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如何尋找更多的體驗優化思路

          2023-8-2    ui設計分享達人

          前言

          不知道你會不會經常經歷這個情況:

          1.自己設計的交互稿,不知道能不能再優化。
          2.審別人稿的時候,不知道提的意見是不是全面和更有價值的。
          3.看別人作品,不知道怎么分析別人的作品,挖出有價值的點。

          這些情況的出現我想是因為我們是通過回憶以前的經驗來記起知識,然后去設計或者審查設計稿。所以很考驗我們過去的經驗和記憶力,一旦設計的是一個不是很熟悉的需求,我們能回憶的知識點很少,那我們會去借助大量的參考去完成交互設計。

          借助參考可以打開我們的思路,但過渡依賴參考,會導致你做用戶體驗的上限就是你參考產品的上限。所以找到參考的時候我們不能覺得它的交互合理就照搬,還要思考它的這個方式是不是可以再更優化。

          所以我希望設計一套邏輯思維,去幫助自己知道怎么更好的分析自己的作品,達到更好的優化效果。同時也可以去分析其他的作品,獲得更多的知識點,填補到自己的彈藥庫中。

          利用這套思維邏輯,你可以做到:

          1.可以全面快速的找到交互稿的優化點
          2.可以更全面的分析別人的作品,獲得有價值的知識點。

          這套思維邏輯的三要素

          這里說的三要素分別為 設計目的、交互規則、完成任務過程。(三要素的定義說明都以簡單化的去舉例,主要展示整體的思維方法)

          設計目的

          我們的設計交互是希望達到怎么樣的一個目的。比如:只針對用戶的話,簡單的來說一般分兩個大方面

          1.幫助用戶完成用戶目標
          2.在這過程中有良好的體驗

          交互規則

          針對目的,會有一系列要遵循的交互規則,而要得出這些規則首先是要做一些用戶調研的工作,調研又是一大篇幅,先不在這細講。
          我們先以一些可以滿足大多數需求的通用性的交互規則來舉例,比如:

          1.追求效率
          2.減少失敗,盡量完成用戶的目標
          3.滿足用戶情感需求

          完成任務過程

          得到規則后,我們再去了解用戶完成任務的一個過程,大致分為:

          1.尋找信息
          2.理解信息
          3.進行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三個過程是不斷反復的,比如【3.做出行為】可能是個輸入行為,那輸入完了又會開始進行【1.尋找信息】,所以【3.進行操作】有兩個狀態,一是過程型操作,像點擊導航欄查看信息。二是結束型操作,一般是提交、完成的結束性動作。

          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用戶還會做以下工作

          1.認知工作
          理解產品的行為、文本以及組織結構

          2.記憶工作
          回憶產品的行為、命令、密碼、名稱,控件位置,對象之間的其他關系

          3.視覺分解工作
          從屏幕的哪個位置開始,找到一個對象、解碼布局、區分視覺編碼的界面元素

          4.肢體工作
          按鍵,移動鼠標、手勢,不同模式之間的切換,導航點擊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工作去輔助思考得出優化點。

          這套思維邏輯是如何工作的

          以交互規則為出發點,從完成任務過程的三個階段里找到優化點

          完成任務過程的三個階段

          1.尋找信息
          2.理解信息
          3.進行操作

          接下來展示這套思維邏輯的具體使用方法。

          規則一: 追求效率

          追求效率分為兩方面,減少整體流程步驟與讓用戶用得順暢

          (一)減少整體流程的步驟

          從【1.尋找信息】來說:

          1.信息層級多,提供搜索
          2.重要信息、常用工具位置前置
          3.讓系統來判斷用戶下一步需要什么,出現幫助提示
          比如蘋果手機截屏后,微信發送圖片時,左下角會出現一個提示框,點擊可以直接調整發送

          ...

          手機截屏后,微信發送圖片

          從【3.進行操作】上來說:

          1.減少操作,利用系統提前輸入已知信息
          2.系統提供幫助操作
          比如:展示短信驗證碼點擊后自動填入輸入框,不用自己手動填入

          ...

