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合作的項目中,我們需要規劃項目的合理落地方案,并在執行過程中和各方有效溝通。結合近期羚瓏商家合作測試項目的實踐經歷,聊聊我在項目中的心得體會。
我們想了解京東首焦banner中,設計因素對點擊效果的影響情況。做這件事最大的限制在于投放數據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僅是一個設計因素的選擇,還有比如人群、出價、品牌、類目等因素的不同,都能影響到最終的投放結果。因此,從總體樣本中取樣進行分析的意義不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招募了一些能控制其他因素的品牌廣告主,與有能力支持投放的測試投放系統合作,共同完成A/B測試。
不難發現這個需求會涉及到多個項目角色,意味著將有復雜的推進流程,需要提前拆解與規劃,才能保證項目進度可控。
△ 測試項目流程與分工
我們可以分三步來進行:
1. 找到項目關鍵步驟
關鍵步驟是將一個項目的推進拆解成多個階段,找到關鍵步驟,也就知道了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可以進一步分工來推進項目。
如何找到關鍵步驟?我們可以從項目目標中提取。測試項目的目標是找到設計因素與投放點擊效果的影響關系。這個目標里提取重要的關鍵詞為:設計因素、投放點擊效果、影響關系。面對這些關鍵詞我們會有疑問產生如「測試設計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如何投放」、「如何判斷影響關系」,再進行串聯梳理,得到完整步驟流程。
2. 明確角色任務與產出
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可以拆解分工給項目角色,項目角色也就有了各自的任務,角色產出物則是任務執行的結果,將直接推動項目進入下一環節。所以為了順利推進項目,我們需要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評估角色任務分工是否合理,產出是否滿足項目要求。
比如在「設計測試圖片」這個步驟中,有兩個分工方案,讓廣告主或我們自己設計圖片。我們從項目時長、溝通成本、潛在風險等維度進行評估,判斷廣告主把控變量不嚴謹會導致測試數據無效,且外部合作溝通成本較高時間不夠,所以最后將設計圖片的任務分給了內部。
3. 預判項目風險
對流程規劃得越詳細,在后續合作過程中越容易把控項目的節奏,項目風險越低。
再如「設計測試圖片」這個關鍵步驟,詳細展開執行流程會發現涉及到交互設計師、兩方視覺設計師、廣告主四個角色。對于項目執行角色,產出物的質量及按時交付尤為重要,所以重點把控輸出準確性與完成時間。對于項目決策角色,也就是決策最終投放哪些圖片的廣告主,溝通配合尤為重要。所以基于規避風險也對項目流程進行了優化,前置在項目之初,要求廣告主提前準備交付內容,規定交付時間及格式,以及充分溝通說明圖片設計產出之后不能進行較大改動。
1. 保證數據有效
測試結論來源于測試數據,我們首先應該保證回收數據的有效性。測試項目的關鍵指標是點擊率,即點擊量與曝光量的比值。當圖片本身曝光量低時,我們認為隨著曝光量增加,點擊率比值波動范圍仍然較大,數據還未穩定在某個區間段,會影響結論準確性,判定為無效數據。發現類似這種問題,我們會和廣告主商量繼續投放,延長測試時間來增加曝光。
2. 充分測試
要想得到可靠普適的結論,需要對比多組樣本的測試結果。對于某個設計因素,我們先進行了單一廣告主的投放數據對比,可以找到投放效果最優和最差的設計水平。然后又將多個廣告主的結果進行對比,會發現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驗證了單組樣本結論不能作為類目結論輸出。如果多個廣告主結果一致,或呈現某一趨勢,則結論在該類目可以認為較為普適。
3. 差異分析
對于多組樣本結果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從組間因素差異著手分析。
△ 背景設計因素測試結果
上圖是兩個廣告主分別測試背景設計因素得到的結果。第一組的投放結果為實景設計效果更好,第二組則為普通平面設計效果更好。產生這樣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先找出組間可能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分別是顏色和產品。從顏色上看,是否平面+黑色效果更好呢?我們看了其他廣告主結果,否定了這一猜想。再從產品圖來看,兩個產品的識別度是不同的,我們將其他廣告主該因素測試圖按產品是否容易識別分組,最終得出兩組不同的結論:當產品圖易識別時,背景設計對效果影響不大;當產品圖不易識別時,實景圖效果更好。這也就解釋了上圖結果不一致的原因。
回顧整個項目,我個人認為項目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溝通。下面我來分別談談內外部溝通的經驗。
與外部團隊、廣告主合作推進項目,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什么是有效的溝通呢?
1. 圍繞對方利益談配合
廣告主只看轉化結果,我們如果只談設計不談轉化,廣告主是不會想要出錢參與項目的,那么項目也將停滯不前。所以在合作前,我們做了項目及團隊包裝,用真實的案例讓廣告主快速理解參與項目所能帶來的價值,并用團隊以往的作品、能力展示讓廣告主了解與我們合作的優勢。廣告主越認同項目價值及我們的專業度,配合度就會越高。
△ 招募PPT中的真實案例介紹
2. 圍繞對方目標來「推銷」方案
在推進項目這一點上,找到目標一致的點更容易促成各方意見達成一致。
我們合作的廣告主很多會選擇外包banner設計,所以廣告主們習慣了做傳說中的「甲方爸爸」,難免會對視覺設計方案有各種主觀意見。比如,某電視廣告主不喜歡紅色圖片設計,想要藍色。對于這樣的分歧,我個人喜歡用引導式的溝通方法。首先,不要急于表達自己或否定對方的意見,可以以疑問句式來猜測對方的目的?!赶矚g藍色是希望用沉穩的顏色來表現產品的高級感嗎?」,如果猜測正確,對方會因自己的需求被理解而更容易溝通,這時再繼續闡述用紅色如何表達高級感;如果猜測不正確,對方會順勢說出原因,我們再圍繞對方的目標進一步溝通。如果對方毫無理由「不喜歡這個設計」,而設計師并不覺得有設計問題,那么我們需要停止專業角度的溝通,從設計是否滿足當前階段項目需求的角度來溝通,方案則更容易被接受。
內部合作分交互、視覺、用研三種不同的崗位角色,在項目中都發揮著自己重要的作用。
交互擅長統籌與拆解問題,團隊的內部溝通能產生多種解題思路,對項目的推進至關重要;在遇到如需要統計學分析、樣本設置等專業問題時,用研可以提供更專業的分析方法與幫助,為我們實現科學分析提供有力支持;視覺設計師對banner設計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在各個環節中發揮優勢。從項目之初就參與設計因素拆解、測試方案設置,可以補充視覺相關的設計因素,在優化測試方案、風險預期方面都可以提供重要的建議。在結論推導中,對圖中的因素差異敏感度高,可以根據數據提出關鍵猜想。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京東設計中心JDC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色彩在UI設計中的作用:加深品牌印象與品牌感、引導用戶視覺凹增加易讀性、區分信息交互的狀態、營造氛圍傳遞熱度……
不管是做 UI 設計還是畫插畫,有很多同學覺得自己是因為天賦不夠所以對色彩的敏感度不夠,其實不然。一個可能是大家總結的太少,從來都是憑感覺和運氣去配色,但配色都是有講究的。
一個設計作品呈現到用戶面前,第一眼進入眼簾的就是產品的視覺表現,而產品的色彩在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毫無疑問色彩搭配對于設計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具體到實際項目中該使用什么怎樣的色彩,需要怎么做呢?
