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分享后臺界面設計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今天分享軟件后臺界面設計,

          i-ui190131-1-12.jpgi-ui190131-1-10.jpgi-ui190131-1-7.jpgi-ui190131-1-3.jpgi-ui190131-1-8.jpgi-ui190131-1-9.jpgi-ui190131-1-5.jpgi-ui190131-1-1.jpgi-ui190131-1-4.jpgi-ui190131-1-2.jpgi-ui190131-1-6.jpg

           

          藍設計www.lanlanwork.com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為什么在UI設計中,藍色會成為最常用的色彩?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不管你是不是UI設計師,細心的你是否觀察到你所使用的APP中,絕大多數都采用了藍色。舉個例子,有多少APP軟件的LOGO使用了藍色,大家最熟悉的支付寶、知乎、百度、Facebook、Twitter、Safari均是如此。
          為什么這些交互界面會不約而同的使用藍色?唐人設計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藍色是被大多數人能接受的顏色
          有研究表明,藍色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喜歡的藍色,藍色是被全球范圍內公認的最安全的設計用色。
          二、藍色是UI設計師的通用色彩
          從UI設計師的角度上來看,藍色是一種泛用的色彩。就我們所認知的常用色彩當中,紅色、黃色、綠色都帶有強烈的情感情緒。紅色代表喜慶,同時也表示警醒;黃色代表活潑,同時也昭示危險的信號;綠色常常關乎安全、健康,而相較于以上三種色彩,藍色所帶給人的情緒就比較模糊或者說是廣泛了。
          三、藍色通常代表“創新”和“科技”
          還記得唐人設計之前寫過的文章《你發現了沒?NBA的Logo微調了!》一文中提到了,NBA的LOGO調整之一包括LOGO顏色加深了,也就是在原來的藍色背景色基礎上更加加深了藍色色調,這樣調整的好處在于:更深的藍色,讓NBA聯盟看起來更公司化。所以說,當一個公司或者一個APP設計采用藍色LOGO的時候,常常會讓人聯想到技術和創新。
          四、藍色讓產品看起來更加值得信賴
          更準確的來說,藍色會讓用戶更傾向于覺得“這就是我要的產品”,當這種感覺和品牌本身的運作和特質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形成讓人信任的品牌性格了。戴爾、IBM、英特爾和PayPal都是利用技術來營造品牌信任感。藍色代表冷靜、平衡和智慧,許多金融服務類的企業也喜歡用這種顏色。
          五、藍色對于色盲足夠友好
          考慮到用戶群體中不乏有色盲,而占比最大的紅綠色色盲群體都能清晰地分辨出藍色。藍色是Facebook的主要色調,因為它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就是個色盲,如他所說:“于我而言藍色是我最容易辨認的色彩,所有的藍色我都能掌控”
          總結:藍色雖然是最安全的設計色,但不要隨便將藍色泛用在你的設計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選擇最適合自己品牌的色彩!

          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我從Google、Airbnb、TED等7家公司設計師那里學到了什么?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作者: John Saito | 翻譯: 正_青_春 審校: 凌藝蜻

          我從設計中學到的一件事是你無法取悅所有人。你可以嘗試,但你最終會得到一個大打折扣的設計,而且無法讓任何人滿意。

          當你試圖讓所有人滿意時,你會失去你的重點,你會開發一些人們不需要的功能,你所寫的用戶也根本不會去讀。

          好的設計就是完全圍繞一個清晰的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

          過去的一個月里,我一直在和在設計中有明確清晰目標的設計師交流,他們來自Google,Airbnb,Slack, Dropbox等等, 我想窺視他們的內心,看看是什么驅動他們做出決定以及是什么在指引他們的設計,以下是我學到的一些內容。

          UXRen

          1、從問題開始,而不是答案

           你是否注冊了新產品,然后第二天就忘記密碼?這已經無數次地發生在我身上。如果我向你求助,你會建議我做什么?

           有些人可能會建議我直接寫下密碼,輕松,問題解決了。但是安全專家不會推薦寫下密碼,因為那并不安全。

          好的設計師不會直接跳到解決方案,他們會花時間去理解問題。

           那么,好的設計師會怎么做?好的設計師不會直接跳到解決方案。他們會花時間去了解問題。他們提出問題并找出原因、背景和限制:你一般怎么記錄你的密碼?你總是隨身攜帶手機嗎?你有多少密碼?

          你越了解問題,你越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深入理解給你自信,深入理解就是把你的初步想法轉化為實際深入的觀點。

          我詢問了Google 智能助理的產品設計師Adriana Olmos關于她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她的利益相關者提出需求時,他們經常根據解決方案而不是問題來定位他們的想法。“我試圖去了解他們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她說,從那時起,我與他們一起去了解用戶最底層的需求,并了解背后的原因,然后來做優化迭代。了解了原因,如何去做就順理成章了。

          了解了問題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div>
            <div   id= 評論(0) 瀏覽(2719)

          三招教你營造超強畫面沖擊力!——以新春運營活動為例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這畫面根本沒有沖擊力!,下次試試這三招地表最強反擊!

          身為設計師,你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況:


          你花費了大量時間來構思與設計,卻得到需求方一句“這畫面根本沒有沖擊力!”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常會把問題拋向運營同學,但定神反思一下:為什么我們會被帶偏?畫面如何才能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說服他人?


          什么樣的畫面,會讓你覺得很有沖擊力?想必影響因素眾多,而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聊故事性、可讀性、空間感這三個維度。




          故事性


          故事性主要從情緒、氛圍和趣味性三個方面來表現。


          • 情緒


          先從情緒開始聊,你的畫面是想表現出積極上進、歡樂還是憤怒?


          畫面整體的情緒需要依靠主體情緒都深入刻畫,情緒能帶動用戶的視覺感受,幫助用戶更好的從圖案中獲取與主題相關聯的信息,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最終達到推廣的目的。


           

          • 氛圍


          其次,就是氛圍的把控。除了畫面主體的刻畫,氛圍的把控至關重要。


          氛圍把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畫面的統一性,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同學一碰到復雜構圖就逃避的原因。只要我們把握住一點,“一切的氛圍只為突出主體!” 掌握這一點,相信很多同學都駕馭復雜的構圖!

          • 趣味性


          與前兩者不同,畫面的趣味性并非一種技能項,而源于你內心有多有趣!


          職業化的人大多都是有職業病的,設計師的職業病應該是對視覺的敏銳度!我做廣告那幾年,路過地鐵站或者公交站臺,經常會被好的海報所吸引,也常會駐足研究海報設計者背后的思考。他是如何進行版式編排,如何對畫面進行構圖,如何做創意推導……如果是我,好的地方我要怎么學,壞的地方我會怎么做!

           

          之所舉我過去生活的這一例子,其實是想說:每個設計師身上的DNA不一樣,感興趣的事情也各自不同,所做的設計也不一樣,這些都取決于你是一個怎樣有趣的靈魂!


          趣味性在你的畫面里,大部分來源于你生活中的積累!設計源于生活,趣味源于有趣的靈魂!




          但是,在商業項目中僅僅有故事性還遠遠不夠!商業設計創作中,需要更深挖項目背景,要知道項目所面對的人群、品牌調性、推廣目的、投放時間及媒介等。


          以這次我們接到的新年運營活動為例,需求面向企業內部,需求方想要體現在春節來臨之際對公司內部員工的關懷,目的為增強員工歸屬感,傳達新春關懷。



          我們通過對信息的梳理,腦暴得到上圖的內容,推導出所需元素,接著繪制草圖。

           


          Tips:足夠完善的草圖=節約時間


          這里提一個項目實施中的小Tips:我們在很多項目實踐中總結出并反復驗證過:草圖越詳細,后續就越能快速地完成項目,甚至能騰出更多的思考時間! 繪制中一旦靜下心來,你就可以好好享受源源不斷的靈感。只要軟件不生疏,繪制起來其實是很快!切記勿要邊做邊想,這樣只會徒勞!

           


          我們通過對情緒、氛圍、趣味性三個維度進行結合,畫面以小哥做舞龍狀態,周圍圍繞著祥云、錦鯉、紅包、以及順豐的元素,整個畫面氛圍營造一種新年的喜慶!讓畫面自己講故事!

           


          可讀性

           

          • 構圖與板式


          為保證畫面信息的可讀性,可運用版心理論、三分線構圖法、黃金分割比例等規則來驗證自己在構圖上的嚴謹性,這些規則可有效的規避主體不夠突出、重心不穩等常見的版式問題。



          01. 版心理論


          以常見的矩形版面來說,其版心為四邊形,具有四個角。我們可以把角理解成點,而版心就是通過四個點連線建立起來的。改變任何一個點的位置,版心的輪廓都會發生變化。


          所以,四個點也直接影響了畫面的張力,角越多張力越大,元素覆蓋兩個點會顯得張力不足,四個點又會顯得過于飽滿。因此我們推薦三個點,最后一個點做弱化處理,整體就會顯得透氣!



          02. 三分線構圖


          三分線構圖被廣泛運用,攝影、設計、繪畫等藝術創作。指把畫面橫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體,這種構圖會使得主體和裝飾元素更顯得緊湊有力。它也是最基礎的構圖技巧,相信大家經常運用,就不贅述。



          03. 黃金分割比例


          黃金分割比例是現今公認的美學定律,蘊含豐富的審美價值,是視覺上最舒服的比例,與三分線構圖法異曲同工。



          • 節奏


          畫面節奏可以使畫面錯位布局,營造空間,增強畫面的節奏感。


          如下圖所示,“S型“構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構圖方式,形式靈活多變,往往S型構圖有著明顯的層次關系,元素在空間上可以分為前、中、后景;其次,S型構圖可以有效的引導讀者的閱讀順序,達到視覺引導閱讀的作用,從主體作為出發點,保證畫面的閱讀井井有條。


           


          空間感
            

          最后就是畫面的空間感,但相信設計師在漫長的藝考生涯中,早已學會如何去運用虛實、肌理、色彩去區分主體與裝飾元素之間的關系,還沒掌握的小伙伴趕緊去溫習你的舊課本吧!

