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首頁

          這4個最常見的 UI 組件,給你總結了這份使用指南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我們在看 App 時,有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同樣都是提示彈窗為什么出現那么多不同的樣式,亦或者同樣都是讓界面進行切換的導航為什么有的可以通過側滑切換,有的卻只能點擊切換呢?最近在玩 App 時發現了幾組這樣的控件,下面就來和大家分享下我對他們的理解和選用。

          目錄:

          • 警告框與操作表
          • 標簽欄與操作欄
          • Tabs與分段控件
          • Toast與Snackbar

          一、警告框與操作表

          1. 定義

          警告框:是一種操作上的確認,只有當用戶點擊按鈕后才算真的完成,才可以有其他操作,主要作用是警告或提示用戶的。

          警告框由三部分組成:標題、正文、按鈕。有些簡單的警告或提示只有正文和按鈕即可。

          操作表/ActionSheet:操作表通常會從屏幕底部邊緣向上滑出一個面板,可提供2個以上的選擇。呈現給用戶的是簡單、清晰、無須解釋的一組操作,沒有正文的描述內容(大部分)。另外重要的功能操作也會用紅色文字展示。

          2. 如何選用?

          文字內容的重要性

          文字內容的重要性:選擇警示框和操作表時,要考慮的是兩個彈窗文字內容對于用戶的重要程度,如果內容極為重要則選用警示框,如果文字內容不重要甚至不需要描述文字我們就應該選擇操作表。

          案例:如下圖,淘寶登錄密碼錯誤時,由于警示框更重要的是文字內容的體現,幫助用戶找到問題所在,所以選用警示框。再看 QQ郵箱的垃圾箱中點擊全部清空時,由于信息本身就在垃圾箱內,不需要對用戶過多的文字提示,用戶直接操作即可,所以最后選用操作表。

          用戶操作流暢性

          用戶操作流暢性:當我們需要讓用戶停止操作并必須點擊當前界面的按鈕時,要選擇警示框,警示框對用戶操作上的流暢性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如果不需要太過強硬,我們就選用只需在屏幕中任意位置點擊就會消失的操作表。

          數量

          數量:這是最容易區分使用的方面,當彈窗中的按鈕數量超過2個時我們一定選用操作表,因為警示框的按鈕數量不可以超過兩個。如果數量一樣,可以根據上面兩點擇優使用。

          案例:如下圖,我們在得到App 中點擊開通「推送通知」時,因為操作按鈕只有一個,所以選擇警示框。而點開微博中的更多按鈕,用的則是操作表,因為操作按鈕有三個。

          二、標簽欄與工具欄

          1. 定義

          標簽欄:標簽欄位于屏幕底部,它是懸浮在當前頁面之上的,并且會一直存在,只有當用戶點擊跳轉到二級菜單后才會消失。用戶可以在不同的子任務、視圖和模式中進行切換,并且切換按鈕間都屬于不同的內容。

          當用戶選中某個標簽時,該標簽呈現適當的高亮狀態。數量也有限制,不能超過5個,如果存在5個以上的標簽可以將最后的標簽設計成「更多」標簽。

          工具欄:工具欄同樣位于屏幕底部,懸浮在當前頁面之上的,并且當用戶不需要使用的時候,可以隱藏它。例如向上滑動界面時,工具欄會自動隱藏。工具欄的內容主要是對當前頁面的相關操作按鈕。

          2. 如何選用?

          切換狀態

          切換狀態:當我們需要同級別界面切換時,應該選擇標簽欄,同時標簽欄的切換通常為一級導航,工具欄的功能僅針對當前界面內容的相關操作。

          案例:如下圖,微信讀書底部欄中是關于同級別的視圖切換,所以選擇標簽欄,同時標簽欄也常用于產品的一級導航。而 Safari瀏覽器底部的內容是針對當前界面的操作功能,所以使用了工具欄。

          位置狀態

          位置狀態:當底部導航始終在界面最上方時,上下滑動都不會消失,則選擇標簽欄;如果底部導航上滑隨之消失則選擇工具欄(說明:也有少數的工具欄是怎么滑動都不會消失的)。

          案例:如下圖,我們來看看百度的 App,當我向上滑動界面時,底部導航的位置是不會消失的,所以使用了標簽欄。再看 Safari瀏覽器,因為上滑時底部欄會被隱藏,所以選用了工具欄。

          選中狀態

          選中狀態:當用戶選中底部某一項時,如果需要高亮顯示且顯示的內容是不同子任務的視圖,則使用標簽欄;而當選擇后,出現操作表等與當前界面相關的操作時,應該選擇工具欄。

          案例:如下圖,我們還是來看百度App,當我點擊底部的選項時,切換的同時,當前選中的「好看視頻」需要變成選中的樣式,來告知用戶當前選中的是那個界面,所以使用了標簽欄。再看 Safari瀏覽器,點擊底部按鈕后出現操作表且當前選中的按鈕也不會變高亮,因為不會在當前切換界面,所以選擇了工具欄。

          三、Tabs與分段控件/Segment Control

          1. 定義

          Tabs:Tabs 來自 MD規范,早在 Android 2.0時代,官方的通訊錄App 就使用頂部 Tab導航,可以滑動切換不同視圖。Tabs 里 Tab 呈現的內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別,而且數量沒有限制,Tabs 不能作為表單的單選組件。

          分段控件:iOS 原生控件之一,每個分段作用是互斥的,在分段控件里,所有的分段選項框在長度上要保持一致,同 iOS規范中對于分段控件的分段選項不得超過5個,每個分段選項可以是純文字或者圖片。

          2. 如何運用?

