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中的let和const和解構賦值
什么是ES6?
ES6, 全稱 ECMAScript 6.0 ,是 JavaScript 的下一個版本標準,2015.06 發版。
為什么要使用ES6?
每一次標準的誕生都意味著語言的完善,功能的加強。js語言本身也有一些令人不滿的地方
1.變量提升特性增加了程序運行的不可預測性 。
變量提升可以簡單看以下代碼了解下:
console.log(a);
var a=1;
//console.log(a)會輸出undefined
這段代碼也可以這樣表示
var a;
console.log(a);
a=10;
//依舊輸出undefined
這就是變量提升!
2.語法過于松散,實現相同的功能,不同的人可以會寫出不同的代碼,閱讀性較低。
所以:ES6 ,目標是使JavaScript語言可以用來編寫復雜的大型應用程序,成為企業級開發語言。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學習ES6。
let關鍵字
ES6中新增的用于聲明變量的關鍵字。主要是替代var。
特征:1.let聲明的變量只在所處的塊級有效,具有塊級作用域! 在ES6之前JS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
塊級作用域:通俗來講就是在一對大括號中產生的作用域,塊級作用域中的變量只能在大括號中訪問,在大括號外面是訪問不到的。
可以看以下代碼:
if(true){
let a=10;
console.log(a);//輸出10
}
console.log(a);//報錯提示a沒有定義
{
let b=10;
console.log(b);//輸出10
}
console.log(b);//報錯提示b沒有定義
if(true){
let c=20;
console.log(c)//輸出20
if(true){
let d=30;
console.log(c)//輸出 20
}
console.log(d);//報錯d沒有定義
}
在for循環中也起到作用,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let和var!
例如:
for(var i=0;i<10;i++){}
console.log(i) //輸出10
for(let j=0;j<10;j++){}
console.log(j) //報錯 j沒有定義
好處:在業務邏輯比較復雜的時候,可以放在內層變量覆蓋外層變量!
2.存在let 一開始就會形成封閉的作用域 使用let命名聲明變量前 ,變量不可用,必須先聲明后使用,不存在變量提升
例如:
if(true){
console.log(temp);//報錯
let temp=1;
}`
3.let 不允許重復聲明 在一個作用域內。
例如:
if(true){
let temp;
console.log(temp);//報錯Identifier 'temp' has already been declared
let temp=1;
}
if(true){
var temp=10;
let temp=5;
console.log(temp);//報錯 錯誤和上面一致
}
但是不在一個作用域內可以 例如:
{
let x=10;
console.log(x);//輸出10
}
{
let x=5;
console.log(5);//輸出5
}
const關鍵字
const一般用來聲明常量,聲明一個只讀的常量。
特征:1.一旦聲明其值不能改變必須立即初始化
例如:
const a; //這樣什聲明會直接報錯?。?!
1
這樣聲明沒有初始化會直接報錯!
2.對于對象:存的不是對象的本身, 而是對象的引用, 引用地址 ,地址不變, 對象可拓展!
例如:
const foo={y:10};
foo.x=100;
console.log(foo.x);//輸出100
1
2
3
對象可以擴展
但是對象不能改變
例如:foo={n:1000}; 會報錯!
作用域:
var v1=100;
function f1(){
console.log(v1,v2); //undefined no defined
var v1=110;
let v2=200;
function f2(){
let v3=300;
console.log(v1,v2,v3);//110 200 300
}
f2();
console.log(v1,v2,v3);// 110 200 no defined
}
f1();
console.log(v1,v2,v3);// 100 no defined no defined
可以向外面作用域找 不可以向里面作用域找 內層變量可能會覆蓋外層變量
let和var的本質區別:瀏覽器的頂層對象為window Node的為global,var定義的變量會關聯到頂層對象中,let和const不會!
例如:
var a =100;
console.log(window.a); // 100
let b=100;
console.log(window.b); //undefined
1
2
3
4
如何選擇const和let:數據需要變化用let 數據不需要變化用const
解構賦值:ES6中允許從數組中提值,按照對應位置,對變量賦值,對象也可以實現解構!
例如:
{
let a,b,c;
[a,b]=[1,2];
console.log(a,b,c); //輸出 1 2 undefined
}
{
let a,b,c;
[a,b,...c]=[1,2,3,4,5,6];
console.log(a);//輸出1
console.log(b);//輸出2
console.log(c);//輸出[3,4,5,6]
}
{
let a,b,c;
[a,b,c=3]=[1,2];
console.log(a,b,c);//輸出1 2 3
}
{
let a,b;
[a,b]=[1,2];
[a,b]=[b,a]
console.log(a,b);//輸出 2 1
}
{
let a,b;
({a,b}={a:1,b:2})
console.log(a,b);//輸出 1 2
}
{
function fun(){
return [1,2,3,4,5,6]
};
let a,b;
[a,,,,b]=fun();
console.log(a,b);//輸出1 5
}
{
let o={p:42,q:true};
let {p,q}=o;
console.log(p,q);//輸出 42 true
}
{
let {a=10,b=5}={a:3};
console.log(a,b);//輸出 3 5
}
{
let metaData={
title:'abc',
test:[{
title:'test',
desc:'description'
}]
}
let {title:esTitle,test:[{title:cnTitle}]}=metaData;
console.log(esTitle,cnTitle);//輸出abc test
}
解構賦值表達式右邊的部分表示解構的源;解構表達式左邊的部分表示解構的目標,如果左右兩邊對比成功就返回右邊的值,如果沒有對比成功就會undefined返回原來的值
除此之外還可以返回一些函數和方法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大屏可視化界面設計可謂是當今行業、企業發展的見證,生動直觀地再現了行業、企業的全貌。不僅作為展示,方便了解、監督;同時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帶來效益。大屏界面面向范圍廣,協同性好,易于被采用。下面幾個大屏的界面設計,沉穩的背景上,加上亮色作為點綴和強調。既不失其風格,又富有靈動性。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精美的大屏 UI設計案例:
藍藍設計(北京蘭亭妙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UI設計公司,公司對UI設計的追求一向很高,致力于為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手機 ui設計、軟件界面設計、網站設計,用戶研究、交互設計等服務。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更多精彩文章: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一)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二)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五)
前言
相信每個用戶體驗設計師都非常期望自己全程參與從0-1的產品設計,這樣可以更有參與感,掌握業務的整個上下文,非常鍛煉個人的設計能力,還可以提升對產品的sence。
當然實際工作中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也可能是某個已經非常成熟的產品做一些持續優化迭代的新需求。在不了解業務全貌的情況下就直接開始設計,其實非常被動。這個時候就需要花更多的efforts去熟悉業務背景、使用場景、操作流程、常用術語和設計規范等等。 一般面試中專業面試官都會讓你描述一下你之前的項目案例,如果一直做的都是一些非常零碎沒有體系的優化迭代需求,被cue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一臉蒙蔽不知怎么回答。如果你正在迷?;蛘呦M麑で蟠鸢福M铱梢詭偷侥恪?
今天主要分享下——用戶體驗設計師面對下面不同階段的設計思路:
1 . 立項前探索期的發散收斂(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點介紹這部分)
2. 交付階段的水深火熱(下期見~)
3. 上線后的迭代優化(下期見~)
一、立項前的探索期
如果你現在處于產品意識形態還不清晰,立項前的摸索階段,就需要重點關注下Inception這個階段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所需要做那些事情,簡單來說就是5W(why?who?when?where?what?)+2H(how?how much?)。在項目啟動前期,通常需要制定一個簡單有效的行管計劃。不管你的角色是PM、BA還是UX,都需要迅速、主動的去推動整個項目的進展。在競爭激烈千變萬化的時代,行動和計劃都必須快速而敏捷,否則就會被人搶先一步措失良機。
有人就會問,你只是一個設計師,干嘛要做產品/BA的事情?有他們在你干嘛要搶他們飯碗?。课矣X得,如果你的能力允許的話,和產品/BA一起合作會達到1+1>2的結果。不要過分強調角色和分工,最主要的結果。最理想的工作模式其實就是這個項目中的每個角色都可以講清楚正在做的事情,更可能多的理解業務和上下文。
言歸正傳,在項目初期,沒有任何輸入的情況下,只有模糊且抽象的idea,應該怎么推動?
