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address id="ttjl9"><nobr id="ttjl9"></nobr></address>
      <form id="ttjl9"></form>
        <em id="ttjl9"><span id="ttjl9"></span></em>
        <address id="ttjl9"></address>

          <noframes id="ttjl9"><form id="ttjl9"></form>

          用「用戶體驗五要素」整理「Live Activities設計規范」

          2023-3-26    ui設計分享達人

          眾所周知,「用戶體驗五要素」出自Jesse James Garrett 的《用戶體驗要素》一書: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產品設計者和開發者的角度可以對應理解為: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這些東西如何組成、規劃用戶操作行為、如何呈現這些東西。



          「Live Activities設計規范」由蘋果出品,原文為英文,上一篇已翻譯https://www.yuque.com/viola-ddvdh/yb7quv/uwdod71707e4nez8。上篇也提到了個人對其內容的敘述方式存在一點意見。為了更好的記住&理解「Live Activities設計規范」,使用比較熟悉的「用戶體驗五要素」對內容進行整理。

          1. 戰略層——為什么做

          原文提供的Live Activity定義如下:
          A Live Activity displays up-to-date information from your app, allowing people to view the progress of events or tasks at a glance.
          “Live Activities help people keep track of tasks and events that they care about, offering persistent location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hat updates frequently. ”

          從原文可以提煉出Live Activity顯示特點:

          1. 內容是頻繁更新的、有進度/狀態顯示的、用戶關心的。

          2. 內容的信息量是一眼就能看完的程度。


          但上述仍是表象,并非實質,接下來思考這幾個問題:

          1. 為什么顯示的是進度/狀態頻繁更新的內容?

          2. 為什么要強調用戶關心的?

          3. 為什么信息量是一眼就能看完的程度?

          沒有Live Activity,頻繁更新主要靠push推送。但push容易被其他APP的push覆蓋,且隨著各種APP的頻繁使用,用戶獲取關鍵信息的效率和通過push打開APP的次數反而在下降。


          進度/狀態頻繁更新的內容,說明每個狀態存在的時間短,如果被覆蓋/忽略,同一狀態就不再復現,用戶所關心的,或APP所希望用戶關心的,就看不到了。比如:什么時候取外賣、待付款、上傳成功等等。


          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信息泛濫的時代,需要對信息作精簡,但用戶的操作是可以多條線進行的,比如比如邊看劇邊吃飯、上班摸魚/等外賣、比如聽音樂的時候寫作。


          信息內容和量是官網一直在強調的,需要精簡,只展示用戶需要的,基本達到一眼看完的程度,目的就是知道變化的是什么,當前狀態是什么。

          分析了這么多,大膽推測一下Live Activity的設計初衷是:快&準確&輕。而終極目的是打動用戶,形成好體驗,進而推動口碑和銷售;為各APP提供新的通知形式,互惠互利。當然Live Activity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硬件上的缺憾。



          2. 范圍層——做到什么程度

          關于這個層次相當于規定功能范圍&信息邊界限制,就是什么要,什么不能要。這部分的信息官網給出許多,在此將其分類梳理如下,為避免大家不好查找官網/譯文對應出處,在句未已標注。

          1)硬性限制

          1. 僅iPhone支持,iPadOS、macOS、tvOS或watchOS不支持。(源自:平臺注意事項)

          2. 非iPhone14的僅針對iOS16有鎖屏Live Activity展示。(源自:什么是Live Activity-鎖屏)

          3. 支持用戶手動清除鎖屏狀態下的Live Activity。(源自:實際操作)

          4. 支持用戶直接關閉對應APP的Live Activity。(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3/c條)

          5. 支持Live Activity自動開始&結束。(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6/f條)

          6. 限制跟蹤活動/狀態時長不超過8小時。(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1/a條)

          7. 限制活動/進程結束后展示時長不超過4小時。(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8/h條)

          8. 支持更改背景顏色&不透明度。(源自:設計有用的Live Activity第5/e條)

          9. 限制內容布局。(源自:設計有用的Live Activity第5/e條)

          10. 限制不同設備的展示尺寸。(源自:規范)

          2)非硬性限制

          1. 避免在Live Activity中顯示敏感信息。(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4/d條)

          2. 避免在Live Activity中顯示廣告和促銷活動。(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5/e條)

          3. 只提供正在進行的任務/事件的關鍵摘要。(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2/b條)

          4. 在任務/活動結束前,給用戶提供關閉Live Activity按鈕。(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6/f條)

          5. 點擊Live Activity直接定位到對應頁面,無需用戶二次導航。(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7/g條)

          6. 考慮在活動結束后,鎖屏上在合理時段后自動刪除Live Activity。(源自:最佳實踐方式第8/g條)

          3. 結構層——這些東西如何組成?

