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9 ui設計分享達人
客戶與公司的商務售前進行溝通,客戶的痛點和建議會傳達給產品經理,產品需求明確后,做出原型圖給到設計師。等設計師拿到需求的時候,基本已成定局,合不合理、如何優化的空間都會比較小了。造成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設計師能看到的視角范圍有限,B端業務場景本身比較專業,難以直接帶入使用者的角色,就比較難取得大的突破了。
如何打破這一僵局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設計師要主動更前置的加入到產品方案設計中,深刻理解業務,為產品升級提供助力。這就涉及到用戶研究了,本文將和大家分享用研的相關理論基礎和方法。
雙鉆設計模型由英國設計協會提出,該設計模型的核心是:發現正確的問題和發現正確的解決方案。
雙鉆模型是一個結構化的設計方法,被很多設計師喜愛和使用。
探索/調研——透析問題(發散)
定義/合成——聚焦領域(集中)
發展/構思——潛在問題(發散)
傳達/實現——實施方案(集中)
實際工作中用到雙鉆模型會有一些變體,舉個例子:
下圖是對阿里內部款移動運維產品的分析,分析其從0-1的方向探索和從1-1.5的發展歷程:
下圖是曾經在一個設計講座中,滴滴CDX 一位設計師的分享,她把雙鉆模型利用到設計的研究和輸出階段,個人感覺此模型的使用場景也很貼切。
不僅僅是在完整的一個項目中,在單一的某個階段雙鉆模型也是理念很好的承載容器。在每一個“確定”前后,都有用研的身影。
用研旨在通過實驗和觀察結合的研究方法來提高產品的可用性,指導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改進。重點是通過觀察技術、任務分析和其他反饋方法來了解用戶的行為、需求和動機。
在獲取后臺數據之后,我們會分析為什么留存、為什么流失、為什么買這個不買那個,
設計師認為很棒的新功能,真的是用戶想要的嗎?用戶真的會用嗎?
觀察數據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結果。當一個頁面中出現值很低的功能時,我們不能直接判斷他就是不重要的,也可能是因為視覺上太弱或者交互操作不方便引起的。只有做用戶研究才可以真正了解用戶的行為背后的原因,真正的動機。
如上圖,是一個紅包發放頁面的設計前后對比,從數據中了解到使用優惠券的用戶不到30%,埋點發現大多都點擊了返回,用戶沒有按照期望的路徑走,調研發現操作路徑不清晰,沒有形成閉環。由此可見,發現問題時,先埋點細化問題——再分析問題——結合用戶研究,提出優化方案,才能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產品的發展周期分為產品概念期、設計開發期、宣傳推廣期、平穩發展期和產品衰退期五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相對應的用戶研究測試可以做。
對應上文的產品發展周期可以做的用戶測試,我們要找到相對應的人群:
最后就是將用戶研究進行落地了,如何讓用戶研究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呢?可以在開始前的準備階段問問自己如下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看看到實際落地環節,有哪些用戶研究的類型可以做以及怎么去做。
桌面研究又叫“文案研究”,指不進行一手資料的實地研究和收集,而是通過電腦,雜志,書籍,文檔,互聯網搜索等現有二手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完整的桌面研究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在需求細分階段,可以用到SWOT 分析、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波士頓矩陣等模型
收集數據通??梢詮膬炔繑祿屯獠繑祿碓磸V泛獲取然后結合分析。
內部數據來源:市場營銷數據、產品后臺數據、其他相關報告等。
外部數據來源:政府部門、國際組織、行業協會、專門調研機構、聯合服務公司、其他大眾傳播媒介、商會、銀行等金融機構、官方和民間信息機構等。
定性研究是指通過收集、分析和解釋那些不能被數量化的信息,來挖掘問題、理解事件現象、分析人類行為與觀點的方法,主要作用是探索“可能性”。
定性研究專注于更小但更集中的樣本,通過非結構詢問和觀察來獲得不能量化的信息。
流程如下:
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我們需要明白訪談適合哪一種項目研究,比如要針對新功能進行一次面訪。
接下來我們需要進行用戶的招募,因為面訪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所以最好準備一些禮品,否則很難招募到用戶。招募用戶的渠道可以是產品中投放問卷、社群招募等方式來邀約難度用戶。
用戶訪談環境,準備一個安靜的房間,準備好水、紙、筆、錄像、錄音筆等工具。
整理訪談內容,每訪談完一位用戶進行一次小結。
接下來模擬一次用戶訪談的整個流程:
開場: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并且讓用戶了解這次訪談的目的,建立一個輕松的談話氛圍。
探索:針對研究目的進行探索,比如目的是做用戶體驗地圖,了解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注意:如果直接問平時怎么使用我們的產品,用戶會比較懵。這個時候最好給他一個確定的環境,比如你能不能演示一下你平時是怎么管理貨源的,這個時候他就明白原來需要我進行這樣一個任務。