          來源不同

          來源不同:分段控件來自 iOS規范,而 Tabs 來源于 MD規范。

          案例:如圖我們來看 iPhone 的日歷界面點擊收件箱,因為是 iOS系統配置的應用,所以界面中切換樣式用的是分段控件,而反觀安卓系統則用的是 Tabs切換。

          內容不同

          內容不同:分段控件主要起到分割和篩選同類數據,而 Tabs 則沒有這樣的限制,Tabs 里的每一項所呈現的內容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另外分段控件更多的是以單選功能出現在表單的使用中,而 Tab 則不能作為表單的單選組件。

          案例:如下圖鯊魚記賬中的圖表頁,支持、收入為整個界面展示項目,為了讓用戶查看起來更加方便,把數據分割為周、月、年的不同的數據展示,因為是同類數據切換,所以選擇了分段控件。反觀36氪首頁的 Tabs欄,由于每個內容的差別都很大,所以使用了 Tab欄展示。

          操作方式不同

          操作方式不同:分段控件需要點擊操作,而 Tabs 除了點擊外還可以通過左右滑動切換不同視圖。

          案例:如下圖,網易錢包App 界面中的切換控件,因為在表單中且是極為近似的數據圖,不易讓用戶側滑屏幕切換,需要讓用戶更精準的點擊選擇。所以使用了智能點擊的分段控件,而優酷視頻的切換頁變化都比較明顯,很容易區分,所以選擇了可以側滑屏幕切換的 Tabs。

          數量

          數量:分段控件數量不能超過5個,而 Tabs 沒有數量限制。

          案例:如下圖網易云音樂中的消息界面,界面中因為分類的數量未超過五個(不是所有未超過5個的就要用分段控件,同時也要根據以上說的其他三種情況判斷,這里只針對數量闡述而已),所以可以使用分段控件,而網易云音樂視頻界面中因為分類數量過多且內容上有區別所以選擇了 Tabs。

          四、Toast與Snackbar

          1. 定義

          Toast:Toast 通常出現在頂部和中部,浮于頁面上方,無法對其操作,出現一段時間后便會消失,并且在此期間不影響其他正常操作。

          Snackbar:Snackbar 出自于安卓系統,是安卓系統的特色彈窗之一。它是由一段信息和一個按鈕組成,他們會在超時或者用戶在屏幕其他地方觸碰后自動消失。Snackbar 可以在屏幕上滑動關閉。Snackbar 不會妨礙用戶對產品的其他操作。

          2. 如何選用?

          操作不同

          操作不同:Toast 彈窗沒有任何操作鍵,而 Snackbar 是有操作鍵的。

          案例:如圖馬蜂窩App 中給作者的文章點贊功能只需要告知用戶,點贊已成功即可,不需要其他操作,所以選用 Toast彈窗。而攜程中當進入酒店界面時,除了告知用戶下面還有更多信息外,還想引導用戶直接查看,所以選用了帶操作功能的 Snackbar。

          退出狀態不同

          退出狀態不同:Toast彈窗完全是通過超時后自動消失,不存在任何操作,而 Snackbar 可以超時消失也可以用戶主動上滑關閉。

          案例:如下圖豆瓣App 廣播界面中,當我點擊換一批后,換好的內容會自動刷新到最前面,所以用戶不需要任何操作就可以看到內容,就可以選用無操作必須等待超時后才會消失的 Toast彈窗。

          而攜程App 中的酒店界面,因為更多精彩的內容在下面,并沒有展示出來,為了不讓用戶在滑動瀏覽時造成視覺障礙。所以選擇了 Snackbar,除了超時后自動關閉外,也可以通過滑動界面讓彈窗主動關閉。

          組成元素不同

          組成元素不同:Toast彈窗主要是由文字和背景組成,也可以額外附加圖標。而 Snackbar 除文字、背景,圖標外還有操作鍵組成。

          案例:如下圖得到App 中只需要提示用即可,所以選用 Toast,組成元素選用背景+文字+圖標,而小紅書App 需要加入操作鍵,所以選擇了 Snackbar。

          總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是不是對這八個組件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每個組件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大家還有哪些不清楚的組件對比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之后我會選擇一些整理出來再次和大家分享,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高手私藏的 UI 細節設計,這篇全都給你整理好了!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這篇文章滲透進頁面中的每一個 Kit控件,深入的分析每一個控件所能帶給用戶的視覺以及心理感受。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譯文 | 掌握這25條小貼士,數據可視化秒提升!

          ui設計分享達人

          可視化不是單純的數據展示,其真正價值是設計出可以被讀者輕松理解的數據展示。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選擇,最終

          都應落腳于讀者的體驗,而非設計者個人。

          用一個案例,告訴你我是如何把工作效率提高30%的!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最近剛做完一個項目,我發現我的設計效率相比之前竟然提升了30%以上。今天用「個人中心頁面從思考到設計全過程」這個案例給大家分享一下。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甲方竟敢說你的配色丑! 我來教你懟回去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當我們看到一件設計作品的時候,映入眼簾的先是配色,然后才是其他的內容,配色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我們對這個作品的第一印象。


          當然,選中一個合適的配色絕不是一個偶然的事兒,這其實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只有知己知彼,把色彩研究透了,才能運用的得心應手。

          以下幾個方面也許就是經常困擾你的點:

          • 想要表達的設計思想不知道怎么去選取合適的色彩;
          • 缺少對色彩全面的認識;
          • 對配色沒有一個系統的搭配方法;
          • 不懂得如何提高對色彩的敏感度。

          接下來,我會分幾個部分,來聊一聊色彩及配色。

          一、認識色彩

          1. 色彩理論

          開始理解色彩,必然要提到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明度,這是最基本的概念,我就簡單的以三張圖概括下:

          色相:指的就是紅色、綠色這些色調的稱呼。

          純度:指色彩的鮮明程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而色相又大體上可以分為冷色系和暖色系。

          二、色彩印象

          在進行配色實踐之前,關于色彩本身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理解色彩獨特的性質之后,才能進一步學習更有效的配色設計技巧。

          點綴我們生活的各種色彩,都具有影響人類心理、情緒、感覺的力量,下面展開介紹一些代表性的色彩印象。

          1. 紅色

          紅色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考慮如何用其他顏色去搭配紅色之前,先想想想要紅色在整個作品中表現什么?

