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數據可視化的驅動與使能

          2021-7-13    ui設計分享達人

          老司機開車

          開車的同學知道,一般我們用“指哪打哪”來形容汽車轉向精準、沒有虛位?!爸改拇蚰摹笔侵钙嚨牟倏伢w驗,更是駕駛樂趣的一部分。駕駛員輕撥動方向盤,輪胎轉向帶來的阻力以及路面反饋傳至車身,動力的線性輸入與制動的時實響應讓駕駛員能控制自如。


          “指哪打哪”形容車聽從驅使,是人對車的輸入控制以及車對人的輸出反饋,是一個互相修正的過程。在數據可視化設計中,操作“聽從驅使”的可視化作品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聽從驅使示例

          示例一

          某公司運營同學需要找出品類銷量下滑的原因。在圖表上,運營同學的思路是找出癥結、定位問題、關聯分析、驗證設想、得出結論并給出運營策略調整方案。



          示例二

          某同學向公安報案稱賬戶被盜大額資金,公安案件科分析專員從受害人的資金流向追溯至相關木馬團伙,通過關系擴散查驗可疑人員,順藤摸瓜最終找到嫌疑人并抓捕。

          上面兩個示例提供足夠便捷的過濾篩選組件,配合鼠標懸停、點擊、框選等操作,方便用戶查看更多視圖空間,快速定位感興趣的數據空間,這種操作體驗能幫助用戶事半功倍。



          何謂聽從驅使

          聽從驅使本質上是用戶對可視化的控制能力,是一種主觀感知與信念。聽從驅使包括兩部分,“驅動 Drive”與“使能 Enable”,這兩步正向不斷迭代,引導用戶一步步剝開數據的面紗。



          驅動 Drive

          數據可視化聽從差遣,用戶可根據前饋信息預示、驅動可視化,用戶對可視化作品享有控制權,數據可視化符合用戶的顯性需求。


          使能 Enable

          數據可視化遂用戶心愿,用戶根據反饋引導進行下一步操作,幫助探索數據規律或者發現更多數據奧秘,數據可視化符合用戶的隱性需求。



          為什么要聽從驅使

          增加探索意愿

          用戶處在海量、無序、異構數據的海洋中時,需要隨時面對有限屏幕空間與無限數據空間帶來的沖突??梢暬瘧斀o予用戶適當的選擇權,讓其可對信息進行控制,具備信息聚焦、下探的能力。這些可視化能力能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和探索意愿,不讓其迷失在數據的海洋中。


          減少焦慮感

          移動端長按滑動(Touch & Hold)更新激活點數據、左右輕掃(Swipe)平移視圖是用戶的既定認知。左圖長按滑動后的反饋為平移視圖,此時用戶心里咯噔一下,又繼續操作了一遍,操作的預期與結果確實不一致,有些“不聽使喚”。右圖符合用戶心智模型,預期與輸出結果一致。


          不聽從驅使:視圖平移,不符合預期-長按滑動時數據點不更新(如下圖)


          聽從驅使:視圖不動,符合預期:長按滑動時數據點更新(如下圖)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可視化作品操作時不符合用戶的既定認知,可視化則變得不受控,用戶心里會緊張、導致重復范錯,甚至責怪自己。


          如果賦予用戶較高的驅使感且得到正向的反饋指引,引導用戶操作下一步,那么用戶心態會更積極,更愿意接受挫折及試錯,這種聽從驅使可以消除未知、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緊張與焦慮。



          怎么做到聽從驅使

          前面講過,可視化聽從用戶驅使需具備兩點能力:

          · 驅動 Drive:通過前饋預示讓用戶知道可視化能做何互動;

          · 使能 Enable:通過反饋引導用戶進一步讓用戶與可視化互動;


          可視化交互時,驅動用戶完成一期探索,探索后反饋引導發出的信號成為下一步操作的前饋提示,再次驅動用戶操作可視化后,如此反反復復直到幫助用戶找到數據的潛在規律或者找出數據真相。


          從心理學的四個概念進一步解釋:

          · 示能:可視化特性與預設交互的關系,是否可被操作;

          · 意符:即信號,告訴用戶可采取什么操作,如何行動;

          · 映射:事物之間的關連關系,是怎么聯系的;

          · 反饋:操作之后的回應,是否及時、有效;


          示能

          示能 Affordance  指可視化作品可能的潛在行動,只有當它們都是可以被感知的用戶才容易地發現它們,它揭示了用戶與可視化互動的可能性。


          例如我們默認認為屏幕上的可視化都可以進行交互,PC 可視化作品可以 Hover 交互,移動端可以點點按按。示能存在但可能不可見,可視化設計師的一部分職責就是實現示能的可見性。



          意符

          意符 Signifiers 是可視化作品傳遞的信號,暗示可能的潛在行動,讓用戶該知道該如何去控制可視化。無論是示能還是交互方式,都應照顧用戶已有習慣,需符合用戶心智模型。




          在 PC 可視化上,可視化設計師很容易忽略鼠標指針樣式設計,經常默認一個鼠標樣式進行到底,可視化如何驅動用戶以及如何讓用戶具備可視化的能力全靠猜。




          映射

          映射 mapping 表示可視化元素間關系,應用于控制-反饋模式的設計或布局;比如方向盤可控制汽車轉向,下拉篩選器出來的選擇框。以空間布局對應關系的自然映射為例。




          反饋

          反饋 feedback 是用戶操作之后的回應,反饋應當是即時、有效的。在可視化設計時,如果需要,我們建議給出用戶深層次的反饋以便指引其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小結

          要做到聽從驅使,需給用戶控制感,讓用戶享有對可視化的控制能力。例如提供足夠便捷的過濾篩選組件,配合鼠標懸停、點擊、框選等操作,方便用戶查看更多視圖空間,快速定位感興趣的數據空間,亦或根據特定變量對數據進行排序、突出、降維處理等。當我們將這些組件與交互動作進行結合,用一些習以為常的交互去操縱可視化時,用戶將會很清晰、并且有信心控制好當前視圖。



          數據可視化不僅僅只是一張好看的圖,它構建的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隨時在解決有限屏幕空間與無限數據空間帶來的沖突。這個系統可以驅動用戶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引導用戶有能力進一步拿到結果,如此反復交替迭代,幫助用戶完成一些平時看來不可思議的任務。只有這樣,用戶才能操縱聽從驅使的可視化,就像文章開頭所述,如老司機開車一樣絲般潤滑。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掃碼藍小助,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

          截屏2021-05-13 上午11.41.03.png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Ant_Design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