用戶界面是一個設計師用理性思維解決用戶感性需求的窗口。如果對色彩的運用不加以克制,界面可能會顯得花哨而沒有主次;但過于拘謹又容易使界面保守,難以激發用戶情緒,下面以Bee express項目的實例來理性推導制定一套色彩系統。
做過設計的同學應該都知道顏色模式:RGB、CMYK、Lab 等等,這里不做過多的解釋了。另外每個顏色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和表達方式,而且都會有正反兩面。雖然每種色彩都有正向性格特征,但是我們在定位主體色之前一定要知道所選擇色彩的負面特征對企業是否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開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在配色過程中需要避免出現的問題,如果你經常出現下列的問題,保證你在試用期內一次性就能拿到全部薪資,emmm……
雖然設計是相通的,但是在不同的設計領域進行配色時,依然會存在巨大的區別。更換品牌的主體色,都不會是因為設計師自己的決定,而是公司在商業策略上優先做出了調整,然后通過品牌視覺上的變更將這個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Bee Express快遞、速遞柜業務為主,前期的主色及視覺形象以橙黃色為主,為了避免視覺跳躍性太大,以及后期IP形象(蜜蜂吉祥物)打造,本次品牌色彩升級在原有基礎上優化了色調,以保證后期產品的易用性和延展性,并利用最科學、最適用的方式推導出輔助色,以提升應用視覺的豐富性和感官體驗。
express原主色:
為了不影響原有色調前期的視覺傳播,即在原有主體色的基礎上調整SHB的數值,讓色彩更具視覺沖擊力,在色彩襯托(字體、圖標)更清晰。
通過調整后的主體色也能看出,明亮清晰的主體色(品牌色)也更適合在界面中的運用,為信息傳遞、引導操作、品牌價值帶來更大的提升。
同色系為統一的色相,使用中可以加深品牌色的感知,可以讓界面更有層次,同時可以讓界面保持色彩上的一致性,整體感較強,產生低對比度的和諧美感,給人協調統一的感覺。
具體是指與品牌色 H(色相)一致,通過改變 S(飽和度)與 B(明度)變化產生的色組。分別往淺色/深色方向按均勻數據增減,各產生5個坐標值。
綜上能看出,使用同一色系即可完成一個項目,但是對于中大型項目來說實在是過于單調,沒有太多的層次感,因此我們需要多色搭配為輔。多色的輔助顏色可設定不同的任務屬性和情感表達,再搭配中性色黑白灰,能賦予更多的變化和層次。
根據主體色 H(色相)為基礎,不斷地遞增、遞減 15,在 0-360 之間可以得出 24 個顏色,也就是將 360° 色環分割為 24 份,(24份在360°色環上,每一個色相的角度為15°),最終得到下圖24色。
輔助色需要滿足的兩個條件:
和品牌色有明顯區分:避免所選輔助色感官上給用戶視覺區別與品牌色差距不大,傳遞的調性太過一致;
不能過于突兀:根據色彩原理,互補色是最能與品牌色本色產生視覺感官對比的顏色,但可能會有些突兀。為了讓顏色的輔助起到豐富畫面的作用,而不是反而讓整個版面顯得不和諧,所以選擇互補色的鄰近色作為輔助色,避免直接使用互補色。
基于品牌色可衍生出 3 個輔助色:一個與品牌色傳遞調性有明顯區分的類似色;兩個互補色的鄰近色。
類似色搭配:使用色相相近的顏色,頁面元素不會相互沖突,更加協調有質感。
互補色搭配:選擇使用互補色,最佳搭配是一種作為主色,另一種用于強調。它們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度,用在需要特別強調某個元素時會非常有效。
每一種顏色都有自己的「感官明度」,也就是發光度。根據現有的使用場景,類似色和互補色大都用在同層級的信息展示上,而當我們將最終得到的輔助色擺放在一起之后發現,雖然我們提取出的輔助色明度色值都一致,因為顏色本身自帶的感官明度屬性有所區別,導致視覺上會有明顯的明暗差別。需要通過發光度來進行最終的顏色校正。
校準方式:依次在輔助色上疊加一層純黑圖層,將該純黑圖層顏色模式調整為 Hue(色相),就可以通過無彩色系下的明度色值,進行對比,使色彩視覺感官保持一致(青色和藍色屬冷色調,固需加深)。
根據上面同色系的明度、純度對比規則,對所有定義的輔助色進行明度和純度的輔助色彩輸出,最終得到輔助色色板。H(色相)一致,通過改變 S(飽和度)與 B(明度)變化產生色組。分別往淺色/深色方向按均勻數據增減,各產生5個坐標值
刪除最左側的3種同色系,因明度過低時,顏色已經非常接近于黑色,色相在肉眼上幾乎已經趨于一致。最后得到基于品牌色推導出的全色系色階色板。
配色常常從確定主色開始,根據行業類型和視覺訴求的需要,選擇一種居于支配的色彩作為主調色彩,構成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然后選擇輔色,添加點綴色,最后按照色彩組合的原則完成設計中的需求。
雖然有了以上的配色方式,但一套標準的色彩系統還會包含中性色規范、顏色的使用規范等等。相信解決了大部分的需求,剩下的工作也難不倒大家了。畢竟以上的方式只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理性科學的方法,如果想更加優秀,還需要進一步深入地去學習色彩理論知識,多看優秀的配色作品提升審美,總之要多看、多實踐和多思考。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能量眼球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一套 UI 界面當中,核心的 APP 圖標是用戶每天都要接觸、經常使用的視覺組件和交互對象。設計圖標的時候,要用到大家最熟悉的元素才能貼合用戶認知,要醒目、統一,也要足夠「隱形」,避免喧賓奪主。今天這篇文章,來自著名的 Tubik Studio 團隊,他們為華為旗下的 EMUI 10 系統設計了核心的圖標系統,來看看他們的設計過程吧。
我們總不會低估一個操作系統基礎圖標,對于產品的可用性和合意性的影響?;A圖標雖然小巧,但是對于整個操作系統而言,總是極具影響力的,因為他們是用戶界面的核心元素,幫助用戶快速直觀地在系統中定位、瀏覽、導航。但是,對于設計師而言,圖標的設計始終是挑戰,它看起來最為簡單,但實則為最為艱難的工作。
圖標需要,讓人一目了然,但是也要具備良好的可識別性,在傳統和創新之間達到平衡。這一次,Tubik Studio 設計團隊將要給華為的 EMUI 10 來設計圖標,而這篇文章將會為你揭示背后的設計過程。
這次的項目主要是由 Sergii Valiukh 、Arthur Avakyan 和 Polina Taran 來負責。這次的設計項目從最初的探索構思入手,逐漸開始繪制草圖,探索樣式,一直到最后打磨,完成設計。
為華為 EMUI 10 系統的用戶界面設計基礎的圖標
我們在 2019 年夏季,收到了來自華為的邀約,這次的項目要重新設計 EMUI 這套基于 Android 系統的用戶界面基礎圖標,這套圖標會用來適配華為旗下的旗艦手機,這些圖標將會隨著新版的系統部署到這些手機產品當中。我們的任務,是創建總計 54 款符合當下潮流趨勢的圖標,這些圖標要能夠貼合品牌和已有用戶的偏好,并且能夠吸引新的用戶。
這個圖標設計項目如今已經在當下的華為旗下手機產品中應用且部署好了,最早使用這套圖標的智能手機型號為 Mate 30 ,緊接其后的是 P40。
在整個操作系統中,這些圖標是始終位于用戶視野以內、最基礎的最核心的交互元素,通常用戶每天都會同這些核心的基礎 APP 進行交互,有時候一天多達幾十次,因此它們應當具備良好的功能性,還應該足夠美觀,給用戶帶來滿足感。同時,這套圖標的設計,也應當足夠統一,以協調的體驗切入到整個 EMUI 的設計系統當中,貼合整體的樣式特征。
所以,我們使用了一整套圖標網格系統,應對不同需求,在設計的過程中,這套網格有助于確保所有圖標外部尺寸的一致性,也保證了內部元素的統一性。
為了發掘全新的視角,我們決定從傳統的手繪圖標開始,尋找重新塑造圖標設計的方法。這些圖標所涉及到的元素,早已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所熟知,要重新設計圖標外觀,并且還要成套且統一,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比如「電話」圖標所對應的聽筒元素、「信息」圖標所對應的氣泡對話框這樣的元素,是不可能完全拋棄重新創造的,所以我們的真正的切入點是在形態和色彩上尋求解決方案。
越是簡單的東西,重塑起來就越難。
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嘗試了數以百計的造型變體,從完全放飛、非常規的的外部造型,到極其常規,大家熟知的造型解決方案,我們都逐一試過。而在色彩上的嘗試相對會顯得更加具有實驗性:我們嘗試使用明亮的紫羅蘭色、栗色和淺綠色來進行混搭。
當然,我們很清楚,這樣的實驗性的工作是探索過程中的一小步,但是它是必須的,是創造新設計的種子,是尋求正確答案的必經之路。
