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UI&UE實用方法論 | 做設計為什么需要“對比” :「馮·雷斯托夫效應」

          2021-8-30    seo達人


          以前我看羅振宇的一個節目,聽他談過一個個人觀點,具體原話我記不清了,但大概意思差不多是:得到APP里有一個活動或者功能特別重要的時候,他會要求設計師把入口做得足夠特別,格格不入或者丑一些都沒關系,但要保證用戶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并且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和想去點擊的欲望。

          羅振宇在這里用到的設計手法就是“對比”,而這種手法背后的理論支撐,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 馮·雷斯托夫效應(Von Restorff Effect)。

           

          一、馮·雷斯托夫效應及其衍生

          1933年,德國醫生海德維?!ゑT·雷斯托夫(Hedwig von Restorff)進行了一系列記憶研究實驗,通過多組、多次的對比實驗發現了一個人類記憶規律:在一組物品中,人們總是很容易關注記住某個最特別的東西。比如說一組物品,用聚光燈照射其中一個,那么相比其他未被照射的物品,人們會更容易注意并記住它。

          也就是說該實驗發現并證明了:越特別的事物,越容易搶奪人們的注意力,并形成記憶點。這種人類行為、記憶現象后來以實驗者的名字被命名為了「馮·雷斯托夫效應」?!格T·雷斯托夫效應」實際是隸屬于人類行為學、心理學方面的研究結果,歷史上過了許久才慢慢地被運用于美學設計中來。

          從該效應被正式確立命名之后,基于它,后面還有許多科研學者對這種行為、記憶現象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剖析了「馮·雷斯托夫效應」的優缺點,并衍生出了許多其他的理論和學術說。

          我個人認為其中比較重要,且對設計同行們有較大意義的兩個是:

          1. 獨特性可以讓內容被人更輕易地關注和記住,但同時會攫取人們的注意力,從而降低人們對項目中其他內容的關注度。因此構建特殊性,就要承擔同時會削弱人們對項目整體記憶的風險;
          2. 越突出、越新穎、越令人驚訝、越獨特的刺激,越能增強「馮·雷斯托夫效應」的作用程度(1978·Taylor & Fiske 研究結論)。

          我認為這兩個衍生結論對設計人員最有意義的原因是,它們分別對應了 Material Design “一個頁面只專注一件事情” 的設計原則 和 羅賓·威廉姆斯書中所說 “要對比就對比得足夠夸張” 的觀點。

          我知道許多的產品設計者總是希望自己頁面上的每一個功能都被用戶看到,但你必須學會劃分優先級,請把「馮·雷斯托夫效應」作用在真正重要且必須的事情上。

           

          二、到底對設計有什么作用

          從前面我的反復提及可以看出,「馮·雷斯托夫效應」會影響到人們的注意力記憶兩個方面。拆解了這兩點,就比較容易理解應該如何將這個設計理論運用在項目之中了。

           

          作用一:對注意力的影響作用  

          開頭我提到的羅振宇的觀點中,他就是利用了「馮·雷斯托夫效應」對注意力的影響作用。

          其實這一手法在UI設計中經常被使用,不論出于商業價值考慮還是功能考慮,設計師們總是知道用視覺差異來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上案例:

          我們看到,得到和汽車之家APP在常規的排版設計中遵循統一、和諧的視覺語言,壓低了次要功能的視覺層級,再通過脫離常規視覺語言的設計,抓取用戶注意力,吸引用戶關注,從而助力營銷和商業目標。

          不光是商業設計中有很多案例,我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的Badge(徽標)控件,實際也是為了構建視覺上的獨特性,引起用戶的視覺關注。

          所以在設計中,和諧、統一固然是基本,但正是因為有序,才讓設計師能夠發揮“無序”的功效和威力。

          在《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中,羅賓·威廉姆斯總結了許多構建對比的方式,比如 大小、字體、粗細、冷暖色、平滑與粗糙、水平與垂直、松與緊等等。這些方法均可以運用到我們自己的設計中去。

           

          作用二:對記憶力的影響作用  

          你會記住生命中最極致快樂和最極致痛苦的時刻,因為它比起其他的日子足夠特別,這也是「馮·雷斯托夫效應」作祟。別忘了「馮·雷斯托夫效應」最開始本就是起源于行為和心理學。

          讓特殊的日子被紀念,百度Doodle不就是做著這樣有趣并且有益于文化傳播的事嗎?

          Doodle的出現,已經是將「馮·雷斯托夫效應」作用于產品溫度和連接用戶情感的層面上了,傳遞了品牌調性與理念。

          這一點也可以用于打造自身產品,不論是從功能、交互還是視覺,構建產品的差異,從同質化嚴重的互聯網現狀中脫穎出來,就可以讓用戶深刻地記住你。例如馬云的雙十一,例如為了躲開馬云而發展出來的垂直電商…

           

          三、反向運用案例

          反例一:太多的突出=沒突出  

          前面我提到一句“正是因為有序,才讓設計師能夠發揮‘無序’的功效和威力”,所以越有序的內容中出現一個越不和諧的元素,才能把「馮·雷斯托夫效應」發揮得越極致。

          看一個案例:以下兩個頁面,哪一個你更能關注到標簽欄中的“搖現金”功能?毋庸置疑的答案是頁面2。

          因為頁面1中金剛區和功能瓷片區搶走了用戶非常多的視覺關注,圖標的用色在飽和度和對比度上也比較一致,我很難關注到標簽欄中的活動。而頁面2中“搖現金”圖標的畫風、色彩飽和度都與其他元素不一致,我雖然眼睛盯著金剛區,但我的余光一直在被標簽欄瘋狂拉扯。

          當然我這里只是為了論證太多的突出=沒突出的論點,拼多多也許有自己的商業和功能考量。該案例在單一論點中進行描述,只是想告訴大家:要發揮「馮·雷斯托夫效應」的作用,前提就是先構建“平庸的和諧”。不要想著每一個元素和功能都要突出,都突出=都不突出。

           

          反例二:本末倒置  

          受“危險按鈕”的陶冶,曾經設計師們都喜歡給負向情緒操作非常高的視覺層級。例如退出登錄。

          實際上設計者是希望告知用戶此操作危險,視覺層面卻仿佛在瘋狂地暗示用戶“看我!然后點我”。雖然近些年在移動端,這樣的矛盾設計已經越來越少了。但這個“危險按鈕”也真實地困惑了我很久…與其告訴用戶“這個操作很難危險”,為何不直接讓用戶盡量忽視掉這個操作呢…

          我至今沒有探索和查找到相關文獻來解釋為何“危險按鈕”視覺層級這么高。但AntDesigng規定“危險按鈕”一般還需要進行二次確認操作,些許解開了一點我的擔心。

          但單從「馮·雷斯托夫效應」來看,這樣的設計確實是有些本末倒置。在日常的設計當中,也應該極力避免。

           

          原文地址:UCD耍家(公眾號)

          作者:Howiet


          轉載請注明:學UI網》UI&UE實用方法論 | 做設計為什么需要“對比” :「馮·雷斯托夫效應」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