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本質思考是產品創新的基礎

          2019-9-28    資深UI設計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我開始 對“創新”這個詞感到些許乏力和恐懼,開始思考為什么有些人能看透問題本質?于是有了本文的探索和總結。

          平時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些“應激反應”的事情,經常處于“被安排”的情況下,大腦逐漸懶得去思考背后的東西,通常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做出一些反應。慢慢依賴一些“道聽途說”而來的方法論來做一些事情,“套用”效果也不理想。

          有一定履歷的產品經理多數也會迷上“經驗論”。

          • 迷上自己過往的經驗,“我以前做這活動就是用這個策略的,效果很不錯”。
          • 迷上他人的經驗,“那天和老同學吃飯,他們這個裂變做得不錯,我們也搞一個”
          • 迷上競爭對手的經驗,“它們的狙擊槍也有這個功能,我們也加一個”。

          種種行為都是沒有通過本質思考的行為表現,都是一些脈沖式的思考。別人做什么 ,我們也跟著去做,只能在這個行業里面產生細微的迭代,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

          關于創新,埃隆馬斯克引爆了一個概念,回歸到事物本質,看透問題本源的思維叫“第一性原理”,它不是一個定律也不是真理,而是一種思維模式。

          我先不解釋到底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因為本來就處于蒙圈的情況下再去看一些專業的解釋就會更加蒙圈。

          下面分享一個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本質思考這種思考方式,拋開哲學、生命、宇宙本質,圍繞“搶域名”這件事,主角蔡文勝是如何將域名搶注成功率從十萬分之一變成50%以上?他到底是怎么做到及如何思考的。

          背景:fm365.com注冊于1999年10月21日,因忘記續費,到2003年10月21日過期,當時這個網站是聯想重金打造的門戶網站流量非常可觀,當時可能有10萬人要想搶注這個域名。

          想搶注域名的人都知道域名釋放時間是在2003年10月21日,但很多人沒有做好基本的調研與了解,不同域名服務商釋放時間不一樣,有些是次日0點,有些是30天,所以當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具體域名掉落時間,實際上這個域名掉落時間是在70天之后。

          那么知道了域名掉落的具體日期, 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去注冊搶注, 還需要知道具體時間才能搶注成功,而事實上當時這個域名在美國一個域名商手上,所以掉落時間是在美國的中午12點,對應中國是凌晨3點,在那個時間點域名才完全掉落。

          那么問題來了,知道了最后具體掉落日期和時間,怎樣才能脫穎而出,成為那個唯一一個能把域名搶到的人?

          蔡文勝做了以下4件事:

          第一件,首先注冊域名上所有信息、 名字、郵箱等字段事先填好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秒鐘, 然后直接按f5就可以了,只要1秒不到,就能提交注冊信息。

          第二件,蔡文勝當時查了一下這個網絡請求到底是怎么走的,發現這個請求是先從廈門連到上海,上海連到美國,請求的路徑非常長,當時在2003年網速還是非常的慢,所以蔡文勝索性租了一臺上海的服務器,直接從上海連到美國,這樣至少在中國理論上是最快的。

          第三件,節省注冊資料字節長度,把88888@qq.com改成 1@1.com,因為這信息回頭也可以修改,壓縮后比完整的信息要少幾百個字節,這樣加快提交速度,又提高成功率。

          第四件,當時據說搶注這個域名的人有10萬人,蔡文勝預估有大概前面3件事能淘汰掉90%的人,還和剩余10%的人進行競爭,所以還是不能保證能夠注冊并搶注成功。最后蔡文勝搞了一個自動點擊腳本,每秒提交1000次。最終蔡文勝從10萬人里面脫穎而出,成為唯一一個搶到域名的人。

          回歸到搶域名這件事的本質上,把域名開放時間設為T0,提交信息到域名服務器的時間設為T1,使T1-T0的時間最短就能搶注成功。

          看完上面的故事,回歸產品人如何訓練/培養自己的本質思維。

          01 擺脫原有思維慣性

          每個人都有一定思維慣性,看到事物會下意識的做出一些反應。

          在《思考,快與慢》書中的知識叫“快系統”,人會本能直覺迅速做出一些判斷和反應,這套系統好處是大腦反應非??欤牡瓦€”省電“。

          所以我們一旦意識到自己在用過往或他人、競爭對手等經驗時先打住,不是說不能用,而先思考這些“經驗”對現在是否真正能用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主觀意識,特別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主觀意識真的太強了。在數據報表或調研結果上看到一批數據會帶上自己的主觀想法來解釋這一批數據原因。

          擺脫原有的思維慣性應該啟動大腦的“慢系統”,慢系統需要調動我們的邏輯思維等能力,一旦啟動邏輯思維能力周期很長,啟動很慢很費力,所以我們日常那么多事情處理的時候,沒有什么時間去切換慢系統,所以會造成前面所說的應激反應。

          當然我們也非常難做到每次都使用“慢系統”來解決問題,大腦處理不過來,頭發也堅持不住,但我們可以鍛煉出好的思維方式,讓自己思考時不輕易的跑到原有的思維慣性去。

          02 成為“問題少年”

          蔡文勝在搶注FM365這事上就是不斷追問自己,“我還能不能更快一點?”、“我怎樣才能比別人更快搶到!”、“如何將請求路徑變短?”、“怎樣才能提升請求速度?” 從解決問題的路徑上,根據目標一層一層的不斷的對自己發問,最終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有問題請教別人也是突破思維慣性的好方法,拋開對錯,觀點過濾,交流時可以認真聽但不要照著做,和老板給你提需求是一個道理。問題方和解決方看到的視角都是不一樣的,利于思維開闊。

          03 在實踐中獲得反饋

          “實踐”指的洞察已發生的事物做出自我思考的問題和想法、比如在“產品分析”環節重點研究下對方可能接下來會做些什么事,預估做了會產生哪些結果?當前的業務形態為什么會這樣設計?

          總之產品方法論有時候并沒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別人的方法論,而是通過自己的本質思考,不斷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有意識的去訓練自己的思維習慣,養成思維模型,這對產品經理才是重要的事情。

          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