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8 純純
認知負荷是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精神努力總量。您可以將其視為用戶與產品交互所需的處理能力。如果需要處理的信息超出了用戶的處理能力,那么認知負荷就太高了。
造成用戶認知負荷的的原因大多都是,產品在交互和視覺上過于復雜,設計的統一性不夠,導致用戶在使用時不斷進行思考無法形成習慣
例如移動端中的空狀態,目的是為了引導用戶完成任務,在設計時無論是文案展示與視覺表現都應簡單明了、層次分明、視覺統一
用戶獲得的初始信息會影響后續的判斷,用戶對某件事做出判斷時,會不自覺的將開始看到的信息作為衡量標準。
在日常生活中錨點效應非常常見,例如平常不帶帽子,偶爾帶帽子出門的你,走在大街上會發現挺多人都有帶帽子,因為心理活動是把帶帽子這件事作為起始衡量,而你刻意的在尋找與帽子產生共鳴的事
在產品設計中最典型的就是會員體系,例如某視頻平臺的會員價格默認選中的那一欄會比其他的價格低,那么用戶在使用時心理會默認這是會員的價格,相對應其他更高的價格只是作為衡量這個最低價格而存在
又稱對比效應,指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通過對比誘導人購買商家想讓他購買的商品。
有一位著名的行為經濟學家他叫丹·艾瑞里教授,他曾經做過一本《經濟學人》雜志的定價策略,這里不細講感興趣的可以搜一下。誘餌效應運用最多的是在超市場景,我們經??吹匠械呢浖苌蠒锌雌饋砗軐嵒莸奈锲吩?,如一袋泡面可能是5元,而旁邊還有3包泡面一起出售可能也就12元,然后開心的拿走了,這就是誘餌效應,那一袋5元的就是誘餌,商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買走12元的
而在線上產品策略中運用最多的則是電商場景,如下圖中的圖書商品,單價610元,定價980元,三件單價488元,這里的單價和定價都是誘餌,目的是為了讓用戶同時購買三件商品,而用戶內心是欣然接受因為更劃算
在檢查所有可能的結果時,我們傾向于關注一些看起來合理且熟悉的事物,從而忽略了其他結果。
13年9月twitter公司宣布IPO,當時11月份才開始交易,但是在這兩個月時間里有一家名為twweeter的公司三天內漲了13倍,只是在名字上與推特公司極為相似,但實際業務毫無關系,機構就是利用用戶的注意偏差讓不了解實際情況的投資者只看到相關性,而另一面的不相關的結果用戶自然的忽視掉
在產品設計的客服助手中,就屬于注意偏差,我們習慣的認為向客服回復人工等關鍵字時,會自動切換人工客服,而產品則會設置一些虛擬的智能客服來節省成本,而用戶在這個過程中則忽略了細節,誤以為智能客服是人工客服
前蘇聯前蘇聯心理學家菜斯托夫提出特殊事物才易被人牢記。也就是說,有個性的人、與眾不同設計得商品、不尋常的事情,都會讓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生活中我們很難記住某個點或某件事,但是當這件事足夠突出擁有獨特的個性我們便會深深印在腦海里,比如一串字符ezol4tpmb,我們最容易記住的是4,因為他是唯一的數字,在比如說讓你去記憶國內某些城市的特點,如西安、開封、浙江我們想到的就是秦皇陵、包青天、西湖等著名具有特征的地點,因為這些事物比較特殊更容易被記住
在品牌設計中菜斯托夫效應運用的比較廣泛,如何通過視覺的表現讓用戶對產品更加的印象深刻,對此就衍生出產品IP、品牌符號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標識便于加強產品印象
任意一點移動到目標點的時間與該目標點的距離和大小有關,距離越遠時間越長,目標越大時間越短,公式:
T = a + b log2(D/W+1)
在交互設計中經常用到此定律,無論是正向還是逆向此定律都能夠很好的運用到交互中,如mac系統上的關閉按鈕,始終在左上角并且很小,我們的鼠標在右側,移動到左側上角時間會隨之變長,因此這一交互結構就避免了用戶誤操作關閉軟件
再例如移動端中會把重要的按鈕操作放置在屏幕右下或者居下,因為大多數人是右手使用手機,因此在使用時右手拇指距離點擊區域會更近
幸存者偏差是指把一些事的不同角度的人員篩選出來,篩選出一部分人進行采訪從而制造輿論,觀察者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則被忽略,也被稱為以偏概全
某次春節記者采訪到一些在火車上的群眾,聊一些購票的過程以及買到票的心理感受,最后向公眾公布出今年回家的票大家都買到了,但這個過程中卻忽略了那些不在車上或者沒買到票的人們,因此就以偏概全的傳輸單方面信息,這些被采訪到的人們就是幸存者
在做產品時經常會聽到用戶畫像這個詞,用戶畫像就是利用幸存者偏差而把廣大的用戶數據通過典例呈現,當然這個幸存者的樣本必須是壓倒性的龐大,否則就掉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彼此靠近或接近的對象往往會組合在一起,相近的元素可以建立關系,人們會不自然的把相近的元素看作一個整體。
