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0.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3.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246.pn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4.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6.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09.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31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4.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7.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459.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50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602200504.jpg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一)

          前端達人

          與傳統PC桌面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操作,方式也已觸控為主,APP界面設計不但要保證APP功能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又要保證APP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在保證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幾款手機appui界面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51.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8.pn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6.pn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41.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8.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6.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3.jpg

          --專業又貼心醫療App頁面設計--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30.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8.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5.jpg

          --手機appUI設計--


          微信圖片_20200529093921.jpg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手機appUI設計--


          點擊查看原圖



          --手機appUI設計--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



             更多精彩文章:

                 手機appUI界面設計賞析(二)




          啥?你說我不懂如何設計消息中心?

          ui設計分享達人

          消息中心設計樣式的簡單匯總

          作為APP標配的消息中心,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其打交道,看似千篇一律的設計實際上其中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從消息中心頁入口出發,一層一層剝開它的秘密。


          全文分為五個部分:

          一、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

          二、消息中心頁常見的組成模塊

          三、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方式的選擇

          四、消息列表的呈現形式

          五、劃重點


          一、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


          消息中心頁是應用內系統發送給用戶的各種信息的一個集合頁面,它的本質是與用戶互動溝通。也就是說,產品越是需要與用戶進行溝通,消息中心的重要程度也就越高。


          一般情況下,不同類型的APP消息中心的重要程度為:社交通訊類>電商類>資訊類>工具類


          而消息中心頁的入口位置正好側面反映了其在產品中的重要程度。


          1.底部導航欄

          消息中心頁入口位置放在底部導航欄,屬于一級導航,重要程度很高,常見于即時通訊、社交社群類產品,如下圖:

          即時通訊類的QQ,核心業務就是通訊交流,消息頁入口不僅放在底部導航欄,且做為APP的首頁。而微博作為最早的社群內容類產品,社交溝通需求也很高,固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當然也不是只有社交通訊類產品會選擇該位置作為消息中心的入口,如下圖淘寶和小紅書也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淘寶本是電商類產品,消息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結合官方號、內容號、小黑群等功能,我的理解是淘寶是想通過社交溝通促使用戶更多的購物。


          小紅書主打生活內容分享,輔助電商購物,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某個核心業務+社交的產品,這類產品可根據自身一級導航類別的多少決定是否將消息中心入口放置在底部導航欄。


          2.頂部導航欄

          消息中心頁入口放置在頂部導航欄,重要程度根據入口跟隨頁面的多少分成兩種情況:


          1)幾乎每頁跟隨,重要程度較高

          京東和豆瓣幾乎是每個一級頁面的頂部都有消息頁入口圖標,京東甚至在一些二級頁面也還保留了頂部消息入口,方便用戶隨時查看。


          2)僅在動態頁、首頁或個人中心頂部有入口,重要程度較低

          如上圖所示,愛奇藝的消息入口僅出現在泡泡頁面的頂部,KEEP的消息入口在個人中心頁的頂部,二者都只有一個入口。


          3.個人中心頁

          消息中心頁入口放置在個人中心頁除頂部外的區域,重要程度一般,某些APP會在個人中心消息入口直接對其分類展示,用戶能快速地到達想去的消息分類。

          波洞的消息中心入口在個人中心頁就分好了類別,用戶點擊進入對應的類別,消息頁內部沒有做類別的劃分,相比放一個消息圖標入口在個人中心頂部,更加直觀。


          入口不一定只有一個,三種情況混合使用也是可以的,重點是方便用戶,引導用戶。即便入口位置本身不顯眼,加上紅點數字后一樣會被用戶看到的。



          二、消息中心頁常見的組成模塊


          消息中心頁的主要組成模塊有:分類消息導航、消息列表;輔助組成模塊有: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等。


          1.主要的組成模塊

          消息中心的主要組成模塊中消息列表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在下一級界面中),分類消息導航根據消息類別的多少不一定都有。


          前文對消息中心的定義說過:消息中心頁是應用內系統發送給用戶的各種信息的一個集合頁面。集合頁面意味著消息本身被劃分成了各種類型,這時候適合的分類消息導航能幫助用戶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消息列表引導用戶進入消息詳情頁,做為整個消息中心的核心,需要設計師根據產品需求盡可能多的考慮到囊括的信息類型,從而選擇合適的消息列表呈現形式。


          在第三部分中會著重介紹4種不同的分類消息導航,第四部分介紹3種不同的消息內容呈現形式。


          2.輔助組成模塊

          所謂輔助的組成模塊,就是不一定所有消息中心都有的,要結合產品實際情況增減。主要包括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等。

          上圖中微博的消息中心基本包括了所有的輔助組成模塊,用戶可以收發消息,設置消息,搜索消息,形成了針對消息功能的一個閉環。像微博這種消息功能重要,類別多,有社交屬性的產品加入這些輔助功能是合適的,但不適合所有產品。


          1)搜索區

          用來在消息中心頁搜索消息、聯系人、群聊等的,僅適合消息中心頁用戶之間互動頻繁的產品,如即時通訊類、聊天頻繁的社群類產品。搜索區是全局搜索的根據產品自身性能選擇加入。


          2)全部已讀/一鍵清除

          對于用戶體量不算大,消息溝通還不太頻繁的產品可以不加。但對于消息溝通頻繁的產品,不加的話,可能會逼死強迫癥......


          3)消息設置

          用來設置消息提醒方式或屏蔽消息推送,大部分產品會將此功能放入設置中避免用戶關閉消息推送,放在消息中心雖可增加用戶體驗,但也方便了用戶直接屏蔽消息。


          4)通訊錄/發起聊天

          常見在有好友通訊錄體系或關注粉絲體系的產品中。



          三、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方式的選擇


          消息中心分類導航方式主要有四種:頂部固定圖標導航、頂部Tab導航、列表導航、頂部Tab混合導航,接下來通過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幫助你選擇合適的消息中心分類導航方式。


          1.頂部固定圖標導航

          頂部固定展示重要的3~5個消息類別,消息列表按照發送的時間順序依次展示。

          優點:可以突出重點消息類別。


          缺點:類別切換不方便,需要返回上一級重新進入;超過5個類別后,其他類別只能歸入消息列表中。


          2.頂部Tab導航

          頂部純文字標簽Tab導航,消息類別以標簽的形式出現,可左右切換。

          優點:切換方便,類別可拓展性強,占據空間小,為消息列表留出更多的空間,純文字標簽設計所需時間成本小。


          缺點:分類標簽不要超過9個,過多的標簽用戶切換到后面的成本較高,容易被忽略。


          3.列表導航

          消息中心列表導航有分類列表導航和混合列表導航兩種形式。


          1)分類列表導航

          分類列表導航將不同的消息類別按照icon+文字的形式從上至下展示,左側是消息類別,右側是消息未讀紅點提醒,每一個列表對應進入一種消息類別。

          優點:類別可拓展性強,分類清晰,設計簡潔明了,適合輕量、極簡風的消息中心頁。


          缺點:到達具體消息內容的路徑較長,不適合復雜的消息中心頁。


          2)混合列表導航

          消息列表與消息類別混合,按照消息發布時間順序以列表形式展示,常見于重社交、即時通訊類產品。

          優點:可拓展性極強,能容納各種類別的消息。


          缺點:消息內容太多后查找麻煩,需要配合搜索區使用,易產生閱讀疲勞。


          4.頂部Tab混合導航

          頂部Tab混合導航,進一步對消息類別細致劃分,一級Tab標簽一般會劃分為兩部分:通知及消息/私信,通知一般是產品發送的一些系統消息或推送,消息一般是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消息(包括官方號的信息),私信主要是有關注粉絲體系的產品的分類。二級內容根據需要選擇進一步分類導航,如下圖:

