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上,要與產品經理保持溝通,清楚地知道產品當前的工作方向、目標,以及未來的工作計劃,甚至要通過與產品經理溝通,側面了解領導的期望。
- 對下,則要跟開發人員密切配合,跟進開發,推動設計落地。
與人溝通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其中包含了很多為人處事的技巧,這方面我并不在行。但是單純工作層面的溝通而言,我覺得并不復雜。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設計師應該如何做好設計溝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深入理解需求,給自己增值
2、找準關鍵角色,影響他人
3、主動溝通,拉近工作關系
4、基于用戶場景,提高溝通準確性
5、重視設計評審,獲得多方認可
一、深入理解需求,給自己增值
設計師是為產品服務的,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產品經理,但是產生分歧最多的應該也是產品經理。根本原因就是產品經理和設計師會站在不同的維度去理解需求,產品經理主要是從需求價值、功能設計的維度定義需求,而設計師則是從用戶體驗角度理解需求。
現在很多的設計團隊要求設計師要去理解業務場景、商業模式,要站在產品的角度思考需求,就是保證設計師能與產品經理在一個頻道上溝通,這樣才能產出有價值的設計方案。才能讓產品經理認可你的能力,讓他覺得你的設計方案確實更加合理、有效,甚至對你產生依賴性,最終贏得話語權。
當然這非常難,畢竟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但是一旦形成了這樣的工作方法,你會發現設計工作會更加容易推進,溝通交流也會更加順暢。
二、找準關鍵角色,影響他人
設計師想要做成事,需要自下而上地影響別人。
有些時候,產品經理的需求并不清晰準確。必要時,設計師要拉上更高一級的角色與產品經理一起溝通,例如產品總監,將需求進一步確定下來。
總監這類角色比較重要,平時設計師很難有機會直接給領導匯報,跟產品總監或者設計總監溝通匯報的機會更多。一方面他們的意見比較受領導重視,另一方面他們也比較清楚領導的想法。產品總監會決定是否需要跟領導進一步溝通,或者由他們直接跟領導匯報。
所以跟總監匯報,要能夠將設計方案的精髓有效地傳遞給他們,讓他們充分了解并信服設計方案。
當然如果有機會,設計師還是要爭取直接給領導匯報,畢竟自己產出的方案只有自己最熟悉,并且通過匯報也可以面對面了解領導的真實想法。
三、主動溝通,拉近工作關系
1、日常工作溝通
在我們的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產品經理。有強勢的、有自以為是的等等,但是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大家都是為了產品更好地發展在積極合作,當你主動的、真誠地站在產品角度去請教業務或者需求時,大多人還是很配合。
講一下我的個人經歷。
隨著產品線的擴張,部門的產品經理越來越多,有些沒有太多的交集,最開始對設計師缺少足夠信任,個別產品經理會繞過交互設計師,直接找視覺完成方案后,推動開發上線。有的只是找交互設計師做下原型評審,并不傳達需求內容,效果非常有限,導致設計師工作比較被動。
這一方面需要在流程制度上去約束產品經理,另一方面設計師也要與產品經理多溝通,提前知道產品規劃、介入需求。或者對沒有參與的需求進行體驗走查,帶著問題去找產品,并提出改進方案,讓產品經理意識到設計師對產品的價值,逐步扭轉不利的局面。
剛好最近在搞下季度的產品規劃,產品經理搞得熱火朝天,但是都沒有主動將信息同步給設計師。
作為產品需求的下游,這種情況似乎也無可厚非。不過如果等著所有的需求都確定了,工作鋪天蓋地壓過來,設計師也承受不了大量的設計任務。
在我看來,提前了解需求信息,可以更好地開展后續設計工作。所以就主動出擊,找產品經理聊聊工作,于是有了以下對話。
產品經理:“需求還在整理中”
我:“好的,有什么材料可以先發給我看看嗎?”
產品經理:“還在改方案,新的方案被領導否了“
…..(中間就閑扯了幾句,就此略過)
我:”好的,后面有需求可以提前跟我們溝通,我們設計側保證積極配合”。
產品經理:“好的,那我先把之前的方案發你看看吧”
當你主動地想要了解產品需求時,很多產品經理還是比較歡迎的。
而當產品經理不知道該做什么或者怎么做時,設計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例如競品分析、數據分析等,介入到需求分析中,幫助產品經理梳理需求,或者推進產品體驗升級。這時候你的設計建議,產品也更容易接納。
2、設計目標溝通
對于成熟的設計團隊,設計師一般都有明確的分工協作,職責也比較清晰。單打獨斗的設計師,相對比較慘。容易陷入被動接受工作的局面,今天做個A產品頁面,明天改個B產品PPT,后天做C產品的頁面,誰都能提需求。天天看似很忙,結果工作上不成體系,工作績效都不知道該怎么寫。
所以設計師要做好自我工作的管理,建議設計師可以主動向產品團隊靠攏。除了日常的項目工作,還要能夠找到一些體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現自驅能力。例如開展競品分析報告、系統走查、設計規范、組件庫建設沉淀等等。
這些偏向產品頂層規劃與設計工作,要及時與產品負責人進行溝通,保證工作的方向和目標與產品整體發展保持一致,并且最好能夠納入到產品規劃中,方便后續工作的開展。
3、抓住問題本質、帶著方案溝通
設計是具象工作,看到設計方案才能做出評判。在工作溝通時,除了提出問題,還要盡量帶著方案解決問題。尤其是與領導溝通,不要直接問領導該怎做,而是應該告訴領導我的方案是什么,請領導決策。
例如領導對現在版本不滿意,要改版。我們該怎么做呢?