          屬于紅色的關鍵詞有:熱情、興奮、能量、愛、華麗的、輝煌的、生命力、主動性、活力、激情、辛辣的、炙熱的;憤怒、危險、攻擊性的、暴力性的、嫉妒、壓力、壓迫感、刺激的等等。

          如果想要表現紅色積極性的一面,最好使用泛黃的大紅色或者明度較高的粉紅色系的顏色。泛黃的紅色比100%紅色更能夠表達溫暖的感覺,而在粉紅色系中,泛黃的暖粉紅色比泛紫的冷粉紅色更能傳達出積極的印象。

          相反,如果想要表現紅色消極性的一面,使用泛紫的紅色比較好。紅色和紫紅色中間的色系給人冷淡、不自然的感覺。這些色彩的明度越低,越給人不自然的和消極的形象。

          下面舉幾個紅色配色的案例。

          上面這幅作品,設計師想要傳達出「危險」「壓迫感」的情感信息,塑造一個難民的形象,整個配色以紅黑搭配,更顯深沉。

          紅色也有著「華麗感」和「刺激感」,大面積的紅色做為底色,凸顯出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很好的詮釋優雅和成熟。

          2. 橙色

          每種顏色都會有某種情感偏向,而橙色的情感是非常曖昧的,這種曖昧感使得它比紅色更加溫和,比黃色更加老練,即它有一種中性的魅力。

          屬于橙色的關鍵詞有:活躍、溫暖的、喜悅、開朗的、朝氣蓬勃的、明快的、躍動的、親近的、豐收、健康的、輕快的、明朗的、樸素的、安心的、溫和的;任性的、歇斯底里的、嘈雜的、廉價的等等。

          同屬于橙色系的色彩,實際上給人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鮮明的橙色富于年輕感,而偏褐色的橙色更具有復古感。

          下面舉幾個橙色配色的案例。

          以大面積的橙色做為底色,搭配高飽和度的黃色,這些色彩的「溫度」都很高,很好的表現出了橙色「朝氣蓬勃」的感覺。

          將橙色的明度適當降低,搭配上「厚重」的紅褐色,很好的展現除了橙色鮮明的個性。

          飽和度高的色彩難免會表現出「廉價」的氣息,畫面中的橙色、黃色、藍色、紫色,飽和度都偏高,很好的展現了作品的「銷售屬性」。

          3. 黃色

          誰都無法否定黃色帶來的溫暖,因為它就是太陽發出的光,黃色就是光,它也被稱為「光之色彩」。而作為光的顏色,黃色可以作為挽救黯淡色調的救世主,賦予畫面更多活力。

          屬于黃色的關鍵詞有:明亮的、集中精神的、健康的、幽默的、希望、開放感、未來、寬厚的、輕快的、幸福、純潔、明快、知識、權威、非正式的、可愛的、繁華的;幼稚、不成熟、警戒等等。

          泛橙色的黃色比原色黃更能營造柔和溫暖的氛圍,這種平和積極的印象更能表現親切多情的感覺。

          泛綠的黃色偏冷,給人感覺冷漠。在原黃中加入白色和黑色的話,黃色本身的明亮的光感和暖意就會消失,變成偏冷的色彩。

          下面舉幾個黃色配色的案例。

          黃色的最「暖」的顏色,它很好的體現了色彩的「輕快感」,采用黃色為主色調,使得整個畫面都「明亮起來」了。

          這是一個以黃色為主,黑色為點睛色的配色,使用黃色超強的表現力,和黑色這種冷色搭配表現出「強烈刺激」的對比。

          黃色同時也是小朋友最喜愛的顏色之一,高明度的配色,整體呈現出「可愛」和「童稚」的感覺。

          4. 綠色

          綠色作為大自然的主旋律,能帶給人安寧舒適、生機勃勃的感覺。同時,綠色也是一種存在感極強的顏色,雖然是最為普遍的存在,但也是很難和其他的顏色搭配。

          屬于綠色的關鍵詞有:自然、和諧、平衡、健康的、和平、治療、新鮮、安逸、安心、安定、和煦的、誠實的、樸素的、放松的、年輕的、平等、公平、安全;不成熟、帶有鄉土氣息的等等。

          自然界的綠色是多種多樣的,雖然看上去都是綠色,卻可以有青蔥的嫩綠,松針的草綠,清亮深邃的青綠色,落葉的橄欖綠等。這些顏色各有各的感覺。

          下面舉幾個綠色配色的案例。

          綠色是最「自然」的顏色,會讓人不禁想起田園和植物,綠色和藍色的搭配,沒有強烈的對比感,倒顯得畫面更加「樸素」。

          綠色搭配黑白灰,毫無異議的顯得干凈利落,上圖中的綠色作為點睛色,平衡了黑白的單調,而這里的白色和綠色都趨向于輕薄,因此需要用深黑,以加強色彩的力量感。

          綠色與偏暖的黃色搭配時,重要的是要強調兩者之中的一個,在上圖中的主色為綠色,點睛色為黃色,突出強調作品中的畫面感。綠色的飽和度較低,與部分黃色相得益彰地變為了背景,輔助突出了點睛色。

          5. 藍色

          在很多最愛顏色的民意調查中,藍色都是最受大家喜歡的顏色。藍色的原始記憶來自天空的廣闊和大海的深邃。它有涼爽、神秘和寂靜的感覺,同時又能塑造出特別的親和力。

          屬于藍色的關鍵詞有:穩重、鎮靜、冷靜、爽快、清爽、清涼感、信賴感、沉著、知識性、清潔的、成功的、男性的、理性、誠實;憂郁、孤獨、荒涼、悲傷的、保守的、消極的等等。