          優點:將消息做了更細致的劃分


          缺點:有二級分類的頁面占的空間大,消息列表展示空間少。



          四、消息列表的呈現形式


          消息列表是消息中心的核心,我們需要根據內容類型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呈現形式,便于用戶理解。主要的呈現形式有3種,分別是: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圖文列表、純文字列表。


          1.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

          最常見的一種消息列表,以icon或頭像+縮略內容的形式展示,符合從左到右的瀏覽習慣,能承載多種類型的消息,包括對話聊天類、訂閱號、官方活動、系統通知等等,需要引入下一級頁面展示消息詳情。適合大部分的產品。


          2.圖文列表

          消息列表采用圖文形式,對用戶更具吸引力,一般用在消息類別比較單一的消息中心。常見的有上圖下文卡片(大圖)和左圖右文的展現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上圖下文(大圖)的展現形式對圖片質量要求較高。常用在活動消息、資訊消息。


          3.純文字列表

          消息列表以純文字形式展示,形式較單一,能展示較多的文字信息,常見于通知消息。



          五、劃重點


          本文主要通過消息入口位置、消息中心頁組成、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選擇、消息列表呈現形式介紹了消息中心頁的設計。


          消息中心頁入口:底部導航欄、頂部導航欄、個人中心頁


          消息中心頁組成模塊:分類消息導航、消息列表;、搜索區、全部已讀、消息設置、通訊錄。


          消息中心頁分類導航:頂部固定圖標導航、頂部Tab導航、列表導航、頂部Tab混合導航。


          消息列表的呈現形成:icon/頭像+縮略內容列表、圖文列表、純文字列表。

          轉自:站酷-人類君 

          用今日頭條的實戰復盤,教你大廠都在用的「信息降噪」方法

          資深UI設計者

          PART 1 前言

          今日頭條作為資訊閱讀類產品,Feed流場景是資訊類產品的核心場景之一,關于Feed流的改版嘗試一直在進行,針對本次優化,多次在線上進行驗證后,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也將我們關于「頭條首頁改版」運用到的設計方法進行分享。

          觀點-實驗-規則

          項目前期提出設計論點,通過方案和實驗去驗證可行性,最后結合案例形成符合當前場景的設計規則,這也是本次設計探索所運用到的論證方法。

          PART 2 閱讀需求

          1. 什么是閱讀需求?

          一組信息通過不同的字號反差組合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文字閱讀需求,這稱之為閱讀需求,閱讀需求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3種類型:快速定位型、瀏覽型、閱讀型。

          • 快速定位型:主體內容突出,反差比大,可快速檢索到需要的信息。
          • 瀏覽型:被檢索信息主次較為平均,字號反差比適中。
          • 閱讀型:無特殊強調內容,需要用戶沉浸式閱讀,字號反差比較小。

          △ 三種閱讀需求

          2. 今日頭條首頁的閱讀需求是什么?

          今日頭條Feed的閱讀需求,我們定義為快速定位型和瀏覽型之間。原因是在閱讀Feed時,用戶有獲取標題關鍵信息的強定位屬性,同時也有瀏覽feed信息的瀏覽訴求;從Feed閱讀習慣的分析,我們提到兩個關鍵詞,信息的定位和瀏覽,后面的探索也會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展開。

          △ 首頁的閱讀需求

          PART 3 信噪比

          1. 信噪比與界面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原本是用在聲音和圖像領域的概念,指在聲音傳播過程中信號和噪音的比例。這個理論也可以運用在頁面中,如果要將訊息完整地傳遞給使用者,可以選擇強化原有的訊息,或是降低多余的雜訊,來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以增加訊息成功被判讀的機率,也讓使用者能更輕松地閱讀資訊。

          一組信息是否更好的兼容定位與瀏覽屬性,在于信息本身是否足夠強調與清晰;「信噪比」理論是幫助我們理解「信息清晰度」的存在。

          簡而言之,「信噪比」理論通指有效信息和次級信息的比例,控制平衡這個比例,可以有利于信息完整的傳遞給用戶,也能更輕松的獲取資訊。

          通過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從而提升頁面內的「信噪比」,以達到提高有效資訊傳遞,幫助用戶能更輕松獲取資訊的目的?!感旁氡取估碚撌欠浅Mㄓ?、使用廣泛的指導理論,對信息流頁面設計有明確的指導作用;

          △ 提升「信噪比」的目的

          2. 視覺搜尋實驗

          △ 視覺搜尋實驗

          在視覺搜尋的實驗里,讓受試者從許多個「X」里面挑出1個「O」,然后再讓他們從「┸」里面挑出一個「┼」。我們把所有的視覺元素稱作刺激總量,大部分的元素(「X」和「┸」)稱為干擾物,唯一不一樣的那個元素(上面例子的「O」和「┼」)稱為目標物。而實驗的目的,就是要檢測在干擾物增加和同等情況下,受試者會不會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找到目標物。

          當我們的視覺系統在辨識影像時,有一些影像的屬性很容易被大腦處理,我們的視覺系統可以很快過濾辨識這些基礎特征,讓我們的大腦分辨這些影像屬性更容易一些。因此我們涉及到大量信息的設計時,如果能夠善用這些基本特征,便可以提高用戶的閱讀效率。

          那么,什么樣的特征能夠幫助訊息更快,更有效的被用戶判讀和接收呢?在視覺搜尋實驗中,有一些基礎特征很容易被我們的視覺系統所辨識出來,其中主要有4種不需注意力介入便能輕易分辨的基本特征:

          • 顏色
          • 線段方向
          • 大小
          • 運動

          △ 4種基礎特征

          強化信息的基本特征是增強信息被判讀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可以根據場景和用戶訴求,選取最合理的方式來對信息進行處理;這4個基礎特征,通過反差來增強核心信息的突出程度,輔助信息更好的傳遞給用戶。

          通過「視覺搜尋實驗」,我們可以得到兩點結論:

          • 在干擾物增多的情況下,基礎特征和其它區別不明顯的物體,用戶會花費更多時間才能發現。
          • 元素對比越強,用戶能越快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這兩點結論是對于」信噪比「理論的補充,處理好信息的」信噪比「關系,強化有效資訊,弱化次要雜訊,幫助用戶有效接收資訊,更輕松獲取資訊。