在設計過程在,有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在設計「相機」圖標的過程中。我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圖標造型,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樣式,但是其中始終有一個細節是不變的,那就是右上角的小紅點。這是為了暗示用戶,華為的攝像頭模組來自徠卡,這個紅色的小點就是向其致敬的標識。
而下面的概念設計,則是強化了圖標之間的幾何輪廓的差異,從而提升圖標在智能手機屏幕上的對比度和識別度。
下一步,我們基于幾何圖形外觀差異性,設計了多種造型不同但同樣優雅的圖標。在基于這種風格概念進行延伸的過程中,我們會優先考慮圓形的元素。而「天氣」圖標明顯既不適合圓形也不適合方形來呈現,所以我們使用的是云和太陽兩種元素的組合?!稿X包」圖標使用的是矩形,然后搭配卡片的組合。盡管造型整體上是相對自由的,但是所有的圖標都是遵循圖標網格,并且在視覺權重上盡可能統一。
在色彩和樣式上,我們則更加傾向于漸變。沒有色彩漸變,純扁平的圖標顯得過于幼稚和「古早」,沒有足夠的品質感,所以,我們在新的圖標設計上,開始加入漸變色彩,提升質感。
不過,在最終版本當中,我們還是保留了圖標外部的圓角矩形的外輪廓,然后將圖標元素的內徑進行了適當地縮減,漸變和核心的簡約幾何特征依然是整套設計的最高優先級。
這套設計方案展現了在整套 UI 界面中,圖標這個小元素的設計上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潛在的難度。想要圖標足夠協調、美觀、易用還要貼合品牌特征、還要區別于以往,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細節里藏著魔鬼,任何細小的元素、線條輪廓、色彩的變化都可能會在屏幕上放大、被感知到。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Tubik Studio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戴口罩半遮面
要說上周什么消息最激動人心,那絕對是全國7月20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重開無疑了
消息一出,蟄伏數月的電影愛好者們,紛紛傾巢出動在央媽的評論區里為電影提前打Call。
各種網絡段子也是應聲齊飛:什么待業電影院員工急售餐車搶復工;上座率不超30%,情侶們也得分開坐
想必各位鴨脖聽聞也是激動難耐特別是海報設計師們,終于不用因為沒活兒繼續挨餓了
趁此機會,先來看看電影海報,一來可解相思之苦,順便排一排雷,還能邊挑邊學設計技巧,三全其美,豈不快哉:
1. 誤殺
重映時間—7月20日
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國產劇情好電影,單從海報上就可見一斑。
「看1000部電影」不能助你飛黃騰達,卻能讓你將世人的眼睛玩弄于股掌,既然生活是一部電影,那就沒有什么是不能人為去剪輯的。
表面上束手就擒的一家人,實則齊心協力,暗度陳倉。
如果你認為孩子畫的案發現場,將成為如山鐵證,那么恭喜你,人都還沒進影院,就已經陷入了導演的敘事詭計。
2. 第一次的離別
上映時間—7月20日
發生在新疆男孩與母親間的溫情故事,母親患病無法言語,更時常離家出走,兩小無猜的男孩女孩,毅然穿越漫漫黃沙,踏上尋母的道路。
沙漠中,只要三個人影在孤獨地行走路的盡頭,究竟是與人別離,還是要跟童年別離,或許,二者都是。
3. 璀璨薪火
上映時間—7月20日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海報一只飽經風霜的粗糙的手,談不上精妙創意,甚至頗有些質樸。
但別忘了,正是這一雙雙沉穩的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護著國人傲立世界的文化的驕傲。
4. 妙先生
上映時間—7月31日
年度話題大作《大護法》的姊妹篇有關「善良」的深刻討論,如果每次拯救惡人,都要犧牲好人,那這種所謂的拯救,究竟還值不值。
溫馨提示,內有大漢「聚眾賞菊」是成年人畫給成年人看的動畫片。
5. 呆瓜兄弟
上映時間—7月31日
從1976年開播的第一集就讓觀眾捧腹大笑的木偶短片。
40年后重聚的不光是這兩只呆瓜更是熒幕前的觀眾與自己的童年。
1. 我想靜靜
上映時間—8月07日
號稱「國內首部動物喜劇電影」海報卻疑似「寵物店」素材打底。
以上動物皆不會出現在電影中怕不光是「首部寵物喜劇」更是「首部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2. 蕎麥瘋長
上映時間—8月25日
神似一年一度感動中國的構圖展現著上世紀90年代,三個相互交織串聯的青年人生。
在人們熱衷討論00后、05后的當下導演將鏡頭對準70、80,在建的東方明珠,既是時代的挽歌也是對一代青年人美好未來的贊美。
3.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上映時間—8月25日
偶然間獲得的超能力讓男主能夠回到過去,挽救愛情卻被命運捉弄,始終都不得圓滿
與《時空戀旅人》同樣的科幻題材海報當中,也有十分相似的一場雨,希望如同《流浪地球》,國人能再次拍出不輸經典的高水準。
4. 小婦人
上映時間—8月待定
女性可以柔弱,也可以擁有高傲的頭顱南北戰爭中的四姐妹,在清苦生活中活出了不一樣的堅強人生。
5. 急先鋒
上映時間—8月待定
角落里熊熊燃燒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身后高聳入云的迪拜塔,沒有一處不在透露著這是部大制作。
從沙漠到瀑布,劇情搭不搭且不說至少光是海報就搭了不少真金白銀。
上映時間—8月待定
一心想揭露社會陰暗丑惡的新聞記者處處與人為善的老好人,矛盾的二者相遇,會是場何樣的鬧劇。
上一秒促膝長談,下一秒皮鞋橫飛「鄰里間的美好」或許本身就是偽命題。
6. 許愿神龍
上映時間—8月待定
上海少年誤打誤撞喚醒沉睡神龍卻發自己與龍有著上千年的代溝,西式畫風,中式溫情,一人一龍的冒險故事,值得一看。
7. 無名狂
上映時間—9月25日
一部誕生于摩點眾籌的眾籌電影片名叫《無名狂》,海報卻寫滿了贊助的網友的名字。
圍繞萬歷年間兩大刺客門派所展開的一場場腥風血雨,平靜海報之下,山呼海嘯,風雨欲來。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電影尚未排期,全年隨時可能上映。其中自然也不缺乏優秀的海報創意,比如從路人視角,見證抗戰歷史的《八佰》。
克味十足,容易聯想到哈利波特系列的《刺殺小說家》
單靠海報配色就能讓人陷入迷惑的《抵達之謎》
頗有08年阿迪達斯海報味道的《奪冠》
用風卷云涌展現中式諸神之戰的《封神三部曲》
居然還能拍出第二部的《爵跡2》
正看是海浪,倒看是山巒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近看是懸崖,遠看是槍口的《懸崖之上》
六小齡童老師參與動捕制作今年下半年…可能會上映的《真假美猴王》
希望別播完片頭就播staff名單的《一秒鐘》
能把牛頓從棺材里嚇活過來的《神秘訪客》
進退兩男、男上加男、滿身大漢的《唐人街探案3》
生死一線間淡定到面帶微笑的《緊急救援》
以及萬眾期待的封神宇宙大片《姜子牙》
好了,以上就是2020年將要上映以及可能上映的電影的海報大合集??赐炅诉@些精彩的海報焦急的等待之情是否緩解了一些?
倒也正應了那句老話,只要熬過低谷,后面都是更好的一天。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你丫才美工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用戶隱私安全在產品設計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從用戶體驗角度切入,從匿名模式、減少永久性和減少公開性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我們先看?組來??優的2019年6?的調研數據:70%的美國?認為,與5年前相?個?信息變得更不安全。尤其是?學歷?收?群體。由此可??戶對個?信息數據的隱私擔憂?以往更甚。
?戶隱私安全很重要,涉及的范圍和?度也很多。本次的分析從?戶體驗?度切?,涉及如下三個??:
下圖是Google系App(Google AppChromeYouTubeandGoogle Map)匿名模式切換,從交互體驗上來說有如下?個特點:
匿名模式不是最近才流?的功能,最早提供隱匿模式的是蘋果safari瀏覽器,早在 2005年就?持了匿名模式。Chrome瀏覽器在2008年就開始?持此模式。雖然由來已久,為什么到了2020年,匿名模式依然是國外互聯???趨勢呢?