1.1 市場分析
首先要了解行業背景,站在宏觀角度上來思考,對整個行業有一個大致的、粗顆粒度的判斷。其次分析產品所在行業的市場現狀,判斷目前所在的階段和規模。最后分析產品可能的商業模式以及競爭對手對商業模式。在了解產品所在的市場業現狀、行業趨勢這個大背景后,可以通過整個大環境判斷評估未來發展規律和洞察機會點。
在討論策略走向時,最重要的無非就是找出我們自己產品的競爭優勢。這里的優勢是指別的產品無法代替或模仿并可以靈活運用的資源。為了創造競爭優勢,我們必須思考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用什么方法提供策略方向。
市場分析是對行業供需變化對各種因素及其動態和趨勢對分析,主要用途有3點:
· 在紛雜的行業中找到和合適的發力點;
· 在眾多競爭對手中找到普遍發展規律和優劣勢;
· 建立商業模型,形成可持續的產業。
市場分析常用的方法:
· PEST(宏觀經濟法:基于公司戰略的眼光來分析企業外部宏觀環境)
· 波特五力模型(競爭態勢分析:于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
· 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幫助企業找出自身優勢,整合資源,從而形成企業的戰略規劃)
1.2 競品分析
了解了行業的大背景后,就要開始有針對性的挑選幾個在市場上非常成功有競爭力的產品去研究分析,學習他們的優點以及思考背后的原因,最后可以作為非常有說服力的設計依據或者啟發靈感。
競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研究競品,找到適合自己產品可執行的方向。
一般都分析競品的哪些地方呢?通常分析下面幾點:
· 產品主要目的是什么?(一般講項目背景、大環境)
· 產品定位是什么?(產品屬性)
· 特色是什么?(優勢、值得借鑒或深受啟發的地方)
· 主要用途有哪些?(核心功能都及應用場景)
· 產品設計風格是什么?
競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戶體驗五要素,將產品設計的過程抽象分為5個層次,將復雜的事物抽象成分層的模型,可以更直觀、清晰的獲取其內在邏輯。
具體的競品分析案例可以去我之前做的項目里面去看,采用用戶體驗五要素的方法來分析的。
1.3 用戶調研
用戶調研目的是用于決策參考和創意啟發,是周期性的一個活動,應該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根據用戶調研結果提出假設并上線驗證。進行任何的產品設計,都應該是有數據支持、有理論依據、有正確的邏輯推導的,絕不該是憑空瞎想,或者拍大腿武斷的做決定。帶著問題去思考,通過調研驗證產品的合理并給出最優方案這也是用戶體驗設計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探索性的研究,致力于定性地確定用戶需求,它有助于設計師在設計初期構建想法,然后再用定量方法完善和測試。主要方法有:用戶訪談(最常用)、情境訪談和卡片分類法(最簡單)。
在產品探索階段,還沒有用戶找誰調研呢?有個好辦法就是分析完競品后,我們可以篩選使用這些競品的重度使用者或者發燒友去進行訪談,這樣能得到最精準最有價值的用戶信息。用戶訪談是真正了解用戶核心需求的一種方法,通過引導用戶聊天去收取用戶的反饋和挖掘用戶的核心需求以及潛在訴求。
當然這是針對市面上已有且業界有很成功的案例而言,對于沒有直接競品的產品,訪談的用戶可以為這個項目的發起人或者直接干系人、利益相關者。用戶訪談之前,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大綱,把需要訪談的關鍵問題都羅列出來,可以細化到:訪談時間、地點和參與訪談人員分工背景介紹、受訪者的基本信息、使用場景、操作習慣、偏好、痛點和建議。通常訪談3-5位典型用戶,每位可以代表一類。 用戶訪談的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幾個問題:
· 用戶想做什么?(使用目標)
· 用戶的目標是什么?(拆分具體的ac)
· 用戶想達到什么目的?(渴望的訴求)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BridgeQ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排版將文字從單純的文本轉換為巧妙的交流方式。字體和類型設計可以說出這么多–從突出的粗體字體到精致的襯線字體。從傳統的永恒變化到全新的技術。
字體在現代文化和商業中的突出地位受到包豪斯藝術運動的影響。赫伯特·拜耳(Herbert Bayer)是包豪斯(Bauhaus)的學生,并通過采用還原性極簡主義的原則在版式設計上留下了杰出的印記。
數字圖形媒體和設計師本身的爆炸式增長催生了各種各樣令人驚奇的想法和進化。有些想法只是一時的流行,而另一些則是可以保留的趨勢。我們重點介紹了2021年最流行的字體趨勢。
1. 襯線字體
襯線字體當然是永恒的–因此,當以新的現代方式使用它們時,它們會重新出現在趨勢圖上。通過將細長和粗體元素并置,我們看到古典襯線字體作為一種持續的趨勢重新回到設計中。尤其是受到美容和DTC品牌的推崇,該款式具有柔和的美感,可以在許多行業中使用。
我們的示例顯示了帶有泥土色的苗條襯線字體的優雅搭配,從而柔和了整體氛圍。
Neubel本身是一家字體鑄造廠,使用柔和而優雅的顏色托盤并將文本覆蓋在對比鮮明的藝術品上,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設計公司Autumn展示了視覺層次結構的強大功能以及自信的版式和簡單的形狀。
2.輪廓字體
輪廓字體在2020年出現了很多的創意,我們希望在2021年會看到更多。透明字體在與粗體,填充字體并排顯示時,更加強大。
我們的示例表明,輪廓傾向于在網頁設計中占據中心位置。Heetch在相同顏色的純色襯線字體上方使用藍紫色輪廓字體,以表現出對比效果。
Aldo在“走進愛情”廣告系列中使用了當年Pantone顏色的陰影。廣告系列以自信和表達為中心,明亮的黃色將那種感覺放在了中心。輪廓字體是使粗體黃色發光的絕佳選擇。日本設計師Ukyo Masuda憑借中性灰色調色板為該群體錦上添花,盡管如此,它還是通過創意的輪廓字體而栩栩如生。
3.進化的野獸派
如果您希望營造視覺張力并擺脫標準網頁設計的束縛,那么野獸派字體與現代野獸派元素相結合就可以完成工作。野獸派字體的清晰,原始,略顯復古的設計經過了現代化改造,成為我們所謂的“進化的野獸派”。在經過改進的版本中,苛刻的元素被軟化并與各種調色板和形狀結合在一起。
我們的示例顯示了進化的野獸派的不同變體和組合。內森·泰勒(Nathan Taylor)使用了大量實驗元素和互動性。整個設計是野獸派的,不僅僅是字體。這是對更加野蠻的野蠻主義的一個很好的展示,但是現代的元素使這種感覺更加精致和進化。
4.文本與其他元素的分層
通過有意地分層排列文本和圖像,可以使得整個頁面更有空間感。這種組合使焦點很清楚。它允許用戶在滾動之前暫停一秒鐘并全部接收信息。
這些示例是最有趣的。登錄Mammut貝加爾湖頁面后,您即會感受到電影般的震撼力。圖像的運動和貝加爾湖文字與人類交織在一起,使您感覺自己像是體驗的一部分。
德國品牌代理公司MJND的層次結構要簡單得多,但是層次感仍然很突出。對于那些使用文本和圖像的人來說,這種設計更容易上手。
Owlsome Studio使字體更加突出,并在其后面分層顯示較小的正方形圖像。這是其他兩個示例的替代方案,但是由于它打破了網絡的現狀,因此可能以自己的方式產生影響。
5.文字圖像融合
比文本分層更進一步的是文本與圖像相互融合,而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這給圖像帶來真正的優質感,并引起您的注意。它們不再是文本和圖像層的組合,而是變成一個整體。
我們喜歡這種格式允許的創意表達,并提供無盡的組合。Satellite414使用透明的輪廓文字,這些文字實際上成為照片的一部分。它是動態,現代和新鮮的。
Kieran Baybutt中文字完全取代了圖像。這使得文本部分與典型鏡頭一樣重要。Craig Reynolds中圖像和文本滑入和滑出組合,將它們合并在一起,從而使用戶注意到它們。