          (個人猜測)由于是提供一個展示區域,且展示區域有限,所以對于層級架構,一級展示什么,二級展示什么,各階段展示什么,這些都沒有做明確規定&建議。各家APP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4. 框架層——規劃用戶操作行為

          通過Live Activity的展示形式,可以總結為2點:吸引、查看(摘要&詳情)。

          1)吸引

          1. 一般是在原深感攝像頭兩側展示(電話會直接展示擴展型),分為緊湊型和最小化。

          2. 緊湊型在僅有一個活動/事件的時候展示,雖被原深感攝像頭分割兩端,但僅作為一條信息展示,為了視覺上的統一,這里的顏色不支持開發設置,使用的是系統默認色值。

          3. 最小化在存在多個活動的時候展現,左側和原深感攝像頭粘連,右側獨立成島。

          4. 不管是緊湊型,還是最小化,都可以通過點擊原深感攝像頭區域,進入APP內頁,或者長按喚出擴展型。



          2)查看

          1. 進入內頁的查看基本就是各家顯神通了,這里主要講擴展型和鎖屏。

          2. 原則上是不支持在擴展型和鎖屏做復雜操作的,基本點擊是進入APP。

          3. 擴展型是用戶長按緊湊型/最小化喚起的展示區域,內容是可以自定義的,當然官方也給了相應的建議,具體如下。內容信息種類多的可以采用這種信息左中右排布,底部預留大按鈕。內容信息少的可以采用左內容右操作的方式。



          4. 根據一致性原則,鎖屏展示的布局框架應該與擴展型差不多,同樣可以點擊打開APP。只是在鎖屏狀態如果有多個任務同時進行,是會全部展示的,所以要注意品牌的傳遞,避免用戶混淆服務方。



          5. 表現層——如何呈現這些東西

          對于如何呈現這些東西,蘋果還是寫了很多建議,確保視覺上的一致性和美觀。

          1)顏色

          1. 緊湊型狀態下,為了保證兩側信息的連貫,除了語句閱讀連貫,還需要在圖形和顏色上具有一致性,視覺上連貫。

          2. 鎖屏狀態下的背景是可以自定義顏色、圖像、不透明度的,當然文字的色值和不透明度也是可以定義的。這就涉及到兩者間的對比度對信息閱讀的影響。

          3. 設計師不僅要考慮最佳狀態,還有深色&淺色模式下的,以及不同環境光、設備亮度下的顯示。還有一點很容易忽視的,就是在用戶自定義的墻紙下顯示的效果。不僅要注意信息獲取,還需要考慮美感問題。

          2)間距布局

          1. 緊湊型和擴展型之間的布局要保持一致,兩者間的變化過渡效果是可以預測的。

          2. 一般來說,擴展型和鎖屏狀態下的信息間標準間距是20pt。

          3.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圖形和按鈕,您可能需要使用更緊湊的邊距,以避免擠滿邊緣或形成混亂的外觀。

          3)圓角

          1. 內容和Live Activity邊緣之間的邊距需要保持一致,請遵循SwiftUI規則。

          1內容和Live Activity邊緣之間的邊距需要保持一致,,發現以圓角邊界為測距點得到的間距關系較為舒適。即:圓形/大致為圓形的圖形保持上下,3. 以及左側或者右側間距一致即可;方形/大致為方形的圖形保持圓角邊界與容器圓角邊界垂直對齊即可。同一位置的多個圖形圓角需要相對統一,才能確保間距的一致性。



          4)尺寸

          需要適應不同機型的尺寸。具體的尺寸規范如下。

          a. 靈動島

          動態島使用44個點的角半徑,其圓角形狀與原深感攝像頭相匹配。



          b. Live Activity大小

          下表中列出的所有值均以pt為單位。
          ps:左側為寬度,右側為高度。



          以上就是整理分析的全部。

          在整理分析過程中加強了對「用戶體驗5要素」各個層劃分的理解,也對Live Activity在各個層次上的要求更加明確。


          作者:Viola_1241
          鏈接: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UxMTIzNg==.html
          來源:站酷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藍藍設計建立了UI設計分享群,每天會分享國內外的一些優秀設計,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入一起成長學習,請加微信ban_lanlan,報下信息,藍小助會請您入群。歡迎您加入噢~~
          希望得到建議咨詢、商務合作,也請與我們聯系01063334945。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免責聲明:藍藍設計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立即更正或刪除。 

          藍藍設計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UI設計公司、界面設計公司、UI設計服務公司、數據可視化設計公司、UI交互設計公司、高端網站設計公司、UI咨詢、用戶體驗公司、軟件界面設計公司。

          日歷

          鏈接

          個人資料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

          存檔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