我們看?組數據:
這是來?DuckDuckGo 2019年9?的調研(DuckDuckGo是美國的?款不記錄?戶?為保護?戶隱私的搜索引擎)。樣本來?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利亞的成年??戶,共計3,411?的調研得出。各國?戶對使?搜索引擎的個?隱私安全?常在意(是否搜集個?的數據和記錄搜索?為)。
2020年5?DuckDuckGo?均搜索次數為6200萬。對?看2019年11?底?均搜索次數4900萬,2018年10?是2900萬。
最近?年的持續活躍度?幅增?證明了不記錄個?隱私的搜素引擎越來越受到?戶的?睞。
國內,頭條、UC瀏覽器在搜索框輸?狀態也提供了「?痕瀏覽」??。
不僅是搜索引擎領域,保護?戶隱私也成為Facebook最重要的戰略?向之?。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在2019年 F8開發者?會上喊出「THE FUTURE IS PRIVATE」。2019年3?Mark Zuckerberg發?,主題就是《聚焦于保護隱私的社交?絡》。
我們先看國外社交媒體Stories(?故事)產品形態的流?。
?們總是對于所分享的內容永遠記錄在?上感到擔憂。Stories 24?時消失緩解了?們的隱私顧慮,這讓?戶更安?地?然分享。
Stories由Snapchat?創,由 Facebook發揚光?。早在2019年4?,Facebook+Messenger Stories, Instagram Stories?活?戶數就突破5億。 2020年2-3?LinkedIn,Twitter也先后宣布將上線類似功能。
來??優的調研報告:41%的美國?經歷過?絡騷擾,最常?的就是在社交媒體上。23%的?戶最近經歷的?絡騷擾來?評論區的評論內容。27%的?戶經歷?絡騷擾后決定不再發布任何內容。
我們以限定評論互動的公開性為例:
2020年5?Twitter上線了新的評論功能,可以限定誰可以回復帖?的功能,提供了三種選項:誰都可以評論,只有被關注者可以評論,只有被提及者可以評論三種公開度的限定。
Instagram也在測試「評論限制」新功能,批量屏蔽/限制評論。?前已經上線的?個例?:?戶(評論發布者)如果發布的評論含有攻擊性敏感詞,發布前伴有提示,提醒評論含有攻擊性敏感詞是否真的要發布。
注重隱私提供僅好友可?/僅??可?/僅作者可?/等多重維度的隱私設定有助于?戶更安?地參與互動。
另外?個例?是付費頻道會員:付費頻道會員-限定頻道的公開性讓內容創作者減輕隱私顧慮不僅能獲得?告收?,也能得到來?會員、會費的收?,形成「忠實粉絲」社區,有助于內容?態的社區化建設。
我們主要看YouTube的頻道會員案例:
YouTube有兩種會員模式。?種是YouTube整個平臺的付費會員,去?告,看原創美劇影視,消費?樂,可下載內容的模式。第?種模式是Youtuber個?頻道付費會員,吸引忠實粉絲加?。我想說的就是第?種。
為什么?V?紅有意愿開通頻道會員?
除了獲得忠實粉絲收?變現的商業價值以及付費頻道會員可以為忠實粉絲提供各種專屬功能,背后也和?紅?V對個?隱私顧慮有關。
?紅?V在完全公開的社交?絡上需要始終保持?夠克制謹慎,避免引起爭議。但在忠實粉絲付費頻道專屬會員群中,?紅?V會減輕隱私顧慮,更加回歸?我。
?如在頻道會員中發布更多與個??活相關的內容,表達更多不便在完全公開的社交?絡中的想法和感受等,因為忠實粉絲通常更具包容度,更不容易引起爭議。
YouTube頻道會員費?可以從三種會費(按?)區間選擇,?持多選:
頻道會員功能在2018年開始測試,?向粉絲數過10萬的YouTuber開放。
以上綜述,我們可以說:
1. 匿名模式:
雖然匿名模式由來已久,但仍然是當前的??基本?戶體驗設計趨勢,尤其是匿名模式的切換便捷性?常重要。
2. 減少永久性:
Stories?故事24?時消失緩解了?們的隱私顧慮,這讓?戶更安?地?然分享,已經成為國外社交媒體平臺的必備功能,Facebook, Instagram平臺的最主要、最具影響?的功能之?。
3. 減少公開性:
?戶總是對在社交媒體平臺發表評論有所顧忌,限定評論的公開性能夠有助于促進?戶發帖表達,其他?戶也可以更安?地參與互動。
付費頻道會員可以限定頻道的公開性,讓內容創作者減輕隱私顧慮不僅能獲得?告收?,也能得到來?會員會費的收?,形成「忠實粉絲」社區,有助于內容?態的社區化建設。
從UE?度,我們可以為頻道會員提供專屬身份設計例如專屬徽章,專屬表情等。
THE FUTURE IS PRIVATE, 注重?戶隱私的體驗設計越來越重要!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
百度MEUX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隨著車內屏幕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駕駛者在開車過程中因操作屏幕而分心機率逐漸升高。眾多汽車制造商均希望探索出一種降低或避免「駕駛員分心」的安全性技術。
手勢,是指人手、手和手臂結合產生的動作,作為解決「駕駛者分神」這個痛點的解決方案之一,正在全世界的汽車制造商中掀起「熱浪」。
你只需要隨意的揮一揮手,就能掛斷電話;將手指向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移動,就能調整音量大小。
汽車手勢的出現,源于對車內屏幕的操作。而這些操作均來自于移動端的設計標準,比如蘋果IOS設計規范中的標準手勢或者谷歌Mertiral Design中的標準手勢。
△ 移動端常見交互手勢
常見的手勢如上圖,分別為
為了滿足手機屏幕外觀改變,屏內顯示內容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設計師們也在探索屏內手勢的新玩法。
△ android底部導航欄按鍵從左至右分別為:返回上一級、返回主頁、多任務
2017年iPhoneX的發布,正式開啟了全面屏時代。為了替代Home鍵及android底部導航欄,各大手機廠商相繼開始擁抱「全面屏手勢交互」。
在車機系統中,部分汽車制造商也在積極迎接變化,比如理想one采用「三指下滑」的手勢交互替代「返回主頁」的圖標按鍵。
△ 「 三指下滑」表示返回主頁
2019年的Google I/O大會上,新版本Android Q選擇與IOS采用一樣的手勢操作邏輯,即在屏幕下方提供一個指示條,用戶在左側頁面邊緣右滑代表「返回上一級」、提示條區域上滑代表「返回主頁」、提示條區域上滑并懸停代表「多任務」。
△ android系統中的三種全面屏手勢
隨著全面屏手勢在手機端的操作交互上達成一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將越來越頻繁的在車機端看到全面屏手勢的「身影」。
當汽車與數字屏幕相遇,如何讓屏幕與內飾結合的更加完美,又能突顯品牌特性,似乎給內飾設計師帶來了許多挑戰與機遇,「一字屏」、「T字屏」、「7字屏」、「旋轉屏」應運而生。
△ 拜騰M-Byte 一字屏
△ 理想one的T字屏
△ 合創007的7字屏
△ 比亞迪王朝系列的旋轉屏
與此同時,因為成本及技術的限制,汽車制造商的量產車型不得不在屏幕上做出妥協。理想one的妥協方案是利用3塊屏幕組合,在視覺上形成「大長屏」的既視感。
要讓3塊屏幕「變」成一塊屏幕,僅僅在視覺上做足功夫顯然還不夠,多屏聯動手勢交互也不能「缺席」。
事實上,多屏聯動手勢交互依舊來源于IOS及android系統中的標準手勢,它將不同的手勢進行組合,并與頁面聯動顯示,形成了多屏聯動手勢。
理想one在停車模式下,用戶長按并向左滑動,即可將副駕娛樂屏上的信息「甩動」至中控屏。
天際ME7不僅有3塊屏幕組合而成的前排「一字屏」,還有2塊后排乘客娛樂屏,5屏聯動的手勢交互,天際采用「手勢+屏幕顯示」來解決。
在中控屏、副駕娛樂屏和后排娛樂屏上采用五指抓取手勢進入多屏互動頁面,比如想把中控屏上的內容分享給副駕娛樂屏,第一步是單擊選中副駕娛樂屏,第二步按住并拖動中控屏至副駕娛樂屏位置,第三步在副駕娛樂屏中點擊確認。
視頻版交互演示:https://v.qq.com/x/page/w08791lhqus.html