          如果要強調藍色的積極印象,越貼近綠色的藍色越好。但是,即便純度較低,明度高的藍色也能表現出明朗和積極的氛圍。

          下面舉幾個藍色配色的案例。

          提起夏天,我猜你想到的肯定是藍天、大海,明度稍高的天藍色,搭配深藍色,充分體現了夏天的「爽快」與「清涼感」。

          同時,藍色也是極具商務個性的顏色,很多企業都選擇藍色做為品牌色,它也代表著「信賴感」和「成功」。

          「藍色是憂郁的」,靜謐的夜晚,帶來「孤獨」與「荒涼」。

          6. 紫色

          在商業設計中,紫色被認為是一種優雅高檔的色彩,常用于表現商品的奢華和高貴,同時也是很多藝術家喜愛的顏色。

          屬于紫色的關鍵詞有:高貴、典雅、高尚、優美、風度、尊嚴、干練、神秘、秘密、心性、性感的、豪華的、華麗的、改觀的;不安的、悲傷、孤獨、嫉妒、自負、不健康、病弱等等。

          紫色帶有暗色的特質,所以明度稍微低一點就容易給人以沉悶的感覺。因此,紫色在與其他色彩配色時,盡量選擇明度較高的紫色。

          下面舉幾個紫色配色的案例。

          紫色是「神秘」的,紫色本身是「冷暗」的顏色,所以與純度高的色彩配色會強化紫色的冷暗感。

          要用紫色來表現優雅、高貴等積極印象時,要特別注意純度的把握。這種情況下,低純度的暗紫色比高純度的亮紫色更能傳達積極的印象。

          紫色靠近藍色,所以紫色也有帶有「孤獨」和「悲傷」的調性,藍紫色系的紫色更容易傳達消極的感覺。

          7. 白色

          提起白色首先想到的純潔,給人干凈的感覺,它不會有強烈的個性,但是白色是永遠的流行色。

          屬于白色的關鍵詞有:清潔、純凈、清澈、正義、善良、和平、凈化、誠實、勝利、真實、簡約;空虛、變幻無常的、孤獨、失敗、離別、死亡、寒冷。

          無印良品的產品一直注重「純樸」、「簡潔」、「環保」、以人為本等理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注,但是卻讓人牢牢的記住了它。

          大面積的白色顯得「空虛」,加上藍色的點綴,畫面更顯得「孤獨」和「寒冷」,將白色的負面情緒表現的更淋漓盡致。

          8. 黑色

          當所有的光線都被吸收了,感覺就是黑色, 是一種具有多種不同文化意義的顏色,和白色一樣也是永不過時的顏色。

          屬于黑色的關鍵詞有:嚴肅、厚重、威嚴、神秘、高級感、充實、富裕、正式的、時髦的、硬的、重的;收縮、黑暗的、陰郁、邪惡、黑夜、恐怖、壓抑、絕望、死亡、自卑、不安。

          在畫面中以黑灰色為底色,加上磨砂質感,突出了自行車的「高級感」。

          黑色的背景加上壓暗的人物形象,一種「力量感」油然而生,人物的形象也是凸顯了整體畫面的氛圍。

          總結

          顏色無所謂美丑,我們對于顏色的判斷完全是一種主觀的經驗,這個作品配色的好壞,并不是取決于這個顏色的好不好看,而是這個顏色適合不適合這個作品要傳達的意境。

          我們必須摒棄舊有的對顏色的判斷,排除自身受到的社會文化的觀念影響,從一個全新的眼光來研究色彩。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種顏色的色彩印象,才能消除你對配色的迷惑與不安。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篩選功能設計的思考總結

          ui設計分享達人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需求描述

          目前主要負責了好幾個公務系統類的應用設計。這類應用功能繁雜,數據繁多,尤其是查看統計數據的時候,如果查看數據的時候需要不能通過特定條件快速篩查,查看具體某些的數據,那會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在瀏覽尋找上。比如,數據篩查如果按照道路地點進行篩選,每個地市的道路有很多,全部羅列出來很難找到想要的那個選項,于是就需要能搜索或是快速定位到那個選項。


          常見的篩選方式參考

          現在應用常用的篩選方式大致可以分成三類:1.tab式;2.列表式;3.標簽按鈕類。

          1.tab式

          這種篩選方式比較適合緯度比較單一的篩選,用戶只需要左右滑動(或者上下選擇),就可以快速瀏覽該分類下的內容,簡單快捷無需復雜的操作。

          2.列表式

          列表式比較常見于某個大條件分類下有多個子分類選項時。比如,在排列方式選擇下,有多種不同的排列方式提供給用戶選擇。

          undefined

          3.標簽按鈕類

          標簽按鈕可以在用戶已經篩選了某些條件時,通過“貼標簽”的方式進行更的篩選,將篩選范圍逐步縮小,讓篩選結果更準確接近自己所求。

          調整篩選方式

          原本的篩選方式是tab+列表,多條件組合篩選。在這一部分條件復雜,并不適用標簽類的篩選。在構思的途中,可以多與開發小伙伴們溝通,了解什么樣的效果是能實現的,什么樣的效果能實現但是需要花費比較多時間,什么樣的效果是不能實現或是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研究如何實現的。許多開發小伙伴也會研究各種各樣的應用,偶爾自己構思沒考慮到的東西,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體驗經驗幫忙點出來。

          undefined

          undefined

          總結

          雖然現在各行各業都趨于互聯網化,但是公務系統類的產品相對于面向大眾的互聯網產品還是有點區別。這類產品比起追求視覺更注重功能,功能好不好用直接影響到他們工作的效率。這類產品在設計上不僅要顧及使用這類產品的用戶是哪一類人、處于什么年齡段、一般要處理什么類型的工作,還要了解他們平常是如何處理這些工作,如果工作流程復雜能不能簡化、該如何簡化等。所以在設計上,會有非常多的限制,不能有過于花俏的設計在。頁面看起來美觀的設計有時候會犧牲掉一部分信息的展示,這并不適合在這一類應用里過多出現。由于功能多,頁面也會隨之增加,一定要制定并及時更新設計文檔,保證各頁面之間風格統一,迭代更新也得慢慢來。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Chrome瀏覽器十周年,谷歌設計師總結背后的故事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Chrome瀏覽器10周年特別版已經上線了,有很多重大的更新內容。