           



           結語
           

          Anyway, 以上就是有關新春運營活動的設計總結,從案例中我們習得如何通過故事性、可讀性和空間感三維來增強畫面的沖擊力。這一方法也可以應用在項目設計完畢后,通過以上三點內容去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來復習下:


          • 故事性 - 你的畫面能自己講故事、表達情緒,當然趣味性也必不可少;


          • 可讀性 - 在保證圖文條理清晰、信息層級表達準確的前提下----,對版式、構圖以及畫面節奏的把控十分必要;


          • 空間感 - 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肌理、光影的表現,這樣能更好地表現畫面層級間的空間感。


          每個設計師都是獨立、富有創意又有趣的個體,希望這一分享可以為大家打開一些新的思路!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ICON設計法則—菱形法則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從不同維度對Icon設計進行解析,整理一整套Icon設計的法則

          網絡上有很多關于Icon設計的文章,一些文章從部分維度切入講述Icon的設計理念,但大部分缺乏整體性。


          所以我嘗試把自己的思考方式結合其他人的設計理念整理了一個完整的Icon設計法則,通過簡單易懂的描述語言,并且結合設計案例呈現出來,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文章使用的案例只代表個人觀點,并不代表相關產品。


          本文重點講述Icon設計思維,關于Icon的具體定義以及具體的制作過程就不再贅述,網絡上有很多相關文章都有講述。


          從不同維度對Icon設計進行解析,整理一整套Icon的設計法則。每一個產品中都有不同類型的Icon,產品通過Icon可以快速的向用戶傳遞語意,通過獨特的設計語言讓用戶形成對于產品的認知心智。Icon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ICON的設計法則-菱形設計法則,主要包括語意、層級、設計形式、風格、一致性、范圍。而其他的設計思考也是這個設計法則的變體,中心思想沒有發生變化。通過對以上設計思考點的聚合,來設計能夠傳遞Icon語意,并且能夠清晰展現產品結構和信息層級的Icon系統,通過差異化的設計形式展現產品設計的獨特風格,讓具有一致性的設計語言傳遞信息,和用戶形成共鳴。

          Image title



          層級

          第一層級Icon

          第二級別Icon

          第三層級Icon

          第一層級的Icon一般指首頁的井字入口Icon,讓用戶快速獲取入口信息,完成對產品流量的分流,讓用戶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務。這種類型的Icon是級別最高的,無論是面積、形式感、視覺沖擊力都應該是最突出的,這種高層級的Icon可以簡單通過一下三種方法表現,1、擬物化的設計方式增加視覺重心和吸引力。2、通過細節的增加呈現Icon設計的復雜形式感。3、采用沖擊力強的色彩對比,抓住用戶的關注點。除此之外具體的思考過程,后文也會詳細講述。


          下圖分別是“自如” “每日優鮮” “大眾點評”的首頁入口Icon,分別采用了擬物化設計,細節添加,色彩對比的設計方法。

          Image title


          第二級Icon歸納為導航類型的Icon,引導用戶操作產品,完成用戶的任務,同時傳遞品牌特色。這種Icon類似真實街道中的指向標。第二層級的Icon不需要做的視覺重點非常重,能夠讓用戶認知到,并且了解Icon傳遞的信息,在操作行為上產生預期就可以。通常的設計樣式是線型Icon或者是面型Icon。


          下圖分別是“自如” “每日優鮮” “大眾點評”的二級Icon系統

          Image title


          第三類Icon是語意型Icon,主要是向用戶傳遞信息,烘托信息氛圍,并且引導用戶瀏覽信息。這種類型的Icon視覺相對較輕,且不可點擊,具體的設計思考在后續的內容展開。


          下圖分別是“自如” “每日優鮮” “大眾點評”的三級Icon系統

          Image title


          以上三級的劃分并不是說Icon只有這幾種類型,這樣劃分是從功能和視覺上進行區分便于設計同學理解,當然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也可以對Icon進行更細化的區分,最主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去定義Icon的層級,然后再采用對應層級的設計語言。


          語意    

          1)、Icon背后的語意(Icon的特性歸納)

          2)、Icon的可識別性(Icon的特點表現)

          Icon的重要意義是抓住用戶能夠通過圖像式的語言快速獲取產品信息。所以在Icon的設計之前,需要思考Icon背后傳遞的文字語意,理解語意,構建對于語意的多維拆解(比如沙發是由靠背、兩個扶手、四條腿構成,重心要穩,和床有哪些區別等等)。同時還需要思考Icon圖形化之后的可識別性,基于對用戶認知的了解,歸納Icon設計中需要具體表達的幾個關鍵特點,迎合用戶的認知心里。幫助用戶快速的獲取Icon想要傳遞的信息,如果不能快速的獲取,反而增加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成本,那就本末倒置,削弱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例:下圖是“大眾點評”二級Icon設計的語意表現思考方法

          Image title



          設計形式

          1)、外形

          2)、表達方式

          3)、色彩組合

          4)、Icon特色

          外形是Icon 的基本形態,不同的形態傳遞不同的視覺感受,構建不同的心智。同時Icon的外形決定了內部元素的設計。


          Icon的表達方式主要兩種,分別是線型Icon,面型Icon。線型Icon形式抽象、簡潔,便于用戶識別,用戶認知成本較低,缺點是Icon容易極簡,造成了似是而非,可識別性降低。面性Icon相對線型Icon視覺重心更突出,便于用戶聚焦,設計表現形式會更豐富,缺點是可能會過于復雜,造成信息層級混亂,增加了用戶的認知成本。


          色彩組合,就是Icon中的色彩語言,在設計Icon的過程中通常包括單色系的Icon和色彩組合系列的Icon。通過不同顏色的組合傳遞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特質,在設計Icon的過程中,尤其是導航Icon的過程中不建議使用超過兩種顏色的Icon,這樣容易使用戶視覺疲勞。


          Icon特色是Icon在設計過程中的細節,這些細節是體現Icon自身精致的部分,同時也會影響用戶對于產品和品牌的認知聯系。影響產品的感性認知觸達用戶內心。


          例:下圖以“大眾點評”中的“拍視頻”icon做舉例說明

          Image title



          風格

          1)、品牌理念

          2)、產品特色

          3)、視覺特色

          品牌理念是是指產品背后的定義和想要傳遞的價值。通過簡介的符號、文字傳遞給用戶的認知、理解、印象、感受。通過塑造品牌理念的塑造,和用戶在感性層面形成共鳴。融入品牌基因的Icon系統具有更好的辨識性和認同感。這需要設計師和業務團隊一起溝通產品,深入理解業務,總結出關鍵詞語表達品牌,最終和業務團隊達成統一共識。


          產品特色指產品在同行業中的定位差異,核型競爭力。通過簡潔的視覺語言進行表現。通常的產品特色體現在業務范圍、用戶群體,使用場景,產品功能等。在這四個維度中總結歸納成可落地的具體的表達關鍵詞,進一步具象化。


          視覺特色指在競品分析中,總結得到在視覺層面其他產品中可以借鑒的感性共性和自己產品定位差異性的結合。通過可借鑒的共性傳遞行業的特點,而差異化的視覺表現可突出自己產品的特色和競爭力。


          例:繼續以“拍視頻”Icon為例子進一步解釋說明

          Image title



          一致性

          一致性的綜合表現在圓角、透明度、線條粗細 、間距、顏色、層級、漸變、特色細節。


          Icon的一致性有利于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便于品牌傳遞,而Icon的非一致性會增加用戶的跳出感,降低用戶對于產品專業度的認可。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上8個維度進行分析和提煉。前七個維度大家比較好理解。重點解釋一下第八個維度“特色細節”,特色細節是設計師通過對于產品和業務的理解主觀加入的一些關鍵性視覺表現的點,增加產品一致性的基因,可能是斷線,尖角,原點等等標志性元素。


          例:下圖通過對“大眾點評”Icon做拆解進一步從六個維度說明Icon系統的一致性(并不是說每一個icon的設計必須包含八個維度)

          Image title



          范圍

          視覺范圍和熱區范圍


          隨著Sketch的普及,更多的設計師開始采用一倍的設計畫布輸出設計方案,但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視覺面積和物理面積,兩個Icon的物理尺寸大小是一樣的,視覺感性的面積偶爾會變化。所以需要在設計完Icon之后,對Icon進行排列,進行視覺對比,發現視覺的不一致性。


          熱區范圍是代碼定義的用戶可操作的交互面積,視覺是感知不到的。熱區范圍的確定有利于開發工程師和設計師達成視覺方案的一致。避免后期由于大家對于方案設計、開發理解的不同,增加后續溝通的成本。通常情況下會出現的問題就是

          1、界面開發的還原度低

          2、熱區范圍過小,用戶無法點擊

          3、Icon的熱區范圍不一致。

          Image title



          總結

          在設計的過程中,Icon的樣式可以借鑒,但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做形式上的調整,具體可以通過上述談到的幾個維度作為切入點調整Icon。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避免無窮的細化,因為有些細節用戶根本不會觀察到,這樣做只能是設計師的自嗨。設計師容易漏掉的是熱區范圍的確定,盡管Ios平臺和Android平臺都有對于Icon范圍的定義,但針對產品的icon熱區范圍調整還是要有設計師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增加Icon設計的思考價值,也更符合產品自身的特色。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關于設計的大事件!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二月上旬的設計圈發生了什么?那些你正在關注的,還未關注的但應該關注的,一起看看吧~