6.新迷幻效果
全新迷幻氛圍是對時髦色彩的復古回歸,融合了現代感。它借鑒了過去的迷幻設計。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劇烈社會動蕩帶來了新藝術和設計的變革。迷幻的影響在那個時代就很明顯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潮流。韋斯·威爾遜(Wes Wilson)是那個時代的重要設計師,他創造了一種新字體,成為該地區的象征-著名的迷幻設計。
Victor Moscoso為他的印刷沉重設計帶來了鮮艷的色彩,這些色彩影響了示例中所見的現代霓虹色調色板。
宙斯·瓊斯(Zeus Jones)是我們所看到的趨勢的完美典范–光譜中各種鮮艷的色彩,以夢幻般的方式與斜體字體結合在一起,并為流動的漸變帶來了清晰的通信效果。
查理·勒·麥格南(Charlie Le Maignan)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復古字體,可在頁面上擴展和折疊。此外,在Showreel部分,我們看到了一段令人迷惑的文字彩虹,讓人聯想起1970年代的專輯和那些酸酸的歌曲。
圣馬丁代理公司在令人眼花scene亂的場景中為我們帶來歡樂和情感的熔巖燈。字體與背景配合得很好–簡單性與無窮復雜的色彩并置。
7.粗體現代襯線字體
到2021年,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現代的襯線字體處理技術隨著新外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一個新的變化是,我們看到粗體襯線字體完全占據了屏幕。在許多情況下,文本是整體設計,而粗體的現代襯線字體則可解決問題。
樣條線使用黑底紅字表示強烈的陳述,并使用完全大寫的文字來增強效果。對于試圖喚起技能,信心和權威的公司,這種組合效果很好。
Orto保持簡單,但將宏偉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超大,明亮的字體只會迫使您注意并進一步深入。
8.賽博朋克風格
也許最分裂的想法之一是計算機朋克和汽具美學。計算機,視頻游戲和1980年代流行美學的模糊組合以某種怪異,令人著迷的組合在一起。
80年代是數字游戲和新的計算機浪潮的開始。賽博朋克和汽具設計是80年代復古設計的變體。隨著計算機和AI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印刷術和美學的新融合。
Next Big Thing Academy顯然具有對未來的關注。雖然這里的字體選擇不是什么極端的選擇,但總體上符合復古主義的未來美學。
浮標也不使用任何大膽創新的字體,但是圖像與字體的整體配對符合這種趨勢。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DuiaDesign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排版將文字從單純的文本轉換為巧妙的交流方式。字體和類型設計可以說出這么多–從突出的粗體字體到精致的襯線字體。從傳統的永恒變化到全新的技術。
字體在現代文化和商業中的突出地位受到包豪斯藝術運動的影響。赫伯特·拜耳(Herbert Bayer)是包豪斯(Bauhaus)的學生,并通過采用還原性極簡主義的原則在版式設計上留下了杰出的印記。
數字圖形媒體和設計師本身的爆炸式增長催生了各種各樣令人驚奇的想法和進化。有些想法只是一時的流行,而另一些則是可以保留的趨勢。我們重點介紹了2021年最流行的字體趨勢。
1. 襯線字體
襯線字體當然是永恒的–因此,當以新的現代方式使用它們時,它們會重新出現在趨勢圖上。通過將細長和粗體元素并置,我們看到古典襯線字體作為一種持續的趨勢重新回到設計中。尤其是受到美容和DTC品牌的推崇,該款式具有柔和的美感,可以在許多行業中使用。
我們的示例顯示了帶有泥土色的苗條襯線字體的優雅搭配,從而柔和了整體氛圍。
Neubel本身是一家字體鑄造廠,使用柔和而優雅的顏色托盤并將文本覆蓋在對比鮮明的藝術品上,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設計公司Autumn展示了視覺層次結構的強大功能以及自信的版式和簡單的形狀。
2.輪廓字體
輪廓字體在2020年出現了很多的創意,我們希望在2021年會看到更多。透明字體在與粗體,填充字體并排顯示時,更加強大。
我們的示例表明,輪廓傾向于在網頁設計中占據中心位置。Heetch在相同顏色的純色襯線字體上方使用藍紫色輪廓字體,以表現出對比效果。
Aldo在“走進愛情”廣告系列中使用了當年Pantone顏色的陰影。廣告系列以自信和表達為中心,明亮的黃色將那種感覺放在了中心。輪廓字體是使粗體黃色發光的絕佳選擇。日本設計師Ukyo Masuda憑借中性灰色調色板為該群體錦上添花,盡管如此,它還是通過創意的輪廓字體而栩栩如生。
3.進化的野獸派
如果您希望營造視覺張力并擺脫標準網頁設計的束縛,那么野獸派字體與現代野獸派元素相結合就可以完成工作。野獸派字體的清晰,原始,略顯復古的設計經過了現代化改造,成為我們所謂的“進化的野獸派”。在經過改進的版本中,苛刻的元素被軟化并與各種調色板和形狀結合在一起。
我們的示例顯示了進化的野獸派的不同變體和組合。內森·泰勒(Nathan Taylor)使用了大量實驗元素和互動性。整個設計是野獸派的,不僅僅是字體。這是對更加野蠻的野蠻主義的一個很好的展示,但是現代的元素使這種感覺更加精致和進化。
4.文本與其他元素的分層
通過有意地分層排列文本和圖像,可以使得整個頁面更有空間感。這種組合使焦點很清楚。它允許用戶在滾動之前暫停一秒鐘并全部接收信息。
這些示例是最有趣的。登錄Mammut貝加爾湖頁面后,您即會感受到電影般的震撼力。圖像的運動和貝加爾湖文字與人類交織在一起,使您感覺自己像是體驗的一部分。
德國品牌代理公司MJND的層次結構要簡單得多,但是層次感仍然很突出。對于那些使用文本和圖像的人來說,這種設計更容易上手。
Owlsome Studio使字體更加突出,并在其后面分層顯示較小的正方形圖像。這是其他兩個示例的替代方案,但是由于它打破了網絡的現狀,因此可能以自己的方式產生影響。
5.文字圖像融合
比文本分層更進一步的是文本與圖像相互融合,而兩者是密不可分的。這給圖像帶來真正的優質感,并引起您的注意。它們不再是文本和圖像層的組合,而是變成一個整體。
我們喜歡這種格式允許的創意表達,并提供無盡的組合。Satellite414使用透明的輪廓文字,這些文字實際上成為照片的一部分。它是動態,現代和新鮮的。
Kieran Baybutt中文字完全取代了圖像。這使得文本部分與典型鏡頭一樣重要。Craig Reynolds中圖像和文本滑入和滑出組合,將它們合并在一起,從而使用戶注意到它們。
6.新迷幻效果
全新迷幻氛圍是對時髦色彩的復古回歸,融合了現代感。它借鑒了過去的迷幻設計。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劇烈社會動蕩帶來了新藝術和設計的變革。迷幻的影響在那個時代就很明顯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潮流。韋斯·威爾遜(Wes Wilson)是那個時代的重要設計師,他創造了一種新字體,成為該地區的象征-著名的迷幻設計。
Victor Moscoso為他的印刷沉重設計帶來了鮮艷的色彩,這些色彩影響了示例中所見的現代霓虹色調色板。
宙斯·瓊斯(Zeus Jones)是我們所看到的趨勢的完美典范–光譜中各種鮮艷的色彩,以夢幻般的方式與斜體字體結合在一起,并為流動的漸變帶來了清晰的通信效果。
查理·勒·麥格南(Charlie Le Maignan)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復古字體,可在頁面上擴展和折疊。此外,在Showreel部分,我們看到了一段令人迷惑的文字彩虹,讓人聯想起1970年代的專輯和那些酸酸的歌曲。
圣馬丁代理公司在令人眼花scene亂的場景中為我們帶來歡樂和情感的熔巖燈。字體與背景配合得很好–簡單性與無窮復雜的色彩并置。
7.粗體現代襯線字體