          3. 首頁目標的變化

          資訊的生命周期中,包括了產生、傳遞、接收這三個重要的階段,而每個階段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損耗;

          信息產生是源頭,這里的損耗在所難免,我們所要做的,是盡可能控制」傳遞「和」接受「階段的損耗;早期的頭條首頁承載大量信息,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可以接受到更多信息,這時「效率」會是第一位。

          但在承載大量信息的同時,頁面信息過多,容易造成信息對比弱、布局密集,從而導致信息 」傳遞「 階段的損耗,同時用戶在」接受「信息時,看到擁擠的信息布局,接受信息的」效率「被降低,被迫造成損耗。

          為了更好的提升首頁閱讀效率,我們重新審視當前的設計目標,通過對不同組合的空間調整,平衡展示效率以及閱讀識別性,控制「傳遞」和「接受」中不必要的信息損耗;將設計目標從過去的「效率最大化」,調整為「有效,輕松的閱讀」

          對于這個目標,我們結合之前抽離的」信噪比「理論,進行更為細致的拆解,確保能落實到后續的設計方案中。

          △ 設計目標轉變

          4. 回顧信噪比

          「信噪比」理論可以平衡頁面內有效信息和次級信息,在這樣理論的引導下,提供的方案其實更具備說服力。

          和圖片噪點一樣,噪點越低,清晰度越高,映射到頁面也是如此,頁面內的雜訊過多,影響到有效訊息的傳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頁面進行「降噪」處理。

          PART 4 反差比

          1. 文字的反差比

          根據前期的」信噪比「論點和」視覺搜尋實驗「,我們得出兩個核心觀點:

          • 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能給幫助用戶有效獲取信息。
          • 元素對比越強,用戶能越快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

          兩個論點其實都提到了信息對比強弱對于用戶判讀的影響,由此可見,不同信息的反差關系,是增強信息傳遞,縮短用戶接受信息耗費時間的關鍵指標。

          如果說「信噪比」是信息流優化的理論依據,那么「反差比」則是驗證頁面信息反差關系的手段。

          調整頁面內文字反差,一般通過三種方式來提升或調整

          • 字號
          • 字重
          • 字色

          △ 提升文字反差方式

          讓我們來看首頁中Feed流的標題字號,我們通過 iOS 和 Android 的通用文字規范可以發現,最小閱讀文字為12號字(10號字用在標簽,9號字用在數字提醒,都不適合作為閱讀文字),Material design中正文內容默認字號為16px,iOS規范中則定義了7個正文字階(14、15、16、17、19、21、23),綜合多方因素,我們選取了16號字、17號字為主要驗證目標.最后形成16/12 17/12這兩組組合來驗證線上Feed信息流。

          「信噪比」和「視覺搜索」理論中,多次提到增強元素反差比,用戶能越快獲取資訊;所以我們也嘗試了加粗字體和加大文字的實驗嘗試,用于驗證文字反差比的上限。

          △ iOS/Android 通用文字

          2. 反差比公式

          為了更好的驗證和觀察Feed流中的不同文字字號的反差關系范圍,我們提出了一個坐標公式用于驗證,可以直觀的觀察字號,字色,字重三組信息間的關系。

          Y軸代表字號,X軸是不同灰階文字顏色,我們可以將Feed信息組合中的字號放入表格中,通過科學方法檢驗反差范圍。

          關于這套驗證公式,是我們為了驗證文字反差比所提出的檢驗方法,通過不同實驗組中字號的反差范圍來驗證哪組更適合Feed場景,最后輸出成符合當前場景的通用規則。

          △ 文字/灰階反差比推導圖

          最后,我們選擇4組方案進行首頁反差比驗證,同時將比字號放入坐標軸中,可以看出以下文字的反差范圍

          • 16號字加粗/12號字
          • 17號字/12號字
          • 17號字加粗/12號字
          • 18號字/12號字

          △ 在反差比范圍內,選取的四種字體組合

          上面4個表格分別對應4組反差比驗證的字號組合,不同字號組合的反差比范圍,我們都可視化出來,以便于更好驗證哪個信噪比范圍更合理;每組方案的反差比范圍都不一樣,我們會通過線上實驗,選取最適合當前場景的反差比范圍,并形成適用于Feed的反差比規則。

          這里也是驗證首頁Feed反差比的上限和下限范圍,有時主體并不是反差越強越好,反差也是有閾值范圍,超過這個閾值范圍,會導致信息展示比例不協調,用戶側也會起到反作用。

          目前對于坐標公式驗證文字反差比的理論還處于實驗理論階段,我們認為對于字號和灰階之間,有合理的規則存在,單獨對于規則的抽離和梳理,還需要大量樣本去實驗論證,后續有新的結論產出和模型迭代。

          PART 5 設計方案

          目前線上首頁存在以下問題:

          • Feed間距不統一,間距控件缺乏一致性。
          • 過去品牌顏色比較陳舊,未給用戶傳遞品牌印象。
          • 業務發展要更多拓展空間,當前首頁風格難以滿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對于首頁的視覺語言進行了優化,通過」信噪比「理論,我們了解到平衡有效信息和雜訊的比例,是保持信息干凈清晰,更好觸達用戶的保證;因此我們重新梳理不同題材的結構,確保核心信息在首頁展示的唯一性,去掉了對于用戶閱讀過程中可能造成阻礙的信息。

          △ 首頁前后對比

          這樣,首頁上核心信息的展示層級得到統一,保證了信息干凈清晰,能夠更好觸達用戶。

          在「信噪比」理論和「反差比」實驗的基礎上,輸出了用于線上測試的設計方案,為了驗證首頁中不同變量的影響,我們把頭部,字號,字重,間距這些可能影響首頁的因素都拆分驗證對于首頁影響;同時,根據前面」反差比「的驗證理論,我們把」字號加大「和」文字加粗「也放進實驗中進行驗證,為后續實驗積累數據樣本。

          △ 線上驗證首頁方案

          綜合前面的實驗結果,最終我們選擇了兩組這兩組方案,目前線上在進行最后實驗。在實驗中,我們也提取到幾點關鍵指標:

          用戶對于灰頭樣式并未特別排斥,這個對于過去頭條頂部必須是紅色的認知有些挑戰;其實當下設計趨勢是在減少用戶閱讀的信息干擾,灰頭更符合這一趨勢,同時使用灰頭也會提升頭條整體計品質感,對于后續設計拓展有很大幫助。

          加粗字體上,男性用戶比較偏好加粗字體,但是女性用戶和年輕用戶較為反感。

          增大Feed字號,信息展示確實更突出,但是影響到整個首頁的感官,而且違背了我們的設計目標,同時也不利于后續設計拓展。部分用戶手機的展示情況和特殊字體設置都會受到大字體影響,需慎重考慮。