          2019凱迪克獎評選揭曉

          北京時間1月29日零點,美國圖書館協會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宣布了2019年凱迪克獎(Randolph Caldecott Medal)的歸屬:1個金獎,4個銀獎

          凱迪克大獎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而該獎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獲得一致推崇,主要在于其評選標準的周延與創新,著重作品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尤其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有“寓教于樂”的功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已有六十余年歷史的凱迪克大獎,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而設立的。

          接下來將給大家分享2019凱迪克大獎部分獲獎圖畫書。

           

          凱迪克金獎

          《你好,燈塔!》

          undefined

          作者:蘇菲·布萊科爾(Sophie Blackall)

          繪者:蘇菲·布萊科爾(Sophie Blackall)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簡介

          這部來自凱迪克金獎得主蘇菲·布萊科爾的抒情圖畫書,謳歌了希望、變化與時間的流逝等永恒主題,它自己也因此獲得了不朽的力量。

           

          凱迪克銀獎

          《給小星星的大月餅》

          undefined

          作者:格蕾絲·林(Grace Lin)

          繪者:格蕾絲·林(Grace Lin)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

          在這本星光閃耀的圖畫書里,紐伯瑞銀獎得主格蕾絲·林用一個暖心的原創故事給小朋友們講述了月亮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

           

          凱迪克銀獎

          《阿爾瑪和她名字的故事》

          undefined

          作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Juana Martinez-Neal)

          繪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Juana Martinez-Neal)

          出版社:Candlewick

           

          內容

          在這本童書里,作者胡安娜·馬丁內斯-尼爾為那些好奇自己名字由來或人生源頭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發現的窗

           

          凱迪克銀獎

          《謝謝您,阿嬤!》

          undefined

          作者:歐吉·莫拉(Oge Mora)

          繪者:歐吉·莫拉(Oge Mora)

          出版社:Little Brown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內容簡介

          街坊們都想嘗一嘗阿嬤做的美味燉菜!一個接著一個,他們跟隨香味來到了阿嬤家;一盤接著一盤,阿嬤給每位鄰居都盛上了一盤燉菜。很快,鍋子就空了。阿嬤這么慷慨,她給自己留下了什么呢?

           

          凱迪克銀獎

          《粗糙的補丁》

          undefined

          作者:布萊恩·萊斯(Brian Lies)

          繪者:布萊恩·萊斯(Brian Lies)

          出版社:Greenwillow Books

           

          內容簡介

          這部由《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插畫家布萊恩·萊斯創作的圖畫書,講述了一個關于友誼、失去和恢復的故事,美麗、可親而又帶著深沉的個人情感。

           


          陳幼堅首個純藝術展覽在香港展出


          2019年1月27至2月27日,香港白石畫廊將為陳幼堅舉辦他的首個畫廊個展——《陳幼堅是誰? 始于1960 年代的藝術旅程 》。

          展覽是陳幼堅在香港的首次個人純藝術展覽,將按時間順序展出由他作品,以及遠至上世紀60年代從未曝光的滄海遺珠,呈現包括平面藝術、攝影、裝置及數碼藝術等視覺媒界,甚至他在青少年時期創作的一些珍貴手稿。

          undefined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undefined

          A Brand New Game (McDonald’s x KFC)

          undefined

          Heart to Heart No. 7

          2008

          undefined

          29 Mar 2013,Kyoto Japan


          展覽信息

          陳幼堅是誰?自1960年代的藝術旅程

          展覽時間

          2019年1月27-2月27日

          展覽地點

          白石畫廊 Whitestone Gallery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7-8樓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中國設計師周晨作品榮獲“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


          近日,2019“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在德國萊比錫揭曉,其中,中國書籍設計師周晨作品《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榮獲“世界最美的書”榮譽獎。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018“最美的書”評委會給予本書如下評語:設計處處顯示真情,用老店鋪包點心的粗陋紙張并打毛邊,表現逐漸消失的民間老行當百業,有朦朧之美。采取古老而民間的裝訂方式,頁碼設置奇特。內文的文字與大圖片使用不同材質來表現,豐富了視覺語言。黑白圖片印在粗陋紙張上,產生古老斑駁的意向,仿佛顯示了新百業皆源自老行當。

           

           

          中國青年藝術家系列群展 “HOW NOW” 開幕


          近日,上海昊美術館的中國青年藝術家系列群展 “HOW NOW” 在上周末開幕。其中一些作品越過人們日常經驗邊界,提供了新的觀看視角,空間和時間被巧妙安置,值得一看。


          undefined

          郭熙,《存放信仰的身體》,裝置,2014,作者拍攝 

          undefined

          高潔,《Art4A.I. 1.0》,互聯網手機游戲,作者拍攝



          美國先鋒電影教父喬納斯梅卡斯去世


          美國時間1 月 23 日,導演、策展人、檔案管理者喬納斯·梅卡斯(Jonas Mekas)在布魯克林的家中去世,享年 96 歲。他也是一名獨立電影推廣人,特別是實驗電影、地下電影或先鋒電影的倡導者。

          undefined

          2010 年,當被問及什么是先鋒電影時,梅卡斯回答說:“沒有什么公式。不論是哪個領域,先鋒作品永遠都走在前線。在科學界、音樂界,人們扎身其中,進入完全未知的領域:未來。與其說人們不習慣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如說他們使用了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技術?!?

           

          新LOGO能否給ZARA續命


          ZARA的新LOGO早在 2018 年春夏廣告上就已出現,但當時沒什么人注意這件事。直到 2019 春季廣告上線,到如今 ZARA 把新的 LOGO 更換到各網站主頁,意味著這次改變將是永久性的。

          undefined

          這是 ZARA 第二次更改 LOGO,1975 年的第一款標識一直使用到了 2010 年,之后更換了一個新的更為扁平、分散的標志,也是我們如今最熟悉的一個 LOGO,持續在世界各地 ZARA 門店的海報里出現。

           


          西安全民吐槽的大型3D兵馬俑,令人感到恐怖的抄襲

           

          先看看嚇哭碑林人民的西安兵馬俑。

          undefined


          據悉這是一項游客互動項目,游客可以進入兵馬俑后面的小黑屋,免費拍照掃描自己的臉投射在LED上

          是不是感覺西安碑林秦俑發光人臉很丑?

          是的,確實很丑,而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提美國藝術家Matthew Mohr的作品了。


          互動藝術裝置

          As We Are

          undefined


          參觀者可以在位于雕塑背面凹處的照相亭拍攝照片,與壯觀的雕塑互動。使用稱為攝影測量的過程,29臺攝像機同時拍攝訪客臉部的圖像以創建即時3D模型,然后以放大的比例顯示在外面的大頭上。

          是否明顯感受到了抄襲?

           


          丟人!中國包攬德國抄襲獎前10,或成最大贏家!


          如果大家還記得去年小編發布的文章中提到的“中國克隆展”事件,那么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可能更令大家感覺到丟人,那就是“金鼻子剽竊獎”,“金鼻子剽竊獎”是德國設計師里多·布瑟在發現自己的設計被仿制后于1977年創立的,獎杯是一個長著金鼻子的黑色小矮人,象征著那些用仿冒的手段獲取高額利潤的廠家。以曝光那些憑借嗅覺、最大膽的仿制企業。

          1977年以來,德國反剽竊行動協會"Aktion Plagiarius"每年為仿冒產品頒發一次"金鼻子剽竊獎"。


          undefined

          中國制造商在這一獎項上的表現,每一年都很亮眼。2016年,前10名“金鼻子”獲得者里有7家來自中國。

          2018年,中國制造商也包攬了“金鼻子”的前三甲。

           

          而2019年,中國制造商更是小宇宙爆發,一口氣搶占了前10名的所有位次!

          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獲獎作品中的前三名這些克隆產品的樣子。

           

          第一名

          “Typ 2000”角座閥

          undefined

          左邊為德國Bürkert Werke公司原件,右圖為中國寧波仿制品

           

          第二名

          Liebherr玩具挖掘機

          undefined

          左邊為德國Bruder玩具公司原作,右圖為中國汕頭仿制品

           

          第三名:

          Staub鑄鐵鍋

          undefined

          左邊為Staub鑄鐵鍋原作,右圖為中國浙江仿制品

           

          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官方揭秘!飛豬首頁2018完整改版背后的設計過程回顧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飛豬首頁在這兩年,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改造。而在2018年7-8月,我們對飛豬首頁進行了尤為重要的,一次較為完整的改頭換面。這篇文章,包含了飛豬首頁歷次改版的回顧。我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2018年,我們這次完整改造背后的思考。

          飛豬首頁的歷史

          我在2015年畢業后,就來到了飛豬。其實當時還沒有飛豬的概念,那時候的 app 叫「阿里旅行·去啊」,后來了解到我們還有過「淘寶旅行」、「阿里旅行」、「去啊」等這些曾用名。

          說起名字還有個故事。我剛工作那會打Uber,司機們都特熱情,打車能和你聊一路。

          有個司機問我:「你是在阿里哪個部門工作呀?」,我就說:「去啊」。司機很激動,馬上說:「哦哦,我知道,那個去哪兒網,頭像是綠色駱駝的那個!我老婆手機里就裝了一個!」