通過隔空手勢接聽或者掛斷電話,這似乎是科幻電影中才有的情節。但正如開篇所說,車內屏幕數量增多,尺寸加大的同時「駕駛者分心」的機率也增加了,盲操手勢與隔空手勢的出現,是解決這個痛點的一種嘗試。
目前量產的汽車中,盲操手勢主要是通過標準手勢與聲音反饋的組合來實現。
比如在理想one中,用戶在空調屏上左右滑動可以調節風量,上下滑動調節溫度,且系統通過聲音反饋告知用戶操作成功與否。
與盲操手勢相比,隔空手勢似乎科技感十足,備受汽車制造商的青睞,我們不僅可以在各種概念車上窺見它的蹤影,在君馬SEEK上,也可以實際操作一番。
君馬SEEK提供8種隔空手勢。
△ 左圖:接聽電話 右圖:掛斷電話
△ 左圖:上一曲 右圖:下一曲
△ 左圖:音量升高 右圖:音量降低
△ 左圖:音樂播放/暫停 右圖:玫瑰花
與君馬SEEK相同,寶馬提供「向左」手勢代表上一曲、「向右」手勢代表下一曲,「yeah」手勢代表播放或暫停。
但在許多其他操作上,寶馬與君馬的手勢操作則各有特色。
君馬SEEK使用手掌的正面與反面來區分不同的操作,正面表示接聽電話·/音量增加,反面表示拒聽/音量降低。
寶馬則選擇向屏幕方向點擊代表接聽電話,手掌向右揮動代表拒聽電話,手指順時針畫圈代表音量增加,手指逆時針畫圈代表音量降低。
在倒車影像中,手指向右揮動代表調整視角。
△ 圖片來源于「汽車界的扛把子」的短視頻《寶馬手勢控制詳細演示》
在手勢交互上,拜騰也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拜騰的手勢識別共五種,手掌向下激活手勢識別,手掌向上啟動主頁面,手指移動代表移動光標,ok手勢代表確定,五指捏合可拖拽內容。
△ 圖片來源于太平洋汽車網《拜騰Concept手勢感應系統操作演示》
這些高大上的技術看起來令人興奮,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識別范圍有限、識別精度不靈敏、識別后的響應速度慢等等問題,而各個廠家的手勢識別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且沒有大規模在在用戶中進行推廣,必然會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手勢識別對用戶來說是「真香」還是「雞肋」,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參考文獻:
汽車內手勢的交互設計,是一個有趣又好玩的課題,但如何讓這個課題在好玩但同時易用、好用,恐怕只有設計師不斷思考,并不斷采用一些用戶測試的方法進行驗證才能獲得答案。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點滴DESIGN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宋體字可以說是我們現在最常用的字體之一,一方面他與黑體一樣,具有非常良好的可讀性和易辨性,另一方面,他又比黑體更具有歷史感和東方韻味,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教材、書籍內文或者官方文件,都是用的宋體字,甚至許多設計都會用一些比較有表現力的宋體字作為標題。所以可想而知,學習設計宋體字對我們的幫助有多大。正所謂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所以在講如何設計宋體字之前,我們先來扒一扒宋體字的歷史吧。
雖然說宋體字叫做宋體字,但是如果要追溯宋體字的起源,我們還得從唐朝說起。
唐朝時期,佛教在中國開始盛行開來,唐朝皇帝甚至派出唐僧師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經。
于是便出現了「抄經生」這種人肉印刷機。這篇經文便是當時唐朝的抄經生所抄寫的,他們需要使用規整統一的楷體,文字的開頭在同一水平線,而且每一列的字數統一規定為17或者19個字,方便字數的統計,像這一篇經文每一列就是17個字。
可是即便出現了大量的抄經生,依舊滿足不了人們對經書的需求。于是聰明的中國人開始印刷經書,將經文刻在木板上,就可以實現大量的印刷了。
可是楷書刻起來是很不方便的。一方面,書法家寫的楷書講究起承轉合、抑揚頓挫,不同的人寫出來的字風格差異十分明顯,例如顏真卿和趙孟頫他們所寫的「宋」字就明顯不同,即便用筆臨摹都很難了,更別說雕刻出來了。
另一方面楷體由于是書寫的字體,所以大多數筆畫都是帶有弧度的,而在木板上刻字,曲線是非常難刻的。
于是他們逐漸將曲線刻成直線,把筆畫的弧形特征降低,也將楷體中相同的筆畫進行規范了,這樣的字體便是宋體字的前身。
我們可以看一下宋朝時期的刻本,這是南宋時期陳宅經籍鋪所刊刻的《朱慶馀詩集》。這時,撇、捺等筆畫的彎曲程度大大降低了,而豎筆和橫筆也基本上變成筆直的直線了。不過宋朝時期刻本體的橫畫依舊是傾斜的,從中依然能很明顯地看到楷體的痕跡。那么為什么宋體字會形成橫細豎粗,橫畫后帶三角形飾角的字形呢?
那是因為刻字的木板上是帶有木紋的,如果垂直木頭的紋理刻的話,筆畫會比較容易斷,需要加粗一些。而如果是順著木紋刻的話,就沒那么容易斷,所以可以相對細一些??墒菫槭裁词菣M畫細,豎畫粗呢?反過來不行嗎。
那是因為在大多數的漢字中,橫畫都是比豎畫多的。上海交大的郭曙綸教授對20902個漢字進行了統計,發現這些漢字的總筆畫數量多達268479個,而其中橫畫有82682個,占30.8%,而豎畫有51459個,占19.2%??梢姡跐h字中橫畫是比豎畫多的。所以如果將橫畫刻粗,豎畫刻細的話,可能會使得字體過擠而不美觀。
雖然說橫畫順著木紋,比較不容易斷,可是橫畫的兩端還是會比較容易磨損的,所以工匠們一般會將橫畫的兩端稍微刻大一些,形成飾角。
在明朝,宋體得到了進一步的簡化,原本復雜精細的刀刻技法簡化成了橫、豎和斜三種,所以刻字工匠的門檻大大降低了,宋體字得到了真正的普及。我們同樣來看一下明朝時期的刻本,這是明朝時期汲古閣刻印的《道德指歸論》,這個時候的宋體橫畫已經基本變成水平了,雖然筆畫依舊比較張揚,但是已經少了許多楷體的影子。所以從明朝時期開始的刻本體才能算作真正的宋體。
也是在明朝時期,宋體字傳到了日本,所以現在日本將宋體字稱為明朝體。
清朝是刻本最多的一個朝代,而宋體字在中國真正被確定統一稱為「宋體字」也是發生在清朝。
了解了宋體字的歷史后,我們可以發現宋體字的意義并非只是美觀和易讀而已,他是經過中華民族近千年傳承、優化和改良的文化結晶,他的身上有著厚重的文化氣息。也難怪中國、日本、韓國等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會對宋體有獨特的偏愛。接著我們就正式進入設計宋體字的教程部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宋體字的主要特征。
從楷體字轉變為宋體,主要產生了三個特征,第一個是橫平豎直,也就是說橫畫是水平的,豎畫是垂直的。第二個特征是橫畫比較細,豎畫比較粗。第三個特征是筆畫上出現了三角形的裝飾角。
可是隨著字體設計的發展,對于宋體的定義已經越來越模糊了。例如上面的這三種字體,雖然他們不完全滿足宋體的特征,可是它們都能算作是宋體。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對宋體下一個死定義,免得我們在設計字體的時候被定義所束縛住了。
可是仿宋體是不能夠算是宋體字的。我們看仿宋體是不是覺得他和宋朝時期的刻本非常像呢?因為仿宋體是在民國時期,丁善之和丁輔之模仿宋刻本所設計出來的字體,所以仿宋體模仿的是宋朝刻本,而非宋體字,那么仿宋體當然也就不能算在宋體的行列里了。
接著我們來分析一下宋體字的氣質。由于宋體誕生于明朝,具有非常悠長的歷史,而黑體是在民國時期才產生的,所以宋體相對于黑體更能體現傳統感、文化感的氣質屬性。
所以我們做現代風格的設計的時候,可以使用黑體。
而做比較具有傳統風格的設計則可以用宋體。當然也并非說宋體就沒辦法做現代感的設計,通過對宋體體飾和中宮的設計,我們完全可以做出一款現代型的宋體。
先來說一下中宮,我們在之前的教程里說過,中宮越大,越顯現代感,而中宮越小,則越有傳統感。在宋體里也不例外。
