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2024-6-5    ui設計分享達人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例如,Windows和Mac操作系統的用戶在面對不同的軟件關閉方式時,會因為習慣的差異而感到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性揭示了改變用戶習慣需要付出學習成本,而這種成本的高低也直接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接受程度。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用戶習慣的重要性
          為了設計出用戶易于接受的產品,進行用戶調研以了解其習慣變得尤為重要。在設計過程中,產品易用性是一個關鍵指標,它反映了產品是否易于使用。用戶往往會基于他們的“慣性認知”,即其他產品培養出的使用習慣,來判斷一款產品的易用性。因此,一個符合用戶習慣的產品往往被認為易用性較好,而不符合用戶習慣的產品則可能面臨用戶流失的風險。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用戶習慣的形成
          用戶行為習慣的形成與記憶的兩種類型“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緊密相關。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外顯記憶】是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字描述的記憶,例如學校學習時背誦的課文和公式。而【內隱記憶】也稱為非陳述性記憶,是我們無法用行為描述的記憶,例如學會騎自行車后很難遺忘的技能。這種記憶與我們的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相關聯,一旦形成,便不易改變。
          內隱記憶的形成與我們使用App時的習慣性行為有很大關系,用戶可能習慣性地點擊App的最后一個主Tab尋找設置功能,因為大多數App都遵循這種設計模式。而對于那些不常用的功能,如微信的“生活服務”入口,用戶可能需要短暫思考其位置,這表明習慣的形成與使用頻率有關。因此,理解用戶行為習慣背后的記憶機制,對于設計師來說至關重要,它有助于創建更符合用戶直覺和習慣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師可以減少主觀判斷,更多地基于用戶的實際行為特征來設計產品,從而提高用戶體驗。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用戶習慣的重要性
          •  
            易用性
            用戶習慣直接影響產品的易用性。如果產品與用戶的習慣相符,用戶可以輕松上手,這通常被認為是易用的。易用的產品更容易被用戶接受,從而有可能取得成功。
          •  
            學習成本
            改變用戶習慣意味著用戶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的操作方式,這可能會造成用戶的流失,尤其是對于那些不愿意或沒有時間學習新事物的用戶。
           
          用戶習慣的局限性
          •  
            創新的需求
            雖然遵循用戶習慣可以提高易用性,但過度依賴習慣可能會限制創新。有時候,創新的設計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盡管最初可能會遇到用戶的阻力。
          •  
            市場變化
            市場和技術的快速變化可能要求產品不斷創新以保持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改變用戶習慣存在風險,也可能是必要的。
           
          產品成功的其他因素
          •  
            市場定位
            產品的市場定位、目標用戶群體和競爭對手的情況也會影響產品的成敗。
          •  
            品牌影響力
            強大的品牌可以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即使產品有所改變,用戶也愿意跟隨。
          •  
            營銷策略
            有效的營銷策略可以幫助用戶理解和接受新的產品特性或習慣。
          •  
            產品品質
            產品的功能、性能和穩定性是用戶是否愿意持續使用的關鍵。
           
          平衡用戶習慣與創新
          •  
            漸進式創新
            通過逐步引入新特性,而不是一次性大規模改變,可以讓用戶逐步適應。
          •  
            用戶反饋
            收集用戶反饋并根據反饋調整產品,可以幫助找到用戶習慣與創新之間的平衡點。
          •  
            教育用戶
            通過教育用戶理解新產品特性的價值,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對新事物的抵觸情緒。
           
           
          為什么要避免改變用戶習慣
          改變用戶習慣可能會帶來不適甚至反感。例如,Instagram(Ins)的logo從擬物化變為扁平化,并改變了顏色。這個變化讓許多用戶難以在視覺上與舊logo產生聯系。有些用戶甚至因為找不到新logo的應用而感到困惑,或者覺得新logo不好看,從而不想再使用該應用。類似的情況還有Windows 8的界面變革,它引入了全新的開始屏幕,與傳統開始菜單有很大差異,導致許多用戶感到不習慣,這也成為了該系統受到批評的原因之一。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怎樣避免改變用戶習慣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什么時候可以改變用戶習慣
          用戶習慣雖然在長時間內形成且難以改變,但在某些情況下,培養新的用戶習慣是必要的,這有助于推動技術和社會的進步。以下是在何時培養新用戶習慣的幾種情況: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在培養新的用戶習慣時,重要的是要確保這種改變能夠為用戶帶來明顯的價值,并且要通過良好的用戶引導和教育來減少用戶的抵觸情緒。同時,產品應該提供足夠的過渡期,讓用戶逐步適應新的習慣,而不是突然間強迫用戶改變。
           