          前面有談及18號字的問題,字號增大確實能增強視覺感官,但要考慮到頭條用戶比較喜歡運用特殊字體,特殊字體對比通用字體更加個性化,但是字體大小,展示高度并不可控,當字號比較大的情況下,再加上手寫字體,效果不可控。

          △ 線上手寫字體情況

          線上實驗后,我們也進行了一次線下用戶調研,用研結果中用戶對新版滿意度高于舊版,其中有一個點多次被用戶提及到,就是調整后的全圓角搜索框。相比過去的方形搜索框,調整后的全圓角搜索框是能給用戶留下深刻印象的視覺記憶。

          PART 6 流程復盤

          回顧整個首頁改版過程,我們總結了項目中的流程和思考,希望能幫助大家:

          1. 定義當前使用場景的閱讀需求:

          閱讀Feed的時候,用戶有獲取關鍵信息的強定位屬性,同時也兼顧feed信息的瀏覽屬性。

          2. 通過「信噪比」理論,明確設計方向:

          強化頁面內的有效資訊,降低多余雜訊,提升頁面內的」信噪比「,達到用戶有效接受資訊,輕松獲取資訊的目的。

          3. 運用「反差比」手段,提升信息反差比,增強信息傳遞:

          文字可以通過字號,字色,字重調整反差關系,并且通過「文字反差驗證表」進行反差比范圍驗證,推導出更適合首頁的反差范圍,形成首頁反差比規則。

          4. 線上拆分驗證,量化首頁影響指標:

          線上驗證方案,把字號、字重、間距疏密,頭部顏色多個維度拆分驗證,觀察不同個指標對首頁影響。

          5. 抽離項目中有價值的信息,后續形成統一規則:

          間距樣式和信息層級統一的feed模塊;從矩形到全圓角的搜索框這些知識點都可以沉淀成信息流場景的認知規則,并且給予其它業務和項目理論和實踐支持,將理論和線上驗證相結合,形成真正有價值的設計方法。

          PART 7 寫在最后

          「信噪比」理論可以廣泛運用到頁面信息設計中,幫助大家合理的梳理核心信息與次要信息關系,并且通過」反差比「手段,增強有效信息或弱化次要信息;保障頁面內層級的合理布局,幫助用戶更有效的判讀信息;這次改版也是對目前認知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拆解與構建,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基礎目前可能處于變化階段,這也為我們后續方向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這些能為后續設計起到幫助,給予大家思路與靈感,更好的服務用戶。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今日頭條UED

          APP數據可視化設計實戰分享

          ui設計分享達人

          我最近一直在想自己要寫什么,不如這次就來說說我最近在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吧~


          再給大家看看我的解決方案,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案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啊~


          最近一兩年我所涉及的項目都是有關于將網頁的功能系統改成APP,而針對的用戶就是公司的業務經理,是金融公司的業務經理們,我們的甲方爸爸!

          當然這就意味著網頁的產品,會有大量的數據,而且由于網頁產品的信息處理還沒有太與時俱進,所以大量的數據都是文字和數字的組合,因此要將這些數據改成APP時,就覺得好難啊。

          其實表單在APP上并不好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設計成圖表,而現在市面上圖標樣式不管是網頁的還是APP一搜一大把,Ant Design有專門的數據網站,如下圖所示:




          什么樣的都能找到,那么我為什么會覺得好難呢?因為數據超多der~考慮的內容又有很多,難免憂愁。



          一、為什么要設計圖表?


          因為數據表單在手機上并不好展示,同時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上來考慮,數據本身都是數據組成,可讀性就不太好,因此如果把這些“數字”從商業目的、用戶動機進行有機組合、關聯或定義就使得數據變得有意義(價值),圖表只是最終的表現形式。



          二、圖表由哪些元素構成?


          一張標準樣式的圖表基本上是如下圖所標示的幾種元素組成,如下圖所示:



          當然這只是最基礎的一種圖標形式,對于別的形式就不多介紹了,大家都有基礎知識,本文將嘗試從圖表設計動機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更好的進行圖表設計。



          三、圖表設計?


          1、明確數據指標


          首先,我們得先搞明白這些數據是怎么來的、干嘛的,盡可能要求他們給到你的是盡可能精準的數據,否則會導致接下來的工作前功盡棄。就舉我前幾天的例子來說吧,產品給了我這樣一張圖,如下圖所示:


          我沒有仔細的去問一些具體的信息,比如數據最多的時候會是什么樣、業務想在這個表里看到什么信息、想要解決的問題什么?這些我都沒有問!


          上來就是一頓設計操作,把表單設計成了這樣,如下圖所示:



          結果在走查的時候,業務很明確的指出數據信息不夠多,他們想要在頁面上將所有的數據信息都能看到,而數據最多的情況,數據表單是長這樣的,如下圖所示:



          就是因為一開始在拿到表單的時候沒有仔細去分析,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要如何改進呢?




          2、明確設計目的


          其實圖表設計跟產品設計的思路有點類似,一開始要先明確的就是設計目標,但這個很容易被設計師所忽略,因此前期在缺少設計目標支撐的情況下,設計師就會像一個沒有指揮的小樂手,閉著眼睛亂彈,沒有方向感。 


          就像我之前設計方案被推翻,就是因為思考不明確導致的,定義設計目標的過程需要站在業務的角度和數據的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進行構建,一方面需要考慮業務如何更簡單的分析、理解數據從而提高決策效率;一方面又需要考慮數據本身如何更加精準、一目了然的傳達給用戶。




          3、規劃設計方案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了很多相關的圖表文章,很多都是分析哪些不同類型的圖表,配色上要怎么處理,或者哪些圖標是用在什么地方的,對我都沒有太大幫助,因為圖表設計并不是普通的只是要好看的圖表而已。



          4、解決問題


          重新設計之前,我去找業務很詳細的了解了他們對于數據的需求,想要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的數據對比信息,數據在表單中要全部展示出來,數據后臺每天都會刷新,針對的場景是來自在去拜訪客戶路途中查看客戶目前的信息,我就將圖表改成了下圖所示:



          由于面對的數據信息比較多,條紋圖比較符合多數據的信息,當然這是數據最多的時候出現的情況,每家公司出現的數據是根據業務所提交的信息展現的。


          在功能確定了之后,就是我們的細節問題,不是說我們在750*1624的畫布上設計好了圖表就行了,我們還要考慮到適配的問題,如下圖所示:



          屏幕較窄的時候,將X軸的標簽文字打斜,保證數據正常閱讀的同時也不影響美觀度。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有連續的數字時,可以有簡寫。



          四、如何選深色底和淺色底


          我們可以先來一個對比圖,同樣的數據在深色背景和淺色背景下的圖表可讀性做對比,如下圖所示:



          很顯然淺色背景下的圖表閱讀效率更高,那么面對復雜數據的時候,情況是否一致呢?如下圖所示:



          很顯然,深色更適合展示信息比較多的,突出重點信息的頁面,因此我們在找數據頁面參考,在選擇深色和淺色背景里猶豫的,可以參考一下。




          五、劃重點


          這里討論的只是我在公司項目中的其中一個圖表設計,不能說做的很多,只是分享一下自己在試錯的過程中的成長,從web端改到APP,都會說減少一些功能,讓產品更好用,但是總有不想砍功能的需求方,如何滿足這些需求,是需要我們一直都在思考的事情。


          轉自:ui中國-潘團子


          如何設計商品列表框架,才能讓更多人買買買?