          我連忙說:「不是的不是的,我們叫去啊,不叫去哪兒。我們也叫阿里旅行,或者淘寶旅行,你知道吧…」

          然后我們討論了一路「去啊」和「去哪兒」的區別。

          雖然直到我下車,我也不知道司機老哥有沒有弄明白。

          這個事其實很有代表性。在當時,旅行市場最大的品牌就兩個,攜程和去哪兒。雖然市場上還有同程、窮游、螞蜂窩、驢媽媽、藝龍等旅行相關的app,但我們就叫「去啊」,其實已經暴露了我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大家想下「去哪兒」的時候,不小心下載了「去啊」),而是我們當時的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對標OTA 的旅行預訂工具。

          這時候我們的首頁和他們比起來,簡直滿分。當然,我指的是相似度,滿分。

          這其實就是飛豬的起源版本首頁。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巨大的機票、酒店這樣的旅行類目預訂的入口,其實就是為了讓用戶有「預訂」的認知。

          直到有一天,產品經理在壓榨設計師出圖,我隱約聽到「我們是平臺,不是OTA」這樣的說法。那個設計師熬掉好幾根頭發之后,方案確定了,我們便有了下面這個版本的首頁。

          我們看到,這個版本的首頁看起來不像攜程了,更像是當時的淘寶。那個產品經理把他的 iphone5s 擦得锃亮,非常興奮地給我展示:「你看,這個首頁,改得太棒了!比以前好多了!」

          其實以我當時的聰明才智,真沒看出來。但后來想想,這個改版其實是一次覺醒。這個改版意味著,我們要在平臺的業務模式下,在機票酒店這樣的預訂心智之外,找到自己的特色。

          而這種差異化的思維模式影響了接下來一年多的首頁設計。

          剛開始接首頁時,我們嘗試從內容進行突破,將商品羅列升級為旅行內容。

          同時,在品牌升級為飛豬之后,我們嘗試為用戶提供更個性的服務,基于用戶可能想去、準備出發、正在旅行等不同階段,設計了「目的地個性化」模塊,讓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目的地、玩法、商品。

          后來我們新起了場景化項目,有個業務小組產出了全球第一站、周邊好去處這兩個出境、周邊的導購場景。

          并且我們將首頁所有的信息都進行了個性化處理,讓每個人每天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內容。

          當然,首頁的樣式看起來越來越美好了,但我們仍然不滿意。

          歷史版本首頁的問題

          上面這些版本的首頁,有一個共性:我們一直圍繞著業務的布局,在首頁上設計業務模塊。比如下面的這些模塊:

          而體現在數據上,也有這么幾個共性:

          • 用戶最主要的點擊發生在頭部類目預訂;
          • 用戶在頁面中尾部的點擊非常低;
          • 用戶可能看到了頁面中尾部,但仍不點擊。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用戶對排列業務模塊搭出的首頁沒有建立認知。

          2018年4月開始,我們著手對飛豬首頁進行一輪整體的改版。在改版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對之前首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

          在這里,我們使用 NLP 理解層次,來深入理解飛豬首頁到底發生了什么。

          簡單介紹一下 NLP 理解層次:我們一般可以通過6個層次理解事物,由低到高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BVR(信念/價值觀/原則)、身份、精神。這套框架幾乎可以幫我們分析理解一切問題。

          △ 用NLP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

          1. 環境:飛豬業務主導的環境

          飛豬的整體環境核心是以業務為導向的,設計的大部分工作是屬于支持性質的。在首頁工作中,我們做得更主動一些,常給一些提案,也可以算作是共創。但核心的決策權是屬于業務和產品的,所以這就導致,飛豬最后上線的東西,往往優先考慮的是業務的重要性。

          2. 行為:首頁根據業務調整不斷改版

          我們始終在跟蹤首頁的數據,并根據數據的變化、業務的傾向性對首頁進行日常的調整。

          3. 能力:設想的場景沒有做好,維度少/內容欠佳

          我們希望做場景化,其實是很好的想法。但業務前期只嘗試了周邊、出境兩個場景,這很難匹配旅行用戶各種各樣的偏好。

          同時,飛豬在生產高質量內容的方面做得不夠,產出的內容沒有讓用戶產生興趣。

          4. BVR:內容數量>內容質量

          因為飛豬的內容起步晚,在起步初期的目標是提高內容的數量,而非生產高質量的爆款文章。所以當后續我們需要用到內容時,常常擔心取到一些充數的質量不高的內容。

          5. 身份:售賣平臺

          飛豬以往的定位仍然是旅行商品預訂平臺,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我們不會在提升內容質量上投入太多。

          6. 精神:?

          這個層面我只能說我個人的理解:我希望飛豬能讓旅行者享受更多旅行的快樂。

          2018年飛豬首頁做的改變和突破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飛豬的身份定位,對我們設計產品會有從表及里的深度影響。如果我們定位是旅行預訂工具,必然只能做出小的創新。所以如果要做大改變,首先要定義飛豬的新身份。

          而恰巧,2018年飛豬迎來了新的品牌定義──「全球fun肆玩」。我們開始從旅行預訂平臺進行更大膽的轉型,試圖建立新的在線旅游生態。

          在這個身份轉變的契機下,我們在2018年對首頁進行了升級。

          1. 矯正目標

          飛豬的新目標叫「全球fun肆玩」,關鍵在fun。我們需要通過設計,激發用戶旅行的欲望。

          2. 重構框架

          舊版飛豬的框架依然是圍繞業務架構建立的。而在這次改版中,我們希望基于每一個普通旅行者的視角,來建立新的首頁框架。

          在建立框架之前,我們需要挖掘的是,旅行是什么?

          有人說旅行是機酒火汽的預訂,其實不是。我理解的旅行指的是人,花一段時間,離開現在的位置,去感受快樂。其中包含了角色、目的、地點、時間4個關鍵的因素。而取決于角色的不同,每個人在旅行上作出的決定也是不同的,所以「人」是旅行真正的內在因素。

          而我們認知里零散的旅行方式,如:跟團游、自由行、親子游、出境游、周邊游只是被內在因素對旅行產生影響的結果。

          而偏偏旅行還要求我們產生玩的想法,留出足夠的時間,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當定機票酒店已經不再是個難題的時候,我們決策困難的原因更多是在自身: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旅行。

          所以我們解析了用戶的旅行特性,發現每個用戶喜歡的內容、商品,都是不同,且是特色鮮明的。所以我們的核心需要做到的,就是讓這些無數的普通人,都能感知自己的內在,并找到和自己內在適合的旅行方式。而直接放商品、內容都讓用戶難以理解。所以我們選擇了更理想的方式來讓用戶理解自己的內在──主題。

          我對主題這兩個字的定義是:一句話描述你想要的旅行。這句話可以是:情侶最愛去、國內必玩地、舌尖上的中國、隱居西子湖畔等等和你匹配的點。

          我們初步將主題組織成了靈感、計劃、商品三個維度,希望能在玩什么、什么時間去、買什么等旅行決策上,對用戶由內而外地產生幫助。

          3. 培養能力

          在搭建好了框架后,我們需要的就是更好的承接能力。核心考驗的就是內容的生產和算法的組織。

          為了讓用戶看到更好的內容,我們使用了新的后臺,可以通過算法,動態選出具有相似主題的無數商品,搭建頻道,并進行投放,做到千人千面。

          在內容質量上,我們還將繼續尋找突破口,進行新的升級。

          飛豬2018的首頁,我們也在視覺上打破傳統,做了很多突破。

          突破空間 – 打破「屏效比」的偽命題

          在移動端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往往被要求利用屏幕的空間。

          而業務方和 PD 也非常機智,總能有一些金點子,例如:「區塊再矮一點」、「文字再小一點」、「給我多放幾排」、「一排再給我多放幾個」。

          在這樣的訴求下,我們的界面設計常常會失去很多留白空間,導致信息密度會很大。而太大的信息密度反而會影響用戶的閱讀欲望,甚至降低用戶的閱讀效率。

          而隨著設計影響力的增加,大家認識到了一個更美的、更能討人喜歡的界面,不是什么都放上來的界面。

          圖片 – 大圖凸顯內容品質

          由于以往對空間利用的苛刻,我們的圖片常常會被壓縮得很窄、很矮,有時甚至無法形成系統的圖片比例。而在解決了空間的問題后,我們可以按照1 : 1、16 : 9、4 : 3這樣的標準比例來設計圖片坑位的大小。這些比例能更好地幫助用戶閱讀圖片的內容。

          文字 – 不是裝飾,更不僅是內容

          隨著iOS11的推出,大標題對設計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我們在設計首頁時就做了大膽的嘗試,使用簡短有力的大標題和留白作為每個模塊的區隔,讓用戶的視線可以從一個模塊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模塊。

          同時,我們盡量保證內容是簡短有力的,這樣就可以用更大的字號,減少用戶閱讀的成本。

          色彩 – 來自于旅行的顏色

          以往在猜你喜歡中,我們的標簽都是用黃色或者黑色底,蓋在圖上來做的。但這會影響圖片的品質,同時較小的標簽文字蓋在圖上,其實并不適合用戶閱讀。

          所以我們優化了方案,讓小文字和圖片不要重疊,提升了文字的閱讀性。同時通過改變標簽文字的顏色,讓標簽成為了商品卡片的點綴。

          未來的首頁

          我們回顧了飛豬首頁的設計歷史,并看到了2018年我們的探索。這背后伴隨的是行業、市場、用戶的變化,提醒著我們需要把產品設計得更優秀,來面對無盡的挑戰。

          2018年飛豬首頁的改版,也代表著首頁設計模式的轉變,從業務爭奪入口轉型為基于用戶體驗,設計師、產品經理、業務方、技術團隊協同作戰的模式。

          而作為設計師,更需要始終圍繞著用戶,在桎梏中跳舞,做出好體驗的設計。

          2018飛豬首頁的改版只是開始,飛豬才剛剛轉型,未來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圍繞用戶,提供質的服務。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讓我們目瞪口呆的十大黑科技!創新改變生活!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科技不僅改變生活,而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不管哪行哪業,不去了解的科技,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電商作為離互聯網最近的行業,或許能從這些高科技里找到一些方向和啟發!