          怎樣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
          這里就需要提到“上癮模型”。上癮模型通過觸發用戶內在動機、簡化行動步驟、提供即時獎勵、鼓勵用戶投資以及形成正向反饋循環,有效地促進了用戶習慣的培養。它利用人類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創造了一個能夠引起用戶情感共鳴并促使他們重復使用產品的體驗。通過這個模型,產品設計者能夠深入理解用戶需求,設計出易于使用且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功能,最終實現提高用戶粘性、增強品牌忠誠度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這個模型是由尼爾·埃亞爾(Nir Eyal)和瑞安·胡佛(Ryan Hoover)在他們的作品《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中提出的。上癮模型的目的是通過創造積極的用戶體驗循環,讓用戶反復回到產品中,最終形成習慣。
          上癮模型(Hook Model)是一種設計思維框架,用于創建能夠吸引用戶并促使他們反復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體驗。這個模型通常由四個主要步驟組成,分別是觸發器(Triggers)、行動(Action)、獎勵(Reward)和投資(Investment)。下面詳細介紹每個步驟: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觸發(Triggers)
          內部觸發:用戶內心的焦慮、無聊、孤獨等情感驅動他們采取行動。
          外部觸發:來自產品的通知、廣告、電子郵件等外部信號,提醒用戶采取行動。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行動(Action)
          行動是上癮模型的第二個步驟。用戶在觸發的驅使下采取行動,這通常涉及到執行一個簡單的任務或操作。開始行動,才會養成習慣。
          行動的簡便性是關鍵,設計時應確保用戶能夠輕松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斯坦福大學福格博士曾提出“福格公式”,福格行為模型可以用公式來呈現,即 B = MAT。B 代表行為,M 代表動機,A 代表能力,T 代表觸發。只有動機、能力 、觸發三者皆備,才能跨過“行動線”。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  
            動機(Motivation)
            動機是指一個人執行某個行為的內在驅動力,包括欲望、需求、愿望等。
            動機可以是正面(追求快樂、成就)或負面(避免疼痛、失敗)的。
            在設計產品或服務時,需要考慮如何激發和增強用戶的動機。
          •  
            能力(Ability)
            能力是指一個人完成某個行為所需的技能和資源。
            能力包括時間、金錢、體力、智力、社會支持等多個方面。
            為了讓用戶執行某個行為,必須確保他們具備相應的能力,或者產品設計要足夠簡單易用,以降低能力門檻。
          •  
            觸發器(Trigger)
            觸發器是指促使人們執行某個行為的信號或刺激。
            觸發器可以是外部環境中的某個提示,也可以是內在的心理暗示。
            觸發器在恰當時刻出現,能夠有效地引發行為。
           
           
          剖析用戶習慣-讓你的產品更懂用戶
           
           
           
          獎勵(Reward)
          用戶在采取行動后獲得獎勵,這可以是社交獎勵、獵物獎勵(如積分、徽章)、自我獎勵等。
          獎勵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增強他們對產品的正面情感,并鼓勵他們繼續使用。
           
          投資(Investment)
          用戶在產品中投入時間、數據、努力、社會資本或金錢等資源。
          投資增加了用戶對產品的承諾,使他們更有可能在未來繼續使用產品。
           
          結語
          產品設計師在遵循用戶習慣與進行創新之間需要做出權衡。完全遵循用戶習慣可能限制了設計的創新性,而不遵循用戶習慣則可能導致用戶難以適應。作為產品負責人,選擇哪種方案取決于對用戶習慣和產品創新價值的判斷。最終,設計出既符合用戶預期又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是設計師面臨的挑戰。這種平衡的實現需要深入理解用戶需求,同時勇于嘗試新的設計理念。


          作者:J_王山而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xODk4N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