到2021年,這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現代的襯線字體處理技術隨著新外觀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一個新的變化是,我們看到粗體襯線字體完全占據了屏幕。在許多情況下,文本是整體設計,而粗體的現代襯線字體則可解決問題。
樣條線使用黑底紅字表示強烈的陳述,并使用完全大寫的文字來增強效果。對于試圖喚起技能,信心和權威的公司,這種組合效果很好。
Orto保持簡單,但將宏偉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超大,明亮的字體只會迫使您注意并進一步深入。
8.賽博朋克風格
也許最分裂的想法之一是計算機朋克和汽具美學。計算機,視頻游戲和1980年代流行美學的模糊組合以某種怪異,令人著迷的組合在一起。
80年代是數字游戲和新的計算機浪潮的開始。賽博朋克和汽具設計是80年代復古設計的變體。隨著計算機和AI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印刷術和美學的新融合。
Next Big Thing Academy顯然具有對未來的關注。雖然這里的字體選擇不是什么極端的選擇,但總體上符合復古主義的未來美學。
浮標也不使用任何大膽創新的字體,但是圖像與字體的整體配對符合這種趨勢。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Ballen成名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在百度百科的定義中,阻力是物體在流體中相對運動所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力。自然界中存在許多類型的阻力,比如空氣阻力、水流阻力,各種各樣的生物因此進化出相應的身體特征去減少阻力。如下圖所示,擁有流線型外形的海豚掌握獨特的減少湍流摩擦阻力的游泳方法,這使其游速在某些條件下可以達到每小時 70-100km,遠超現代潛艇的航速。
人類為了擺脫自然界設計的阻力,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采用纖維模仿鯊魚皮膚結構的鯊魚皮泳衣能夠降低 30% 的水阻,提高人類游泳速度。汽車的流線型設計減小渦旋作用或避免渦旋的形成大大地減低了空氣對其的阻力。
在人類社會,人為設計的阻力也無時無刻不在。為了公共安全設立的安檢、為了交通安全而嚴格控制不同區域的最高車速、為了社會安定而設立的法律,諸如此類的阻力都無時無刻規范著人類的行為。
類似地,對于互聯網產品,用戶在使用時也會被刻意地或非刻意地設計出的阻力所影響,這些阻力會阻礙用戶完成目標。
在認知心理學中,我們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之后做出反應的過程中,涉及到我們如何感知、學習、推理、記憶,以及如何把意圖轉化為行為。人類數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對于感知、學習、推理、記憶的神經結構已經初步進化形成,大多數的人保持著相似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缺陷。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感受到的阻力往往來自于設計師未能充分了解用戶的認知能力,從而設計出容易導致用戶犯下認知性錯誤的產品。以下常見的人類的認知特點影響了我們感知和獲取信息的過程。
對于一件新事物,我們感知它的方式通常受到三個因素影響:過往的經驗、周圍的環境、當下的目標。我們通過過往的經驗將已知概念套用在新事物上,幫助我們理解。一旦產品界面中與用戶的經驗預期相悖,就會產生阻力。
面對一個我們從未使用過的機器設備時,我們很少愿意耐心閱讀完它的說明書再去使用它,而是自信滿滿的希望通過簡單的擺弄和熟悉就能夠了解它的使用方法?!饵c石成金:訪客至上的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秘笈》一書中的第一條可用性原則就是“Don't let me think(不要讓我思考)”,作者認為設計者在設計一個界面時,最好能夠做到讓界面清晰易懂、一目了然,讓用戶能夠不必過多的思考就能夠使用它,幫助用戶跨越思考過程,讓用戶能夠輕松做出復雜的決策,減少認知壓力。
我們可能都經歷過心流狀態,當我們在極度專注地做某件事時完全沉浸其中并且非常高效,但如果意外地被打擾,會讓我們很煩躁。
有關任務執行的研究文獻中就曾經提到過:中斷會導致錯誤,而且人們容易遺忘之前的位置或狀態。當一個任務打斷了另外一個,重新啟動需要的時間會讓每個任務都變慢。
打擾我們的事情可能是工作時突然的一聲噪聲,也可能是在使用軟件時冗余的彈窗、過多的頁面跳轉、無意的誤操作等等。界面中過多的干擾會打斷用戶的心流,造成用戶的使用阻力。
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由澳大利亞教育學家 J.Sweller 提出,由于對人類學習認知和教學指導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該理論在教育領域成為重要的心理學指導理論,在交互設計領域也存在著借鑒意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如下:
認知負荷是指外部信息進入個體短期記憶后中后所需要的注意力資源和記憶容量,被分類為內在認知負荷、外部認知負荷以及相關認知負荷(如下圖)。當任務需要消耗的注意力和記憶容量超出學習者的極限時,就會導致認知超負荷,超出的部分將不會被學習者有效獲取。
不同的呈現形式形成的外部認知負荷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文字>圖式>視聽。因此,為了避免認知超負荷給用戶帶來的使用阻力,我們應該設法簡化信息來降低內在認知負荷,通過更合理的信息可視化形式和信息架構構建降低外部認知負荷。
如下圖,基于上述的用戶的認知能力分析,合理的降低阻力,能夠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提高交互效率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減少操作步驟、提高傳達效率、減少頁面跳轉來達到目的。在降低交互成本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降低操作難度、減少用戶思考來實現,同時通過降低認知負荷減少用戶的認知負擔。阻力并不是越小越好,在某些場景下,我們需要增加阻力和提高用戶的使用成本,進而提升用戶體驗或達成產品目標。通過提高防錯能力、提供安全感和營造儀式感來優化體驗。通過篩選用戶和內容把控社區生態。通過功能引導和歧視性策略來迎合商業目的。
類似于一個倒金字塔結構,交互流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伴隨著流失。通過以下減少操作步驟的方法,可以降低用戶行為路徑中的阻力。
不同的控件有著不同的應用場景,控件的選用不當會形成多余的操作步驟。我們需要深入了解每個控件的屬性和應用場景才能夠做到靈活運用。
舉一個例子,在微信的朋友圈發布頁中編輯內容后點擊取消后,彈出警告框顯示“不保留”和“保留”按鈕,但是考慮到用戶可能會誤操作點擊取消按鈕的場景,此處應增加一個按鈕讓用戶回到編輯狀態,否則不管用戶選擇哪個選項都會退出發布頁重新進入,從而使用戶多了一步操作。下廚房的發布頁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使用了默認有返回操作的上拉菜單控件作為提示方式,即使在誤操作場景下也不會增加操作步驟。
控件方面這里就不展開講了,大家可以通過閱讀 iOS 人機交互指南和安卓 Material Design 規范來深入學習。
任務都存在其復雜性,當我們無法簡化它時,可以考慮將復雜性移交給系統,使其代替用戶操作。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用戶已經在產品中填寫過的信息來幫助用戶填寫相關信息。例如通過身份證號碼自動識別出用戶的生日和性別,自動為用戶填充。