          資深UI設計者

          今年已經是 2020 了,各位作為時代的弄潮兒,上網沖浪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豐富的沖浪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當然是買買買,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圖與文案,用戶怎樣才能快速抓到重點?或者說,怎么樣才能讓信息出現在合適的位置?

          視覺瀏覽模型

          首先我們要了解瀏覽信息這個動作的本質和特征,瀏覽的本質就是大腦通過眼睛去提取信息,是一個傳達→解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又存在一些特性,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性去進行一些更的信息傳達。

          受閱讀習慣影響,人們閱讀的起始端都是在左側,結合依據尼爾森等老前輩發布的眼球軌跡研究報告可知,視覺瀏覽習慣呈「F」型且是不受控的潛意識習慣;同時可以延伸出例如「E」、「Z」等瀏覽模型,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視覺模型的特性,結合產品的戰略層目標,將信息放置在合適的位置,已達到信息傳達率的最大化。

          單元結構

          了解了基本的視覺瀏覽模型,那我們的地基就已經搭建好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地基搞定之后的結構要怎么去布局。

          首先我們需要清晰產品的屬性,電商平臺的本質是物品的交易,因為線上的特殊性,產品中圖片與文案對于平臺的 GMV 就存在最直接的關系。這個時候,單元布局的輪廓就出來了,就是「商品圖+關鍵詞文案」。

          同時,不同平臺戰略方向、發展階段、團隊規模等因素的不同,所針對的用戶群體、消費階層、心智、審美等各個因素都會大不相同,有時候甚至在同一平臺中針對不同的活動、不同的品類進行細致的場景劃分,產生不同的單元結構以滿足商業目的上的需要。

          720° 全方位了解平臺的屬性特征后,我們就可以開始利用這么信息來搭建基本的單元結構了。

          例如平臺主攻下沉市場,用戶群體多為三四線,這個時候用戶吸引點在于商品的價格與賣點關鍵詞,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拉大關鍵詞文案的占比,縮小圖片的占比,讓他們關注的內容盡可能多的進入他們的眼睛,吸引購買意向模糊的用戶點擊,增加購買意向明確的用戶匹配商品的速度,已達到 GMV 的提升。

          簡單來說,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平臺因素所產出的圖片尺寸/比例/精致度/是否統一等,與文案搭配所呈現的是否適用當前消費場景及用戶心智,是否可以提升用戶的轉化率,是否可以提升平臺的下單率。

          單元的架構是多樣且復雜的,就像一塊七巧板。重點就在于對于產品屬性和用戶行為、場景、心理等特征的分析,需要權衡各個關鍵點的重要性,把用戶需要看到的信息、我們想讓用戶看到的信息、用戶希望看到的信息以合適的結構狀態呈現給他。

          點睛標簽

          我們將大體架構搭建好之后,剩下的就是要把細節元素給點亮,讓他們起到一個點睛的效果。

          細分一下,其中涉及到的細節元素大致為活動標簽、折扣標簽、跳轉按鈕等常規的分子部件,在結構中,圖片、商品名稱、價格是用戶關注的重點,其他的部件則起到輔助刺激的作用。圖片和商品名稱的大體結構我們在上一步已搭建了,剩下來我們看看這些小部件該如何合理歸置。

          先從標簽說起。整體框架出來了,用戶所需要了解的商品信息就已經基本呈現了,這個時候用戶心智上更多的主觀意向,尋找合適的商品,而標簽的出現,更像是一劑興奮劑,強烈告訴用戶:「這個品熱度第一!」、「這個品是款!」等我們刺激用戶的聲音,增強用戶查看的欲望。

          這個時候疑問來了,那放哪里合適呢?

          活動標簽,多為顯示該商品的熱度、促銷主題、排名等一些大的狀態性的信息,為的是在用戶心理層面給這個商品帶來更多的好感度,放置的位置可以結合具體場景去分析,可以考慮與商品圖進行結合放置。

          遵循由上而下滑動的交互原理,我們可知在每個單元的頂部會是滑動瀏覽時第一被眼睛識別的信息,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心理去給還沒看到具體商品的用戶進行一個心理鋪墊,比如商品的品質、權威性等,先入為主的進行心理建設,再結合視覺瀏覽模型,合適的位置就出來了。

          次要信息比如倒計時、商品折扣、商品特點等輔助信息,結合布局場景考慮,有的可與圖片一起放置增強品質感,有的可與文案一起放置增加決策信息,有的可與價格一起放置,刺激用戶進行決策,是很有靈性的一個點睛之筆。

          最后是按鈕,在這里的按鈕可以理解為瀏覽過程的一個閉環節點,也是一個操作的終結點,是最后的臨門一腳。位置當然是在右側最為合適,降低操作難度,同時也是整個單元的一個視覺終結點,瀏覽完流程之后決定是否點擊跳轉。當然,你可以利用你的方式去引導或刺激用戶點擊,你可以的。

          總結

          • 多方面的了解戰略目標、市場因素、用戶目標、畫像、場景、心智等等信息;
          • 利用視覺瀏覽模型進行信息的合理規劃和引導;
          • 根據平臺的特性對框架進行布局,左右結構、上下結構,依據平臺特性而定;
          • 標簽可以起到很合適的輔助作用,放在相應的位置可以起到多樣的效果;

          • 按鈕作為閉環節點,降低操作的難度,有需求的話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刺激或者引導。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阿類雜碎面

          淺析如何設計交互缺省頁

          ui設計分享達人

          大綱



          1 哪些狀態需要缺省頁  
          2 缺省頁的表現形式
          3 缺省頁的設計技巧

          導語:缺省頁指頁面的信息內容為空或信息響應異常的狀態;設計缺省狀態的作用不僅是引導用戶在異常邊界狀態的操作提示,同時也是安撫用戶體驗情緒的重要場景;更重要的是為邊界場景營造出良好用戶體驗。通過分析缺省狀態產生的原理,從而更為準確的把握交互缺省頁的設計原則。


          1 哪些狀態需要缺省頁 

          談到缺省頁面可能是設計師最容易忽略輸出的范圍,可能直到對接的開發同學提出來,“這個頁面,如果沒有數據的時候,該怎么顯示???”。為了更好的把控設計缺省頁交互狀態,首先要了解缺省頁出現的原理。App頁面內容(包括圖片、文字、數據字段等等)都是請求服務器數據,順利返回后,正常顯示到客戶端頁面。在了解清楚基礎實現邏輯后,就可以開始梳理整理缺省狀態的設計思路。