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東」字,很明顯也是左邊的「東」字更現代一些,而右邊的「東」字傳統一些。這兩個字的區別在于體飾的不同。體飾越少越簡潔,宋體就越顯現代;體飾越多越復雜,就越顯傳統。
另外幾何形的體飾也會給宋體帶來現代感。
而傳統宋體字的體飾則是具有手寫感的,線條比較圓滑。
根據體飾和中宮的不同,我們可以大致地將宋體分為三大類。中宮小、體飾多且具有手寫感的宋體歸類為傳統型宋體,中宮大、體飾少且為幾何體飾的則歸類為現代型宋體。而具有一定手寫感的體飾,且中宮偏大的宋體,則歸類為中間型的宋體。
除了中宮和體飾之外,我們還經常調整筆畫粗細去適應宋體字不同的用途。首先我們先來講講正文的宋體。一般正文的字號都是比較小的,如果橫畫過細的話,會使得橫畫幾乎看不見了,而如果橫畫過粗的話,筆畫又會糊在一塊了,所以為了讓宋體字在小字號下也能清晰的顯示,一般橫畫和豎畫的粗細會控制在1:2到1:3左右,最大一般也不會超過1:4。
不過我們設計正文字體的機會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需要設計比較具有張力的標題字。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拉大橫畫和豎畫的粗細差距。當橫畫和豎畫的粗細差距非常大的時候,可以產生較強的視覺沖擊力。畫面中這三款標題宋體,都用了細橫畫搭配粗豎畫。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將橫畫加粗,讓橫畫與豎畫差不多的粗細。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一款非常醒目的宋體。這樣的宋體有點像比較粗的黑體,既有醒目的特點,也保留了宋體優雅的屬性。
當然,具有張力的標題宋體也并非一定要通過控制橫豎筆畫的粗細來塑造,通過設計一些有張力的體飾,同樣可以讓宋體字變得具有表現力。設計體飾是設計宋體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宋體字的大多數筆畫是存在許多體飾的,我們除了要將體飾設計得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不同的體飾和諧共存。如果一個宋體字里存在的體飾都風格不一,那么這個宋體字看著就會不倫不類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我比較常用的,設計宋體字體飾的方法。
在做字之前,我們要先確定我們想要做的字體的氣質,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文藝的還是可愛的?又或者是其他的氣質。因為我們前面也說到,體飾和中宮都會影響字體的氣質,所以我們必須要確定了氣質之后,才能動手去設計字體的中宮和體飾。
另外還要確定字體的用途,需要比較有張力的標題字體,還是需要具備閱讀舒適性的正文字體,那我們也能確定文字的筆畫粗細。
確定好了風格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設計筆畫了。那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漢字里的八個基本筆畫,我們可以先把這八個筆畫的體飾特征都設計好了,再去拼湊我們想要的字。
一般來說,我們設計宋體會先從橫畫開始設計。因為確定了橫畫之后,體飾的風格、體飾大小、筆畫粗細等很多東西就都可以確定了。
其實宋體中的體飾都是來源于書法中的頓筆,所以我們來看看書法中,橫畫是怎么寫的,書法中的橫在起筆和收筆處分別有一個頓筆。這兩個頓筆分別對應著宋體橫畫首尾的兩處體飾。對于宋體字來說,橫畫末尾的這個體飾是非常重要的,他對整個字體的氣質影響非常的大。
我們前面已經介紹了這兩種襯角分別具有現代感和傳統感。
而這一個的襯角是一個比較圓潤的圓形,他可以用來做比較可愛的宋體。
這一個襯角和剛剛的就正好相反,非常的非常尖銳,適合用來做比較恐怖的宋體。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如果豎畫越粗的話,橫畫的襯角一般也要相應的變大一些。
因為宋體的橫畫本來就已經很細了,如果襯角還非常小的話,橫畫很容易就會被忽略掉了,橫畫末端的這個三角形起到了一定強調橫線的作用。當然如果是故意要設計成小襯角或者無襯角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橫畫做好之后,就可以開始設計豎畫了。在書法中,豎畫在起筆處會有一個頓筆,而收筆的地方會稍微往左側偏一些,這樣分別形成了宋體中豎畫起筆和收筆的兩處體飾。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用橫畫推導出豎畫呢?橫畫和豎畫關聯度最大的地方在橫畫三角形襯角和豎畫上方襯角的這個地方。例如這一組都是直線加切角。
而這組都是曲線加圓角。
另外我們還能將這兩個地方給聯系起來,因為他們都是起筆的位置。如果橫畫的起筆是水平的話,那么豎畫的起筆就應該是垂直的。
而如果橫畫的起筆是往外擴的話,那么豎畫的起筆也可以往外擴張。
我一般還會將豎畫的起筆和收筆的的地方關聯起來,如果起筆是垂直的,那么收筆我也會設置成垂直的。
而如果起筆往外擴的話,那么收筆我也會往外擴形成書寫曲線,這樣整個豎畫能看起來平衡一些。
接著來設計橫折。書法中在這個轉折的地方會有一個頓筆。所以在宋體的橫折處也會形成一個裝飾角。
其實橫折這個筆畫在設計好橫畫和豎畫之后基本就已經出來了。只要將他們組合在一起,然后將橫畫的襯角往回縮小一些,橫折就做好了。
講完了橫折我們順便也講一下這種口字的結構好了??谧纸Y構由剛剛做好的橫折加上一個豎線和一個去掉三角襯角的橫線組成。然后我們需要做一些細微的調整。豎筆體飾的這個地方需要往上收一些,不要漏出來,這樣的筆畫看著能干凈一些。
然后豎畫入筆的地方也要往上提一些,讓左右兩邊的體飾能夠平衡。
最后加上橫畫,把襯角的部分裁去,注意兩個豎線需要出頭一些。這個口字就完成了。
然后來做撇和捺。書法里的撇起筆的地方有一個頓筆,所以宋體里,撇有一處體飾。
書法里捺則在起筆和收筆處各有一處轉折。所以宋體里,捺則有兩處體飾。
撇基本上可以從豎線輕易地推導出來,因為他們的起筆都是一樣的,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起筆的角度就可以了。
而捺與撇是正好相反的,起筆細,收筆粗,所以捺的起筆需要縮小一些,但是需要保證這兩個地方是相同的。而捺的收筆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地方,只需要風格保持大致一致就好了。
接著來做提。在書法中,提的起筆一般是會有一個頓筆的,這一個頓筆與豎的起筆的頓筆是類似,所以在宋體中,提的起筆會有一個與豎類似的體飾。
提與豎起筆的體飾是差不多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最后就只剩下點和鉤兩個基礎筆畫還沒設計了。這兩個筆畫和別的筆畫之間的聯系不太大,同樣也只需要保持整體筆畫風格一致就好了。不過點和鉤之間卻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的。最主要的是體現在這個地方,如果是尖角,那么點和鉤最好都統一為尖角。
而如果點是圓滑過渡的,那么鉤最好也是圓角。
另外還有如果點的這個位置是比較飽滿的話,那么鉤轉折的位置也應該設計得飽滿一些。
而如果是瘦瘦的點,鉤轉折的位置也要相應的瘦一些。
最后還有一個需要統一的地方,就是撇、點、鉤等筆畫的收筆必須要保持一致。可以是圓角、還是切角、尖角或者是其他特殊的角,收筆的大小也應該統一。
不過我們設計宋體字時,也并非一定要百分百遵循這一套設計方法,因為這一套設計理論是結合書法所推導出來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宋體字的形式和定義也不斷被拓寬,例如一些比較新型的宋體,都會省略掉豎、撇、捺等筆畫的體飾,讓字體顯得更簡潔一些。所以如果大家想做一些比較創新的宋體字,而非傳統嚴謹的字體的話,大可以放開手腳去設計,最終只要保證美觀和和諧統一就好了。