          Chrome 有了更加圓潤的外觀,新圖標和跨平臺的新色調。Google 還對用戶界面進行了更改,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例如,他們已將工具欄移動到 iOS 的底部,簡化了地址欄中的提示,菜單和 URL。還有更多更新的內容,請自行去官網看看。

          是不是很酷,反正我很喜歡這次更新的 UI界面,顏色和圓角都是喜歡的點。那這套設計是怎么來的?接下來的文章將帶你走進 Chrome 設計背后的故事。

          Chrome Omnibox的版本迭代之路(Unboxing Chrome,Redesigning the omnibox)

          譯者注:Omnibox 是位于瀏覽器頂部的一款通用工具條,用戶可以在 Omnibox 中輸入網站地址或搜索關鍵字,或者同時輸入這兩者,Chrome 會自動執行用戶希望的操作。這個詞在下文中將不再翻譯,屬于功能性的名詞,用英文更準確。

          為了慶祝 Chrome 在2018年9月的10歲生日,我們對瀏覽器界面進行了徹底的重新設計,對設計流程也進行了徹底的優化。盡管 Chrome 一直都是開源的,但我還是想分享更多關于其中的設計故事,以希望其他人能從中學到東西。

          一、認識盒子

          我經常被問到一些問題,比如「為什么 Chrome 需要設計師?」我的同事 Sebastien 在他的 Medium 帖子中優雅的描述了這一點,他說:

          我收到最難的反饋就是,「只是這樣不就行了嗎?」

          隱藏在問題的背后往往是,瀏覽器應該像下面那個樣子就夠用了:

          這張圖可以說已經很像在 PC電腦上的瀏覽器效果了,盡管是面對20億用戶,這樣似乎也能正常工作。那為什么需要重新設計呢?

          因為隱藏在這個盒子里面的內容是世界上最復雜,最安全的搜索和渲染引擎。

          我們希望給它一個機會,去改變全世界瀏覽器的設計。

          二、盒子簡史

          要了解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可能需要我們回頭仔細看看:

          △ 第一個盒子

          這個0.5dp的漸變描邊,22%不透明度投影及1dp圓角半徑的盒子樣式只為說明一件事:用戶能知道自己可以在其中輸入內容。

          為什么?因為過去電腦只是連接到顯示器和鍵盤,整個屏幕基本上都是文本。但當有了鼠標之后,就需要明確哪個區域是可點擊的。因為顯示器只能繪制方塊像素,所以「文本輸入框」誕生了。

          △ 初代盒子

          隨著瀏覽器的推出,這個盒子開始具有顯示位置或「統一資源定位器(URL)」的雙重功能——因此得名「地址欄」。

          在2008年,當 Chrome 首次發布時,我們的主要設計原則是盡可能減少認知成本。因此,我們合并了谷歌的搜索框和地址欄,并添加了4dp投影和下拉菜單,使得搜索體驗更好——取了個名字叫「omnibox」。

          △ 2008

          當瀏覽器第一次出現在移動設備上時,界面空間非常有限,所以我們精心設計了每個像素,以便盡可能的占用更少的空間。我們使用了1dp的內陰影代替投影,并保證界面在灰色底下保持協調。

          △ 2012

          自那之后,網絡環境變得更加復雜,設備也更加智能化。我們開始關心一些更復雜的情形下會發生什么,比如:當一個網站被黑客入侵并清除用戶個人信息時,當突然斷開網絡時,當用戶想回到一周前訪問過的網站但又不記得網站時。

          在過去的10年里,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工程師(包括 Google 在內)都在思考這類問題,并全心全意地尋找解決方案,幫助用戶瀏覽這個呈指數級變化的網絡。

          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的新用戶,他們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在手機上上網,以前他們從未見過這個盒子,他們也不知道可以從這個盒子中找到任意想要找的東西。

          我必須承認,在我開始在這里工作之前,我連 Chrome 一半的功能都不知道。例如,可以左右滑動工具欄用來切換選項,或者下滑查看所有選項卡。

          △ 向下滑動工具欄查看選項卡的小技巧

          類似這樣的功能特性都是很隱蔽的,因為我們從來不想刻意的給用戶去推銷我們的功能。事實上,我們在瀏覽器中做的設計大多是無形的,以確保我們產品的核心價值「不是 Chrome,而是內容本身」。這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原則,這也是我加入這個項目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有一個優勢是會在設計上也試圖盡可能的不張揚。產品本身似乎也反映了我對設計的看法:

          保護用戶與內容之間的神圣空間——不要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就像 Beatrice Warde 將排版視為「水晶酒杯」一樣,我將 Chrome 僅視為「水晶顯示器」。

          我錯了。隨著網絡環境的改變,其他第三方軟件開始偽裝成 Chrome 來竊取信息,甚至是詐騙用戶。

          以前,我們不介意是否有人會從一大堆瀏覽器中選擇 Chrome,但現在它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用戶的安全了。

          因此,我們第一次開始質疑需不需要那么隱形。

          三、千面盒子

          當我第一次和工程師們坐在一起,想要更好的了解我們的瀏覽器是如何構建時,這是一個大坑,沒有任何東西能讓我為接下來的事情做好準備。

          這在我15年設計經驗中從未有過的。

          我們在超過6個 Android 版本中,支持超過40種語言,甚至連 Roboto Medium 不支持的語言,我們都做了很好的適配。我們還允許開發人員將工具欄的顏色更改為幾乎任何顏色,同時還保持可訪問性以支持 web應用生態系統。

          我們的 UI 也能適應不同像素密度設備并能保證具有相似的觸摸大小,并且無論設備的內存容量或制造商都能平穩運行。

          在你與它交互之前,這個盒子有超過2000種不同排列方式。

          一旦你輕敲、輸入、滾動、滑動或者與它語音,瀏覽器的布局排列就會發生各種變化。

          當你打字時,我們確保你看到的鍵盤是你熟悉的那個;當你分享一個網站時,我們也會顯示你在手機上的常用選項。

          △ 我們設計的一些操作模式(黑色水平線表示分屏模式)