預判用戶行為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在用戶操作前,預判可能發生的用戶行為,以建議的形式為用戶提供選擇,縮短用戶行為路徑。
比如拍攝照片后,打開微信聊天頁面,微信會以氣泡的形式詢問用戶是否要發送圖片,如下圖。
第二種是由于用戶的認知錯誤進行了非目標操作時,系統提前識別引導用戶進入正確的流程并完成任務。
比如支付寶聊天界面中,很多用戶誤以為可以直接通過輸入框輸入金額數后點擊發送就可以轉賬,但實際上只會發出一條消息。支付寶貼心地在用戶輸入數字后外顯轉賬功能,從而避免了用戶的錯誤操作,如下圖。
不合理的信息架構和流程設計會增加用戶的操作步驟。比如最新 iOS13 的信息應用,將 iOS12 原有的使用分段控件整合信息的方式改為了 iOS13 的列表形式,導致從一級頁面(A)進入到二級頁面(B或C)后,如果想切換信息列表還需要返回到一級頁面再次選擇,增加了一步操作。iOS13 的這種改動可能考慮到用戶切換信息列表的頻率沒有那么高,希望用戶專注于當前的信息列表,但是我這樣的用戶經常查看過濾信息列表,擔心是否有重要信息被屏蔽,多出的一步操作還是給我帶來不小的使用阻力。
淘寶訂單模塊的做法就比較合理,從一級頁面(A)進入二級的任何頁面(B 或 C)后,二級頁面可以在標簽欄互相切換,而不需要退回一級頁面再次選擇二級頁面,從而節省了一步操作。
快捷方式有跳轉類和功能類兩種,跳轉類的快捷方式可以幫助用戶快速觸達或回退到某個頁面。
比如我們可以通過長按 iOS 應用圖標調出功能的快捷方式使用,減少中間的操作步驟。淘寶可以在大多數頁面通過快捷方式快速回退到首頁。
功能類的快捷方式提供給用戶更快捷的方式完成復雜或較多的任務,比如嗶哩嗶哩的一鍵三連。被蘋果收購的應用快捷指令可以自定義系統以及第三方應用的復雜任務,并且在下次一鍵即可完成。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最佳體驗心理學》中將“最佳體驗”定義為:當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我們身心合一,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技術水平也會達到頂峰,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和非常滿足的感受。然而,周圍突然的干擾或環境刺激都有可能打破心流體驗。
用戶在使用軟件產品時很少有心流體驗,因為過多的頁面的跳轉和刷新會中斷用戶心流,冗余的頁面層級會增加用戶的理解成本和操作成本。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提高單個頁面的動態容量,在不跳轉頁面的前提下使用戶完成任務,為用戶創造在視覺感受層面上的心流體驗,下面是一些方法舉例。
覆蓋層是出現并覆蓋在原頁面上層的一個彈出窗口,可以由用戶觸發或系統自動觸發,在網頁端和移動端都有著廣泛應用。我們通常可以將其用于輸入內容、附加信息、子頁面信息外顯、顯示操作指令等。
模態覆蓋層一般由點擊觸發,通常出現后會伴隨亮盒效果,使用戶聚焦于覆蓋層上的任務,用戶操作完畢后才可以進行覆蓋層外的其他操作。模態覆蓋層的大小不固定,它可以是一個小型的顯示警示信息的彈窗,也可能是一個篇幅很大的信息介紹,在保持上下文的情況下展示更多信息,避免了用戶迷失在各種頁面跳轉中。
如下圖,behance的首頁點擊一個作品后,會在當前頁面上生成一個模態覆蓋層供用戶瀏覽詳細的作品內容,而不是跳轉到新的頁面。在設計師瀏覽單個作品的場景中,一般只需要 1-3 分鐘的瀏覽后就會關閉頁面,模態覆蓋層的方式使得打開和關閉的操作更加流暢,提高了設計師的瀏覽效率。
模態覆蓋層在移動端同樣也有著應用。如果前后兩個頁面存在較強的關聯性,為了避免用戶產生明顯的割裂感,一般適合采用模態覆蓋層的方式展示新頁面。如下圖,知乎使用模態覆蓋層展示評論。
詳情覆蓋層在網頁端通過光標移入觸發,觸發后不需要刷新頁面既可顯示附加信息。如下圖Boss直聘中光標移入某條招聘介紹時,會觸發詳情覆蓋層展示出次級頁面的詳細崗位信息,避免了跳轉新頁面。
嵌入層類似于抽屜,需要的時候將其展開,不需要的時候將其收起。與模態層不同之處在于,展開后也不會遮蓋頁面的其他信息和影響其他操作。嵌入層的主要的應用場景有:拓展內容、展示下級內容。
如下圖,微博的發現頁面的功能圖標可以通過嵌入層進行拓展從而展示更多功能。
Xmind的嵌入層展示了格式的下級內容,可以在保持能夠繼續編輯腦圖的前提下進行格式設置。
對于內容豐富的頁面,希望用戶能夠通過盡可能少的跳轉就能夠觸達。我們可以將列表導航、宮格導航修改為標簽導航或分頁的形式。
把某些操作難度大耗費成本高的操作使用新技術解決,比如人臉識別和 OCR 技術可以降低信息輸入成本,不但幫助用戶使用較少的時間完成任務,也降低了用戶的犯錯幾率和使用阻力。
手勢的優化也是降低操作難度的可行方法,優化的方式有增加多手勢操作和加大熱區。比如在 App Store 首頁進入應用推薦頁后,針對不同使用場景的用戶提供了三種退出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
舉一個反例,得到的書籍詳情頁中,查看詳情的按鈕熱區只存在于文字上,但是用戶的使用習慣會誤認為整塊區域都可以點擊,因此每次點擊多次失敗后才理解熱區的正確位置,如果將熱區擴大到整個區域就可以降低操作的難度。
想要了解更多交互手勢知識可以拓展閱讀: 交互手勢的容錯性和邏輯性
用戶的每一次思考都伴隨著流失的風險。有時用戶對于我們提供的選擇不是很了解,會糾結和疑惑不同選擇之間的區別,最終可能導致放棄選擇進而流失。我們需要做的是為用戶提供默認選擇,同時允許用戶切換到其他選擇,以此來減少思考,降低使用阻力。
以手機淘寶查看相似寶貝功能改版為例,在舊版中,長按淘寶某個商品會出現「找相似」和「找同款」的按鈕選項,點擊后會跳轉到對應頁面。在新版中,長按淘寶某個商品會直接跳轉到「相似寶貝」頁面展示商品,同時可以通過分段控件切換為「同款寶貝」。我猜測的改版原因是,由于舊版的第二步給用戶的兩個選項讓用戶過多思考,導致第二步的流失率過高,很多用戶沒能體驗到「相似寶貝」和「同款寶貝」功能的的特色。改版后直接將更高頻的「相似寶貝」的商品頁展示給用戶,同時也很方便地去切換到「同款寶貝」,這種交互形式的變化讓用戶無需思考就可以迅速體驗到功能的特色、并在熟悉后下次會繼續使用。
我們通過過往的經驗將已知概念套用在新事物上,幫助我們理解。一旦交互界面中與用戶的經驗預期相悖,就會產生阻力。
上文提到過,我們習慣于從過去獲得的經驗中獲得對于當下問題的解決方案。甚至對于重復出現的問題,我們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去解決它們而不是再次思考。因此,當設計缺乏一致性時,不但會導致我們已經形成的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失效,還會更容易導致錯誤的發生。此時我們不得不從條件反射的無意識操作轉換為消耗注意力的緩慢操作,從而形成阻力。為了避免這些阻力,我們需要確保按鍵的一致性、交互文案的一致性、交互手勢的一致性。
如下圖,警告框的按鈕位置一旦第一次用戶經過使用熟悉后,之后用戶會進行無意識地快速操作,此時如果某個警告框缺乏一致性就會導致錯誤的發生。
內在負荷是任務中包含的信息和用戶固有的認知結構產生交互作品而形成的負荷。體現在界面中的信息就是文案的設計了,它也是產品設計中重要的一環。悖于用戶認知結構的文案設計會帶給用戶理解上的阻力。一份合格的文案設計需要做到簡潔易懂、重點突出、無歧義性和保持一致。
如果能夠做到簡潔,就不要冗余。確保每一個字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大部分用戶會對冗余的大段文字產生畏難情緒,從而放棄閱讀。詞匯的選擇要符合用戶人群的認知范圍,不應該使用用戶難以理解的各種黑話和行話。在此基礎上,如果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修辭手法幫助用戶快速理解,就更勝一籌了,比如針對垃圾分類,一些網友發明的快速記憶方法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例子,如下圖。