          輸入驗證碼時,點擊下方提示,可以直接填入驗證碼

          (二)讓用戶用得順暢

          順暢一般分為三方面

          1.簡單、易理解
          2.迷惑時,能快速解決迷惑
          3.不被打擾

          從【1.尋找信息】來說:

          a.讓尋找信息變簡單

          1.視覺引導:重要信息、推薦操作可以通過顏色,字體放大等視覺引導讓人更容易注意到
          2.符合閱讀習慣,加快瀏覽速度,比如左對齊閱讀更順暢
          3.對用戶目標無關的信息可以去除,保持信息簡潔
          5.對不熟悉的用戶提供向導
          ...

          (百度網盤的上傳按鈕會比其他按鈕更突出明顯)

          b.提供標識,減少迷惑,方便記憶

          *用戶在進行多次尋找信息和操作后,在下一次尋找信息前,可能會產生疑惑,所以經常需要確認一些東西,
          比如你曬衣服,有時候你曬著曬著,你再去找衣服,會確認還有多少件衣服。

          1.提供導航,讓用戶回憶情況,比如:位置、進度
          ...

          百詞斬左上角信息會展現背單詞的情況

          從【2.理解信息】來說:

          快速理解信息

          文字:
          1.文字信息熟悉
          2.可視化設計,圖形輔助
          ...

          從【3.進行操作】上來說:

          a.操作簡單、方便、快速

          1.直接控制比設置好
          2.系統輔助輸入,比如語音輸入
          3.選擇 OR 輸入
          4.符合使用習慣:左上角放重要信息,右下角放重要操作
          ...

          相冊的編輯截圖,直接上手操作,而不是說要設置左邊截圖多少px

          b.操作時處于任務心流

          不迷惑:
          1.操作前控件外形具有提示性,比如:
          輸入框長度提示一般會輸入多少個字符,
          控件外形符合心智模型,比如凸起的表示可以按
          2.操作時提供反饋,比如裁剪時,鼠標樣式會變化
          3.操作后提供反饋,減少迷惑,比如上傳文件后的進度條
          4.若是互動的話,可以展示對方信息,給接下來的操作提供指引
          ...

          不被打擾:
          1.進行操作盡量不要詢問,可以判斷用戶常用的情況,然后展現,有問題可以讓用戶自行操作修改,或者提供撤回機制。

          比如:
          蘋果系統的刪除文件就不會詢問而是直接刪除了
          sketch文件的關閉也不詢問是否要保存,當然他們會提供歷史文件記錄

          語雀里新建思維導圖的時候,會直接提供模版,讓用戶自行修改

          2.系統自己解決問題
          比如:搜索時,你輸入關鍵字的拼音字母,系統也會幫你搜索出來
          ...

          規則二:減少失敗,盡量完成用戶的目標

          任務失敗一般是跟操作相關,所以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操作前

          1.提前展示狀態
          比如告訴你文本域中有多少字可以輸入

          2.控件不可以使用,則展現置灰

          3.提前展示狀態
          比如:需要打電話給對方,但對方正在和其他人通話中,可以提前展示對方打電話的狀態,減少你打電話失敗的幾率。
          ...

          app更新時狀態會展示,你就不會去使用它,減少失敗的操作

          操作中

          1.提供反饋提示
          比如:聲音的反饋,輸入錯誤會出現聲音
          ...

          操作后

          a.過程型

          1.及時反饋錯誤
          ...

          b.結束型

          1.最后彈窗確認
          2.提供撤回機制
          ...

          規則三:滿足用戶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又可以分為和多種,比如被懂,被了解、安全感、共鳴感、新鮮感、趣味性等等。

          以下拿“希望被人懂”的情感需求作為示例

          用戶希望被了解,給他想要的

          從【1.尋找信息】來說:

          1.用戶經常用的功能放在前面
          2.提供歷史記錄
          3.匯總展示(用戶希望先看到匯總的信息)
          4.一些推薦信息以周的維度展現(用于用戶對本周信息感興趣)

          從【3.進行操作】來說:

          1.對用戶想去操作的地方,都可以操作

          比如:
          直接修改標題
          保存文件時,對彈窗里的文件可以重命名

          點擊標題可以直接重命名

          最后

          以上就是這套思維邏輯方法的講解了,在平常看參考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這套方法,去看參考是如何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如何設計去達到那些交互規則的。

          而怎么得出更多的交互規則,則需要明確設計目的,而要得出設計目的就需要去調研和了解產品定位、用戶目標、痛點、需求、動機、習慣、愿景、使用環境、商業等等。通作這些了解可以獲得更多知識,來放到這個邏輯思維書里,讓它不斷成長。

          作者:李小凡_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2Mjg2MA==.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