次的構建:通過大小、顏色、位置等區分信息優先級。
          9. 對齊與平衡法則:確保頁面元素視覺上的平衡與協調。
          10. 視覺引導策略:明確的視覺路徑引導,幫助用戶高效完成任務。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產品設計的優質標準:
           
          遵循上述設計準則的同時,產品設計還需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 用戶中心:深入理解用戶需求,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
          - 功能性:確保產品功能的實用性和易用性,解決用戶痛點。
          - 創新性:在設計中融入新穎理念,區別于競爭對手。
          - 持續性:設計應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便于升級和維護。
          - 可持續性:關注環保材料與制造工藝,減少環境影響。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在設計實踐中,嚴格遵循這些準則,不僅能提升設計的專業度,還能確保產品在視覺與功能上的雙重卓越。
          網格系統作為設計領域的基石,其重要性已被谷歌、微軟、蘋果、Naver、阿里巴巴等巨頭公司廣泛認可,并將其納入設計規范之中。盡管網格并非僵化的規則,允許在基礎框架上靈活變化,但它在維持設計的一致性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Web設計中的12列網格標準:12列網格因其靈活性而備受歡迎,能夠輕松適應6列、4列、3列乃至2列的布局需求,使得頁面結構更加條理化和模塊化。在PC端設計中,采用12欄網格系統能夠顯著提升頁面的統一性和標準化程度,使設計過程遵循規律,簡化決策,從而達到高效而美觀的效果。響應式設計中,網格更是保證跨平臺一致性的關鍵工具。
           
          Reddit官網便是12列網格應用的典范,其頁面布局既有序又富有變化,充分展示了網格在網頁設計中的優勢。網格系統的運用,無疑為網頁或PC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框架。
           
          移動設備上的6列網格:考慮到屏幕尺寸限制,移動端設計傾向于使用6列網格作為標準,它既能滿足大部分設計布局需求,又能方便地實現二等分或三等分布局。盡管如此,針對特定需求如淘寶等電商應用,由于信息密度高,可能會采用12列網格以容納更多內容。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海外產品中的網格應用示例,如Pinterest,其界面設計明顯遵循了一個6列網格系統,圖片與按鈕的布局均嚴格遵循這一規則,確保了界面的整潔與統一,每一頁的邊距處理也保持一致,進一步證明了網格在打造有序且視覺舒適界面中的核心作用。
           
          不論是PC還是移動平臺,網格系統都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設計標準化的推手,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有效途徑。
           
          Airbnb的設計備受推崇,其背后的秘密在于一套有序的網格系統。他們采用的布局策略是左右邊距48像素,內容區域間隔24像素,這樣的設計增加了頁面的留白空間,營造出舒適愉悅的瀏覽體驗,使得Airbnb的設計呈現出獨特的秩序美感和視覺焦點。
           
          轉而觀之,谷歌作為設計規范的先行者,在其最新設計語言中首次詳盡闡述了網格系統的應用。谷歌的網格系統不僅涵蓋了傳統元素如邊距、間隔,還特別定義了四欄布局,以適應手機、Web及平板等多種平臺的產品設計,體現出其在跨平臺設計中對一致性和靈活性的重視。谷歌官網是深入了解其網格系統細節的寶貴資源。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合理比例的重要性:比例在設計中占據核心地位,合理的比例配置能夠顯著提升視覺效果。盡管存在爭議,黃金比例(約1.618:1)作為古老而經典的美學法則,自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時期起就被廣泛討論。盡管有人質疑將其作為絕對設計法則的適用性,但黃金比例不失為設計初期的一個有益參考框架,而非一成不變的規則。
          蘋果公司在其APP圖標設計中巧妙運用黃金比例,這一原則貫穿其眾多設計作品,證明了黃金比例在現代設計中的持續影響力。眾多知名互聯網品牌亦紛紛采納黃金比例,以提升視覺和諧與品牌識別度,再次驗證了比例設計在塑造高品質視覺體驗中的關鍵作用。
          Facebook在其官方網站的設計中同樣采納了接近黃金比例的原則,以此優化視覺布局,確保用戶界面既美觀又易于導航,進一步證實了黃金比例在現代數字設計中的廣泛應用與影響力。
           