           

          NO.10 踩不濕的鞋子
          Vessi鞋,號稱世界上第一個100%防水針織鞋
          它看起來跟普通的鞋子無異,
          但是它具有超強的防水性能,
          100%防水能力
          并且360°無死角
          小水坑我們不放在眼里
          甚至可以
          直!接!踩!
          Vessi鞋的秘密在于它的針織面料專利,
          這個稱為 Flash Knit 的面料一共有 3 層,
          分為不同的功能面料,
          這使得它比簡單的防水涂層強得多。
          第一層也是最外面一層是彈力編織層,由聚酯纖維和尼龍混紡而成,起到防水、拒水、防風的效果;
          第二層是納米過濾層,能進一步起到防水、吸濕作用,最里面一層是透氣內層,幫助腳部排汗。
          NO.9 材料界的“變形金剛”
          下面這些彩色的小卡片—— Formcard
          是由英國設計師PeterMarigold
          所研發的一種神奇的修補塑料卡,
          它可謂是材料中的百變星君,
          想變啥就變啥
          將原本硬邦邦的卡片放到熱水中,
          就會變軟,
          然后就可以捏成各種形狀啦!
          比如~
          手機支架
          高級一點的車載支架也是可以滴~
          修補雨傘,哪里壞了補哪里
          so easy~
          雖然看起來軟,
          但是硬度堪比尼龍。
          它的材料是一種
          基于生物塑料而
          完全無毒的淀粉材料
          表面著色的顏料也是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
          這種修補塑料可以重復使用無數次,
          只需要用熱水泡一下,就能重新使用。
          NO.8 一種“分裂”的材料
          杜邦? Tyvek® 特衛強®
          有這樣一種材料
          防水的同時還透氣
          是一種會呼吸的材料
          硬的跟紙一樣
          軟的像布一樣
          明明脆弱的跟紙一樣,
          2個200斤的胖子都未必能把它撕破!
          還能用于各種酷炫的手工藝品
          既可以當作女生喜歡的包包
          還可以變身為時尚的服飾!
          杜邦? Tyvek® 特衛強®
          特別的材料特性讓它成為設計師們的寵兒
          各種創意設計、產品層出不窮
          NO.7能修復的黑科技抹布
          XG防水珠劃痕修復布
          這一款黑科技“魔術布”
          只需3s即可快速修復車劃痕
          這塊“魔術布”采用
          聚酯纖維以及“氧化鈰”成分打造。
          氧化鈰具有特有的切削力,
          再加上聚酯纖維布具有摩擦力,
          車漆表面的劃痕可以快速被修復。
          不僅如此,
          修復的同時“魔術布”
          中含有的乳化蠟成分,
          可迅速附著保護漆面,
          相當于再給車車做一個美容~
          一塊“魔術布”可使用15次左右
          無論新車、舊車、深色車、亮光漆均可適用
          綠色制劑成分還可以保護你的雙手
          NO.6 擅長堵的材料
          FLEX TAPE 防水膠
          水流不停
          這膠帶一拍就堵住了
          網上稱之為世界最強防水膠——
          FLEX TAPE
          家里水桶破了個大洞?
          一拍,搞定!
          家里水管爆了?
          一拍,搞定!
          NO.5 傳說中最變態的黑科技涂料
          LINE-X 涂料
          據說任何東西涂上他
          都刀槍不入堅不可摧,比如
          西瓜涂上之后能抵抗錘子的猛擊
          雞蛋涂上之后能彈起來了
          汽車用鑰匙刮都沒任何損傷了
          在活水表面涂上一層涂料
          你都可以在水面
          走起魔鬼的步伐
          FLEX TAPE 材料
          已經應用在各個領域,
          尤其是軍事、汽車領域
          比如美國五角大樓
          海軍陸戰隊的悍馬
          NO.4 具有“生命力”的水泥
          生物混凝土Bio-concerte
          它依托于芽孢桿菌的神奇生命力
          這種細菌產生的孢子
          能在沒有食物和氧氣的情況下
          存活200年之久
          它將作為細菌營養來源的乳酸鈣
          混合攪拌成混凝土
          若混凝土開裂
          雨水滲透進去
          休眠中的細菌通過代謝
          把鈣和碳酸離子結合
          形成石灰石,逐漸彌合裂縫
          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有望大大延長
          實在是太神奇啦!
          NO.3 能屈能伸,時軟時硬的材料
          P4U
          國外有一種材料叫 D3O
          在常規狀態下是柔軟的
          卻能防住突然的受力撞擊
          非常安全
          雞蛋摔不碎,防撞防震能力一流
          目前已經有上百種產品用到了D3O這種材料
          從手機殼到護膝再到芭蕾舞鞋
          再也不怕手機碎屏了
          中國市場對D3O也有強烈的需求
          但 是
          前期中國企業從國外采購時遇到不少阻力
          難道國內就不能開發出類似的材料嗎?
          我們就不能做出“國產版的D3O嗎”??
          可以的!
          它就是前面提到的
          P4U
          NO.2 能吃的塑料袋
          這款塑料袋非常環保
          由紅薯、玉米、馬鈴薯與植物油
          等12種可食用原料做成
          100%有機食品
          就連印刷字的油墨都是可以吃的
          不僅如此
          它的韌性和耐用性
          不輸普通塑料袋
          扛得住重物,挨得過焚燒
          更重要的是
          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在野外它180天就可自然降解
          埋進土里45天,扔進水中1天
          沸水中15秒就可以完全溶解
          一個塑料袋雖小,卻足以改變世界啊
          NO.1 點沙成土,造福人類
          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
          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
          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
          經過7年的反復試驗
          研發出一種
          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
          這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
          植物纖維黏合劑
          它能賦予沙粒一種約束
          使得沙粒像土壤一樣能從任何方向結合
          具有自修復和自調節的特性
          將沙子與黏合劑混合后
          把水倒進沙坑里再也不會輕易流失了
          這項偉大的發明可以讓沙漠變良田
          中國科研團隊已經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
          25畝沙漠里進行了實地實驗,并取得成功
          未來,我們將會看到
          越來越多的沙漠逐漸變成綠洲
          沙漠不再是寸草不生
          反而可以種植瓜果蔬菜
          造福人類的發明,大贊!

           

          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目瞪口呆!10大黑科技材料,創新改變生活!

          藍藍設計的小編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科技不僅改變生活,而且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不管哪行哪業,不去了解的科技,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電商作為離互聯網最近的行業,或許能從這些高科技里找到一些方向和啟發!



          NO.10 踩不濕的鞋子


          Vessi鞋,號稱世界上第一個100%防水針織鞋。



          它看起來跟普通的鞋子無異,但是它具有超強的防水性能,100%防水能力并且360°無死角


          踩水坑,不!會!濕!



          小水坑我們不放在眼里,甚至可以直!接!踩!



          Vessi鞋的秘密在于它的針織面料專利,這個稱為 Flash Knit 的面料一共有 3 層,分為不同的功能面料,這使得它比簡單的防水涂層強得多。



          第一層也是最外面一層是彈力編織層,由聚酯纖維和尼龍混紡而成,起到防水、拒水、防風的效果;


          第二層是納米過濾層,能進一步起到防水、吸濕作用,最里面一層是透氣內層,幫助腳部排汗。



          NO.9 材料界的“變形金剛”


          這玩意兒能軟能硬,還很耐用……


          說的是下面這些彩色的小卡片—— Formcard 



          這是由英國設計師PeterMarigold所研發的一種神奇的修補塑料卡,它可謂是材料中的百變星君,想變啥就變啥就看你的腦洞敢不敢突破天際!


          將原本硬邦邦的卡片放到熱水中



          它就會變軟,然后就可以捏成各種形狀啦!


          比如手機支架



          高級一點的車載支架也是可以滴~



          修補雨傘,哪里壞了補哪里,so easy~



          雖然它看起來軟,但是硬度堪比尼龍。


          它的材料是一種基于生物塑料而完全無毒的淀粉材料,表面著色的顏料也是安全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修補塑料可以重復使用無數次,只需要用熱水泡一下,就能重新使用。

           

          實乃居家旅行之必備產品啊…


          NO.8 一種“精分”的材料


          有這樣一種材料:防水的同時還透氣,是一種會呼吸的材料



          硬的跟紙一樣,軟的像布一樣



          明明脆弱的跟紙一樣,2個200斤的胖子都未必能把它撕破!



          還能用于各種酷炫的手工藝品,既可以當作女生喜歡的包包,還可以變身為時尚的服飾!