          圖1 缺省狀態的場景梳理圖


          缺省狀態包括:系統層、信息層、空白層。
          系統層:指當用戶請求服務器時,返回提示請求提交失敗,并檢測到失敗原因時呈現的頁面;例如:加載失敗、服務器異常、無網絡等;頁面一般會有重新請求的快捷按鈕。文案上可做失敗原因的細分描述,也可節約成本使用網絡異常的統一文案。

                              


                                                         
          信息層:請求服務器數據成功,但返回的數據異常的頁面;例如:內容已刪除、內容已下架、內容不存在;文案內容以提示數據類型的缺失為主。顯示形式除了常有的全屏缺省圖,還會出現在數據列表下單一內容缺失的缺省模塊化的情況,例如:單一作品在書架上顯示已下架。





          空白層:請求服務器數據成功,但顯示無數據;內容頁在無數據時需要缺省狀態進行表達;例如:頁面空數據、搜索無結果等??瞻醉撁鎸儆谡>W絡顯示場景,所以一般會在缺省頁附帶有相似屬性模塊的用戶引導,爭取用戶重復消費的目標,滿足用戶的操作的訴求。



          最后根據每個不同的缺省狀態,梳理產品相對應的場景。逐一根據場景特點來設計頁面內容。那缺省頁的設計有哪些表現形式呢?


           2 缺省頁的表現形式 

          沒有用心設計的缺省頁無法給用戶帶來良好用戶體驗,并可能給用戶帶來困擾,如下圖:某小眾直播平臺的拉新邀請頁面,無邀請記錄狀態下沒有任何有效反饋信息,用戶不能明確得知到底是網絡問題還是賬號同步出錯亦或者是沒有一次邀請。正確的缺省頁設計內容理應明確表達出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視覺場景表達(圖形);和使用易理解和語法恰當的表達當前的異常狀態(標題)甚至于引導用戶解決問題的文案描述。



          圖5 缺省頁的錯誤示范

          2-1視覺圖案+文案

          此類缺省設計形式一般應用于表達系統性無響應或初始空白態的缺省場景。視覺圖案一般使用app吉祥物或主色調延展出的icon或插畫來表示缺省狀態;文字:通常為“標題”或“標題+描述”結構;標題通常是表達出現缺省的原因;描述文案則說明結束缺省狀態的解決辦法,如“請檢查網絡是否順暢”  等等。



                         
          2-2 視覺圖案+文案+引導

          此類缺省設計形式一般運用于需要用戶引導操作來達到業務目標的缺省場景。在視覺圖案+文案的基礎上加入引導模塊,主要作用于避免用戶在數據邊界的狀態下,會因為無法達到操作目而提高的跳出率。引導模塊的內容包括:相似屬性內容,相似行為目標按鈕或解決缺省狀態操作按鈕,加入引導,用戶進行某項行為或者感知某些信息,對于功能的教學和使用頻率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引導模塊的形式也是日新月異,逐漸變成新用戶業務引導的作用,不僅限于頁面平鋪,也可以做成固定氣泡微動效,例如:抖音的發布缺省頁。

           



                                           
          3 缺省頁的設計技巧 

          缺省頁除了常規的提示型設計方法,還有許多其他的設計技巧,幫助用戶體驗在遇到困難,更好地安撫用戶的情緒。這些設計技巧有些是替代原來的缺省內容,讓用戶有更多地消費空間與深度。有些是拓展缺省狀態的補充內容,讓用戶不容易跳出頁面,增加用戶的消費時長。具體如下:

          3-1 使用推薦內容

          缺省狀態中的空白層非常影響邊界情況的用戶體驗,提出一種假設,是否可以刻意推薦相同屬性的內容呢?這樣的界面既不會顯得蒼白無力又可以留住用戶的注意力。相似性的內容也可以解決用戶目標的迫切性。所以說,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內容型產品中使用。例如:新用戶在打開電商產品的購物車時候,理應是空白無消費行為的操作記錄。那么平臺方通過用戶畫像與熱門排行算法推薦了一個商品流。這樣可以解決用戶無目標性挑選的訴求,增加消費時長。至于產品如果確定用戶畫像的推薦算法,可以通過獲取第三方登錄的個人基本數據之后,才給我推薦了數據庫內相對應標簽的熱門商品,這樣推薦的精準度也會高些。 
                       




          3-2 使用緩存

          是否使用緩存內容代替缺省狀態?根據產品特性來判斷,工具類、金融類等同類型產品不適合使用緩存;因為用戶交互操作的數據必須保持實時性與真實性。而內容型、電商類等類型產品適合使用緩存來代替缺省狀態;理由:用戶消費內容的轉化路徑是先消費后轉化的行為特點,不存在系統操作門檻,且緩存內容可以代替產品的缺省狀態,安撫用戶操作失敗所帶來跳出率過高的風險。

          3-3 情感化表達

          當缺省頁給到用戶時,通常省時省力的做法就是老老實實告訴用戶當前的狀態,最多配上一個具有通識性的灰色icon。但是,秉持著以用戶體驗為己任的時代,我們其實可以把缺省內容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一些。在這里會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表達,而不是僅僅只是做到準確的目標而已,比如加上活潑的插圖故事,或者把文案寫得更加擬人化、喜劇化一些。這些配圖在讓用戶明白當前的狀態的同時,往往也能引發用戶會心一笑,從而彌補空白頁面帶來的失落感甚至可以帶給用戶一些正面的情感。如下圖:
                           



          3-4 提供新任務

          通常缺省頁的引導模塊都著眼于解決當前任務。如果碰到沒有解決方案的情況(例如:404,服務器崩潰等)可以提供給用戶具有情感共情的新任務,讓他們暫時忘記無法達到目標的挫敗感,又有體諒的情懷。幫助建立正向積極的品牌價值觀。例如:訪問騰訊網時訪問失敗的時候,網頁除了顯示404狀態之外,還會顯示騰訊“寶貝回家”的公益尋人計劃。將缺省頁與公益內容相結合,不僅改善到用戶缺省狀態。也貫徹騰訊價值觀“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輸出。一個好的缺省頁也可以承擔社會責任,讓公益傳播到每個角落。



          圖10 騰訊網404公益任務缺省頁

          結語:作為設計師有時會聽到需求方表述“這種極少出現的情況,我們可以暫且不管它?!钡羌毠澮娬嬲?,所有優秀的體驗設計都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缺省情況。讓每個用戶的流量價值發揮到最大,產生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品牌關系。這樣的平臺生態是良性的,這樣的產品會更有流量轉化的商業化價值。


          轉自:ui中國-騰訊動漫TCD

          最近爆火的小宇宙APP,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產品細節?

          資深UI設計者

          「小宇宙」是即刻團隊開發的播客App,目前已上架各大應用商店,僅能通過邀請碼使用,導致一時間微博上出現「一碼難求」的情況,那它與其他播客App有什么不同?