          谷歌的Material Design規范,作為設計界的權威指南,詳細闡述了如何通過標準化的比例(如16:9, 3:2, 4:3, 1:1, 3:4, 2:3等)來構建界面布局,以實現設計的一致性和高效性。這一做法不僅統一了視覺語言,還提升了用戶體驗,強調了在設計中遵循規律比例的重要性,它是塑造流暢視覺流程和提升設計整體感的關鍵。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文字易讀性:設計中的核心要素
           
          在產品設計中,文字是傳達信息的橋梁,其易讀性直接關系到用戶體驗的質量。優化文字排版,確保信息傳遞的高效,是設計中的重要一環。通過精細控制對齊、字體選擇、行距、字間距等,可以顯著提升閱讀體驗。
           
          對齊的魔力:對齊方式對閱讀節奏有著直接影響?;靵y的對齊會導致閱讀效率下降,而合理的對齊能夠引導用戶的視線流動,提升閱讀體驗。如上圖所示,三種不同的對齊方式帶來了迥異的閱讀感受。良好的對齊不僅美觀,還能使信息層次分明,便于用戶快速抓取關鍵信息。
           
          間距的藝術:間距(包括行間距和字間距)是控制閱讀節奏的另一關鍵。過小的間距會使文字擁擠,閱讀時易產生視覺疲勞;反之,過大的間距則可能導致閱讀斷層,信息連貫性受損。找到合適的間距比例,是保障閱讀流暢性的關鍵。這要求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根據內容的性質和閱讀場景,精心調整,以達到最佳的視覺舒適度和信息傳遞效率。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無論是遵循黃金比例的布局設計,還是遵循標準化比例的界面構建,亦或是通過精細調控實現的文字易讀性,都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們共同作用,不僅提升了設計的美學價值,更深層次地,優化了用戶體驗,確保了信息的有效傳達。在數字化時代,把握這些設計原則,是每一位設計師通往卓越設計道路上的必修課。
           
          在提升設計的易用性方面,文字大小與字體的變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信息架構通常圍繞標題、副標題和正文構建,通過調整文字尺寸與粗細,可以有效引導用戶注意力,確保信息的層次分明。蘋果公司便巧妙地將黃金比例應用于字體設計,其字體大小對比通常維持在1.7:1或0.7:1,這與黃金比例的美學原則不謀而合,進而增強了視覺層次和閱讀流暢性。
           
          對比策略的運用,是另一提升設計易用性的有效手段。通過文字大小、顏色及透明度的對比,可以顯著提升內容的可識別度。然而,在追求視覺效果的同時,還需遵循Web內容無障礙指南,確保所有用戶都能無障礙獲取信息,推薦的對比度標準為至少4.5:1。蘋果官網便是這一原則的絕佳示范,巧妙利用文字的大小、顏色及透明度差異,使得信息傳遞既高效又具有吸引力。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色彩的情感傳達是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色彩的選擇不僅關乎美觀,更直接影響用戶的情緒反應。每種色彩因其明度、飽和度的不同,能喚起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紅色既可以表達個性與現代感,也能展現性感魅力。為了精準掌握色彩的情感語言,可以借助“色彩意象尺”這一工具,它能幫助設計師了解每種色彩所蘊含的情感傾向,是品牌塑造和色彩搭配的重要輔助工具。在品牌設計過程中,色彩意象尺能指導設計師選定符合品牌調性的色彩方案,確保色彩運用與品牌理念和諧統一。
           
          以定義品牌色彩為例,通過色彩意象尺分析,設計師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色彩的情感寓意,從而在眾多顏色中作出明智選擇,不僅塑造品牌的獨特視覺形象,還能激發目標受眾的共鳴,進一步強化品牌識別度與市場影響力。正確運用色彩,不僅美化視覺界面,更能在情感層面與用戶建立連接,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舉個例子
          在著手創建一個面向全球95后用戶的時尚社交產品時,色彩選擇尤為關鍵。假設我們的品牌定位趨向于青春活力與輕盈,首先需從色彩意象尺中挑選符合這一氣質的色彩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鎖定紅色和黃色作為潛在的候選色彩。
           