我們在將所有筆畫都設計完之后,就可以將筆畫拼起來了,可是如果我們設計的筆畫比較沒有特點,最后拼湊出來的字體也就顯得有些中規中矩,缺乏視覺張力。那么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讓宋體字比較有張力的常用方法。
第一個是在宋體字的筆畫之間加入連接線,模擬寫字的連筆效果。
由于宋體字是用刀刻出來的字,基本上是不會有連筆的存在,而加入連筆線條就可以緩和宋體字刀刻的僵硬感,讓文字顯得更靈動。
第二個方式是將設計好的筆畫松散的排列。
因為宋體具有文藝的氣質,而將筆畫松散地排列能夠體現一種慵懶的文藝感,和宋體的氣質是非常契合的。
不過這種方式最好能與詞義吻合,例如團圓這個詞應該是筆畫凝結在一起更能符合團圓的詞義,像這樣做得松松垮垮的味道就有些不太對了。
第三個方式是省略橫畫。由于宋體字存在著三角襯角,所以即便省略掉了橫線,依舊能夠通過三角襯角判斷橫線的位置。
所以省略橫畫對宋體的識別度影響不大,并且能夠增加宋體字的圖形感。
第四個方式是斷筆。
剛剛我們講到了宋體存在著三角襯角,所以省略掉橫畫也不會過多的影響識別度。那么在斷筆這里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最好選擇斷開橫畫,因為這樣對字體識別度的影響最小。
也許有的人聽到這里會覺得,這才是課程的重點。其實并不是的,這里教給大家的四個增加張力的手法只是輔助工具而已,不是說我先隨便瞎設計一個字體,然后再套用這幾個方法去增加形式感,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只是在遮丑而已,而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更應該追求骨骼和體飾的美感,而非一味遮丑。那么教程部分就到這里結束,下面給大家示范一個案例吧。
我們這節課的案例就是做韋禮安這首貓咪共和國的單曲封面。這是我從MV開頭截的圖。我們可以看到MV中貓咪共和國這五個字是手寫的,給人一種可愛隨意的感覺。那么我們這節課就嘗試用宋體字來體現這種感覺。
那么我們對這款字體的定位就很明確了,是一款可愛的標題字體。
我們先在屏幕上打上貓咪共和國五個字作為字體骨骼的參考。這里我選擇了思源宋體,因為思源宋體是一款現代型的字體,中宮比較大一些。太過緊湊的中宮不適合我們塑造可愛、隨意的感覺。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源宋體雖然高貴,但是免費,如果我們改動的程度不大,也不會造成侵權。
為了讓字體更憨一點,我們可以將文字壓扁一點點,營造出一種老子一米五的感覺。然后就可以降低透明度,開始在這個參考骨架上秀一波操作了,接下來我們就一個筆畫一個筆畫地來設計。
首先因為是標題字體,所以我們希望做一個橫畫和豎畫都差不多粗的宋體,這樣會比較醒目一些。然后因為氣質是可愛的,所以我把體飾設置成圓圓的,胖胖的。
我們用橫畫推導出豎畫。體飾方面基本上就直接照搬了橫畫的體飾,因為橫畫的風格很明顯了,豎畫保持一致就可以了。
接著做橫折。我們先將橫畫和豎畫湊一起看看。這樣會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豎線的體飾凸出來了一塊,另一個是橫畫和豎畫的襯角疊加在一塊顯得太大了。所以我們需要將襯角縮小一些。
接著做口字結構,我們將豎畫放好之后,發現不用調整也挺平衡的,所以我們就直接用這一個口字。
然后撇和捺的起筆我們也可以直接用豎畫的起筆推導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個撇,為了凸顯這個筆畫的可愛,所以我們筆畫的粗細變化其實是很小的,為的是讓收筆的地方比較鈍一些,顯得更人畜無害。
同樣為了營造字體可愛的氣質,我將捺的收筆也設計成圓弧收筆,而并非普通宋體的尖銳收筆。
接下來我們應該是要做提筆畫的,可是我們發現這五個字里并沒有提,所以我們就跳過他,直接做點和鉤了。同樣為了保證風格的一致,這個點的粗細變化也不大,而且頭特別鈍。
點和鉤之間是有關聯的,這三組地方分別互相對應。
① 端點應該都比較大,比較鈍一些;
② 圓滑地過渡;
③ 屁股的地方比較飽滿一些。
將做好的筆畫放上去,接著還需要做一些調整,因為我們現在用的還是思源宋體的骨架,這個骨架和我們設計的筆畫并不一定搭。我對字面大小,視錯覺等進行了一定的修正,然后還將中宮稍微擴大了一些。這時候我們會發現,調整過后的這組字依然顯得太過正經,還是擺脫不了思源宋體正文字的屬性,而我們想做的字應該是可愛、慵懶的標題字。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剛剛講的宋體字四種增加張力的套路。很明顯松散筆畫這種方式最適合隨機慵懶的感覺,那么我們來試試看。
我們先將這五個字的字距拉開一些,方便我們調整筆畫。然后將筆畫松散地排列開。
接著我們還需要做一些調整,這樣看起來太粗糙了。我們將點、撇、捺等筆畫調短一些,讓他們具有點的感覺。因為點的構成具有隨機和活潑的氣質。
然后將重心往下壓,因為重心靠下的字體會顯得比較憨一些,那么我們這一組字就完成了。
最后我們用這個字來做一個版面,先建立一個單曲封面125mm*125mm的畫板,并設置5mm的頁邊距和7*7的網格。
然后我們放入一張貓的照片作為版面的主體,占據右下角的5.5欄。
接著我們將做好的字體放在左上角,和右下角的貓做對角線的呼應,可是這么擺放好像還是不夠好玩。
所以我們加入英文和線條做成一個文字組合。
最后在版面的左下角加入其它信息,這個單曲封面就做好了。
效果還不錯吧。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首先我們給大家扒了一下宋體字的歷史,知道了宋體字誕生于明朝,可是最早能夠追溯到唐朝。接著分析了宋體字的特征和氣質,宋體字相較黑體字具有傳統、文化的屬性,可是也能通過對體飾、中宮的控制,設計出具有現代感的宋體。然后我們教給了大家一套設計宋體字體飾的方法,最后是四個增加宋體字張力的常用手法。那么我們這節課就到這里,我是千樹,我們下次再見。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研習設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為什么要做數據可視化?
在一個設計項目里,
到底要從哪一個角度切入,才能經得推敲?
每個數據可視化,
模擬美國1790-2016 移民的時代樹輪
作者從自然中的樹輪提取靈感,把樹的生長遷移到移民變化上,發現了美國通過類似的移民過程。
https://web.northeastern.edu/naturalizing-immigration-dataviz/
這個可視化形式非常經典,條紋代表了自19世紀中期以來每年的全球平均氣溫,通過網頁的相互作用,你還能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這段時間的溫度變化。,
現居上海,在澎湃新聞擔任數據可視化設計師。
自學編程兩年多,最初是為了做更酷的數據可視化作品,誤打誤撞放置了十款設計小工具,變成了模仿的設計玩具制造玩家,希望用編程去解鎖設計/數據可視化的更多可能性。
●
為理清垃圾分類規則,亞賽及團隊從上海市垃圾分類查詢平臺上篩選了2055件物品的垃圾分類信息,看可視化教你如何分類垃圾。
項目封面,垃圾從屏幕上方掉落,通過鼠標可以進行交互。
世界杯落幕,一個月來32支球隊打入了169粒進球。如果俯瞰足球場,將所有進球在一張圖上繪出,有某種絕妙的,驚險的,烏龍的瞬間?
亞賽大學專業是廣告學,畢業后卻成為數據可視化設計師,在她看來,數據可視化并同時是“圖表”,而是用設計和編程描述數據背后的故事,發現世界的渠道。如何展示數據,如何跟觀眾講這個既定事實故事,都是設計師需要考慮的。
紅色向上為相對積極,藍色行下為相對消極,每根柱子的長度代表情緒的大小,通過3000多條微博看到她在微博內容背后自己的情緒斗爭。
結合她發微博的時間制作了微博發布時間情況,用花瓣作為視覺呈現,真切意識到患者脆弱的無力感。
在這里你能看到117年氣溫的變化
●
為什么要數據可視化?