          內容推薦

          進入App即展示「信息流」推薦,每日更新3條播客「信息流」推薦,聽的時間越長,會推薦越多更加精準的播客內容。那用戶如何判斷推薦的單集是否有自己想要聽的內容呢?如下圖所示,頁面上單集信息展示條目的空間較大,在首屏約能展示2條的單集內容,除了基礎的節目封面、節目名稱及單集名稱外,小宇宙巧妙地通過將熱門評論外顯,輔以展示播放量及評論數量,引導用戶點擊進入二級頁面,進而形成轉化。

          強大的搜索

          不同于傳統播客App僅能搜節目名稱,小宇宙還支持搜索單集和用戶,甚至是節目內頁的內容也可以搜索到。對于那些「我對欄目本身不感興趣,只想聽其中的某一集」或者「我關注某個人或某個話題,想聽聽看關于他的一切」的節目,使用單集搜索功能可以更簡單地直達所需。

          讓人驚喜的是,在節目內頁長按選中任意詞匯可以呼出「智能搜索」功能,這個智能體現在它允許用戶選擇用magi搜索和用互動百科搜索相關內容。這讓我想到了Mac上一款很好用的工具PopClip(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擴展來提升操作效率),小宇宙的智能搜索對于邊聽節目邊扒關鍵詞的「考據黨」來說,無疑會大幅提升在聽節目時獲取資訊的效率。

          更便捷的互動

          在單集播放界面,除了常規的進度條拖拽、快速后退/前進等功能外,還有一個點贊功能,用戶聽到精彩的內容或引起共鳴的部分可以通過點贊進行互動,從點贊功能的反饋到進度條的高度的升起都能夠進行實時的反饋,同時也可以幫助其他聽眾了解單集內容的關注點,以此為??營造出符合他當時?為和感知的情景,可以達到提高用戶的參與度的目的。

          評論頁的輸入框常駐于頁面底部,點擊后輸入框高度延伸,引導用戶評論互動,此時用戶如果是通過單集播放界面進入的評論頁面,還會出現標記時點的選項,勾選后評論內容即帶上了單集內容的時點。而時點高亮色+下劃線的表現形式可以引導用戶聚焦注意力和點擊進行內容的收聽,當其他用戶點擊帶評論中的時點即可直接跳轉至對應時間點播放單集內容,為??之間的互動建?起羈絆,方便用戶間的討論交流,進而提升了點擊率和單集的收聽率。

          另外,在用戶輸入評論時,輸入框并不是以模態的形式出現,在用戶評論的過程中依然可以滾動頁面進行交互操作,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不打斷用戶操作的連續性。以iPhone X的屏幕高度為例,除去標題欄+評論輸入框+鍵盤高度外,留給評論本身的空間僅有大約1/3左右,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用戶滾動屏幕查閱感興趣的評論或針對性進行回復的行為非常連貫,非模態的處理可以進一步降低用戶互動的門檻。

          這里有一個改進小建議,輸入框內的預制文案可以換成引導性更強的內容或由系統自動生成一個場景適合的評論,這樣不需要用戶自己思考寫什么內容,降低用戶評論操作的成本,提高用戶參與度。

          小宇宙目前在社交上的嘗試處于用戶友好型狀態,用戶可以查看他人的播客訂閱列表,發現同好,即「相近信息的收集愛好者容易獲得共鳴」。如果這個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剛好是用戶收聽的主播,就可以很容易拉近聽眾和主播的距離,主播對于聽眾來說不再是手機屏幕后面冷冰冰的聲音,他更像你的一個朋友,你可以去了解他的喜好,討論共同話題,更好地跟他進行互動。

          情感化共鳴

          不同的主題表達了不同情感,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的設計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回到產品本身,小宇宙根據播客節目封面的主題色來適配不同播客信息頁的視覺風格,營造出適合不同播客風格的氛圍,以此來傳達不同播客節目的特點。

          若在熱門的單集下評論,且評論點贊數最高,小宇宙領航員(官方賬號)會給你留言,告知「你的評論上首頁啦!」,通過這種與用戶互動的方式激起??的情感認同,提升用戶評論的積極性。

          點擊「加入播放列表」,通過動效形式給予用戶反饋,讓信息的展示更生動自然,為產品增添趣味性的同時,給予用戶更美好的操作體驗。

          下拉刷新動效中以「宇宙」圖形為載體,將產品的Logo融入了其中,賦予產品獨有的個性和靈氣,讓用戶切身感受到這是一個可以探索的「宇宙」,而不是一個冰冷的工具,在減少用戶等待過程中引發的負面情緒的同時強化了品牌形象。

          可以改進的地方

          產品中使用了較多無文字按鈕,對于初次使用的用戶來說存在一定認知負荷,不知道這些都是什么功能。

          存在相同樣式的圖標承載不同功能操作的問題:「播放列表」功能在「我的播客」頁中點擊后是加入播放列表操作,而在播放列表模態彈窗中,點擊后進入播放列表的編輯狀態,同個樣式的按鈕承載了不同功能操作,容易引起用戶困惑,帶來冗余的學習成本。

          當你收藏了一篇文章,收藏按鈕狀態從「收藏」變為「已收藏」,點擊「已收藏」可以取消收藏狀態,這是用戶對于兩個狀態切換已有的認知。而小宇宙的加入播放列表功能,在點擊加入播放列表后,再次點擊「播放列表」按鈕,會提示「已在播放列表」,而不是通常認知中的「取消加入播放列表」,容易帶來認知錯誤。

          列表右側的「已訂閱」按鈕,視覺感知上像是不可點的狀態,點擊后提示「已取消」,再次點擊提示「訂閱成功」。對于有明顯狀態變化的功能性操作可以省去toast,這里通過「已訂閱」和「訂閱」狀態的按鈕樣式變化已經給予用戶清晰的傳達反饋,再次提示反而多余。

          小宇宙的體驗分析就到這里,總的來說雖然存在一些需要優化的細節(畢竟還處于邀請碼體驗階段),但是設計師可以學習的設計亮點有很多,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載體驗一番,也歡迎大家一起留言交流。

          如何設計深色模式?這3點因素需要考慮

          資深UI設計者

          深色模式該從何處著手設計又要考慮哪些因素?一起來看看~

          其實回顧我們常用的APP,有很多都更新了深色模式,而且每個APP對深色的定義和設計都有差異。

          實際上深色模式已經來臨,而且在很多產品中都能發現它的身影,之后也會愈加流行。那么設計師面對深色模式,該從何處著手設計又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本文就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總結。文章目錄如下:

          選擇深色模式的原因

          1. 需求趨勢

          過去一年以來,Android 10和iOS 13上都適配了深色模式,而且Apple和Google也一直致力于將資源和注意力投入到深色模式中,這也讓深色模式備受用戶的關注。