一段文案中可能有些是重點內容,有些是解釋內容,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需要讓用戶閱讀并理解。大部分情況下只需要突出重點內容告知用戶,能夠引導用戶下一步行動就足夠了,至于其他解釋性或者不重要的內容弱化即可。
針對前兩條規則,我們以 12306 以及飛豬的學生票和成人票的選擇彈窗作為案例進行對比。如下圖所示,每一次購買火車票的過程中,當我遇到 12306 的這個彈窗,都會讓我用不少時間去進行理解和思考。首先在個人看來,“溫馨提示”在任何彈窗上都是占用空間沒有實際意義的存在,如果沒有標題,直接展示正文即可;其次,正文的內容重點信息不突出,其中有一個句子“請憑購票時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和附有學生火車票優惠卡的有效學生證原件換票乘車。”過于長和復雜,很考驗用戶的短期記憶和耐心;最后,按鈕文字沒有提供操作路徑,用戶想知道如何操作需要先閱讀完上面的文案。
飛豬的案例就避免了 12306 所存在的問題,做到了簡潔易懂和重點突出,如下圖。
表意清晰指的是文案傳達的含義明確、不含糊、不存在歧義。下圖是一款社交軟件的警告框文案,文案的歧義讓用戶疑惑“取消”按鈕是取消約會還是取消本次操作。經過修改后歧義性就消失了。
同一個軟件系統中,表達相同概念的用詞一致。模塊中的相似文案,語法表達方式一致。上文提到我們人類很少愿意思考的特點,一旦一個軟件系統出現表示同一個概念,但是名稱不一樣的詞語,我們大腦就不得不開始被迫思考:“這個詞語和之前那個很接近但是有些不一樣,它們是同一個東西嗎?”這個思考過程從而形成了不小的阻力。《認知與設計》一書中提到一條規則:“同一個名稱,就是同一個東西;不同的名稱,就是不同的東西?!币虼?,一致性是撰寫交互文案的一條重要原則。
當信息的內在負荷不能再進行降低時,通過改變信息的呈現方式、結構設計和邏輯安排來將復雜信息可視化,降低外在負荷,使信息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和理解。這里涉及到信息可視化這個課題,這里就不做展開了。
阻力并不是越小越好,在某些場景下,我們需要提高阻力提高用戶的使用成本達成某些目的。
類似于馬路上的減速帶,在車輛進入需要低速行駛區域時進行阻礙。我們通常在用戶容易犯錯的操作前設定一定的阻力,減緩用戶的操作的節奏,達到防錯的目的。如下圖,在藍湖中如果要刪除一個項目,就需要先輸入項目的名稱后才能成功刪除,通過增加阻力提高了防錯能力。
針對涉及到用戶隱私的敏感操作,通過設計特定的交互流程讓用戶體驗到安全感,比如通過增加指紋、面部識別等操作降低用戶對于危險和風險的擔憂,增加用戶的確定感和可控感。
生活中大部分的時刻都是單調乏味的,我們需要使用各種儀式點綴它。與此類似,在用戶的操作行為路徑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過程,也能成為用戶體驗旅程中的點睛之筆。
就像多年前堅果手機一代的包裝,設計師別具匠心的將包裝設計為一次充滿著童趣的體驗,雖然拆包裝的過程時間增加,但是給予用戶似曾相識的場景是不可替代的。
看似使用起來費力的微信搖一搖,可以加強用戶的參與感和儀式感,就仿佛融合著一種占卜未知世界的神秘體驗,這種感覺是點擊無法給予的。當初支付寶基于 LBS 和 AR 技術推出了 AR 實景紅包,眾多用戶不惜跨越“千山萬水”收集線索圖去尋找紅包,并樂此不疲。盡管增加了操作成本和使用阻力,但是這些富于互動性和趣味性的體驗帶給用戶的儀式感也是不可多得的。
用戶的屬性和其產生的內容質量對于產品的社區生態建設有很大的影響。對于社區的認同感越高的核心用戶越多,內容質量就越高,進而社區對潛在用戶的吸引力就越大。一旦一些修養低或居心不良的用戶大量涌入社區,就會同時帶來大量的負面內容,造成對其他用戶的干擾,甚至導致他們大量流失。因此,為了讓一個產品的社區生態能夠健康發展,我們需要采取一些篩選方法來設置阻力,以此來篩選出對平臺有益的用戶和內容。
很多產品在冷啟動階段,為了避免垃圾用戶和提高社區質量,會設立邀請制來控制用戶來源,然后根據現有用戶的使用反饋進行可控的優化迭代。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初期的運營成本,保持服務器穩定,甚至可以制造一種供不應求的感覺,獲得更多的討論度。
網絡騙局在社交類產品屢見不鮮,婚戀類產品更是重災區。很多推行高端婚戀或高端社交的產品為了保證用戶質量,不僅嚴防死守,還會設立價格門檻,不付費直接無法使用,這在現今已經廣泛推行的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收費模式中很少見,但是確實有效地進行了用戶篩選。
通過設置測試題將用戶分成不同的群體,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權限設置。比如 B 站轉正時需要完成具有社區特色的晉級考試,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比較高,通過這種方式篩選出真正認同 B 站社區文化的優質用戶,給予這些用戶更多在社區中互動的權限,從而也大量減少了低質量用戶的負面行為。
上述的三種用戶篩選方法是否適用,需要考慮的產品屬性。不同維度的篩選用戶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只是簡單舉例。
不同的內容形式對于社區的價值是不一樣,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引導用戶生產對于社區建設更有利的內容。比如微信發布朋友圈時并沒有直接給用戶提供純文字信息的輸入方式,如果用戶想要發布純文字內容,需要長按發布按鈕才能進入相應界面。原因是微信官方認為相對于純文字內容,附有圖片的內容對于其他用戶更具有吸引力,通過阻礙用戶使用純文字發布、鼓勵用戶使用配圖發布使得整體的朋友圈社區的內容能夠吸引用戶瀏覽更長的時間,從而也可以使朋友圈廣告得到更多的曝光。
有時產品的商業目標和用戶目標存在一定沖突時,損失一定的用戶體驗滿足商業目標是不得不進行的選擇,這需要我們進行合理的平衡。
為了迎合商業目標,我們有時需要針對一些功能設置一定操作阻力將其進行弱化,然后引導用戶去使用我們希望其使用的一些特定功能。這類阻力設計最為常見,比如通過強化按鈕對比進行功能的引導,如下圖。
歧視性策略常見的的應用方式就是通過 VIP 制度或等級制度將用戶進行身份區分,針對身份等級低的用戶設置使用阻力,以便于引導其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或者通過此方式給予高等級用戶優越感,刺激其進行分享炫耀。
16 年發布的支付寶生活圈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芝麻信用 750 分以上才可以使用的歧視性策略非常簡單粗暴。很多達標的土豪用戶在朋友圈炫耀生活圈的截圖,等待朋友們的膜拜點贊。互聯網產品中,每增加一個動作,用戶都會呈幾何級流失,但是支付寶的歧視性策略給了用戶巨大的動力完成了截圖、保存、打開微信、分享照片等一系列動作,幫助支付寶生活圈實現了刷屏傳播的效果。
雖然讓用戶暢通無阻地使用產品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有時還需要我們合理地限制。不同的使用場景和商業目的共同影響著設計策略。在如今互聯網產品越來越趨于存量競爭的態勢下,我們更多的工作開始專注于產品的優化。希望本文能夠提供相應的思路,助力你在產品優化探索中找到可行的切入點。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Ballen成名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QQ主題自2013年誕生,至今7年時間,保持了整個營收的Top3的成績,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隨著QQ數年來版本的迭代,我們也漸漸傾聽到了一些用戶對主題的反饋,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我們決定對QQ主題從上游到下游進行一次全面的優化。