          這就是杜邦? Tyvek® 特衛強® ,特別的材料特性讓它成為設計師們的寵兒,各種創意設計、產品層出不窮



          點擊視頻,走入”精分“的世界


          NO.7 逼死4S店的黑科技抹布


          開車一族最怕的是什么?不是養車,而是車刮痕。(尤其是熊孩子弄的車刮痕)



          開車就了難免刮刮碰碰,而這一款黑科技“魔術布”只需3s即可快速修復車劃痕


          它叫做——XG防水珠劃痕修復布 



          這塊“魔術布”采用聚酯纖維以及“氧化鈰”成分打造。氧化鈰具有特有的切削力,再加上聚酯纖維布具有摩擦力,車漆表面的劃痕可以快速被修復。



          不僅如此,修復的同時“魔術布”中含有的乳化蠟成分,可迅速附著保護漆面,相當于再給車車做一個美容~



          一塊“魔術布”可使用15次左右。無論新車、舊車、深色車、亮光漆均可適用,綠色制劑成分還可以保護你的雙手

           

          以后遇到劃痕就不用跑去4S店啦~


          NO.6 擅長“啪啪啪”的材料


          想什么呢?先上一張炫酷的動圖



          飛流直下三千尺!這膠帶“啪啪啪”就堵住了


          網上稱之為世界最強防水膠——FLEX TAPE 

          有了它,泰坦尼克號可能就不會沉了


          家里水桶破了個大洞?“啪啪啪”,搞定!



          家里水管爆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屋頂漏水了?“啪啪啪”,搞定!



          家里的游艇裂成兩半?“啪啪啪”,搞定!



          快來感受“啪啪啪”的快感


          NO.5 傳說中最變態的黑科技涂料


          就是這款 LINE-X 涂料



          有多變態?據說任何東西涂上它都刀槍不入堅不可摧,比如


          西瓜涂上之后能抵抗錘子的猛擊,徒手劈西瓜?還是榴蓮吧



          雞蛋涂上之后能彈起來了,以卵擊石,砸不死你?



          汽車用鑰匙刮都沒任何損傷了


          五菱宏光?不存在的



          在活水表面涂上一層涂料,你都可以在水面上摩擦、摩擦,走起魔鬼的步伐



          這么牛X的涂料已經應用在各個領域,尤其是軍事、汽車領域。比如美國五角大樓



          海軍陸戰隊的悍馬



          伊拉克和阿富汗5萬美軍的防彈背心



          刷新你的三觀


          NO.4 具有“生命力”的水泥


          即使再堅固的混凝土,在風雨的侵蝕下也遲早會開裂。甚至會導致建筑物倒塌!



          如果混凝土能夠自我修復的話那該多好!

           

          來自荷蘭的微生物學家Hendrik Jonkers

          腦洞一閃——能否用細菌讓混凝土自行修復?

           

          可以一試!經過無數次實驗,他終于發明出了——生物混凝土Bio-concerte 



          它依托于芽孢桿菌的神奇生命力,這種細菌產生的孢子能在沒有食物和氧氣的情況下存活200年之久



          他將作為細菌營養來源的乳酸鈣混合攪拌成混凝土



          若混凝土開裂雨水滲透進去,休眠中的細菌通過代謝把鈣和碳酸離子結合形成石灰石,逐漸彌合裂縫



          建筑物的使用壽命有望大大延長,實在是太神奇啦!


          NO.3 能屈能伸,時軟時硬的材料


          有一種材料,一般情況下是軟的,遇到強烈沖擊和刺激時就會變硬!


          說的是:

          能屈能伸遇柔則柔遇剛則剛可以以柔克剛的非牛頓流體材料的一員,而且是一種剪切增稠流體在減震吸能領域甩EVA HDPE 硅膠等幾十條街可以應用在滑雪服摩托車服劍道服護肩護膝手套鞋墊警用軍用防護裝備機器人仿生肌肉對環境可感知響應并且具有發現能力的新型智能減振吸能材料


           P4U 究竟是個啥黑科技?國外有一種材料叫 D3O



          在常規狀態下是柔軟的,卻能防住突然的受力撞擊,非常安全,非常有前途



          雞蛋摔不碎,防撞防震能力一流


          目前已經有上百種產品用到了D3O這種材料

          從手機殼到護膝再到芭蕾舞鞋


          再也不怕手機碎屏了


          中國市場對D3O也有強烈的需求!但是前期中國企業從國外采購時遇到不少阻力


          難道國內就不能開發出類似的材料嗎?

          我們就不能做出“國產版的D3O嗎”??


          可以的!他就是前面提到的P4U 


          NO.2 能吃的塑料袋


          嗯,你沒看錯塑料也能吃!


          (怎么覺得很好吃的樣子…)


          這位沉醉吃塑料袋的小哥哥名叫Ashwath Hedge年僅24歲!

           

          塑料袋被稱為“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已經造成了大面積的海洋污染,而這位小哥出生在印度芒格洛爾的郊區,那里垃圾成山,深受廢棄塑料袋的影響



          AshwathHedge為了改變這種環境,他從塑料袋本身的材料出發做了上千次試驗終于研究了,這款無污染且可食用的新型塑料袋



          這款塑料袋非常環保由紅薯、玉米、馬鈴薯與植物油等12種可食用原料做成100%有機食品,就連印刷字的油墨都是可以吃的



          不僅如此,它的韌性和耐用性不輸普通塑料袋扛得住重物,挨得過焚燒



          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在野外它180天就可自然降解,埋進土里45天,扔進水中1天、沸水中15秒就可以完全溶解



          一個塑料袋雖小,卻足以改變世界啊


           NO.1 點沙成土,造福人類!


          防沙治沙是世界難題,多少年來,全球科學家們為此而犯愁



          而今天,中國科學家終于將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帶領研究團隊,經過7年的反復試驗,研發出一種可以讓沙漠變成土壤的黏合劑



          這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纖維黏合劑,它能賦予沙粒一種約束,使得沙粒像土壤一樣能從任何方向結合具有自修復和自調節的特性



          將沙子與黏合劑混合后把水倒進沙坑里再也不會輕易流失了

           

          這項偉大的發明可以讓沙漠變良田,中國科研團隊已經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的25畝沙漠里進行了實地實驗,并取得成功

           


          越來越多的沙漠逐漸變成綠洲沙漠不再是寸草不生,反而可以種植瓜果蔬菜,造福人類的發明,大贊!

          關于用戶激勵體系的 5 個問題

          用心設計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在文章開始之前,請你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微信沒有加入類似簽到送積分這樣的用戶激勵體系?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會在本文第五部分告訴你,你可以自己先思考,這樣更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對移動端產品用戶激勵體系的解讀與分析,文中“產品”的概念主要是指移動端互聯網產品,文章的整體脈絡是通過對與用戶激勵體系相關的 5 個層層遞進問題的分析來解讀用戶激勵體系,以下為本文目錄。


              目錄

              一、什么是用戶激勵體系

              二、我們為什么需要用戶激勵體系?

              三、什么產品需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

              四、產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加入的是什么?

              五、構建用戶激勵體系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六、尾巴


              一、 什么是用戶激勵體系?

              廣義上來說,每個產品都是一個用戶激勵體系,因為產品都是以滿足用戶某方面的需求而激勵用戶不斷使用,例:微信是滿足用戶社交的需求,而微信讀書主要是滿足用戶自我實現的需求,但廣義的用戶激勵體系不是本文探討的內容,本文中的用戶激勵體系指的是在產品運營中狹義的用戶激勵體系(下文中“用戶激勵體系”均指狹義的用戶激勵體系),是因用戶內部觸發不強而增加外部觸發的影響,從而增強用戶粘性,這里的外部觸發也就是本文的主角——用戶激勵體系。

              內部觸發用戶對產品核心功能有需求而產生的內在驅動力,也就是產品的核心功能所產生的觸發。例:我們使用“得到”這個 APP,是因為“得到”通過提供課程及書籍(核心功能)能夠滿足我們自我實現及獲得尊重的需求,因此我們產生了使用“得到”的驅動力,而這種驅動力就是內部觸發。

              用戶激勵體系外部觸發在產品的核心功能之外,通過精神或物質的方式激勵用戶去使用產品的輔助體系稱為用戶激勵體系。這些輔助體系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等級體系、勛章體系、積分體系、會員體系等等,但本質來說,我們在產品中加入的無非是兩種激勵方式—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以上的各種體系都可以歸屬到這兩種激勵方式中,而這兩種激勵方式構成了用戶激勵體系。

              例:如下圖所示,支付寶通過螞蟻森林讓用戶養成植樹的習慣(我女朋友就被螞蟻森林深深地吸引了,每天拉著我給我們合種的樹澆水。),同時通過精神激勵的方式給植樹這個行為賦予意義(環境保護及防止水土流失等),從而增加產品的用戶活躍度,但螞蟻森林并不是支付寶的核心功能,而是屬于外部觸發的一種,也就是支付寶用戶激勵體系的組成部分,支付寶通過把使用螞蟻森林的行為培養成一種用戶習慣來強化內部觸發,讓用戶在涉及現金業務時更多的使用支付寶。

              二、 我們為什么需要用戶激勵體系

              可能每個產品被創造出來的原因多種多樣,像喬布斯是希望創造出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產品,而有了 Macintosh、iPod、iPad、iPhone 這一系列革命性產品,有的人可能僅僅是希望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獲得財富。但無論產品誕生的原因是什么,無所謂夢想或者金錢,你都會希望產品能夠長時間陪伴用戶,能夠讓用戶愛不釋手,這也是所有產品經理的夢想,那如何實現呢?