          我們的靜態盒子有2000個排列,然后在包含所有動態交互的情況下能成倍的增加到20000個以上。

          看起來有點多?其實并不是。

          因為我們想要確保每個人都能很順利的訪問互聯網,不管他們從哪里進來的。

          四、95種灰度配色

          即使在我們的團隊中,也沒有人知道這個框中有多少種不同的文本樣式。因為 Chrome 的迭代過程已經超過了10年,我們有一堆零散或過時的源文件。

          因此,盡可能的回溯審查(主要是為了確保不會破壞數十億人的 UI界面),我們為每種文本樣式遍歷每一行代碼,并在字號、字重、顏色和透明度方面繪制出數百種變化。

          盡管幾年前就已經把我們的 UI規范化了,但是我們沒有關于如何使用這些規范的指導,比如像14sp Roboto 的字體,我們就有超過14種不同的顏色。

          我們總共使用了超過95種不同深淺的灰色。

          如果不查看上下文,就不可能決定使用哪一個。即使是最小的更改也可能打破易訪問性的標準,但其實我想知道我們實際上需要的最小顏色數。

          將近半年后,終于有了答案,結果是8個。

          然后,我們對 UI中的每個圖標都做了相同的設計,所有115個圖標——仔細選擇哪些是 Material(如菜單圖標),哪些是 Chrome 特定的(如匿名圖標),哪些是特定于平臺的(如復制/粘貼),還不包括選定,按下和禁用狀態。

          此外,一些圖標被翻轉為從右到左的形式,因此總數實際上接近400+。

          五、設計優化永遠止境

          在盯著灰色盒子看了幾個月后,如果我說前面堆積如山的工作其實并不可怕,那就真的是在吹牛了。

          盲目自信,讓我覺得我可以獨自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我越努力,就越明顯地發現這個問題并沒有隨著簡單的重新設計而消失。

          我們需要徹底的檢查整個設計過程,以確保現有和未來的 UI 保持一致。

          這很難,因為要 Chrome 在Google規范(如賬戶登錄流程),Material規范(如按鈕和圖標),本地UI(如鍵盤)和Chrome品牌元素(如斷網時的小恐龍)之間保持平衡。

          所以,我向我們的工程師們尋求幫助,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對規范問題的放大表示歡迎。這個問題其實也讓他們很難審查代碼,因為平臺約束和特性變化意味著難以回退和各種不一致。事實上,我們的工程師 Ted Choc 甚至雇了人來支持我們的努力,他們其實也很想搞定這個問題。(我的愿望實現了?。?

          為了讓你知道我們的 Eng團隊是多么的了不起,Ted 的使命宣言中寫的就是「Chrome移動端超級棒!」

          有了新獲得的支持,我們開始構建基于代碼庫共享組件的可視化規范。其他應用「免費」獲得的 Material 組件必須經過定制,以滿足 Chrome 的所有(2000個)排列。幾乎是從零開始,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種可擴展的方法來劃分所有這些差異。

          結果如下:

          我們的第一個版本(M54)截圖——在我們的界面中會映射每種顏色、文字、圖標和組件。

          六、設計速度

          幾個月來,我們只是在刪除整理東西,清理多年累積的設計和工程債務。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干凈的界面和一個組件庫系統,我們已經準備好開始設計了。

          讓我們回到我們在前面第一次遇到的盒子。1號盒子放在一個更大的灰色盒子里,我們稱之為「工具欄」。

          △ 第二個盒子

          工具欄將瀏覽器UI 從內容和系統UI 中分離出來,當你點擊白色框時,它將填充灰色框,并顯示下面的另一個灰色框。

          △ 第三個盒子

          在這里,我們可以展示我們在幕后所做的一切,試圖使 Chrome 盡可能地發揮作用。但是為什么所有這些盒子都要調整大小并從一種狀態改變到另一種狀態呢?

          △ 第一個盒子的不同形式

          當某些東西在屏幕之間發生變化時,就很難識別或記住。

          如果 UI 在用戶與它交互時發生了變化,他們會將變化理解為以后可能有用的信息。例如,如果圖像消失在圖標中,你可能需要記住該圖標,以防你想再次打開該圖像。

          這增加了理解用戶界面和決定需要保留哪些信息的短暫認知負擔。

          我們去掉了所有的視覺噪音像素,讓你更快地進行認知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讓它看起來更賞心悅目。

          即使每座城市都能節省1秒鐘的時間,那也會有200萬秒或者23.14天。想想看,人們可以在額外的23天內做些什么!(譯者注:不大明白作者這里怎么算的,可能意思是說要提升效率。)

          為了演示,讓我們看看去掉文字和圖標之后的工具欄:

          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眼睛在屏幕上移動了多少來處理不同的元素?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同一個屏幕,只去掉了顏色和陰影:

          從什么都沒有的時候開始練習,或者我們所說的「白色建筑」,意味著每一個元素都必須被考慮。包括這個在我們的 UI 上靜靜地做了這么多年的盒子:

          △ 第四種盒子

          幸運的是,我們認識了第四種盒子的創造者,并且得到了 Android 團隊的大力支持,可以根據內容來改變顏色(又一個6個月的旅程,值得一提)。

          但是,讓我們繼續討論第二框的其他內容:圖標,這些圖標都帶有另外兩個隱形框。

          描述了圖像資源的「邊界框」

          △ 看不見的5號盒子

          「觸摸目標」描述了點擊區域

          △ 看不見的6號盒子

          因為「3點菜單」圖標視覺上更窄,它有一個更小的點擊區域。但如果單純讓可點擊區域保持統一,就會造成視覺上的不平衡,造成圖標之間不均勻的間隙。

          所以我們不得不妥協,稍微打破了 Material規范,讓它更容易點擊和視覺平衡。

          是的,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盯著看不見的盒子,會有人注意到嗎?很可能不會,值得嗎?值得,有2000000倍的效果啊。