我們對QQ主題進行了兩輪用戶體驗反饋和調研,發現:目前的外網主題存在機型適配效果差、素材制作質量差、缺少全局美化等體驗問題;而同時,用戶調研的結果表明我們的用戶希望體驗到更好更高品質更全面個性化的主題。
基于現網產品問題和用戶調研結果,對優化方向進行了歸納分類,最終確定QQ主題體驗升級的項目設計目標:增加主題覆蓋范圍 ,提升主題的美化質量 ,提升主題的可用性。
為了達成上面的三個目標,一開始我們根據QQ主題的實現邏輯制定了初步的優化方案:通過新增素材增加主題覆蓋范圍,通過修改舊素材提升主題可用性和質量。
但在進行執行評審的時候,我們意識到,這樣的方案雖然可行,但落地成本非常的巨大,需要每個主題包內新增兩端共1800多張切圖,花耗多家cp公司至少四個月的時間和人力。
我們不得不推倒開始的方案,開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對主題制作流程、客戶端呈現邏輯、日常運營維護工作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溯源挖掘后發現:QQ主題目前實現個性化的方案是后臺下發素材包替換本地客戶端資源實現個性化。而這就導致了素材包本身是固定的內容,只能被動的接受版本更新帶來的種種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我們按照一開始的方案執行落地,多個版本后我們仍需大量的人力去進行維護和更新才能保證用戶的體驗。
所以,我們必須打破舊方案帶來的弊端,要讓素材活起來。
在綜合設計思維,開發思維,運營思維去思考問題后,我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實現方案:終端染色(使用Color-filter,對png進行染色的技術)+分色映射(將資源與色值進行映射,用一套有限色板去管理無限資源的概念)。
在這套新的個性化實現方案支持下,設計師簡單的對色板進行配色,就能夠對QQ客戶端的全局顏色進行變化。而當版本更新發生資源變更時,僅需維護通用的線上映射關系,資源即可自動適配到應有的顏色。
針對主題方案的變革新方案,分別從優點、變化、難點3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
- 優點:
(1) 整體學習,制作,運營,維護的成本降低
(2) 美化范圍變大,下載資源變小,用戶體驗得到改善
(3) 效率得到優化,難度降低,設計師有更多時間提升主題質量
- 變化:
(1) CP學習新的制作方式
(2) 產品運營省去了過往定期維護素材的工作
(3) 設計師在版本迭代時候進行新資源的分色映射關系
(4) 開發人員進行統一的分色映射表維護管理
- 缺點:
(1) 方案工作量大,多達120+的界面檢驗,上千個客戶端資源,大量的代碼需要修改。
(2) 方案執行難度大,包括如何用有限的色板兼容更多的設計需求,資源如何在不同場景得到更有效的復用,設計與開發未來如何進行映射表的對接,以及版本的上下兼容。
設計師提出“終端染色+分色映射”的新方案后,通過積極拉動會議,向主題業務相關的多角色進行新舊方案的優劣討論,方案得到一致認同后,多方聯動形成項目組。
其次進行可行性評估,與開發結對緊密協作,共同討論難點攻克新方案落地要點。
最后基于前期可行性評估,以及難點預研,項目組規劃出階段性的落地方案。
方案的落地主要為三部分工作: 梳理標記->歸納轉化->編譯覆蓋。
梳理標記:
前端開發逐個查找界面的資源和代碼并標記,交付給設計師進行資源色值的規劃
歸納轉化:
設計師根據ui的配色規則以及個性場景需要,進行ui色板的構建及資源的顏色映射分配。
在這一過程使用騰訊文檔進行設計語言與開發代碼的轉化。
編譯覆蓋:
修改代碼,讓資源支持個性化需要的染色和素材替換、錄入分色映射的騰訊文檔并進行實機的染色編譯并和設計師共同檢驗效果。
而在上述工作中,設計師的任務難點就在于色板的設計和染色規則的構建。
首先設計師根據QQ的ui規范,建立初步的色板;下一步,創建界面demo,模擬資源與色板的映射關系;然后替換多個不同的色板檢驗主題染色后多場景下的效果,再對色板和染色規則進行反復的調整;最后在效果符合預期的時候,再輸出色板和染色規則并最終在真機上進行驗證。
QQ舊主題:僅覆蓋6個界面、素材包內涵400+切圖、日常需要花費巨大成本維護1000多套主題。
主題新方案落地后:覆蓋范圍從6個界面擴展到60+界面、素材切圖降低至48張、600多個資源得到梳理優化、60+個舊主題存在的可用性問題得到解決、維護成本得到大大降低。
主題新方案落地后,考慮到舊主題制作時間長,難度大,設計費用高的問題,產品側希望設計師能配合新的染色方案去優化主題制作、上架、驗收的流程。
根據舊流程里各個角色反饋的問題點,第2階段的目標可提煉為:提升制作效率、打包效率、驗收效率??紤]到舊流程中效率低、出錯率高的步驟大多是人工操作部分,我們計劃設計一個智能化的主題編輯器來實現工業化的主題生產。
以提升效率為目標,首先深入制作流程勘察,挖掘制作流程的關鍵核心點,并提煉關鍵觸點、痛點問題;基于各個觸點關鍵問題,逐一給出解決方案,并全局的回顧整個流程,從全局去統領優化方案;繼而以落地為導向,明確問題解決的優先級,穩步前進規劃方案落地。在解決方案中,本地編譯體驗已實現,其他能力落地優先級如下:
- 首先解決智能切圖和智能配色,優先級最高
- 其次解決規范優化和多界面預覽,優先級居中
- 最后是直連后臺,運營做審核,優先級最低
傳統的主題制作中往往最費時間和最易出錯的就是切圖,在這里我們使用了雙重保險。
保險1:編輯器將內置一套智能化的切圖合成處理方案,設計師僅需上傳極少量的必須切圖。編輯器還會對上傳的切圖會進行命名、尺寸、格式的檢測。
保險2:官方設計師預設主題的PSD/SKETCH設計模板,附帶切圖命名尺寸格式等,畫完后一鍵即可導出全套切圖資源。
新主題的染色規則中,色板存在21個顏色需要配色。對CP來說,即使有設計規范進行學習,也存在著出錯的可能。為了讓制作通過率達到最高,我們計劃通過編輯器內置的智能配色,將復雜的配色操作簡化為2步操作,達到快速穩定地輸出合格的配色的效果。
新主題色板中,顏色可分為主色系和背景色系,兩大色系下的色值再各有不同的色值要求。
從設計師的理想角度來看,如果只進行主色和背景色的選擇,即可輸出實現21個顏色的話,無疑效率和通過率都會得到大大提升。
為了實現理想效果,我們設計了一套方案:
在選擇主色、背景色后,首先對它們進行一個檢測,在這里我們引入了WCAG2.0的標準,檢測主色元素在背景色元素上的顯示是否符合大眾的閱讀要求。其次我們再把QQ設計規范中,對21個顏色的不同微小要求,通過HSB顏色模型轉換為數據化的代碼條件并內置在編輯器中。
這樣,CP選擇的兩個顏色,通過顏色檢測、顏色模型轉換、預設條件的微調,就變成了符合我們視覺層級規范要求和可用性要求的21個顏色。
在實現了智能切圖、智能配色、導入設計稿、在線預覽、結構化打包、手機實際預覽等能力后,編輯器的能力基本得到滿足,我們接下來對編輯器進行框架設計,在多方案權衡后,最終采用了元素作導航,右邊區域保持全局預覽的交互框架,并設計了編輯器的ui界面。
使用編輯器前:從制作到上架需要約4周時間,每月上架主題平均為12個。
接入編輯器后:僅需一天即可完成素材的制作到上架,并且得益于制作難度的降低,可制作主題的CP得到了擴充,目前每月上架主題穩定在2000+個。
在完成了主題效果優化、主題制作優化后,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制作上架之后的流程-適配維護。
舊的主題適配維護涉及到cp/設計師/運營/開發四個角色的大量人力成本。
而新主題優化后,僅需要設計師&開發工程師兩位角色進行低成本的操作。
但在實際工作中,版本中的不同更新都是由不同的設計師&開發負責的,適配工作往往很難執行。所以為了保證適配的效果,除了在產品的工作流程中增加適配規定外,我們還希望能幫助到不同業務方降低適配的成本。
新適配流程中,設計師其實僅僅需要根據染色規則對新增資源去定映射關系,而實際映射的寫入是開發操作的。那如果兩個角色的工作能合并,并且省去學習新適配規則以及溝通的成本呢?