          分析競品色彩策略:調研發現,多數競品偏向使用紅色系,這為我們提供了差異化的機會。于是,我們決定避開紅色,轉而選取黃色作為品牌的核心色彩,以此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考慮用戶偏好:接下來,需分析目標用戶群的性別比例。假設男性用戶占比更多,且偏好較為大膽的色彩組合,我們基于黃色進行調整,提高其明度和飽和度,最終選定了一款接近糖果玉米的鮮明黃色,以滿足年輕男性群體的審美偏好。
           
          確定品牌色彩:通過這一系列步驟,我們的品牌色方向得以確立——鮮明而富有活力的黃色,既體現了品牌的時尚特性,又與目標用戶群體產生強烈共鳴。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理論應用與實踐:理解品牌個性維度、色彩情感及色相意向尺等概念,對于初學者可能略顯陌生,但通過本文的介紹,希望你能逐步掌握這些理論,并在實際項目中不斷實踐。隨著時間的積累,你將能自信地從零開始創造獨特且經典的色彩搭配方案。
           
          推薦資源:為了進一步提升你的色彩搭配能力,推薦訪問“BrandColors.net”(請注意,網站名稱為示例,實際網址應自行搜索確認),這是一個匯聚了全球知名企業的品牌色彩庫,你可以從中獲取靈感,學習如何高效地運用色彩來強化品牌形象。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上文提到的案例,展示了如何根據產品定位(如優雅與高級),利用色彩意向尺選擇中性色調,進而打造出既符合品牌調性又具視覺吸引力的設計實例,進一步證明了色彩選擇在品牌塑造中的重要性。
           
          通過這些步驟和工具的綜合運用,你將能夠更加系統和科學地定義屬于自己的品牌色彩,為產品注入獨特的靈魂與魅力。
           
          在設計領域,圖片作為傳達信息的強有力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直接且有效地表達設計意圖,還能瞬間提升作品的整體品質。當設計中需要傳達特定情感或概念,如安全,通過展示警察、保鏢、手機鎖屏、戴口罩的圖像,或是保險箱、指紋鎖等象征物,可以直觀地向觀眾傳遞安全的信號。進一步,圖片的選擇還能啟發設計風格,如保險箱的塊面感、穩重的字體和對稱構圖,都能為設計增添安全、可靠的氣息。
           
          圖片的運用不僅限于情緒板,它們在設計項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清晰地傳達信息,提升視覺效果。一張精心挑選的攝影照片與設計巧妙融合,如汽車與風景的和諧搭配,能極大提升作品的藝術感和吸引力,尤其是在電商設計中,優質的圖片與產品氣質相得益彰,能有效提升銷售額與設計美感。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圖標設計同樣不容忽視,它們不僅是功能的指示符號,更是設計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標的設計風格,如圓角大小、質感選擇,都能深刻影響作品的氣質傳達。柔和的斷口與疊加色彩圖標,給人以輕松愉悅的感受,適合營造親切友好的氛圍;而線條硬朗、質感穩重的圖標,則更適合金融等領域,傳遞出專業與信賴感。圖標設計還需遵循用戶習慣,采用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隱喻,確保用戶能夠迅速理解和感知,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設計師應擅長運用圖片和圖標作為設計語言,通過精準的圖片選擇與富含隱喻的圖標設計,有效傳達設計概念,提升設計的整體品質與溝通效率。這不僅是提升設計作品美學價值的關鍵,更是連接用戶情感與理解的橋梁。
           
          在產品設計的復雜生態系統中,按鈕作為用戶交互的核心元素,其設計的精確性與合理性至關重要。每個按鈕都承載著特定的行動召喚,因此,制定明確的按鈕規則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設計中,按鈕樣式多樣,如填充型、線框型、色塊描邊型及純文字型,每種類型對應不同的應用場景。主行動按鈕通常采用品牌色彩填充,以增強點擊欲望,如“購買”、“下一步”等關鍵操作;輔助操作則傾向于采用白色邊框按鈕,以減輕視覺負擔。警告操作采用紅色,無效狀態則以灰色呈現,以此明確按鈕的功能和狀態,避免用戶混淆。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缺乏明確的按鈕設計指引,將導致設計混亂和功能混亂,影響用戶體驗。因此,建立一套詳細的按鈕使用規范,是設計團隊的必備工作。
           