我認為,首先要弄清楚領導對哪些方面不滿意,例如風格、顏色,還是框架布局。因為雙方對改版的認知可能不一致。搞清楚問題之后,才能更好地開展具體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不好與領導直接溝通,還可以與總監,產品經理溝通討論,他們跟領導接觸更多,得到的信息也更多,可以側面了解領導的期望。
試圖搞清楚領導喜歡什么風格,再著手進行設計,這種方法可能很難奏效。因為領導的喜好會發生變化,可能不經意看到的頁面就讓他產生了改版的想法。又或者他今天喜歡這種風格,明天喜歡另一種風格,這樣會讓設計很難適從。
設計師還是需要通過主動調研分析,完成多個方案后,讓領導做出選擇,這樣可以更深刻地影響領導的思維。
四、基于用戶場景,提高溝通準確性
例如最近有個產品需求,最開始是產品經理跟我單線溝通的,感覺需求比較簡單,確實沒有仔細地了解用戶場景,就在產品原型基礎上修改了一版交互方案。后來產品經理找到我說,業務需求方對方案還有些異議。于是進行了第二輪溝通,這次邀請了產品經理、業務方、還有開發同事參會。
剛開始討論的是第一輪的交互方案,發現產品經理轉述業務方需求時,對信息理解有誤,于是重新討論用戶場景和需求。在會上快速完成了一版框圖原型,但是緊接著業務需求方又考慮到了一個新的場景,發現框圖方案仍然無法滿足要求,于是方案又被推翻了。
最后的會議由于時間關系,只是討論清楚了用戶場景,產品經理還要再梳理一下才能轉化為產品需求,后續還要再拉會討論。
一個產品需求涉及到各種崗位角色,單方面溝通容易出現信息偏差,或者信息傳遞不到位。在關鍵的節點,例如需求討論、設計評審,應當召集所有相關人員,盡量避免單線溝通。
同時要基于用戶場景溝通,不能含糊其詞,可以通過5WH方法刨根問底,真正地理解需求,否則就可能出現設計返工。
五、重視設計評審,獲得多方認可
設計評審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內部評審和外部評審。
1、內部評審
內部評審指的是設計團隊內部的評審,主要作用是方案查缺補漏和正式評審預演。
設計師在評審過程中需要講清楚產品需求是什么,業務流程、競品分析、用戶分析,設計思考、以及設計方案等等。當然由于現在都是敏捷開發,一些需求都是比較小的迭代,所以前期的分析可以簡單講解下,重點是要講清楚需求和設計方案,讓其他設計師了解需求背景和內容,并對設計方案提出改進意見。
2、外部評審
外部評審更多的是確認設計方案,而不是討論設計方案。同時可以拉通各方面信息,并將最后的評審結果傳遞給需求的相關責任人,作為后續工作的依據。
為了評審效率,在正式評審前,設計師可以拉上業務方、產品經理做小范圍的方案評審,讓需求最直接的相關人員,確認方案是否正確,并達成一致。保證正式外審方案受到質疑時,獲得他們的支持,或者由他們出面解釋一些業務問題,更容易讓其他人員接受。
正式的外部評審可能會包括一些業務方的領導、產品總監、設計總監、開發、測試等人員。設計師需要重點講解從用戶體驗角度對需求的拆解和分析,以及完整的設計方案。當發生意見分歧時,可以通過競品分析、數據分析等輔助論證方案。
設計外審時,設計師要面對各個團隊的挑戰,但是也是展示個人能力的好機會。畢竟平時不會有各個崗位的領導、同事,能夠坐下來聽你講方案。
如果不重視設計評審,完成了設計方案,往群里一丟或者發個郵件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是失去了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也無法將足夠的設計信息有效地傳遞給上下游,缺少了確認的過程,后面容易造成各方面的信息混亂、扯皮。
總結
立足于做事本身,你會發現工作中的溝通相對要簡單很多。上面說了那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3點:
1、用心溝通
2、主動溝通
3、及時溝通
作者:子牧先生
轉載請注明:學UI網》設計師能力建設(1):如何更好地進行設計溝通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UI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服務公司、數據可視化設計公司、UI交互設計公司、高端網站設計公司、UI咨詢、用戶體驗公司、軟件界面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