1.我們利用視覺獲取的信息量,其實遠遠超過別別的感官要多層次。
2.可視化將會讓觀眾更加直觀全面看待事實故事
3.人類大腦對記憶能力的限制
垃圾分類可視化手冊
169球回顧俄羅斯世界杯
●
數據分析53027條留言背后
抑郁癥患者的自救與互助
02
數據可視化
創作的7個步驟
景點事件:某種前幾天的女排十一連勝,就可以提前找數據做一個梳理類的題。
熱門話題:有的話題是社會持續關注的起點,可以從深度報道,學術研究等不同管道持續關注。
關注來源:習慣性地關注一些信息來源,某些智庫,政府網站,外國網站等等。
1.獲取數據,無所謂是來自文件,磁盤亦或者網絡等;
2.分析數據結構,分類排序;
3.過濾,去掉所有不感興趣的數據;
4.綜合使用數學,統計,模式識別等方法來挖掘出一些特征數據;
5.選擇某種樹狀圖,列表,樹等的可視化模型來替換數據;
6.精煉基本表示法,使數據插入的更清楚,預期視覺效果;
7.添加一些用于控制或操作數據的交互方法。
●
這是亞賽做過一個關于春節禁放煙花的選題,把某些城市的除夕中午12點到春節中午12點變成一朵24片花瓣(代表24小時)的煙花,對比2017年和2018年兩年的數據。
通過環境質量數據來看煙花禁放政策下的效果,看到不同地區不同政策帶來的影響。
詳細案例:https : //wangyasai.github.io/Work/firework.html
03
文章來源:站酷 作者:最畢設設計媒體
藍藍設計( www.syprn.cn )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 、 cs界面設計 、 ipad界面設計 、 包裝設計 、 圖標定制 、 用戶體驗 、交互設計、 網站建設 、平面設計服務
據悉,截至2019年12月31日,肯德基會員數量超過2.15億,必勝客會員數量超過7000萬,相比去年同比增長35%和33%。
付費會員卡持續受到消費者歡迎,在第四季度售出超過300萬張,從付費會員卡項目推出以來已經累計售出1500萬張,尊享卡帶來的銷售占比持續增加。
為什么會KFC付費會員發展如此迅速呢?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設計點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下。
上周末,孩子突然想吃肯德基,娃命難違,我們就去了家附近的KFC。點餐的時候,發現有個「親子卡」活動,于是就好奇的了解了一下,看完之后,我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親子卡會員。
回到家后,職業病就犯了。開始思考「我為什么會開卡?是什么吸引了我呢?」,簡單做下自我分析。
1. 用戶需求
其實我不算是肯德基的忠實粉絲,吃肯德基的次數比較少,但是如果吃漢堡類的快餐,我首選肯德基。
我兒子才是真正的目標用戶,因為他更喜歡吃肯德基,基本上1~2周就會吃一次。因此當考慮是否開卡時,我認為吃肯德基對我來說是強需求。
2. 消費場景
肯德基線下門店眾多,特別是地鐵、商場等人流量密集的場所。我家附近、孩子周末上課的地方都有肯德基門店,與孩子的生活軌跡重合度較高,到店就餐比較方便,無需外送費等額外消費。因此開卡后不存在消費障礙點。
3. 商品特點
肯德基的商品基本可以說老少咸宜,用戶接受度較高,不會因為口味等問題,讓孩子無法接受。
??
拋開平臺差異等因素,用戶進行開卡決策時,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值不值得付費開卡」。這里面包含了2個關鍵因素,會員費和權益價值。
會員費是一定的,變動的是用戶對權益價值的認知。親子卡的權益有什么特點呢?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肯德基的親子卡權益并不復雜,我將權益劃分為四種類型,抽離出一個簡單的權益模型,可以明顯看出權益的分層設計。
開卡權益
作為開卡權益,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權益,就是免費享受價值68元的親子桶。而「親子卡」會員費是78元,基本保證了用戶可以「一單回本」,消除了用戶支付「會員費」時的回本擔憂,很容易激發用戶的開卡欲望。
日常權益
激起用戶開卡欲望后,需要通過各種日常權益,提升權益的價值感。又可以促進用戶到店消費,產生二次消費。肯德基采用了低價商品(冰淇淋/蛋撻)周末免費贈送的策略,可以更好的吸引用戶到店使用消費。
關鍵節點權益
特定節日的消費行為,可以減少了用戶的記憶負擔,保證用戶不容易忘記使用消費券。而在消費之后,用戶也會產生獨特的記憶點,提升對KFC的消費好感。另外半價權益進一步增強用戶省錢認知。
推廣權益
我之前偶爾會看到家長和小朋友聚在肯德基舉行生日會,知道在肯德基有這項服務,但從未主動了解其中的細節。辦卡之后,我主動了解了權益內容,從而對生日會有了更多的認知。
因此這項權益主要目的,或許是占領用戶心智,鼓勵更多的用戶在肯德基舉辦生日會。
總結下親子卡體驗設計的特點:
開卡立享,增強用戶獲得感
肯德基「開卡立享」的形式,讓用戶認為自己免費吃了一頓,從而提高了開卡權益的價值感。同時對于「免費」獲得套餐,用戶也不會太計較親子桶中的商品種類。
如果我們將「開卡立享」權益,換成「再付20元立享88元親子桶」。用戶可能就要考慮「又要付錢,這權益不咋地啊」,「還要再花費20元,總共要花掉98元,這頓飯超支了」等,「桶里有什么呢,是不是我喜歡吃的」等疑問,會增加用戶決策過程中的阻礙點。
特定商品,減少用戶思考
由于肯德基食品的普適性,開卡立享的親子桶食物是特定的,用戶不需要自選。也沒有采用68元的優惠券、折扣等形式。因為特定的套餐可以減少用戶選擇和思考時間,縮短用戶思考路徑長度,避免思考過程中的用戶流失。
權益簡單化,快速決策
親子卡權益數量不多,但是聚焦就餐核心權益,增強對用戶的吸引力,同時方便用戶理解。例如周末免費,半價商品等,里面沒有復雜的計算公式,用戶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就可以快速做出決策。
門店推廣,清除開卡障礙點
肯德基到店消費,為產品推廣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當用戶在開卡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尋找店內工作人員得到快速解決,從而減少了用戶的后顧之憂。例如我當時想要了解下「半價桶」價格是怎樣的,直接咨詢店內人員就解決了。
1. 拼多多&淘寶月卡
同樣的設計也體現在拼多多、淘寶月卡中。面對下沉市場用戶,兩者都將權益簡單化處理,通過簡單直白的無門檻券、優惠紅包作為賣點,主打「回本」、「30天未使用全部退款」等策略,對于平臺新人、忠實用戶都可以形成較強的吸引力,提升用戶開卡轉化率。
2. 天貓會員店
天貓會員店采用的是「券+新人價商品」的策略。
連續包季的會費是25元,而新人價商品的省錢金額基本可以保證用戶「省回會費」。商品定價主要采用1元新人價的形式,基本消除了用戶的價格疑慮,保證用戶不需要各大平臺比價,減少用戶比價過程中的流失。
另外新人價商品主要是普適性很強的生活快銷品,作為生活必需品,可囤貨、消耗快,用戶在商品選擇時不會消耗過多的精力。
用戶一旦開卡后,形成了沉沒成本,每月多種規格的滿減券又可以提升用戶的消費頻率,從而提升商品轉化率。
付費會員在各個行業領域都在快速發展,而且衍生出了多種付費類型,例如主打權益價值、追求豐富權益的淘寶「88會員」、京東「PLUS會員」,主打省錢的拼多多「省錢月卡」、淘寶「紅包省錢卡」,還有「付費會員制」的天貓會員店等。
無論哪種付費會員產品,開卡率都是產品的核心指標。而在體驗設計上,我們需要減少用戶的開卡阻力,增強用戶的權益感知,縮短用戶的思考路徑,從而更好地為商業賦能。
文章來源:優設 作者:子牧設計筆談
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www.syprn.cn