          視覺對齊準則同樣影響著設計的精確性和美觀度。設計時,精確的數學對齊雖為基礎,但在特定情況下,視覺效果的和諧同樣重要。如NAVER的閃屏設計,通過輕微的視覺偏差調整,使界面看起來更為和諧自然。在處理文字排版時,粗細字體的搭配需注意視覺平衡,有時需對字體大小進行微調,以確保視覺上的等效性。同樣,中英文數字混排時,由于視覺感知差異,需適當調整數字大小,確保整體視覺的均衡。
          設計小白必看|好設計的標準
           
           
           
          按鈕設計的規范性與視覺對齊的精確性,是提升產品設計質量的關鍵。通過細致入微的調整,如遵循特定場景下的按鈕樣式規則、適時進行視覺矯正、以及在字體與數字混排中追求視覺平衡,設計師能夠確保用戶界面既符合邏輯,又美觀協調。這些細節的把握,是設計從“可用”走向“卓越”的必經之路。


          作者:啊糖糖att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xOTMzMg==.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蘭亭妙微(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B端界面設計、桌面端界面設計、APP界面設計圖標定制、用戶體驗設計交互設計、UI咨詢、高端網站設計平面設計,以及相關的軟件開發服務,咨詢電話:01063334945。我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分享國內外優秀的設計,有興趣請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咨詢及進群請加藍小助微信ben_lanlan。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ui設計分享達人 設計思維

          產品設計的成功除了依賴設計方案和技術實現,還與用戶的心理密切相關。用戶心里決定了我們用怎樣的設計策略解決問題。我們常認為人們做決策時是理性的,但其實用戶行為經常是非理性,會受到情緒、習慣和社交環境的影響。了解這些心理學規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的預測和引導用戶行為,優化產品體驗,提高用戶的粘性、留存率和轉化率,從而產品商業價值最大化。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產品設計如何利用心理學


          作者:DesignLink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1MDk0M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好的設計組件”在搜索設計場景中的定義

          ui設計分享達人 設計思維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從網上搜索設計組件,我們能找到各種對外公開的設計組件庫,同樣還有不少或概括或詳細的文章,手把手教你“如何搭建一個好的設計組件庫”,但這些方法論很少探討面對C端組件頻繁增改、設計規范動態調整,如何高效賦能業務設計交付的相關內容,但這恰恰是搜索業務面臨的關鍵問題。
           
          搜索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業務,每一個微小的設計細節都有可能影響各個業務的數據指標,一個“好的設計組件庫”需要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設計師掌握設計規范,完成合規的設計,從這個角度而言它應該比較
          「好懂」
           
          而作為服務于整個設計團隊的公用設計組件庫,面對每月數以萬計的調用次數,它必須保障最基本的易用性,應該非常
          「好用」
          。
           
          同時,面對頻繁迭代,“好的設計組件”還需要保持最快的更新速度,為各個橫向團隊提供正確的樣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它還要
          「好維護」
           
          因此,
          「好懂、好用、好維護」
          是搜索設計語境下,對一個“好的設計組件”的定義。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接下來,我們將從這三個「好」入手,分享搜索設計組件庫在升級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討。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先來說說如何從零開始構建一個既符合設計規范又易于理解的設計組件。
           
          首先,在搭建組件時,我們可以考慮采用
          多層嵌套
          的方式,即組件(Component)內部嵌套變體(Instance)。這種方式不僅能省去組件搭建和修改過程中的重復操作,甚至還能在解綁組件時,通過選中內部的子組件圖層進行解綁,大大簡化了搭建和使用雙方的操作流程。
           
          在多層嵌套的思路下,我們可以進一步用
          “底層靈活、上層收斂”
          來指導組件的搭建。這意味著底層變體的形式足夠多樣,能夠支持大部分的狀態切換,而在上層組件搭建的過程中顯性地加強規范的指引(如規范中不允許使用的樣式不對外展示),以降低超出規范設計的可能。
           