          2. 專注內容

          深色模式在弱光環境下具有更好的可讀性,讓我們更專注于眼前的屏幕。同時深色的背景會降低內容周圍元素的影響,特別是以圖片和視頻為主的應用,讓用戶更專注于內容。

          作為內容消費型應用的Netflix ,把深色背景作為默認設計樣式,深色的設計讓用戶更能集中注意力,延長使用時間。

          3. 減輕刺激

          相對于其他顏色,深色系的設計在夜晚看著最舒服??赡芡砩贤媸謾C不用擔心光線太刺眼,但是深色模式對護眼并沒有什么幫助,只能說可以減少對眼睛的刺激。

          4. 提高續航

          深色模式更省電只適用于OLED屏幕。OLED面板的每個像素點可以單獨發光,當使用深色模式時,部分像素點被熄滅,只點亮部分像素,屏幕的一部分相當于處在休眠狀態,所以會更加省電。

          平臺設計指南

          1. iOS平臺深色模式設計

          在深色模式下,Apple重新審視了iOS中UI樣式和顏色的含義,讓我們來看看在iOS上設計深色模式帶來的變化。

          語義化顏色(Semantic Colors)

          所謂語義化顏色,就是不再通過某一固定的RGB色值來描述顏色,而是根據用途來描述,讓界面元素可以自動適配當前的外觀模式。

          淘寶團隊就參考了蘋果官方的適配建議,通過語義化顏色的方式進行適配,使適配成本大幅降低。設計師根據不同UI元素的特性先期制定顏色語義化規則,進而技術在框架層面通過「顏色自動反轉」技術實現顏色反轉。

          系統顏色

          除了語義化顏色,Apple還提供了9種預定義的系統顏色,在淺色和深色模式中,這些顏色會動態變化,支持整個系統的外觀,同樣也可以自適應選定的界面樣式。

          模糊與動態效果

          在iOS13上,蘋果引入了4種模糊效果和8種動態效果,它們自動適應iOS界面樣式。這是在淺色和深色模式下不同的模糊效果。

          蘋果還在iOS深色模式排版套件中引入4種動態效果,其中3種為疊加效果,1種分隔效果。

          2. Android平臺深色模式設計

          谷歌提供了廣泛的文檔支持,幫助設計師了解深色主題如何在Android生態系統中運行。

          Elevation(陰影)

          UI界面元素間的投影最能讓用戶清晰地感知用戶界面的深度。在設計深色主題時,組件將保留與淺色主題相同的默認陰影組件。Elevation越靠上, 顏色就會越淺。

          無障礙性與對比

          深色UI設計中的背景應足夠暗以顯示白色文本。設計師要注意背景和文字之間至少使用15.8:1的對比度。這樣可以確保將正文放在最前面時,能通過WCAG(Web內容無障礙指南,使網站內容更容易訪問)的AA標準。

          顏色

          深色模式必須避免飽和的顏色,以免引起眼睛疲勞。相反,設計師應專注于使用不飽和的顏色,以增加清晰度。主色和輔色的選擇還取決于對淺色和深色UI主題的考慮。

          文字不透明度

          在深色背景上設計淺色文字時,高度強調的文字不透明度為87%;一般提示文字的不透明度為60%;禁用文字的不透明度為38%。

          深色模式的設計要點

          蘋果和谷歌都利用各自的設計原則,為深色模式設計做準備工作。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不單需要這些基本原則,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設計深色模式的實用要點。

          1. 背景灰度

          設計深色背景時不是簡單的把白變成黑,而是對背景使用比較暗的色調,以減少眼睛疲勞。

          在淺色模式中,我們傾向于用細微的陰影來傳達界面深度,使用起來更加自然。但是在大多數深色模式下,陰影的效果并不明顯,通常用顏色的深淺來傳達界面的層級關系。

          關鍵點:注意應用場景

          在知乎的深色模式中,背景的設計從深到淺使用了三級灰度,讓頁面的層級更分明。

          一級灰度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大的背景色,使用面積相對比較大顏色最深;二級灰度的應用場景是選項的背景色,根據選項的數量設置使用面積,位置排布比較靈活;三級灰度的顏色最淺,使用面積最小,通常用在分割線中。

          2. 文字對比

          白底黑字和黑底白字帶給我們的用眼體驗是不一樣的。設計不當的深色模式常常因為強對比而變得很刺眼,同時為了提高對光線的吸收虹膜會張得更開,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勞。

          關鍵點:文字間的對比

          深色模式中,文字的用色通常是純灰色,不同位置的文字例如標題、正文和注釋使用深淺不同的顏色作對比。上圖是深色的微信,就利用這種方法來區分不同文字內容,展示文字層次關系。

          另外每個應用的定位都不一樣,界面中想傳達的信息也有差異,所以要注意不同的設計思路。

          關鍵點:文字與背景的對比

          已經更新深色模式的應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屬于工具型應用例如QQ、微信、百度網盤等,這類應用追求的是信息的有效傳達,在設計時文字內容和背景色的區分比較明顯。

          上圖是百度網盤的深色模式,可以看出來標題文字與背景有很明顯的對比,保障了用戶使用時的可操作性和易讀性。

          這樣的設計不需要用戶過于沉浸式的閱讀,只需要幫助用戶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并方便使用,這是工具型應用在設計深色模式時必備的原則。

          另一類屬于內容型應用例如知乎、簡書等,這些應用更注重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因為用戶通常會在某個界面中停留很久來查看內容,所以需要文字與背景的低對比度為閱讀營造柔和的氛圍。

          簡書的深色模式中,文字與背景的對比關系就設計得很弱,整個界面呈現出灰色調,這樣的設計有助于在弱光環境下的長時間閱讀和瀏覽。

          3. 圖標/按鈕

          深色模式應該避免使用特別鮮艷的顏色,較高的明度和飽和度會與深色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讓頁面的可讀性變差并加深刺激。

          關鍵點:降低色彩明度

          在由淺變深的過程中,知乎對改變了界面中所有圖標的顏色。界面里面的圖標和主題按鈕的色彩,在色相、飽和度上都沒有變化,但是明度被不同程度的降低,保證了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內容的可讀性。

          這是深色模式中處理色彩的一種方法,雖然在淺色界面中,我們更喜歡鮮艷的顏色,但明度低的顏色更適合深色主題。匹配這兩個模式另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創建互補的色板。

          結論

          無論深色或者淺色,都只是產品向用戶呈現的一種界面狀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良好的使用體驗。

          不管選擇什么樣的模式,都要記得從產品自身出發,并牢記這幾點:

          • 了解趨勢:熟悉深色模式流行起來的原因,以及蘋果和谷歌對此的相關研究。
          • 找對方向:在準備設計深色模式前,要先了解清楚產品對應的平臺、滿足的標準。

          • 掌握要點:設計深色模式更多要求的是顏色上的變化,利用灰度色階拉開背景顏色,把握文字與背景間的強弱關系,適當降低圖標的明度和飽和度。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Clip設計夾

          這10個設計原則,是確保金融類產品體驗優秀的核心要義

          資深UI設計者

          1、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