觀察:在用戶回答提問和操作演示中,查看用戶碰到了什么難題。比如有超過一半的用戶多次點擊一個按鈕,說明這個按鈕設計的大小不太合理。
思考:深層次挖掘。比如用戶反饋字太小,但實際操作中并沒有瞇著眼或更靠近屏幕,可能原因一是他們本身就把手機屏幕文字調為最大,二是信息排布過于密集,效率低,并非因為字小。
定量研究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科學研究,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分析和解釋,從而獲得意義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的數據分析,主要作用是回答“多少”的問題。
定量研究的意義:
用一個數值來表示你產品的可用性。數值有時比質量檢測的結果和視頻更有說服力(特別是當你試圖說服像高管或客戶這樣的人)時。
比較不同的設計(比如,你的產品的新舊版本,或者是你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并且確定你觀察到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是隨機的。
改進用戶體驗權衡決策。比如,如果預期的設計改進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嗎?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幫助你驗證重新設計是否值得。
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可用性研究、A/B Test、問卷調查和滿意度調查。
測試的重點是收集數據指標,比如任務時間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對較大的樣本量(大約35個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們來跟蹤產品的可用性,或者將其與競爭對手產品的可用性進行比較。
在A/B測試中,團隊需要創建同一界面的兩個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將每個版本展示給不同的用戶,用來確定哪個版本的性能更好。基于分析的實驗,對于決定同一個設計的不同變體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結束團隊關于哪個版本最好的爭論。
問卷調查是一種靈活的用戶研究工具,調研時可以同時獲得定量和定性的數據,比如評分、多項選擇題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開放式問題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對調查的定性回答轉化為數字數據。
問卷的一個優點是:可以經常將你的調研結果與行業或競爭者的分數進行比較,看看你做得怎么樣。即使你創建了自己的自定義問卷,也可以隨時間的推移對自己產品平均分數進行追蹤,來監控產品的改進情況。
可以根據你的研究問題進行定制,這些方法通常會首先讓參與者接觸到產品(通過向他們展示靜態圖片或者要求他們使用現場產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戶通過從描述性的詞語列表中選擇一個來描述當前設計。
如果你獲取自身目標用戶的樣本量足夠大,那么整體趨勢就會顯示出來。例如,你可能會有84%的受訪者將此設計描述為"最新"。
比如這次改版用戶對新版本的滿意度怎么樣。只有確定了目標,你的問卷才是有價值的。
因子分析法要求調查數量是調查問卷問題數量的5-10倍,因此,如果調查問卷中共有20個問題,那么調查樣本數量可以大概確定為100~200個,有效回收樣本30份即可。
問題順序的基本原則
往前放:
熟悉的問題
簡單的問題
引起興趣的問題
往后放:
開放式的問題
個人背景資料
簡潔明確:
?你用了多久的Google map?(?)
?你第一次使用Google map是什么時候?(?)
這兩個問題看似類似,但是當用戶在思考的時候,第一個問題顯然會思考更多的時間,用戶很可能在想,是想知道我第一次用的時間,還是我用了多久的時間。
中立、無誘導性:
?你喜歡這個功能的設計嗎?(?)
?請您對這個功能的滿意程度進行一個打分,最低1分最高5分?(?)
避免使用帶有引導性的問題,問用戶是否喜歡、是否滿意,這樣通常用戶都會偏向于回答喜歡。
設置選項時,要做到:
定量分析的結果多以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表達。
?眼動追蹤,英文Eye Tracking,是指通過測量眼睛的注視點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對頭部的運動而實現對眼球運動的追蹤。
眼動儀是一種能夠跟蹤測量眼球位置及眼球運動信息的一種設備,在視覺系統、心理學、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注視分析——分析注視軌跡、先后順序與流暢度
注視熱點圖——分析最關注區域和忽視區域
興趣區分析——分析平均注視時間與各興趣區注視順序
通常需要輔助測試(如定性訪談)來收集更多實驗數據
?腦電研究,大腦活動時,腦內億萬神經元活動引起頭皮表面的電位變化,含有大量心里信息,測量腦電信號可繪制腦電圖,以不同波形反映出來。
利用生理探測技術,研究用戶對產品的情緒反應
相比傳統調研,更加能夠排除從眾行為、事后回憶偏差、社會贊許效應等的干擾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