          具體的搭建流程可以大致分為三步:
          場景收集和分析、搭建基本變體組、拓展高階變體組
          。
           
          我們將通過視頻組件搭建的生動案例,具體介紹如何依據“底層靈活、上層收斂”原則來搭建組件庫,使得組件本身既足夠靈活,又能起到足夠的約束作用。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在著手搭建某類組件時,我們首先通過規范確認和場景遍歷,廣泛收集各類變體。隨后,從我們能想到的所有維度出發,對這些變體進行細致定義。這樣,我們就能得到一張詳盡描述組件變體性質的表格。表格的第一列依次列出變體1、變體2、變體3等,而第一行則羅列出各種維度,如寬度、比例等。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將原本零散、雜亂的組件變體描述,系統地歸納整理成一張清晰明了的表格。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表格通過不同維度來唯一確定一個變體,這些維度可大致分為兩個特性和一個共性。共性指的是所有變體在這一維度上均保持一致,常見特性則涵蓋了最常見的分類性質,如寬度、高度、數量和優先級等,而業務特性則與具體業務緊密相關。
           
          在搭建組件時,我們可以遵循
          「共性-常見特性-業務特性」
          順序,這樣的順序有助于降低理解成本,因為最符合心智的分類被置于外層,同時底層的組件又保持了足夠的靈活性,便于切換各種變量。對于業務特性,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既可以將其作為基本組件的延展,也可以不將其納入組件范疇。
           
          以視頻組件為例,我們從表格中獲取的信息如下:
           
          •  
            視頻尺寸及其組合是最符合用戶心智的變體選擇;
          •  
            播放狀態是所有變體的共有性質;
          •  
            自動播放情況與業務相關,但不一定需要在組件庫中呈現;
          •  
            高階組件僅涉及少部分尺寸的組件,應在完成基本組件搭建后再進行。
           
          據此,我們可以輕松梳理出視頻組件搭建流程的優先級:
           
          1.  
            播放狀態作為共性,應首先搭建;
          2.  
            基本組件尺寸和組合是最符合用戶心智的變體選擇,應緊隨其后;
          3.  
            高階組件在完成基本組件搭建后再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封面槽位”是“播放狀態”中的一個圖層。根據“底層靈活、上層收斂”的原則,我們將其插入到搭建播放狀態之前。因此,視頻組件的最終搭建流程為:
           
          1.  
            封面槽位;
          2.  
            播放狀態;
          3.  
            基本組件尺寸和組合;
          4.  
            高階組件。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完成對視頻組件搭建的分析,我們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始搭建組件了。先搭建基本組件視頻組件,再用基本組件搭建高階組件。這一步驟雖然為大家所熟知,但仍需格外注意,如配置項的設置要力求合理,也可以融入設計規范和使用規范,同時還應將一些搭建過程中的零散組件集中收納避免被調用。關于這些具體的注意事項,我們將在后續部分進行詳細闡述。
           
          至此我們完成了組件搭建的基本流程,一個達到及格線的視頻組件就誕生了。據統計,優化后每次調用視頻組件將節省至少10步的點擊操作!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完成了一個基本組件的搭建后,我們可以轉換視角,從使用的角度來審視并檢查這個組件。
           
          我們期望,從插入組件變體、切換組件配置,再到最后的解綁組件,整個流程都能縱享絲滑且穩定可靠,確保業務設計師在使用過程中獲得最佳體驗。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我們可以一步步來審視組件的使用過程。首先是插入組件,據觀察,通常有三種方式,①在左側的資產面板(Assets)中直接找到對應組件并插入;②通過查閱設計規范,鎖定所需的變體后復制粘貼;③選中一個不需要的組件,通過右側的“切換變體”面板(Swap instance)切換成所需的變體。很明顯,在這個過程中依賴的是組件的精準搜索和快速定位。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為了提升搜索精度,我們可以從組件命名入手,采用中、英、數字結合的方式,實現模糊匹配;也可以在發布時隱藏不希望被調用的組件,以減少無用的搜索結果。如果組件是采用前文提到的“多層嵌套”方式搭建的,我們可以添加“Preferred”子組件,這樣在切換時會優先展示這些子組件,這個功能在切換圖標時尤為實用。
           
