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互設計師能力模型圖
二、交互崗專業能力描述
能力模型圖中的每個點都可以很詳細的寫一篇專題文章,本文不做過多展開,只是拋磚引玉:向大家說明具體能力維度可提升落地的點有哪些。其中一些能力點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以后有機會我會針對其他能力點單獨梳理文章。
基礎專業能力
一直在強調交互設計師要盡可能前置到業務中,在設計工作的起始階段對業務背景、業務目的、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產品規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為后續設計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除了承接上游需求,許多設計師自主驅動的需求都建立在對業務的綜合了解基礎之上,如果僅是體驗設計層面的優化,實踐中很難獲得上下游同事對其價值的支持和認可,想要落地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可以從以下幾點逐步加強對各業務線、各終端產品的理解:
- 了解各個業務線或產品的階段性或長遠規劃。
- 多與產品經理、運營等上游同事溝通,深入了解產品發展的歷史緣由。
- 通過用研分析逐步了解不同產品的優勢與不足。
需求分析主要是指與產品經理的協作配合,有時候也會直接與運營、銷售或者客戶對接。交互設計師介入一般有兩種方式:
A. 業務方訴求明確,產品需求初稿規劃完成,此時交互設計師介入,基于產品需求目的給出體驗設計層面的建議。
B. 只明確了要實現的業務目標,產品需求尚未明確,需要交互設計師與產品經理或業務方一起溝通共創,相當于協助產品明確需求的過程。
在這個階段,交互設計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了解需求的背景與目的,需求方案的合理性,針對需求不合理之處提出質疑并綜合考慮給出建議方案。
- 需求分析與設計規劃時要盡可能平衡業務訴求、用戶體驗、技術可行性與實現成本等因素。
- 查看需求文檔雖然是基本功,但是對于新人而言這里容易踩的坑比較多。不同產品經理描述風格與方式不同,也難免有一些規則遺漏,所以查看時若存在問題及時與產品經理溝通。
- 經過需求分析,交互設計師可以推導出整體的設計目標與設計策略。
設計規范是基于設計語言或設計指南而來的,不同公司產品會有不同的定義。根據業務復雜程度和產品特性,一些公司會梳理自己的設計規范,交互設計師重點關注交互層面的規范,也需要對視覺規范有一定了解。
設計組件是以設計規范為指導原則,為提升產研協作和開發效率而設定的UI組件庫。這里需要注意:
- 設計組件一般分為基礎組件和業務組件,基礎組件類似Ant Design;業務組件則是依據公司具體產品使用場景決定的,比如電商類應用:產品列表的產品信息、直播模塊等頻繁被調用的、由多個基礎組件組合而成的內容。
- 由于不同終端交互設置和操作方式存在差異,所以可能會有針對移動端、Pad端、Web端、TV端等多終端設計組件。
大家可以參考iOS人機交互指南與谷歌的MD系統級設計規范;目前市場上有許多開源的設計基礎組件,比如Ant design、滴滴、騰訊、京東、有贊、餓了么等。
設計方案具象化的呈現依靠“規范的交互文檔”,輸出交互文檔注意以下幾點:
-
了解并繪制信息結構圖
交互設計師繪制的信息結構圖通常用于“信息層級的梳理”。比如一個網站或APP的導航劃分與層級,可以通過信息結構圖直觀的呈現,也可以更直觀的判斷與其他內容的關聯關系,確認是否符合用戶的心理模型。可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你對信息架構圖了解多少?
-
了解并繪制任務流程圖
對于邏輯判斷比較復雜的項目,比如涉及多角色、多狀態、多任務流、多終端時,任務流程圖有助于設計師及相關查閱的人更快更清晰的了解需求。可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有關流程圖的文章:案例分析:繪制流程圖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繪制交互原型
關于如何繪制規范的原型圖,幾年前我寫過一篇相關文章,里面提到的基礎原則仍然適用:如何設計規范的原型圖?