從幫助開發去理解分色染色的層面,我們把資源元素和顏色進行了場景化的匹配應對,并且把規則關系整理成了目錄,搭建了Q-Element適配規范網站;開發同學在進行適配時候僅需根據設計稿的新增部分,尋找對應目錄下的規則關系,即可對元素進行適配。
優化前:主題的版本適配需要設計開發產品的多方配合,花費數天時間去完成適配。
優化后:僅需開發1個小時的時間即可完成適配和驗證。
通過3個階段的努力,QQ主題美化初步完成了主題效果、主題制化、主題維護成本的三大優化。上線半年后,目前QQ新主題已經達到1萬八千個,并且借助QQ美化平臺完成了外部創作人、QQ、QQ用戶三者之間的生態搭建,正源源不斷的提供給用戶更多更好的個性化主題。我們也會進一步努力,由QQ主題開始對個性化進行新一輪的優化,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最后,廣大設計師的機會來了!如果您擅長插畫或者動畫,點此鏈接https://ycg.qq.com/qcc,報名參與我們的原創空間和QQ美化平臺項目。按照頁面引導提交作品審核,經原創館審核后,就可以獲得創作權限。 您的原創作品將被QQ及QQ空間數億用戶付費使用,并獲得相應比例分成。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騰訊ISUX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針對不同的受眾我們會做不一樣的設計,今天是針對兒童進行的產品設計思路的內容分享,面對兒童產品,我們需要從心理生理上的區別分析,進而推動內容、交互、視覺、動畫等設計,一起來了解下吧~
“小山上的風,沒有一個人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告訴我;風從什么地方來,風到什么地方去。”
英國的詩人米爾恩在給孩子的詩歌《小山上的風》里如是寫道。
在不同的年紀,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觸動和感知都是不一樣的。那么當我們為兒童進行設計時,該如何去呈現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吧。
近年來,兒童產品的市場是比較火熱的,由于兒童的生長變化較快,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與我們成人有較大不同,對于外界的信號,他們更喜歡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反饋。并且常常能夠從挑戰和沖突中獲得快樂,他們不在意結果,目的性較弱,還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無法預見其行為會引發的后果,其模仿能力的強弱隨著年齡成長呈曲線狀呈現。當我們在設計時,應將兒童的這些特性考慮進去。
任務旅程的設計
在某種程度上,兒童產品的客戶形態有些類似我們的 ToB/G 產品的客戶。使用產品的一線用戶,并非最終具有購買權的客戶。孩子的父母是兒童類產品最終具有購買權的客戶,他們對早期教育、智力投資、內容是否健康積極等等都有較高要求。
因此我們在內容的設計上應更加的多元化,將任務完成后的數據量化體現,使父母便于了解孩子情況,同時也可以從側面激勵用戶后續的付費行為。任務旅程有多種類型,在兒童品類的設計上,我們通常采用下面這 4 種任務類型去設計。
好的設計可以減少認知負擔, 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理解功能交互所消耗的智力資源。在年幼的孩童時期,他們的記憶容量比成人小,我們需要關注到這一點,怎樣的信息容量,交互層級和人機互動才能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和認知產品界面。
比如 LG 有一款面向低齡兒童的手表,表盤上只有一個按鈕和出聲孔,并且在噪雜環境下,還考慮到家長的心情,非常貼心的設計了 10 秒自動接聽的人機交互方式。
△ 圖片來源 | 文章作者&Roobo 設計團隊
通常,我們成年人對交互體驗,產品易用性都抱有較高的期望,我們期望產品能為我們帶來效率的提升、便捷的操作、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等等。但是,兒童與成人在人機交互的互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當產品功能無法正常運行時,孩子們并不會像成年人一樣感到失望。當設計不如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時,雖然也會暫時感到沮喪,但他們在自己生命旅程的學習嘗試中,也習慣了那些常常無法正常進行的任務。隨著成長經驗的增加,他們會逐漸熟悉了解世界的運行規則。
△ 圖片來源 | 文章作者&Roobo 設計團隊
有研究表明,在對 120 名學前兒童(3—6歲)進行了12種顏色和12種圖形的辨認實驗中顯示,實驗刺激用速示器分三種速度(0.01秒、0.05秒、0.1秒)呈現。結果表明:呈現速度對辨認正確率有著明顯的影響。3-6歲兒童對顏色和圖形的辨認能力均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高。學前兒童對顏色的辨別,在三種呈現速度條件下,均對黃、紅、綠三色的辨認正確率為最高。
圖標 icon 的設計上,簡約、塊面化、造型避免抽象,例如 3 歲+的孩童已經可以理解向前、向后的箭頭,有研究顯示,在短時段內,兒童對圖形的辨認在不同呈現速度條件下出現優勢與劣勢圖形之分。優勢圖形的正確辨認率百分比較高,而劣勢圖形則較低。
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兒童品類的硬件,深受家長和孩子的喜愛,在軟硬件的結合上,我們要善加運用,例如硬件自帶的攝像頭、觸摸屏、聲控等等。當硬件與產品內容相結合,可以碰撞出更加多種多樣令人振奮的新的交互方式。
△ 圖片來源 | 文章作者&Roobo 設計團隊
在任務旅程中,內容合理優質的動畫,廣受家長及兒童的歡迎,但是動畫頻繁變換的畫面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大多數動畫片每 6 秒會變換一次畫面轉場,超出了幼兒視覺神經的承受能力。在兒童不同的年齡段,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有所不同的,皮亞杰理論研究顯示 3-4 歲的兒童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時長為 10 分鐘,4-6 歲兒童注意力集中平均時長則可達 15 分鐘。在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他們喜愛的動畫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運營類動畫一般控制在 1 分半之內是較為合理的。
市場上很多 AI 兒童伴讀機器人,是可以自動推送產品內容的,考慮到兒童的健康使用,推送動畫的播放時間要善加利用,并減少觀看所需的步驟,在家長端也需要設計對應控制內容的開關,并將音量的控制開關放在顯眼易點的位置。
文章來源:優設網 作者:JellyDesign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零基礎如何快速入「]前端?這個問題往往是沒有基礎會遇到的,想要快速入「門前端開發,簡單來說就是要把基礎的知識點掌握熟練,然后由淺入深的去學習,在這里根據我過來的經驗,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零基礎如何快速入門前端。
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前端就好比如蓋房子,html就充當 了房子結構這部分,也是房子的基礎。css呢, 就好比咱們房子的裝修,墻面什么顏色,什么風格,什么地板等等,這些給房子改變風格,樣式的就是css。而Java呢,就好比這個房子的功能,房子需要制冷吧,需要暖氣吧,也需要上下水吧。這些功能性的就相當于是Java。
一、前端工具(dreamwear/sublime/Photoshop/SVN等)
二、零基礎入門(HTML,CSS)
1、前端開發概況、代碼入門
頁面基本結構、文檔聲明、編碼聲明、css語法、style屬性、link和style標簽、id屬性、基本樣式、Border 、Background、 Font、盒模型、文本設置等等。
2、常用標簽集合
header、article、aside、section、footer、nav、h1-h6、p、ul、ol、li、img、dl、dt、dd…絕對路徑、相對路徑、標簽語義化、標簽嵌套規范、SEO…
3、常用選擇器&標簽類型劃分
d、class、類型選擇、包含選擇、群組選擇、通配符、選擇器優先級、標簽樣式初始化訂制方案、超鏈接及偽類劃分、標簽類型劃分及特性、inline、inline-block、block…
4、浮動進階
浮動的作用、浮動的特性、文檔流、浮動的各種問題、clear、BFC(塊級格式化上下文)、觸發BFC的條件、Haslayout、Haslayout的觸發條件…
5、定位
relative相對定位、Absolute絕對定位、Absolute絕對定位、Fixed 固定定位、inherit 繼承、static靜態定位、默認值、zIndex層級問題、margin負值、透明度…
6、表格和表單
表格標簽、表格樣式重置、單元格合并、表單元素、表單相關的屬性操作、表單默認樣式初始…
7、兼容性問題處理
兼容性問題總結、浮動在IE6,7下的各種問題、表單在低版本IE的問題、處理低版本IE對新增標簽的支持、CssHack、條件注釋語句、PNG問題、透明度的問題、固定定位在IE低版本的處理方式…
8、整站進階
樣式規劃、favicon、Css Sprite、Data URI、隱藏元素、測試工具使用、滑動門、等高布局、三列布局、未知寬高圖片在容器內水平垂直居中、文本水平垂直居中、多行文本水平垂直居中…
9、css3入門
transition、屬性選擇器、nth-of-type、nth-child、backgroundSize、box-sizing、圓角,盒模型陰影、文字陰影、rgba、表單高級、H5表單新增屬性、E:not(s)、E:target、E::selection、
10、移動端布局
測試環境Emulation、viewport、window.devicePixelRatio、物理分辨率、Media Queries、rem、window.screen、移動端布局相關問題、window.deviceorientationevent、橫豎屏判斷…
11、Animation和Transform
瀏覽器前綴、keyFrames、Animation調用、播放次數設置、動畫偶數次調用順序、Animation的問題、無縫滾動、動畫播放|暫停、rotate旋轉、deg、skew斜切、scale縮放、translate位移、transform-origin、transform的執行順序問題…
12、Bootstrap前端開發框架
Html語法規范、CSS語法規范、Less 和 Sass 中的嵌套、class 命名、選擇器、Normalize.css、柵格系統、排版、代碼、響應式工具…
另外關于零基礎如何快速入門前端的問題,項目實戰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學以致用,我的建議是,只有在實戰項目中多加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這門技術!
轉自:csdn; 作者:hugo233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大屏可視化界面設計可謂是當今行業、企業發展的見證,生動直觀地再現了行業、企業的全貌。不僅作為展示,方便了解、監督;同時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帶來效益。大屏界面面向范圍廣,協同性好,易于被采用。下面幾個大屏的界面設計,沉穩的背景上,加上亮色作為點綴和強調。既不失其風格,又富有靈動性。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精美的大屏 UI設計案例:
藍藍設計(北京蘭亭妙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UI設計公司,公司對UI設計的追求一向很高,致力于為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手機 ui設計、軟件界面設計、網站設計,用戶研究、交互設計等服務。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更多精彩文章: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一)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二)
大數據可視化界面設計賞析(五)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