          對于習慣邊查閱設計規范邊使用組件的設計師,我們增加了更多實際使用的正誤案例,這些案例直觀展示了組件變體的正確選擇和使用方式,進一步降低了規范的理解成本,有效輔助設計決策。同時,我們專門維護了一個固定區域,用于平鋪展示所有組件變體。為了確保能夠輕松點選,我們將變體放在最外層展示(即不在任何Frame、Group或Section中)。這樣能讓設計師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變體,從而快速選擇所需的組件。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在組件配置階段,有三項注意點能讓組件更加易用,即“重視組件的可視化效果、設置高效易用的配置項、貼心地保存修改”。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考慮到C端組件的多樣性和用戶的使用習慣,我們應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分組方式。相反,應更注重組件的樣式展示,并盡量簡化組件的層級結構。這樣,設計師在使用時能夠更直觀地看到組件的外觀,而無需深入復雜的層級去查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igma會默認用組件集合中最左上角的組件生成預覽樣式,因此應當把視覺上最有代表性的變體放在左上角,這個效果在切換變體(Swap instance)時很重要,因為目前在該面板中沒法查看組件細節,只能靠縮略圖和名稱來推測是哪個組件。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其次對于配置項的設置也大有講究,業界有組件庫為了實現C2D2C,從源頭上將設計組件和前端組件的配置項打平,這是不錯的思路,但有可能會提升設計側的理解成本。針對搜索業務的特殊語境,我們還是選擇了從「規范理解」角度去設置組件的配置項,將所有允許自定義的配置盡可能外露,并清晰地說明修改限制,如字數限定、選項個數等,這樣能夠在使用的過程中強化業務設計師對規范的掌握。
           
          另一個常常被忽視的關鍵點是選項和配置的排序問題。為了提高瀏覽和選擇的效率,建議對選項和選項之間,以及外層的不同配置項,都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排序。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最后一點,我們稱之為
          “貼心地保存修改”
          機制,這個針對的是文字修改的場景。
           
          在實際操作中,使用一個組件可能需要對多個配置項進行修改。有時在修改完文字內容后再去調整其他配置時,已修改的文字會被重置。這時文本屬性(text property)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記憶并保存修改過的文字內容,從而免于重復輸入。
           
          還有一些情況是,某個組件變體實際上并沒有與某個值相對應的組件(盡管Figma機制允許選擇該值),用戶切換后就會發現組件完全變了,只能撤回。為了避免這類情況,建議使用另外的標記來表明組件某個設置項是不可切換的。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完成了組件的搭建和檢查,接下來讓我們聚焦于組件的日常維護。
           
          這一環節可以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依托中臺的日常數據監控進行維護,二是通過團隊內部的緊密協同機制來保障。后者更多側重協作流程和機制上的建設,在本文中我們不做更多展開,重點討論前者。
           
          數據監控的方式主要依托Figma中的組件數據看板(查看路徑:View libraries-Analytics),看板中展示了各個組件的調用數和解綁數數據,這些數據不直接反映組件的優劣,但如果我們觀測到某個組件解綁率偏高,我們會考慮直接把它
          作為模板
          而不是創建成組件。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總結
           
          以上是百度搜索設計團隊在設計組件庫升級過程中的心得分享,包括搜索業務對于“好的設計組件”的訴求,以及一些搭建和優化組件的實用思路,核心是探討如何從組件庫建設的角度入手,成功助力團隊提升設計資產消費效率。
           
          關于設計組件庫,我們有一些新思考
           
           
           
          當前我們已經完成設計資產工程化的前序環節,我們對設計資產的升級和探索并沒有結束,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設計系統工具化的形態、與AI大模型結合的機會,通過豐富消費途徑,實現在業務交付的不同階段下全方位提效。這部分內容后續有機會也將會和大家見面,請大家期待!
           
          感謝閱讀,以上內容均由百度MEUX團隊原創設計,以及百度MEUX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必究,謝謝您的合作。申請轉載授權后臺回復【轉載】。


          作者:百度MEUX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1MTYwO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