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31 ui設計分享達人
“先有思想,后有設計”設計師自身應該逐步建立一套自己的設計體系,需要對設計方法論有專業的認識和理解。一直想收集整理日常說到的各類設計理論知識,也希望通過整理和總結能有新的收獲,加深記憶。
格式塔心理學是視覺排版及設計中應用比較廣泛,主要指人的眼腦作用是一個不斷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正是通過這一過程,才產生出易于理解、協調的整體。格式塔的理論核心是整體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依從于整體,人腦知覺到的東西要大于眼睛見到的東西。
古登堡法則是又稱對角線平衡法則,由14世紀西方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人約翰·古騰堡提出。古登堡圖表將要畫面顯示的東西分成了四個象限:
1.第一視覺區(Primary Optical Area):左上方,讀者首先注意到的地方。
2.最終視覺區(Final Optical Area):右下方,視覺流程的終點。
3.強閑置區(Strong Follow Area):右上方,較少被注意到。
4.弱閑置區(Weak Follow Area):左下方,最少被注意到。
通過古登堡法則我們知道用戶的視覺中心往往在頁面的左上方,而結束瀏覽時視線往往落在右下角,所以合理利用這個法則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獲取內容并采取行動。自上而下的界面設計,自左向右的界面設計,頁面中通常將操作按鈕放在右下角。
菲茲定律:從一個起始位置移動到一個最終目標所需的時間由兩個參數來決定,到目標的距離和目標的大?。▓D中的 D與 W),用數學公式表達為時間 T = a + b log2(D/W+1)。意味著小而近的目標用戶不需要花費太大的精力就能輕易觸及或者關注,相反小而遠的目標則需要花費用戶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菲茲定律闡述的是效率相關的問題
思考結論:1.必要時讓按鈕更大,2.讓相關信息更近
??硕?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outline:none;box-sizing:inherit;color:#080808;">:一個人面臨的選擇(n)越多,所需要作出決定(t)就越長。用數學公式表達為反應時間T=a+b log2(n)。在人機交互界面中選項越多,意味著用戶作出決定的時間越長。如比起2個菜單,每個菜單有5項,用戶會更快從有10項的1個菜單中做出選擇。席克定律在產品應用中主要用于通過合理的選項及功能規劃提高用戶的決策及完成任務效率
應用場景:
1.分類編組,提高決策效率
2.過濾選項,隱藏/刪除低頻率功能選項
3.分布執行,提高流程轉化率
米勒定律:頭腦最好的狀態能記憶含有7(±2)項信息塊,在記憶了 5-9 項信息后人類的頭腦就開始出錯。米勒定律在產品應用中主要在于合理的信息布局和信息處理可以提高用戶對信息的獲取效率和記憶難度。
應用場景:
1.控制數量,減少用戶選擇
2.信息分段,輔助用戶記憶
3.流程分步,優化用戶操作
4.信息排序,引導用戶記憶
臨近性原則:當對象離得太近的時候,意識會認為它們是相關的。在交互設計中表現為一個提交按鈕會緊挨著一個文本框,用戶會理解為按鈕于文本框有關聯性。換句話說當相互靠近的功能塊是不相關的話,就說明交互設計可能是有問題的。
泰斯勒定律(復雜守恒定律):該定律認為每一個過程都有其固有的復雜性,存在一個臨界點,超過了這個點過程就不能再簡化了,你只能將固有的復雜性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
應用場景:
1.合理縮短用戶使用路徑,在設計中可有適度的簡化縮短操作流程但是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會影響整體的功能和價值。
2.將固有的復雜性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例如搜索中歷史記錄,信息商品的收藏等功能,實際都利用了此定律。
3.將功能進行拆分,一次性無法降低復雜度的功能可以進行拆分。
奧卡姆剃刀原理:奧卡姆剃刀原理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的普遍性的東西都是沒有用的,應該剔除掉,概括起來就是“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實際上無論實體、視覺或認知上,多余的負擔都會削弱表現效能,去除解決方案的雜質,讓最后的設計會更嚴謹、更純粹。在設計蘋果產品的時候,喬布斯一直堅持認為:為了實現一個功能而造出一堆復雜的東西,沒用,簡單的才最好。Google專注于搜索,主頁上也只有搜索,其他搜索引擎就沒有做的這么徹底,這也是為什么Google用戶量最多的原因之一。