              在《上癮》這本書中,作者對于打造習慣養成類產品的關鍵因素是這樣描述的——“要想打造習慣養成類產品,企業務必認真考慮兩個因素。第一,頻率,既某種行為多久發生一次;第二,可感知用途,即在用戶心中,該產品與其他產品相比多出了哪些用途和好處?!?/span>

              這就為你的產品更受用戶歡迎指明了兩個方向:

              第一,提高可感知用途,《從0到1》這本書中提到:無論是已有的事物還是全新的事物,如果你能達到原有產品(包括全新產品出現前的替代品,例:在汽車出現之前的交通工具是牲畜。)的10倍好,你就可以避開競爭,例:iPhone 就是典型的案例,當然你要明白的是講解如何做出顛覆性產品不可能是我的能力范疇,也不是本文的重點,當然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做出這樣的產品;

              第二,提高用戶使用頻率,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產品本身能夠滿足用戶的高頻需求,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有足夠的內部觸發,這取決于你要做的產品本身的類別,例:像微博、抖音這一類社交軟件就屬于擁有天然高頻需求的產品;二,若產品本身不屬于用戶有天然高頻需求的產品,我們就需要增加外部觸發(用戶激勵體系)從而增加用戶打開 APP 的頻率,進而強化內部觸發。

              綜上所述,產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的原因在于當用戶對產品核心功能的需求頻率不高,產品通過加入用戶激勵體系來增加用戶使用產品的活躍度,從而強化內因,最終目的在于打造用戶愛不釋手的產品。


              三、什么產品需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

              這取決于產品本身對用戶的內部觸發是否強烈,像抖音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用戶激勵體系,因為它滿足的是用戶對于社交及獲得尊重等高層次需求,而用戶對這部分需求是無止境的,或者說已經足夠強烈。(那你可能會問:即使需求已經足夠強烈,我再增加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這個問題也就與本文開頭關于微信的問題基本一致,我會在本文第五部分做詳細解答。)

              但有些工具類產品,類似有道云筆記等,用戶可能僅在需要完成某一任務或工作時才能想起工具類產品,為了增加用戶操作頻率,養成用戶操作習慣,如下圖所示有道云筆記會在你將文章鏈接保存至 APP 之后,贈送 2M 的永久存儲空間,培養用戶使用有道云筆記存儲文章的習慣,因為用戶本身在這方面的內部觸發是不足的,類似有道云筆記這樣的工具類產品就需要增加用戶激勵體系來培養用戶操作習慣,增加用戶使用產品的頻率。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每個產品都不一樣,是否需要用戶激勵體系需要我們從產品出發,也跟產品理念有關,但總體上來看內部觸發足夠強烈的產品不需要用戶激勵體系,而內部觸發不足就需要用戶激勵體系來幫忙。


              四、產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加入的是什么?

              在上文中已將用戶激勵體系分為物質和精神激勵兩個維度,那物質和精神激勵都具體包含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物質激勵

               1、概念

              物質這里的物質主要指的是現金,或者現金的等價物,類似流量包、優惠券等。

              那我們加入物質激勵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說物質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么?

              無論生理、安全、獲得尊重還是自我實現需求的基礎都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例:就說我們通過學習 UI 設計實現自我,那我們起碼得有臺電腦,才能開始學習,如果沒有錢你又怎么買電腦呢?更何況大家相對都認可的成功就是足夠有錢,所以說物質對于人類來說有天然的吸引力,這也就是我們在產品中加入物質激勵的原因。

              2、組成

              在用戶激勵體系當中,物質激勵主要有三種方式:

              第一,在用戶未注冊賬號前,通過物質(現金或優惠券等)來激勵用戶注冊賬號;

              第二,在用戶注冊賬號后,通過物質來激勵已注冊用戶吸引未注冊用戶注冊或者使用產品,如下圖所示是美團外賣 APP 的邀請賺錢攻略;

              第三,在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以積分的方式量化用戶的每次規定動作,用戶可以用積分兌換相應的物質,如下圖所示是滴滴出行的積分商城。

              3、優缺點

              優點:

             1、見效快——精神激勵的方式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例:你注冊了微博賬號,但你得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擁有一定的關注及粉絲,在形成社交的關系鏈之后,這種社交需求才能以精神激勵的方式不斷激勵你使用產品,但物質激勵卻能夠在短時間以非常直觀的方式吸引用戶,促使用戶打開產品并使用產品,如下圖所示是造作的新人禮包。

              缺點:

              1、激勵空間有限——無論什么級別公司的產品能夠給予用戶的物質激勵都是有限的,同樣數量的物質激勵隨著對用戶激勵次數的增多收益是遞減的,或者說對用戶而言,物質激勵是沒有上限的,多多益善。物質激勵受受眾類型的影響也比較大,每個人的時間成本是不一樣的,如果產品的受眾收入較高,可能對他們來說產品的物質激勵數量太少,起不到激勵的作用,而對于收入低的用戶,物質激勵的效果就比較顯著。

              2、本末倒置——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道理:如果奔著錢去,你是掙不到錢的,當你把事情做好,錢自然會跟著來的。原因是通常我們在想掙錢這件事時,想得更多的是掙到錢以后我們就可以周游世界、每天睡到自然醒、買寶馬奔馳balabala……這時候你就會忽略獲得財富的方式,而將獲得財富之后要做的事的優先級放在獲得財富的方式之上,長此以往,你會對當下所做的事產生厭惡、抵觸情緒,這時候獲得財富這件事也就不可能實現了。同樣的道理,當你持續將物質激勵作為用戶使用產品的驅動力時,那用戶會忽略產品本身的功能,而將獲取物質作為使用產品的原因,例:我使用過一個內容類產品是以物質激勵作為用戶激勵體系的主要方式,用戶每閱讀一篇文章,獎勵 20 個積分,每點贊一次獎勵 5 個積分,這最終導致更多為了獎勵而閱讀的用戶數量增加,也會稀釋產品的優質用戶數量,導致本末倒置情況的發生。

              二、精神激勵

             1、概念

              精神:本文中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

              我們加入精神激勵的目的是什么?

              正是因為精神激勵的存在,用戶才會長久自愿的嘗試克服種種障礙去使用“復雜”的APP(這里的復雜不是指產品難用,而是產品功能多、構成復雜),例:在抖音上發一個短視頻,需要多少步?如果去除你發短視頻的精神層面的原因,你還會一步一步的發出一個有趣的短視頻嗎?大概率是不會的,或者說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是不會持續使用抖音發短視頻的。精神激勵是用戶激勵體系的核心所在,只有好的精神激勵才能不斷的激勵用戶打開產品,使用產品。

              2、組成

              人類的精神需求主要為情感和歸屬的需要與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兩種,這兩種精神需求在產品中對應相應的精神激勵體系:

             (一)情感和歸屬的需要——社交體系

              1、概念

              社交:指的是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關系鏈:在一個軟件上,如果把每個用戶比作一個點,你這個點會連接很多其他的點(好友),而其他各點之間又會有連接,最終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鏈。

              關系鏈壁壘:由于關系鏈的存在,導致用戶想要遷移至其他同類社交軟件成本變得很高,這種高成本就是關系鏈壁壘。

              互動的價值是什么?或者說加入社交體系能夠為產品帶來什么?

              對于用戶來說,社交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因為社交能夠滿足用戶對于友情、愛情、親情等需求,對產品而言,尤其是對于 to c 的產品而言,用戶數量就等于產品價值,“拉新”固然重要,但如何留存?社交體系就是解決留存問題的方法之一。最近國內有三家企業發布了三款社交軟件(聊天寶、多閃、馬桶),我看到過關于這三個產品一個有趣段子,大致意思是說下載這些軟件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要對方的微信,這個段子也反映出微信的關系鏈壁壘之高,當用戶的好友們都停留在微信上時,遷移的成本將變得高不可攀,更何況現在微信的功能不僅僅停留在社交上,還包括支付、小程序及小游戲等,這些功能的加入使得微信變得更加強大。

              綜上所述,加入社交體系的目的在于留住用戶,增加產品的關系鏈壁壘,從而為產品和用戶創造雙贏。

            2、組成

              如下圖所示為大多數軟件的社交體系主要構成,本質上都是用戶之間互動的方式,按照操作的復雜程度或者步驟的多少,我將這些互動方式分為分為輕量互動、中量互動及重量互動三種。

              輕量互動——點贊、收藏、關注

              中量互動——評論、轉發、分享

              重量互動——聊天

              在《社交紅利》中有這么一段話——“互動本身在印證著另一個簡單的規律,即用戶進行空轉或“贊”“頂”“喜歡”這樣按鈕的數量,遠遠大于書寫文字的評論轉發。而只瀏覽閱讀,又遠遠大于點擊“贊”“頂”按鈕。于平臺而言,在網絡媒體中,瀏覽和評論的比例在 1000:1 左右,即平均 1000 人瀏覽了新聞會有 1 人發表評論;博客中遵循的數字在 500:1 左右;在微博中,則有超過 200 人瀏覽了信息可能就有 1 次轉發或評論,但如果不精彩,沒有引起其他用戶的共鳴,這個數字會直接降到更低的比例。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輕量的互動玩法,也是平臺主要考慮的方向?!?br />

              作為產品經理都明白用戶是“懶”的,或者說用戶并沒有義務在社交操作成本較高的情況下,還不斷的與其他用戶進行社交,所以產品需要拿出解決方案來減少用戶社交的操作成本,也就有了上文中輕互動形式的出現,輕中重三種互動形式完善了社交體系。

              (二)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用戶等級體系

              一、概念

              用戶等級體系:能夠通過特權、視覺等方式將用戶等級進行區分的體系,也就是廣義的用戶等級體系。(狹義的用戶激勵體系僅僅是通過規定動作獲得積分提高等級的方式)本質上來說,用戶等級體系也是由如下的游戲四大部分組成的。 