          七、用一個盒子來規范它們

          在我通過遍歷 UI 中的所有文本、顏色和圖標建立了足夠的信心之后,我準備處理 omnibox。

          我們想找到一種方法來巧妙地強化 Chrome 的品牌——考慮到我們的 logo 很少出現在我們的 UI 中,我猜想這會是一個挑戰。我做了幾十個看起來很有希望的設計,卻發現沒有一個是可行的,因為它們都缺乏有力的支持理由。

          所以,我回到我們的核心品牌,認真地看了看我們的標識。我注意到的第一個視覺特征是小寫的「c」。

          這說明了我們品牌的自然隨性,所以找到一個友好的形狀很重要。我們還使用了與谷歌相同的4種顏色來展示我們的傳承性。事實上,Android、Google 和 Chrome 的標志上都有一個反復出現的形狀。

          圓形

          圓形是自然形成的形狀,不像矩形,所以他們的視覺認知負擔更小。在倫敦住了兩年之后,我對這個形狀仍然記憶猶新。

          當地鐵的名字第一次以矩形的形式出現時,火車上的乘客很難將其與海報廣告區分開來。因此,1912年,他們在地鐵的后面加上了紅色的圓圈,以便更容易找到。 Frank Pick 隨后將圓圈加入了現代著名的標志中。

          △ 圖片來自倫敦交通博物館

          我覺得這是對我們 omnibox 的一個很好的隱喻。

          它不應該只是告訴你目前的需要,它應該還能幫助你更進一步。

          深入觀察我們的 logo,我特別注意的形狀是這個:

          這不正是我們品牌的形狀嘛。

          它表達了我們的性格,同時表明這不僅僅是一個「搜索框」或「地址欄」,而是一個全新的,友好的東西。

          由于鼠標的引入促成了文本框形狀,而在移動端,又由我們的手指交互進化了我們文本框的形狀,更符合人手的交互操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還去 de Young 博物館參加 Frank Stella 的展覽,Stella 使用曲線形狀的畫布打破了標準的矩形框架。和我一樣,他也喜歡賽車,在他的作品《Deauville》中,他使用了類似的形狀來暗示速度——Chrome 的核心支柱之一。

          我贊同現代主義的觀點,認為傳統的藝術形式對于我們的任務來說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和過時了,因此我們將新的視覺設計方向命名為「Modern」。

          然后我們探索了數千種設計。

          △ 所有Sketch畫板

          起初,我采用了與最初在移動端相同的方法,使用1dp描邊似乎是有意義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它很容易迷失在一片白色的、頂部有搜索欄的網站中,邊線在隱身模式下也不能很好地工作,很難與粗粗的輪廓圖標相平衡。

          我們的一位設計師認為這只是一個線框圖。

          使用 Material 規范投影也感覺不太合適,因為它并沒有解決我們最初看起來只是像一個「搜索框」的問題。底部添加了一個額外的4dp投影,它視覺上看起來很重而且偏離中心。

          我們甚至試著把盒子全部移走,但現在元素似乎是隨機放置的,一個像以 URL 為中心的改變會帶來巨大的工作成本。

          結果是,我們的同事也在努力使我們的 URL 看起來更干凈,而 Material 2剛剛開始推出。它帶來了更豐富的配色,給我們的形狀賦予更多的生命力。

          △ 之前

          △ 更新后的顏色和url

          事實證明,具有一致的形狀也使得我們的代碼不那么復雜,過渡動畫更少——設計和效率的完美平衡。

          現在,我們準備好了進行測試:成千上萬的用戶、數月的實驗和可用性研究,與我們之前的設計相比,它被評為更「友好」、「創新」、「聰明」,而看起來卻毫不「快」或「值得信賴」。

          △ M68 to M69

          △ 我們為期一年的迭代

          雖然我只是花了時間來寫這個盒子,但是其實在 UI 的每一處都有十幾個故事。

          △ 我們全新的「Modern」M69 截圖

          它是完美的嗎?其實還沒有,但這不是讓我為我們所做的事感到自豪的原因。事實上,我們讓 Chrome 變得更小,下載更快——確保我們構建的每一個像素都為下一個更好的設計師鋪平了道路。

          就我個人而言,當我們的用戶研究中的一位參與者說,我知道我們做了一些正確的事情,「這給了我一種更好的平靜感,可能會幫助我一整天?!?

          不僅是因為他們喜歡這個設計,是因為這也是我看待 Chrome 的方式。

          我們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仔細研究 UI 中的每個像素,因為我們希望設計包裝與內在質量能夠相匹配——只是希望這次你可能會注意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盒子。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用這2個方法,讓你迅速掌握不同的插畫風格

          資深UI設計者


          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每天自動發到您的郵箱中, 請點這里

          本文教你用仿型和破型的思路,掌握各種插畫風格。


          不管是 UI設計中還是營銷活動中,插畫都有很高的出場率,原因并不復雜:插畫比起圖片可控性更強,更容易發揮創意,營造氛圍,傳遞信息。從內容到技術細節,插畫都在某種程度上超過現成的圖片。

          作為視覺設計師,我們也常常會接到各種各樣的需求,針對不同的項目和產品繪制插畫,往往項目時間緊張但又需要在插畫展示上有差異性。

          但看著網上風格各異的插圖,往往想學習卻又無從下手,該怎么辦?