防錯原則:最早應用于汽車制造領域中,工程師新鄉重夫(豐田精益生產莊家)于上世紀60年代,創造了這個理念。防錯原則認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設計的疏忽,而不是人為操作疏忽,例如硬件設計上的 USB 插槽,醬油瓶口。防錯原則有四項基本原則包括,輕松原則,簡單原則,安全原則和自動原則。
狀態可見原則:保持界面的狀態可見,變化可見,內容可見。讓用戶知道發生了什么,在適當的時間內做出適當的反饋。 比如用戶在網頁上的任何操作,不論是單擊、滾動還是按下鍵盤,頁面應即時給出反饋。
貼近場景原則:用用戶的語言,用詞,短語和用戶熟悉的概念,而不是系統術語。遵循現實世界的慣例來呈現信息,功能操作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進一步來說貼近場景,也是要求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產品面對的人群和人群所在的環境,比如,同一款產品在不同地區呈現形式需要考慮文化差異。不同屬性的產品例如兒童教育和辦公產品,需考慮使用人群的特性。
可控原則:操作應該是可逆的,可以支持“撤銷”和“重試”,以此來離開“非預期” 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用戶走進死胡同,提供出口和退路。例如微信發送消息可以撤回可重新編輯等。很多web端的表單,文章發布等都支持自動保存,很大程度上避免錯誤或者意外操作。
一致性原則:遵循平臺的慣例。也就是,同一用語、功能、操作保持一致。
防錯原則:核心觀點是如何有效的在用戶出錯之前就盡量避免錯誤發生,在互聯網產品中,比起回退修改錯誤信息或者操作更好的是,用設計防止這類問題發生。很多轉賬功能中輸入數字后會顯示千萬等說明文字,用戶輸入卡號后會自動識別關聯銀行,避免用戶出錯。
1.限制操作范圍和條件。例如很多手機登錄等交互中默認設置手機號為11位避免了用戶出錯,提高了易用性。
2.對有風險的操作進行二次確認。
易取原則:盡量減少用戶對操作目標的記憶負荷,動作和選項都應該是可見的。用戶不必記住一個頁面到另一個頁面的信息。系統的使用說明應該是可見的或者是容易獲取的。 很多產品搜索功能的關鍵詞聯想搜索,即使用戶不能完全記住關鍵詞也能輕松搜索。
1.讓用戶選擇而不是輸入,選擇和輸入的操作成本相差巨大,產品應給給用戶提供選項,讓用戶可以直接選擇,而不是自己輸入,比如填寫收貨地址。
2.自動讀取、記錄信息、減少操作路徑。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需要記憶的內容、或者操作路徑,這個時候我們要避免用戶記憶,把信息直接提取出來,送到用戶手里
高效靈活原則:為大多數用戶設計,兼容少部分特殊用戶。允許用戶進行頻繁的操作,更加便捷靈活的代碼和反饋。各大產品中常使用的搜索功能,提供歷史搜索功能。微信朋友圈發布中選擇可見/不可見人群時,提供上次選人記錄。
1.提供快捷入口,例如支付寶的首頁可以自主配置常用的小程序,微信下拉對話頁面可以快捷進入歷史小程序
2.方便用戶重復操作,例如外賣平臺中自動定位常用地址,訂單中可以再來重復的一單等
3.預知用戶操作縮短操作路徑,例如截圖后打開微信對話框會關聯截圖發送
簡約原則:審美和簡約設計,頁面不應該包含無關緊要的信息,頁面的每個額外信息都會降低主要內容的相對可見性。
容錯原則:錯誤信息應該用語言表達(不要用代碼),較準確地反應問題所在,并且提出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比如404。
人性化幫助原則:有必要提供幫助和文檔。任何信息應容易去搜索,專注于用戶的任務,列出具體的步驟來進行。幫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一次性提示;2、常駐提示;3;幫助文檔。
通過這些方法的總結歸納,我發現其實很多原則原理我們在平時的設計中有意無意的總會用到,在實際工作中設計很大程度上是做選擇,哪一種是對產品對用戶最優的方案,有的設計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經驗作出選擇,沒有經驗的可能需要多多理解這些原則原理,交互設計之父阿蘭·庫珀說過“除非有更好的選擇,否則就遵從標準”只有反復的遵循使用標準才能建立自己的一套設計方法論,讓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作者:有魚MUMU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