              清晰的目標:用戶等級體系對用戶而言的目標是不斷提高等級,不斷獲得對應的特權。重點在于等級越高,位于該等級的人數必須越少,從而通過這種稀缺感來營造用戶對于高等級的向往,促使用戶不斷的打開 APP,提高等級。

              及時的反饋:無論是用戶在使用特權還是在完成規定動作時,產品都會以明確的方式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及時的反饋。

              例:如下圖所示今日頭條會將用戶每一次對內容的點贊操作以酷炫的視覺形式告知用戶,這種及時的反饋能讓用戶知道自己的努力都是有回報的,這點很重要,只有有回報的努力才會長久。

              例: 如下圖所示,在我打開優酷的視頻時,都會以視覺的方式讓購買 VIP 的用戶知道自己是 VIP,也知道自己正在使用 VIP 特權。

              除去會員體系是通過直接購買獲得特權外,其余等級都需要用戶進行規定動作(動作的內容由產品來規定),根據該動作的權重對應一定數量積分,隨著積分的增加,用戶等級也會提升,每個等級會有相應的視覺及特權匹配。

              規則:產品一般都會相應的規則,無論用戶等級還是勛章的獲得規則,也就是上文所說的每一個動作根據該動作的權重對應一定數量積分。如下圖是站酷增加積分規則。

              自愿參與:所有使用產品的用戶都了解并愿意接受目標、規則和反饋,在此基礎上使用產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這個“游戲”。

              加入用戶等級體系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加入用戶激勵體系的目的主要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從整個人類的角度來說,所有人類都有被他人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而用戶等級體系的本質就是滿足這部分需求;

              第二,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產品使用權限,基于對產品完整功能的需求,用戶需要不斷進行產品規定動作提高等級,從而獲得產品更多功能的使用權限,進而增加用戶使用產品的頻率。

              二、組成

              精神激勵主要由以下兩部分構成:成就體系(狹義的用戶等級體系、勛章體系)、會員體系。

              成就體系:在明確的規則之上,用戶只有完成規定動作才能獲得相應的特權,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實現。

              會員體系:通過出售特權的方式給用戶提供專屬服務,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3、優缺點

              優點

              可持續性——精神的力量能夠長時間吸引用戶使用產品,你可以觀察一下,正是因為精神激勵的存在,有些  APP  已經屬于你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了,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你一天不刷上若干次,心里肯定癢癢,這就是精神激勵的可怕之處,它能夠讓你不斷打開產品,不斷下拉刷新,而且不會有滿足的一天,這也就是它的可持續性。

              題外話:說到這里,我想聊幾句題外話,抖音你們應該都用過,它能夠根據你的偏好匹配相應的內容,像我之前看柴犬的短視頻比較多,抖音就會根據我的這一偏好,推薦更多萌寵的短視頻,這種對用戶偏好的快速反饋能夠增加你使用產品的幸福感,但你要知道的是生活不會迅速給你反饋,或者說你甚至不知道這種反饋什么時候到來,如果在十年前你開始閱讀、學習寫作, 你可能也會是如今知識付費時代的弄潮兒,但對一個人而言如果反饋需要十年才能等來,又有多少人有這個耐心等待,可能這就是游戲及 APP 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區別,我們在學習當中要投入更多的耐心,才能更接近成功。

              缺點

              沉迷其中——部分習慣養成類的APP可能會導致用戶沉迷其中,造成用戶不能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地方。

              對用戶沉迷的問題得從產品與用戶兩個角度出發來考慮解決:

              一、從產品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制作能夠帶來正向價值的產品,通過技術手段防止用戶沉迷,      例:如下圖所示抖音就增加了時間鎖功能,開啟時間鎖后,用戶單日使用時間超過觸發時間,需輸入密碼才能繼續使用;

              二、從用戶角度來說,需要珍視自己的注意力,只有有效使用注意力才能創造有價值的產出,而長時間沉迷“殺時間”的 APP 會導致注意力的損失。


          五、構建用戶激勵體系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一)為什么微信沒有加入類似簽到送積分的用戶激勵體系?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1、產品理念

              在近期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談到微信的原動力,主要為工具屬性與讓創造者體現價值兩部分,工具屬性部分與本文相關度較高。

              (1)工具屬性。

              張小龍在多次演講上都闡述了微信的工具屬性,在不久前騰訊員工大會上張小龍再次提到“微信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平臺,只有工具才對用戶是最友善的,才是真正對用戶來說是有意義的?!倍鴮嶋H上微信也是這么做的,微信沒有啟動頁廣告,即使是朋友圈的提醒“紅點”也可以關閉,把選擇權交給用戶,這是微信工具屬性的體現,而對一個對用戶友好的工具而言自然是不需要加入用戶激勵體系的,畢竟工具只是在用戶需要的時候才出現,而不需要的時候不需要以用戶激勵體系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 APP 。

              題外話:公眾號的存在能夠幫助讓擁有好服務的人去觸達他潛在的用戶,讓用戶更容易連接到他們,用戶可以自己搜索感興趣的公眾號,避免垃圾信息對用戶的打擾,我在公眾號發文章時觀察到以下兩點:

              1、用戶需要發三篇原創文章后才能開啟打賞功能;

              2、就我目前而言,如下圖所示一天只能發一條消息。

              以上都體現了微信的重點在于高質量用戶,而不是僅僅成為流量分發的平臺,也就體現了微信的克制,或者說就是下文中所說的對用戶閾值的管理。

              2、閾值管理

              我用《游戲改變世界》中的兩段描述來開個頭:

              (1)“玩家成癮已成為整個行業的一個嚴肅主題,頻頻出現于行業大會和游戲開發者論壇:是什么原因導致玩家成癮呢?如何幫助玩家避免呢?這些問題看起來很怪異:難道業界不希望玩家多花時間多花錢嗎?沒錯,讓更多的人更多地玩游戲,是業界的主要目標。但業內人士希望造就終身玩家:能夠在心愛的游戲與積極完整的人生之間實現平衡的人?!?/span>

              (2)“只要一想到玩游戲地時間可以干許多別的事,一種突如其來的可怕的空虛感就會緊緊地抓住我們。打完游戲后的興高采烈,總是伴隨著可怕的空虛感帶來的一絲刺痛?!?/span>

              如果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用戶總是以近乎上癮的姿態與產品互動,用戶的閾值會越來越高,就是說這種刺激帶給用戶的快樂感會逐步遞減,對產品而言肯定不是好事,而對閾值進行管理,就能夠將用戶的快樂感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圍內。

              例:前幾年的QQ空間就充斥著“轉瘋了”“必轉”“轉發后一生平安”這種低質量的刺激,導致優質用戶的流失,就我周圍而言,已經沒有多少人用QQ空間了。

              微信能夠滿足用戶社交這個與身俱來的需求,現在又加入了小程序、小游戲及支付等功能,這時候微信就需要對閾值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夠讓用戶與產品建立長久的健康的關系,這也是微信所希望的,也是微信沒有加入用戶激勵體系的原因。

              (二)用戶激勵體系的激勵方向應該是什么?

              激勵用戶一定不能為了激勵而激勵,就是說不能僅僅以增加用戶的活躍度作為評判標準,如上文所述,正確的目標應該是讓產品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成為用戶的朋友,陪伴著用戶。

              我這里舉一個反例:我用過某個以內容為主的產品,它的激勵方式是用戶閱讀完一篇文章就給用戶2個積分,評論轉發點贊就給用戶1個積分,最后這些積分可以在積分商城兌換物品,這種激勵方式是有問題的,一個以內容為核心的產品,吸引用戶的本質在于產品能夠滿足用戶實現自我的需求,而優質的內容才能更好的幫助用戶實現自我,但這種激勵方式會導致想獲得更多積分兌換物品的用戶增多,也會導致優質內容得不到重視,作者創作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優質用戶流失,使產品陷入惡性循環,產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況且這種物質激勵也是有限的,這就是激勵方向出現問題后可能造成的后果。

              我們在構建用戶激勵體系時需要明白產品的核心是什么,我們的激勵方向就要往這個方向。像抖音,它的核心是需要足夠多的有趣的短視頻,讓用戶一直有興趣不斷刷下去,而有趣的短視頻需要優質的音樂,如下圖所示也就有了抖音音樂人的計劃,讓更多好的音樂人創作更多好的音樂,從而能夠為更多用戶提供拍攝短視頻的背景音樂。

              (三)減少用戶認知成本對于用戶激勵體系的重要性。

              斯坦福大學的福格博士認為,要使人們行動起來,三個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動機;第二,完成這一行為的能力;第三,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

              平時我們在使用  APP  時,會碰到很多有很復雜用戶激勵體系的產品,這種復雜性會有什么問題呢?按照上方使人們行動起來的標準來看,觸發是提醒你采取行動,而這對于產品可能不難,無論通過 toast 也好,還是其他方式都可以告訴用戶:我這兒有個用戶激勵體系,你過來用用吧,但越復雜的產品對用戶使用的能力要求就會越高(如上文所述,我這里的復雜主要指的是用戶激勵體系的可理解性,也就是產品對用戶激勵體系內容秩序性的管理。),如果用戶激勵體系不能同時增強用戶使用的動機,這就會導致用戶可能不會參與到用戶激勵體系這個“游戲”當中,用戶激勵體系也就沒法有效激勵用戶了。


              、尾巴

             就像張小龍說的,互聯網產品本質上都是工具,但工具會有優劣之分,我們的目的是打造讓用戶愛不釋手的產品,但這種愛不釋手一定要建立在正確的價值觀之上,真正幫到用戶,無論改善工作效率,還是給用戶帶來歡樂。

              最后祝大家豬年快樂,工作順利,事業更上一個臺階。

          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