在UI設計中,經常會用到鄰近法則進行設計,如一些組件、卡片的建立,由不同的元素組成變成一個整體,其次鄰近法則能夠有效的用戶層級的劃分,如下圖中的一些卡片、icon進行規律的排布最后組成一個整體,與上下模塊的層級有效的區分
特斯勒定律又稱復雜性守恒定律,他指出對于任何系統都存在一定的復雜度并且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是誰來處理它。
在任何產品設計中無論是功能還是流程都存在一定的復雜度,依據特斯勒定律有些復雜度是無法避免的,那么需要我們在設計中去解決這些問題,保證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它是合理的簡單的
像我們常見的話題功能,輸入#自動引導出關鍵詞供用戶填寫省去用戶輸入時間,再例如b站的一鍵三連,長按點贊的同時會把收藏、打賞功能一并完成;結構層面也會用到此定律如產品中的設置頁面,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區分如系統維度、反饋維度、功能維度幫助用戶更快的完成操作
它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它指出對于許多事件,大約80%的影響來自20%的原因
在設計中我們會發現一個產品頁面有幾十上百個,對于用戶而言能夠提供價值的可能也就那么幾個功能頁面,這幾個頁面可能占總產品的20%左右,那么我們在做優化的時候則需要去考慮如果把20%做好把它的價值放大
再往細了說,例如打車軟件在這個頁面中能夠為用戶提供核心價值的區域則是地圖區域和選擇目的地區域,那么在做優化體驗時應當著重關注此區域,而頁面中剩下的區域則受上面20%的影響
社會證明是用戶用來確定行為方式的便捷捷徑,當他們不確定目標時,他們最有可能認為并接受他人的行為是正確的,人數越多,行動似乎越合理。
最近抖音在評論區新增了一個踩一下與點贊進行互補,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進行踩一下時并不會展示具體數量,試想一下當點贊的數量大于踩一下的時候,我們有時就會被影響認為這條評論值得點贊
再例如購物中的評論排序,像京東把好評優先展示在前面,當好評的數量大于其他維度時就會影響用戶判斷,用戶會把數量多的好評當作參考依據認定這個商品符合自己的需求
指用戶知道的內容與他們想要或需要知道的內容之間的空間,這個空間叫做差距,差距會導致痛苦,要消除痛苦,用戶需要填補知識差距。
例如在做產品設計中都會涉及到登錄注冊流程,那么對于有些產品則需要在登錄注冊階段大量收集用戶信息完成更好的推薦策略,但對于用戶而言用戶的認知是固有的流程,如填完手機號就收到驗證碼,最后完成注冊進入首頁,如果說中間的過程需要收集用戶信息,則需要對應的解決方案來彌補用戶的心理差距
即可App在收集用戶信息的階段使用了偏趣味性的一些設計表現,在用戶的這個空間差里面來緩解用戶的情緒,激起用戶填寫欲望
心智模型是對某人關于事物在現實世界中如何運作的思考過程的解釋,它是對周圍世界的表示,可能準確或不準確,用戶認為他們對您的產品的了解會改變他們使用產品的方式。
心智模型其實就是我們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內心對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判,然后采取行動,例如我們要購物想到的就是淘寶、京東,想到吃飯可能就是美團、餓了么,這些產品就打入了用戶的心智。往細了說心智模型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還包括行為模型、實現模型、表現模型
像我們常用的聊天軟件,在聊天過程中撤回消息,就會有個重新編輯功能,這就是滿足用戶的心智模型,預判用戶的操作例如微信、釘釘、飛書
擬態是在頁面中模仿現實世界物品,通過它的外觀和交互模仿現實,擬物化適合用來讓用戶適應新的頁面和技術形態。
我們在做頁面時都會涉及到圖標的繪制,那么那些具有業務屬性的圖標則需要通過擬物的方式進行呈現,對于用戶能夠降低理解成本,如經典的紅包、自如的金剛區等
與群體相比,用戶對個人的關注不成比例,與大型抽象群體相比,人們更愿意同情一個單一的、可識別的人。
這個如果用逆向思維來想的話,類似于我們說的“對抗性人格”在大多數人都對一件事或事物看法一致時,出現一個不一樣的聲音,試想一下我們在刷短視頻時評論區總有那么些人與大多數人的看法不太一致,這就是奇點效應
在設計中體現最多的是等級體系和勛章體系,一方面為用戶的攀比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奇點效應,這類用戶的想法就是為什么要一樣,為什么不可以獨樹一幟。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UI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服務公司、數據可視化設計公司、UI交互設計公司、高端網站設計公司、UI咨詢、用戶體驗公司、軟件界面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