-
交互說明的書寫要求
關于如何將交互說明盡可能寫的完備和細致,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兩篇文章:
這部分內容涉及到交互層面的一些“參考規則”,之所以叫參考規則是因為不是必須遵守,可能針對不同業務和產品會做適當補充或刪減。比如頁面打開方式研究、尼爾森可用性原則等??梢酝ㄟ^閱讀一些專業書籍掌握理論知識,然后在實踐項目中應用總結。
交互設計師在日常工作流程中,會參與不同類型的會議,比如需求討論會、需求評審會、設計評審會(交互與視覺內評與外評)、測試用例評審會、開發問題討論會等。有的會議交互設計師作為參與方,有的作為主導方,因此需要對會議節奏和效率綜合把控。
對于新人或初級交互,可以選擇性地參加其他交互同事組織的以上相關會議,了解和熟悉如何高效開會達成會議目的。
在日常項目流程中,需求評審過后交互設計排期需要首先給到,下游的視覺設計師、前端研發、甚至包括后端研發、以及測試工程師都需要根據交互文檔給出各自更加精確的排期。
因此評估交互排期在項目流轉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評估排期少了無法按時交付,可能會造成下游同事時間不夠,甚至導致項目延期;如果評估排期多了,對于有上線時間要求的項目,總體時間可能又會不夠。
所以交互設計師只要做到根據自己手頭時間客觀評估即可。這里對于新手或初級交互而言,有兩點注意事項:
- 承接的項目類型由簡單到復雜過渡。
- 交互排期需要包括“需求溝通時間、設計方案輸出時間、評審時間、評審后調整時間等”,剛開始排期可以給自己多預留1-2天。
對于一些項目周期緊張或者頻繁變更,導致設計輸出時間增加的需求屬于特殊情況,需要另當別論。
關于交互驗收的流程和驗收的具體內容,我之前有梳理成一篇文章可供參考:如何做好交互驗收?
既需要熟練使用設計相關的軟件工具,比如交互常用的Axure、Figma、思維導圖工具等;也需要跟上“軟件出新的步伐”,比如Figma這種云端多人協作的設計工具誕生之后,過往使用Axure的交互設計師和使用Sketch的視覺設計師,都對它青睞有加。
進階專業能力

- 查閱公司內部已沉淀積累的用研資料。
- 掌握并應用常用的用研方法,如“體驗走查、競品分析、AB測試、可用性測試、問卷調研、用戶訪談等”。
- 有些公司可能沒有資源推進用戶研究,但至少你需要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學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在未來總會用到的;
- 還有一些公司有專門的用研部門,在用研方法和工具使用方面會更加專業,這種情況設計師與用戶研究員協作配合會更加高效。
- 在日常工作流程中具備數據意識:無論是需求前期的分析階段,還是設計開始實施之前,亦或是需求上線后的效果復盤,數據都作為有力的客觀佐證,為你的設計決策提供依據。
- 培養數據分析能力:實際項目的數據分析過程可能會非常復雜,涉及到不同類型的數據指標、數據分析方法的應用、數據查看與配置工具、復雜的業務因素等等。需要你對業務和數據都比較了解,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日積月累的打磨。
- 邏輯思維:分析和拆解復雜問題的能力。
- 產品思維:多維度考慮用戶需求與業務訴求。
- 數據思維:掌握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
- 系統思維:逐步學會結構化、體系化地看待問題。
通用能力
個人影響力

-
設計分享
不限于具體形式,包括日常項目總結、軟件工具使用、設計方法論應用等。對內分享促進部門內學習提升;對外通過輸出專業文章等方式分享,沉淀積累的同時,也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順帶還能結交一些靠譜的朋友,不亦樂乎!
-
設計指導
當你已經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中高階設計師,帶教新人是一種傳承責任,我們都是從初出茅廬一步步經歷過來的,非常理解眼前這個行業小白有多么渴望在正確的指引下持續努力。多給予別人幫助,畢竟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嘛!
-
設計創新
許多人一聽這兩個字就覺得有點可笑,該做的事情還沒做好呢就談創新?其實創新在我理解更多是一種“微創新”,可能會體現在你的每一次需求洞察中、設計方案的細節中,不要小看微創新,點滴積累之后,你會比別人更有想法和競爭力。
寫在最后:
設計師不能總是輸出,更要持續輸入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想要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性價比最高、成本最低、也最靠譜的方式是系統性地“閱讀專業書”。后面我會寫一個系列的專欄文章推薦“設計師必讀的專業書籍”。
原文地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作者:Viksea
轉載請注明:學UI網?交互設計師專業能力體系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UI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服務公司、數據可視化設計公司、UI交互設計公司、高端網站設計公司、UI咨詢、用戶體驗公司、軟件界面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