          下面我將從仿型和破型兩個角度來闡述,如何快速掌握風格各異的插畫。

          △ dribbble上形式各異的插畫 圖片來源:dribbble

          一、仿型

          仿型,可說是一個模仿、練習的過程。選擇喜歡的插畫作為學習對象,拆解畫面構成元素,總結代表性特征,了解其思考方式,是一種理解原作者繪畫思路和想法的過程。

          我們從形式上來說可以將一張插畫拆解為5個構成元素:構圖、造型、素描關系、配色和肌理。

          1. 構圖

          構圖是一張插畫的骨架,各個元素按照設計的位置、大小排列在畫面中,就能形成一張畫最基礎的模樣。概括來說,最基本的構圖有如下這么幾種:

          環型

          環形構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形式感很強的構圖,往往畫幅中心存在一個視覺焦點,圍繞視覺焦點發散/聚攏元素。

          對稱

          對稱構圖的畫面中存在一個軸線,畫面元素圍繞軸線兩邊對稱。這種對稱既可以是追求強形式感的絕對對稱,也可以是形成一種視覺平衡的動態對稱。

          平鋪

          平鋪構圖的畫面往往不存在一個明確的視覺中心,所有的元素均勻的充滿著畫面,強調整體的統一性。

          S型

          S型構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構圖方式,形式靈活多變,相信很多接受過素描靜物訓練的同學一定對此不陌生。S型構圖重點不在于元素的布局是「S」或是「Z」,而是利用錯位布局,營造空間,增強畫面的節奏感。往往 S型構圖有著明顯的層次關系,元素在空間上可以分為前、中、后景。

          2. 造型

          同樣的元素,在不同的設計師手上畫出的感覺一定是不同的,一個插畫師最明顯的風格特征也往往體現在造型的獨特性上。造型的類別是無法枚舉的,寫實或抽象、松弛或硬朗、精細或概括……對造型感的提升需要我們多看優秀的作品輔以大量的練習。

          △ 風格迥異的人物造型 圖片來源:dribbble

          3. 素描關系

          素描關系這個詞想必大家不陌生,嚴格來說它也是造型的要素之一,單獨提出來是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素描關系由高光、灰部、明暗交界線、暗部、反光、投影組成。一個元素加哪幾種素描關系,怎么加,加在哪,什么肌理,都能左右一張插畫的視覺風格。一般來說,對素描關系處理的越多,畫面會有更多的細節,更趨近于寫實。

          △ 對同一元素素描關系的增減

          4. 配色

          人類的視覺感知系統,對于顏色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形狀。插圖的顏色往往能決定觀者的第一印象。對于配色,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顏色的配比

          決定畫面整體色調的顏色,一般占畫面60%以上,余下有30%的輔助色,10%的點綴色。這并不意味著畫面中只能出現三個顏色,但是三個緯度的顏色需要盡量在色相上保持接近。

          顏色的對比

          一張插畫中,一定蘊含著色彩的對比。

          我們知道顏色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純度。相應的對比也分為色相的對比,明度的對比,純度的對比,當然更多時候是混用的。對比的作用有很多,較強的對比可以使得你的畫面更富層次感和視覺沖擊力,較弱的對比則營造一種柔和自然的感受。

          △ 不同類型色彩對比營造的畫面 插圖來源:dribbble

          5. 肌理

          肌理本是指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是表達人對設計物表面紋理特征的感受,是一種三維的概念。在這里,肌理所指的含義與質感相近,是一種二維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刻意制造的筆觸感、噪點、紋理等,使得畫面蘊含豐富的細節,更加耐看。

          △ 對同一元素的不同肌理表現

          二、破型

          破型,就是在充分理解學習對象構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風格痕跡和需要表現的內容,形成新的插畫畫面。

          好的插畫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優秀的表現形式是為了傳遞信息,你應該明確插畫需要傳遞何種信息,并且讓所有的元素為之服務。

          缺少內容創作的插畫學習會失去內涵乃至成為抄襲,這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如何更好的結合內容呢?

          1. 理解各個元素的視覺表意

          環形構圖更聚焦,對稱構圖更具形式感;曲線的運用會讓畫面更柔和,貼近自然,直線與幾何則更具現代感和科技感。先要理解各個元素所隱含的視覺語言,再通過你想傳達的內容去挑選合適的呈現方式。

          2. 構建一個故事

          想象一個故事,誰(who),在哪(where),什么時間(when),做什么事(what),怎樣在做(how)?

          比如說,如果是想畫關于工作的故事,是誰在工作(加班狗),在哪(工位),什么時間(深夜),做什么事(加班),怎樣在做(幾個人討論需求)。

          然后我們再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故事要傳達什么情緒(有趣、溫馨…)。

          不斷思考這樣的問題,完成從故事到畫面的轉變,畫面里物境-情境-意境的搭建。

          3. 視覺轉譯

          故事是文字,我們需要將文字視覺轉譯為圖形。

          讓我們接著上面繼續想:怎樣造型的加班狗是有趣的,什么表情是溫馨的?加班的桌上應該有什么?怎樣的色彩和素描關系可以表現深夜,又體現出溫馨? 等等。

          答案也許會一點點浮現:深夜這個詞從顏色的緯度,應該是冷色調的;從素描關系的緯度,應該是具有較深的投影,較強的高光,乃至是一個背光。

          一點點的細化你的故事,將每一個詞轉化為可見的圖形和顏色,并且快速的反饋到你的草圖中去。當然,這個過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自信一點,這才是你創作中最與眾不同的部分。

          采用這樣的思路,我們可以快速的創作不同風格的插畫:

          △ 左側為作者練習 右側為學習對象

          三、幾個建議

          1. 關上電腦

          在自主創作的階段中,我們一定會遇到想法不夠,不知該如何進行下去的時候,此時應該避免回過頭去看學習的對象,這樣會讓自己的創作變的局限,從而越來越像原作。

          2. 足夠細致的草稿

          很多人對待草稿是不夠用心的,粗糙的草圖意味著你并沒有真正做好獨立創作的準備。請盡量保證從投影的造型到人物臉部的配色,每一個元素的細節都能在草稿畫完之后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你避免你對著 AI/PS中的半成品不知所措。

          △ 作者平日的草稿

          3. 向經典學習

          dribbble 上固然能提供許多新鮮的想法和創意,但是不妨去了解一下新藝術運動的插圖,席勒的速寫,達達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海報等等,你會發現藝術史上如此多大師和流派,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